標籤:

1型糖尿病和2型的鑒別

【提問】請老師說下1型和2型的鑒別

【回答】答覆:

一.1型糖尿病:

此型多發生於青少年,起病較急,病情較重。臨床表現多有煩渴、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疲乏等,癥狀明顯或較嚴重。偶有酮症傾向,以至出現酮症酸中毒。

治療可補充胰島素,控制血糖水平。由於此型糖尿病多見於青少年,家長與老師要多多關心與愛護患者,力爭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二.2型糖尿病:

多發生於40歲以上成年人和老年人,多數患者體形肥胖,起病緩慢,病情較輕,不少患者甚至無代謝紊亂癥狀,在非應激情況下不發生酮症。血中胰島素水平往往正常、稍低或偏高,有胰島素抵抗現象。

治療2型糖尿病多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極少用胰島素,提倡綜合治療。值得注意的是,少數患者不承認自己有糖尿病而不治療;另有部分患者治治停停或隨意更換治療藥物。

【追問】請負責任的講解解題思路,謝謝

【回答】答覆:你好!

男性患者「肥胖7年,口渴多飲2個月,空腹血糖8.3mmol/L,尿糖(+)」考慮為糖尿病表現。2型糖尿病多發生於40歲以上成年人和老年人,多數患者體形肥胖,起病緩慢,病情較輕,故該患者可診斷為2型糖尿病。

「經常餐後3~5小時心悸,多汗,飢餓感,進餐後緩解」考慮餐後低血糖反應。

要了解反應性低血糖的表現。餐後低血糖反應又叫反應性低血糖主要表現為發作性的心慌、出汗、乏力,有「不由自主」感,並多在餐後2—4小時發生,因此得名。餐後低血糖反應也可以是2型糖尿病發病前的一種現象,這類患者進餐後胰島素的釋放慢於血糖水平的升高,因此當血液中的胰島素濃度達到高峰時,血糖水平已開始下降,從而發生低血糖反應。

結合以上得出答案E。

【追問】什麼叫做胰島素性低血糖

【回答】答覆:

您好!

一部分人打了胰島素以後,會出現低血糖,很多病人對低血糖恐懼,因為低血糖會引起極度的不適,包括頭暈、心慌、出汗、嚴重還會發生昏迷。其實,低血糖並不是胰島素的副作用而是胰島素的正作用,胰島素作用就是降低血糖。所謂的低血糖發生主要是由於劑量的調整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不到位。如果及時進行血糖監測,進行生活方式,包括飲食、運動和藥物劑量的適應調整使之平衡,那麼低血糖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尤其是嚴重的低血糖是不會發生的。

【追問】什麼叫反應性低血糖

【回答】答覆:

您好!

反應性低血糖:

餐後低血糖反應又叫反應性低血糖。女性患者占多數,年齡偏低。主要表現為發作性的心慌、出汗、乏力,有「不由自主」感,並多在餐後2—4小時發生,因此得名。發作時,不宜服用糖類食物,它雖然能迅速緩解低血糖癥狀,但也可進一步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從而加重病情。可當即吃些餅乾、饅頭片之類的食物。如伴有情緒焦慮,易激動,睡眠差等,還需配合一些藥物治療。

餐後低血糖反應也可以是2型糖尿病發病前的一種現象,這類患者進餐後胰島素的釋放慢於血糖水平的升高,因此當血液中的胰島素濃度達到高峰時,血糖水平已開始下降,從而發生低血糖反應。

【追問】你好!像這樣的2型糖尿病人,有餐後低血糖癥狀,一直服用二甲雙胍和優降糖,空腹血糖一直有7.5到8.5,是不是就要用胰島素治療了啊???

【回答】答覆:臨床情況複雜多變,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追問】伴經常餐後3~5小時心悸,多汗,飢餓感,又進餐後緩解?

【回答】答覆:

您好!

此癥狀為低血糖的反應。

【追問】何為功能性低血糖?胰島素瘤?

【回答】 學員y13598339528,您好!您的問題答覆如下:

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症本病主要見於情緒不穩定和神經質的人,中年女性多見。精神刺激、焦慮常誘發,可有憂慮、血管舒縮不穩定、物理、結腸激惹綜合症等表現。低血糖多發生以早餐後2—4h臨床表現以腎上腺素分泌過多綜合症為主病人感心悸、心慌、出汗、面色蒼白、飢餓、軟弱無力、手足震顫、血壓偏高等。一般無昏迷或抽搐,偶有昏厥、午餐及晚餐後較少出現。每次發作約15—20min,可自行緩解,病情非進行性發展,空腹血糖正常,發作時血糖可以正常或低至2.8mmol/L(50mg/dl),但不會更低。血漿胰島素水平,空腹血糖正常,發作時血糖可正常或低至2.8mmol/L(50mg/dl),但不會更低。血漿胰島素水平、胰島素釋放指數均在正常範圍。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在服糖後2—4h其血糖可下降至過低值,然後恢復至空腹時水平。病人能耐受72h禁食。糖尿病家族史常缺如。

胰島素瘤(lusulinoma)為胰島B細胞腫瘤,亦稱內源性高胰島素血症,占胰島細胞腫瘤的70~75%。大多數為良性,惡性者佔10~16%。Nicholis於1902年首先在屍檢中發現胰島素瘤。臨床表現為胰島素過多或低血糖綜合征;1920年Roscose Graham首先用切除胰島素瘤治療「自發性低血糖」獲得成功。本病的確切發病率不很清楚,國外一些作者報道,其發病率佔1/800~1/1000,Mayo醫院的材料為1/234;我國文獻報道已超過500例。胰島素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見於青、中年,約74.6%的病人發生於20~59歲。男性多於女性,男女之比為1.4~2.1。

問題所屬科目:臨床執業醫師---內科學(含傳染病學)


推薦閱讀:

糖尿病患者冬季慎用電熱毯!
預防糖尿病降血糖食物
對抗糖尿病,我們一起努力
我停葯後血糖正常,我還是糖尿病患者嗎?丨控糖「解」答
糖尿病友看東西「成雙」了!咋回事?

TAG:糖尿病 | 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