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 大故宮(第一部)(十五)父子宰相
06-21
大故宮(第一部)(十五)父子宰相
推薦閱讀:
(在中國古代,能夠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上佐夭子,下冶吏民,位極人臣,尊貴榮耀,這恐怕是官員們的畢生夢想。但也正因為宰相的尊貴和重要,所以想要得到這個職位,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而如果能夠父子同為宰相,那就簡直止登天還難,比如有明一代,只有一對父子宰相,可謂鳳毛麟角。到了清代,父子同為宰相的情況要多一些,其中以滿洲親貴後多,而漢人中能夠父子同為宰相的並不多見,張英、張廷玉父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明父子宰相只一對,清的多。大學士有249位。父子宰相,滿人像索尼與兒子等,主要是貴族出身,漢人父子都是的像陳元龍等。今天重要講三對漢人父子宰相。一是張氏父子;二是劉氏父子;三是翁氏父子。+ 雕匪甘子是安徽桐城人,出身於耕讀世家,張英念刻苦,中了進士,入了翰林院,l 677年,康熙成立南書房。這一年,正式平定吳三桂,每天軍報多,要處理。張英入了南書房,每天事情多,辰入暮出。康熙重視他,「幸南苑及巡行四方,必以英從,一時制誥,多出其手」。張英低調,常推薦人。但是,他絕不跟人說。做好事,不宣揚。有一個故事,張英在京城為相,他家在桐城有宅子,鄰居也是家富,要擴宅基地,打到了當地政府,拖。張家給張英寫信,希望寫信關照一下。張英說,「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裡就讓出了三尺,對方也讓三尺,今天就有六尺巷。張英老了回家,蓋了房子,房子前有山間小路,累了就在山間散步。有時,迎面來了挑擔的樵夫,他主動讓路,讓人先過。當地樵夫感動,影響很大。妻子也賢惠,姚氏。張廷玉也是中了進士,入了翰林院,在雍正成立軍機處時,他是第一個漢人進了軍機處,還是大學士。乾隆時,張廷玉官至大學士。張廷玉也有故事,兒子叫張若藹,參加科考,家長得迴避,張廷玉迴避。考完後,要取狀元等,雍正在保和殿欽點,打開一看,第三名就是張若藹。群臣跟張廷玉恭賀。張廷玉跪下了,說,這是臣子,不可。張廷玉還是跪著不起,說臣父與臣都是宰相了,天下寒士多,請求把他降下來。把三四名換位了。兒子變成了二甲第一名。這個差別大。這在當時官場也難能可貴。他們一門,在康雍正乾隆時,父子宰相,兩代帝師,前後出了十二位翰林,二十四位進士。所以是書香門第。張廷玉死後陪享太廟,也是漢人中僅有的一例。,- (在清代康雍乾時代,能夠與張英、張廷玉父子相比肩的,還有一對父子宰相,那就是一生為官清正廉潔,秉公無私的劉統勛、劉墉父子。從年齡上看,劉統勛止張廷玉小27歲,因此劉統勛可以說是張廷玉的晚輩。可是讓人感到震驚的是,在乾隆朝初期擔任御支的劉統勛,在上任之初,竟然向位高德重的三朝老臣張廷玉發起了彈劾。那麼,劉統勛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劉氏父子,也是耕讀世家,在朝中做官,後來做到大學士。劉統勛也有故事。一個是,做言官御史,給乾隆上了奏章,彈劾張廷玉。說張廷太家官員太多,形勢勢力,三年內不能再升了。乾隆看了後,跟劉統勛說,你敢彈劾軍機大臣,說明張廷玉不跋扈,說明他沒爛到一定程度。乾隆做了手法,把奏章給張廷玉看了,在大臣中公布了。警告所有大臣要嚴於律己。這個目的也達到了,保護了張廷玉督促了。河決口了,派他去了,他找負責官員,官員振振有詞,劉統勛微服到送秸稈的地方,間為什麼排隊,不能交呀。他們就說,不上貢,就不收呀。劉統勛明白了,就是施工官員腐敗,下令,把主管抓起來,建議嚴加懲處。結果一個月完工。劉墉繼承父親的家風,官風正,當時正是和砷當權時,得罪不起,但是劉墉做得正,不與和砷同流合污。二人離得遠,不阿諛。後來,和砷受清查,他沒受牽連。所以父子二人也善終。: 翁氏父子,是翁心存與翁同赫父子,是江蘇常熟人。翁氏一門兩代帝師,兩位狀元,四世翰林。翁同和故居還有。他們家,是書香門第。有對聯,綿世澤莫如為善,振家聲還是讀書。上聯說做人,下聯說的是修身。翁同和是考進士上來,學間好,大家推舉他,他做帝師。主要是恭親王的老師。咸豐做了皇帝後,恭王為親王,朝中鬥爭激烈。肅…自掌權,要藉機整翁心存。咸豐死了,慈禧聽政,議政王重用翁心存,做了大學士。翁心存的兒子是翁同赫,在北京出生,後來,考中進士,中了狀元。他哥仨都中了進士,做到巡撫。翁同赫小時特別用功。虞山風景美,他閉門讀書。他刻苦讀書,考試時,中了頭名狀元。後來到了內閣,做了大學士。這時,做光緒帝的老師。史書記載大小事都間翁同赫。戊戌變法失敗,光緒被禁,翁同赫跟著受處分。著即行革職,永不敘用,交地方官嚴加管束。翁同赫由北京回到老家。翁同赫回到家,悲涼的晚年,不能隨便見客了。取屋名為瓶廬。謹言慎行,還覺得不行。他當過宰相,地方官來看他,如果說話不慎,就會殺頭,他就在西山蓋房子,在那隱居。定期去地方官處訓示。特別是心情不好,天天跟鳥對話。在這兒,做了三件事,一是院子里擺上石頭,跪著向紫禁城磕頭。二是打刀,三是挖了井。慈禧哪天一發怒,他就自刎或者投井。這時的心情可以想像。 給人點善燈,給己留下光明。翁同赫幫助過人。一是張謇,一是張元濟。張謇是江蘇南通人,家裡貧寒,屢試不第。考試時經濟困難,翁同赫接濟鼓勵他,考中舉人,考中進士,甚至把他的卷子放在第一名,向光緒推薦他。點了第一名。張謇對他感激不盡。翁同赫被貶回家後,沒錢蓋屋,這時,張謇資助他蓋了房子。夜裡偷偷地看翁同赫。還有張元濟,也感激翁同和,他中過進士。印了翁同赫的日記,使它得以流傳。,- 這三對父子有幾個共同點?一個多生於政局穩定,崇尚文治的時代。崇禎十七年,五十個宰相呀。在三代,連續下來,必須有大時代背景。二是,多生於重視耕讀的庶民之家。三是多由於發奮讀書,嚴於律己的修身。不發奮讀書,不可能通過層層考試。四是多長於文化發達,書香氛圍的地域。桐城常熟都厲害。五是多立於善於總結經驗,修鍊官場智慧。這個官場智慧,《清史稿》做了總結:「事君篤而不顯,與人共而不驕,勢避其所爭,功藏於無名。事止於能去,言刪其無用,以守獨避人,以清費廉取。」這是官場智慧的集中表現。無非還是: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等好事,還是讀書。一是立身一是立業。是學人成才的正常道路。但是一般說來,大富大貴不過三代。他們能如此,得格外謹慎。推薦閱讀:
※中國最後一位宰相其實慘過竇娥,你知道是誰嗎?
※中國歷代狀元考5——唐代狀元(四)狀元宰相
※【轉】古代哪位牛人生三兒子有三狀元兩宰相
※他身居宰相卻無所作為 為何死後仍被萬人稱頌
※卷六十一 宰相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