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前夕「學子理財」 轉
「又要開學了! 」和往年一樣在路過了七月份的尾巴和八月份的前奏後又一次成為了各大網路平台上學生們集體裝憂鬱的重要台詞。原以為今年史無前例的「只差一把孜然」天可以為孩子們換來一個相對輕鬆自在的宅暑假,可事實卻殘酷地證明今年的暑假市場還是如同天氣一般如火如荼,除了各類培訓暑托班,銀行保險基金也插進了一腳,搶佔「下一代」市場。
前兩天和閨蜜聚會,和她剛上幼兒園的兒子進行了一次深度對話,他用天然萌的語調向我介紹了他媽媽為他所安排的滿滿檔期,除了畫畫、英語、跆拳道、游泳這類常規項目外,最讓我感興趣的無疑是那幾場兒童理財講座和夏令營,因為在我看來對於一個連數字都認不全的「萌主」而言,參加理財課程實在為時過早,當我忍不住說完了自己的想法後,閨蜜淡定地回應道:「你當了媽媽就會知道,理財最重要的是意識的培養,而且必須從娃娃抓起! 」好吧,在那些從孩子出生就巴望著他們能成為商業巨子的父母面前,不停地點頭表示讚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那天后我就留心在身邊已為人父母的朋友中做了個調查,結果著實令人震驚,有近90%的人表示已經或者有打算帶孩子參加兒童理財講座,使孩子從小就能學會理財。這就難過各大金融機構從講座到夏令營再到各類親子理財產品,絞盡腦汁地開拓低齡客戶市場。據不完全統計,在7月末的一周內滬上就有4家金融機構舉辦了親子類的金融理財講座活動,而每一場都能吸引眾多家長抱著、哄著甚至是拖著孩子前來參加。如若要問機構為何會這般良苦用心,答案很簡單:此乃 「一石三鳥」之計。第一鳥是培養低齡客戶,在如今瞬息萬變的市場抓住未來才能獲得成功,讓客戶從小就培養起對自家品牌的忠誠度無疑是具有先見之明的一步棋。第二鳥是黏住成年客戶,試想如果你本就是某家保險公司的客戶,當你的孩子也在該公司有所投入,你怎麼可能另投別人的懷抱?而如果你本不是某家銀行的客戶,但你的孩子在這家銀行辦理了親子類理財產品,你又怎麼可能不被他們順勢「收入囊中」呢?可見,家長才是兒童市場背後各大金融機構真正想要吸引的「大佬」。第三鳥是樹立品牌形象,因為關心下一代一直以來就是公益和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機構此舉也是履行各自的社會責任,從本質上來說應該算是一件好事。
可事實是否真如本質般美好?我們的小客戶究竟能從這些講座和產品中培養起多少理財知識和能力?答案其實早已不言而喻,綜觀目前市場上的各類親子產品,無論是兒童基金賬戶還是親子信用卡,在背後實際操作的都是父母,孩子其實鮮有機會管理自己本就少得可憐的零花錢,於是現在許多人直到結婚後還都習慣性地讓父母掌握資產配置的財政大權。當然,這其中不乏中國孩子從小就缺乏理財教育的原因,因此金融機構「亡羊補牢」式的開設各類兒童理財課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真的是一件好事,可當兒童理財僅僅成為了產品的賣點和宣傳的噱頭,一切就好像變了味道,不過就是一場大人之間的商業遊戲罷了。
當然,除了低齡兒童,下一代中的「老年人」—大學生也是爭搶的香餑餑,這點從每年九月開學各大高校內擠滿的銀行卡辦理攤位上就可看出一二。其實,仔細分析大學生客戶的特點,就會發現他們備受青睞也在情理之中。首先,大學生是最急於想要被貼上「長大成人」標籤的群體,而經濟獨立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衡量標準,於是天真的他們就會真的以為擁有幾張自己的銀行卡或是獨立買了一份理財產品就標誌了自己的經濟獨立,於是他們就自覺自愿地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投入到金融機構的懷抱中。其次,大學生從潛在客戶到實際客戶的過渡時間較短,不同於培養一個幼兒園的低齡客戶需要漫長的十幾年,大學生帶來真金白銀的時間要短得多,一旦培養起他們對於品牌的信任和感情,可能在一兩年之內就能得到可觀的收益。再次,大學生客戶的未來前景好風險小,因為對於他們而言成為社會棟樑和高端人才的明天指日可待,說不定還會出現幾個比爾蓋茨和喬布斯這樣的意外驚喜。
或許正是期待著收穫驚喜,金融機構對於大學生市場也是煞費苦心,力求提供360度無死角的服務,比如最近就有多家機構將關注的目光聚焦到了出國留學生的身上,為他們提供各類金融服務,從理財到保險,可謂是細緻周到應有盡有;再比如為了適應年輕一代而不斷興起的互聯網金融,從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迎合著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於是不知是否有意為無法輕鬆辦理獨立信用卡的大學生「造福」,支付寶還在近期推出了透支服務,而我們本期的微話題就將深入探討此舉對於大學生群體而言帶來的究竟是福音還是禍患?
至此,除了白髮、皺紋、發福的身材,世界上又多了一條告訴我們已經老了的真理:孩子已經越過你我成為了市場競相爭搶的「新客戶」。
在家宅了一個多月的小夥伴們面臨又期待又害怕的開學,在狂補假期作業的同時,各大金融機構也忙著推出各項新品,試圖在開學前夕打造起又一個金融理財產品促銷高峰。
【最新】
銀行:聯手教育機構
伴隨人民幣升值、國內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等因素,出國旅遊、境外留學近些年大受追捧,不少銀行已經發現了出國留學這一廣袤市場,各類留學講座和服務項目成為了不少銀行創新產品的新陣地。日前,筆者從浦發銀行上海分行了解到,該行聯合滬上知名留學機構,舉辦了 「觸摸明天,心起航」專場留學行前指導會,通過講座為即將開啟的留學生活做好充分準備,提供金融保障;中信上海分行出國金融中心則結合簡訊、微信工作平台,加大支行現場培訓、片區培訓和支行間交流等,積極推動「憑簽證即可辦卡、信用額度保證、十天內送達、統一借貸關聯」四大核心優勢。
據悉,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海外留學生人數超過百萬,海外留學生金融服務也因此成為了巨大市場。筆者了解到,目前銀聯卡受理網路已延伸至境外140多個國家和地區,覆蓋了主要的中國學生留學目的地。在加快拓展銀聯卡境外受理網路的同時,銀聯國際還通過推出跨境網上繳費服務、在境外發行學生卡、設立留學生助學金等形式,為留學生提供服務和支持。近期,銀聯國際與匯元通集團合作,首批開通美國300多所高校支持用銀聯卡跨境網上繳納學費,留學生持中國境內發行的銀聯卡,便可通過「銀聯在線支付」跨境繳納學費,賬戶自動以人民幣扣款,免貨幣轉換費。據悉,波士頓大學、麻省理工大學、邁阿密大學、馬薩諸塞大學、康奈爾大學等知名高校均在此次開通之列。
保險:保障留學子女
進入八月,很多家長迎來了子女出國留學的最後準備階段,緊張期盼和躊躇滿志幾乎是即將踏出國門的留學生的主旋律。但相關保險從業人員提示,留學本身對於很多家庭已經是昂貴的支出,留學期間的各種人身風險更應得到充分的關注,提前準備、用小支出避免大損失,才能讓自己踏實,也讓父母放心。
Lily在美國念碩博連讀,然而某天在去教室路上,突然暈倒,被送往醫院後確診中風。在德國治療的半年時間內,花了三十多萬人民幣的醫療費用,幸虧所購買的保險計劃將這一部分全額報銷了。 「出國留學之後,父母不在身邊,只能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所以出國前就為自己買了份保險,也讓父母能夠安心些。 」Lily告訴筆者。
與被動草率的接受相反,主動選擇自己想要的保障功能能夠讓突然狀況頻發的留學生活多一分從容。「判斷哪些是必備的保障功能可以從兩個維度來考慮,一是發生的頻率高、二是發生後損失較大,包括經濟損失、威脅人身安全等。上述案例中提到的醫療運返即屬於一旦發生,經濟損失巨大的風險。 」中德安聯人壽的保險專家劉羽介紹。
劉羽提醒,留學生需要覆蓋的基本保障功能包括:意外身故及傷害、門急診醫療費用、住院醫療費用、醫療轉運和送返、醫療費用墊付等。此外,對於一些特殊需求或愛好,也應考慮在內。比如,特別喜愛戶外運動的留學生,就需要購買將高風險運動包含在內的保險計劃;牙齒容易出狀況的留學生則需要考慮包含牙科保障。此外,當下獨生子女家庭居多,父母在子女身上往往傾注了所有的期望和資源。留學在外,給自己購買一定的定期壽險不但體現自己的生命價值,也是對父母承擔一份責任。
基金:培養未來理財師
「錢能生錢」是理財的核心邏輯,如果家長以存款的「粗暴」方式代管孩子的零花錢,縮水貶值事小,耽誤孩子理財意識培養事大。為了幫助孩子養成「攢錢」的習慣,擺脫無意中形成的大手大腳的陋習,家長可以為孩子開設一個定投的基金賬戶。
筆者從華夏基金了解到,家長可以用孩子的信息在華夏基金官方網站開通賬戶,根據風險偏好定投華夏基金旗下產品,定投資金來源就是孩子每月的零花錢。隨著時間積累,當孩子看到屬於自己的「小金庫」的餘額越來越多,成就感就會越來越強,最終培養起孩子對「攢錢」的濃厚興趣。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商家宣傳「如果把孩子的零花錢歸集起來存入類似的賬戶里,不但不影響隨時取現的使用需求,還能獲得活期利率10倍左右的收益,更能實現信用卡還款、免費跨行轉賬等功能」,但實際股票基金定投風險很大,要當心負收益。
【故事】
小學生:告別小小「月光族」
現在,家長之所以越來越關注孩子的「財商」,也是因為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孩子們的零用錢也在水漲船高,手中的可支配現金越來越多,而消費品的形式和購買渠道又五花八門,這就需要家長們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樹立孩子正確的理財意識,為孩子未來的財富生活打好堅實的基礎。
為人父的Eric十分重視兒子的理財規劃,「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向來注重他的自主意識,理財方面也一樣,應該要從小養成理財的意識,現在孩子還小,每個月的零用錢全部花光還不夠,是個十足的小『月光族』。 」Eric趁開學前帶著兒子去銀行辦一張兒童卡,包括了儲蓄、取款、轉賬、消費等基本功能,還具有多幣種活期、定期儲蓄、購買貨幣基金和儲蓄國債、網上銀行等多種功能,雖然後者的功能對於孩子來說有些多餘,但是也能讓孩子了解到投資的概念。
大學生:互聯網金融「對胃口」
如果說對於低齡客戶,金融機構注重於理財意識的培養,那麼對於大學生客戶則更側重於需求迎合,對於年輕群體追求時尚、便利的特點,金融機構不斷在產品和服務中推陳出新,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目前備受關注的互聯網金融和移動金融的崛起也正是迎合了以大學生為代表的年輕客戶的口味。
最近招商銀行M+卡的炫潮卡面,著實讓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沒想到銀行也能這麼贊,這麼有娛樂精神」,這是Jack的原話,也是招商銀行面向18至35歲年輕一代發行 「一卡通」M+儲蓄卡引發熱烈關注的源頭。
招商銀行M+卡負責人介紹:「M+抓住了年輕人獨立個性、厭惡繁瑣、緊跟潮流的特徵,對於現在的年輕人而言,不懂銀行業務不要緊,只要熟悉手機、用慣pad,所有需要與銀行打交道的環節都可以統統用網路搞定。以M+卡為例,持卡人有三件必備法寶—網銀專業版、手機銀行、Pad銀行,可以一鍵搞定生活常見業務,比如轉賬匯款、信用卡還款、商旅預訂、手機充值、彩票、電影票、遊戲點卡購買一網打盡,也涵蓋水電煤氣手機費在內的智能繳費。 」據悉,目前使用M+卡跨行、異地取款前兩筆免費,同時,使用網銀手機銀行轉賬全免費。
與此同時,近期支付寶推出的透支服務也受到了大學生群體的普遍關注,對於目前還沒有獨立經濟能力的他們而言,雖然也會因為身份的原因無法得到最高透支額度,但信用支付的「鮮頭」還是具有極高的吸引力。只是,支付寶在吸引籠絡大學生客戶的同時,必須思考建立該類客戶的信用體系,不致招來更大的麻煩。
【爭議】
正方:
金融啟蒙教育很重要
近年來,隨著投資理財意識的增加,不少年輕父母有了為孩子投資的打算。如購買保險、買理財產品、用孩子的壓歲錢買基金等,鍛煉兒童的理財意識。
不少金融業內人士指出,在國外培養孩子的智商、情商之外,培養孩子的「財商」也是學校和家庭教育的重點。英國大多數銀行都願意為16歲以下的孩子開設特別賬戶,方便兒童存儲他們的零用錢和打工收入。而暑假是學生學習理財的最佳時機。理財師談到,現代社會消費方式豐富多樣,一些年輕人缺乏相應的理財技巧,從而導致「月光族」、「卡族」的產生。因此,對於年輕人,特別是在校的學生來說,理財能力無疑是他們將來在生活和事業所必備的重要能力之一。孩子越早掌握一定的理財技能,長大後也就越懂得如何理智地花錢,正確理財。
反方:
兒童理財無教育意義
「我家小區門口有一家銀行,近期銀行在門口拉起橫幅,推齣兒童理財產品。一打聽才知道,所謂的兒童理財,只不過是以兒童的名義購買銀行理財計劃罷了,其操作方式、銷售規則等,與普通理財計劃完全一樣。」Bill告訴筆者。
同樣不少專家也稱,無論金融機構多麼積极參与兒童節,究竟該如何選擇給孩子做「金融啟蒙」還需家長們慎重考慮。以銀行理財產品為例,顯然僅是包裝給兒童、實則是家長埋單的一種普通理財品。而收益方面,從銀率網統計的數據來看,這些專屬理財產品與目前市場上1至3個月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相差並不大。 「事實上,從小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消費習慣就是一種財商教育,而面對目前市場上的『專屬理財』,建議家長還是要視自己需求而定,如果能挑到一些收益率較高又穩健的產品,為孩子賺出零花錢,自然也是不錯,只是不可盲目跟風。 」要讓孩子理財而不貪財,父母的心態影響很重要。要抱著「贏固可喜輸無所謂」的態度,畢竟孩子從中增長的智慧比資產的增值更重要。
推薦閱讀:
※買黃金還能有利息?
※錢美美:您需要養成在互聯網投資理財中的3大好習慣
※本金翻倍後我再次選擇的理財方式
※證監會的心思,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金融理財平台的38節海報文案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