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玉 拾 粹(第八期)-- 漢代玉器(下篇)
九 塞
我們一直在說漢代的葬玉制度,那漢代人為什麼要葬玉呢?車為他們認為玉有使人不朽。葬玉中有一種玉塞,用來塞住死者身上所有的孔。一般是指眼睛,一雙;耳朵,一雙;鼻子孔,一雙;再加上嘴、生殖器、肛門,共有九塞。早期的玉九塞非常簡單:眼是蓋狀,蓋在上面;嘴裡是唅;其餘的就做成筒狀。
這種九塞制有理論依據,東晉葛洪的《抱朴子》里說:「金玉在九竅,則死才為之不朽。」為什麼要塞住九竅呢?因為古人認為竅是通的,認為九竅被金、玉塞住以後,能保證人身不朽。
金鏤玉衣
我們對中國葬玉制度了解最深刻的文物,就是金縷玉衣。很長時間裡,一提到中國的玉,人們想起來的就是金縷玉衣。《西京雜記》記載:「漢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鎧甲,連以金縷。」漢朝的皇帝死了以後,斂葬時外面要用玉衣,所謂「玉匣」,就指玉衣。玉衣的樣子看上去像個盒子,用幾千片小玉片,每片的四個有上都有小孔,再用金縷連接而成確實像個鎧甲。只有帝王和高級貴族,才能享受用玉衣的葬制。漢代人認為葬玉可以使屍體不朽,所以不遺佘力地用各種玉下葬。
玉衣是葬制中的最高等級。最具有代表性的玉衣都有哪些呢?首先就是河北滿城漢墓,1968年發掘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墓,著名的長信宮燈就是從這個墓出土的。 滿城漢墓出土了兩套完整的金縷玉衣,一男一女。劉勝的玉衣一共用了2498片玉片,竇綰的玉衣用了2160片;劉勝的玉衣用了1100克金黃金,竇綰的玉衣用了700克。光金絲就用了這麼金黃金,可見漢朝喪葬制度的奢華。
還有江蘇徐州獅子山的楚王陵,1994年發掘的,墓主人是西漢的第二代楚王,叫劉郢客。他的玉衣一共用了玉片4248片,金絲1576克,說起來是三斤黃金。獅子山楚王的金縷玉衣,是目前發現玉片最多的玉衣。而最特殊的玉衣呢,是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那是一個偶然的發現,1983年的時候,要來是蓋樓房挖地基,結果挖出一個西漢第二代南越王趙昧的墓。 南越王玉衣特殊之處在於它是絲縷的,也就是用絲接連玉片。但絲縷經過兩千年都腐爛了。今天這件玉衣已被修復,陳列在廣州市南越王墓博物館。
漢 馬
漢代玉器中有很多實用器,能保存下來非常不容易,因為畢竟有兩千年的歷史了。所以,漢代比較完整的玉擺件,基本上都是國寶。比如陝西咸陽漢昭帝平陵遺址出土的仙人騎馬的玉擺件,非常有名,屬國家級的文物。這是一件白玉圓雕,仙人騎在一匹飛奔的馬上,馬身有羽翼,底部雕刻雲紋,表明馬在天空中飛行。
玉人騎馬 西漢
長 8.9CM
咸陽市博物館藏
玉 杯
容器是科技文明發展的重要坐標。我們來看當時玉制容器的變化,非常有意思。用玉製造容器,難度極大,要把那麼堅硬的材料掏空。我們選取四個時期的玉杯來做個比較。第一個是戰國時期的水晶杯,浙江杭州出土,水晶也是玉的一種。第二個是秦代的玉杯,陝西西安出土。第三個是西漢早期的玉杯,廣西出土。第四個是三國時期魏國的玉杯,河南洛陽出土。四個杯子排成一排,可以清晰地看到傳承關係,跟我們今天用的酒杯有異曲同工之處。
杭州出土的戰國水晶杯,讓今天的人看,跟現代的杯子沒有什麼區別。中國兩千多年前的杯子,做得如此漂亮,後人不能想像!
漢代玉器講到這兒,可以做個小結,。孔子與和他同時代的思想家,都極力讚美佩玉的行為,最重要的話就是:「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作為一個謙謙君子,身上應該佩帶一塊玉;若不佩玉,應該有個理由。這種佩玉的社會風氣在漢代愈演愈烈,一直影響到後面各個朝代,甚至影響到今天。
漢玉追求的是古典主義,這種玉文化帶有很強烈的神秘浪漫色彩。比如仙人騎馬玉擺件,那馬都在雲上奔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戰爭就開始了,國家陷入紛亂,玉器文化也逐漸減弱。直至隋唐時期,玉文化再度興起.
下期:
隋釵唐銙 異域交流
——隋唐玉器
舉報推薦閱讀:
※秦漢玉器大賞
※常見7種鑲嵌手法
※去台北故宮一定要看100件玉器(三)
※龍山玉器,上古頂峰——龍山時代的玉器西傳與文化融合(上)
※宋代玉器
TAG: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