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老酸奶疑雲到皮革膠囊,公眾安全交託何處?(南方都市報 2012-4-16)

[社論]從老酸奶疑雲到皮革膠囊,公眾安全交託何處?類別:時事評論 瀏覽量: 3230 版次:AA02 版名:社論 稿源:南方都市報 2012-04-16 作者:南都社論原創手機看新聞 全國訂報

又見廢舊皮革與工業明膠!據昨日央視《每周質檢報告》報道,在浙江省新昌縣「全國有名的膠囊之鄉」,皮革下腳料提煉出的劣質工業明膠被用於藥用膠囊,包括吉林海外製葯、四川蜀中製藥、修正葯業等知名企業被指涉嫌使用該種工業明膠原料製作的膠囊,其多種藥物經檢驗重金屬鉻含量嚴重超標,超標最多的達90多倍。

隨著媒體調查的鏡頭,公眾所見令人震驚。各種皮革的瑣碎下腳料,經過生石灰浸漬膨脹、工業強酸強鹼中和脫色、多次清洗等一系列工序,以其為原料所熬制出的工業明膠,被廠商信誓旦旦地保證「完全能夠用來生產藥用膠囊」,大肆銷售。而為其行為背書的,則是諸多膠囊製造廠、製藥廠,明知不可為卻悄然為之,不經任何必要檢測就讓這樣的膠囊藥物流向市場。經檢測發現,諸多涉案藥物重金屬鉻嚴重超標,原本寄望於治病的藥物,卻儼然成了致命的「大殺器」,如此「公開的秘密」實在駭人聽聞。

在此之前,則是另一場至今未見完全消散的「老酸奶涉嫌添加工業明膠」風波,儘管有多家行業協會出面表態,言辭間甚至不乏賭咒發願,但個中疑竇依然讓公眾心有餘悸。而今,圍繞工業明膠被指大面積用於膠囊製造,是否還可用一句「不足慮」輕鬆帶過呢?眼觀「業內非常普遍」的用工業明膠生產藥用膠囊的亂象,在同等戒備狀態的食用領域,是否還能確信真的安全無虞?

面對如此岌岌可危的安全困局,各方倉促的表態已無法消弭公眾的諸種疑慮。而回到此前「老酸奶涉嫌添加工業明膠」傳聞的風波,至今無法完全消散的焦慮,讓公眾的信任無以託付。惟有的脆弱反抗,只剩下「因噎廢食」這一項看似荒誕的選擇。因為在「不必驚慌」的安定人心之外,最應當細細展開進行證據呈現的爆料者,採取了欲言又止的作態繼續他的「不細說」。爭相上場的商家表態,除了缺乏信賴度的籠統誓言,依舊無法讓人看到哪怕一份權威的檢測報告,職責部門至今不出面回應,倘若沒有此次「皮革膠囊」的及時接力,工業明膠與老酸奶之間的曖昧關聯,是否還會有機會繼續追問?

彼時所謂業內人士從成本角度曾有計算,用「如果用工業明膠,一噸酸奶也就省幾十塊錢」來推導「用工業明膠不划算」的結論。此類說法亦曾屢屢出現在諸如三聚氰胺、地溝油等公共安全事件的早期闢謠中。如2011年8月份,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聲稱:「『地溝油』味道很大,如果處理到沒有異味,那麼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所以回到餐桌是不可能的。」這已為全國各地破獲多起地溝油案所證偽。事實證明,造假或者使用劣質原料的高成本,並未阻擋不法企業(甚至不少知名企業)的冒險腳步。且只要是稍微成熟的黑色利益鏈,在儘可能地降低成本方面,總是「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已經查處的案例已屢次給予人們這樣挫敗感十足的體驗。

食用抑或藥用,工業明膠均在國家嚴格禁止的行列,同樣都有堪稱嚴苛的准入與監管制度,此廂工業明膠侵入製藥的同時,工業明膠與食用產品絕緣的信心,是否真的還充足?因為那些嚴苛的准入與監管制度,亦曾經在剛剛過去的時間,被信誓旦旦地用來論證老酸奶與工業明膠之間的「不可能」。有媒體曾刊文稱,明膠的生產供應有著極為嚴格的分級,「食品級、工業級和藥用級有分別的生產許可」,普遍性採用工業明膠可能性不大。而現在看來,起碼在藥用領域,這種「嚴格的分級」與生產許可並未禁絕工業明膠的橫行。即便是在嚴格監管的狀態下,「不可能普遍使用」所給予消費者的,恐怕也並非一份安全,而是更不可捉摸的恐慌———那被輕鬆忽略的「個別使用」,將殃及人們對整個行業的信任。

在社會陷入普遍性不安之時,有必要追問的,不僅是在這條骯髒的利益鏈條上的諸多環節企業和被形同虛設的制度管理,還有在千里之外的媒體調查出爐之前,「燈下黑」的各地執法監察部門———對猖獗違法的長期無視,是真不知情,還是已成為那條利益鏈不可或缺的一端?據昨日央視報道,媒體報道中的涉事企業,當地執法部門趕去執法時,廠房卻突然起火,票據和電腦被燒毀。箇中玄機,究竟何解?

醜聞既出,調查結果和辯白總會應聲出爐,但如何真正給公眾以交待與信心,卻顯然沒那麼簡單。媒體的調查絕非問題的全部,只能作為冰山一角的引子。擁有更廣泛調查能量的政府部門,需要檢討事發前的失職(各項常規抽檢何以檢不出如此嚴重的問題),必須迅速啟動徹查程序。需要徹查的,不僅是出現在媒體報道中的幾家企業、幾個地方,必須涉及亂象頻出的整個行業,以及很可能同樣失陷的相關行業領域。

http://gcontent.oeeee.com/1/d9/1d94108e907bb831/Blog/af6/1470e9.html[短評]治病膠囊緣何變身致命殺器類別:時事評論 瀏覽量: 686 版次:AA02 版名:社論 稿源:南方都市報 2012-04-17 作者:南都社論原創手機看新聞 全國訂報編輯此文

一粒膠囊,幾多憂懼。4月15日,央視《每周質檢報告》爆出多家知名企業涉嫌重金屬超標的藥用膠囊外殼,其原料則是皮革廢料熬制的工業明膠。消息一出,各方皆有反應:除公眾的震驚與無助外,相關部委也已下令涉案藥物停用並進一步查處。

但尤顯迅速的,則是河北衡水一家涉事企業,正當警方前往查處之時,該工廠的廠房突然莫名起火。據央視4月16日新聞頻道消息,目前公安機關已確認火災系該廠經理故意縱火,其目的是銷毀隱匿證據。

此段看似詭異莫名的小插曲,與整個「皮革膠囊」曝光前後的氣氛相對照,可能並不那麼難以理解。遠在外地的媒體調查所得的行業內幕,在企業所在地各葯監執法部門眼中,竟無任何跡象可循。已成圈內潛規則的行業黑幕,卻看不到職責部門平日的絲毫作為,本已極不正常。更何況在媒體曝光之後,在執法部門後知後覺於查處路上之時,涉案工廠卻起火了。個中信息與利益的勾連,確需給出一個解釋。

據浙江當地媒體稱,央視報道播出後,浙江新昌黨政部門如期開始了「高度重視」,連夜開會部署查處,措辭中甚至出現「昨晚7點,新昌縣政府大院1號樓燈火通明」之類的久違表述,令人五味雜陳。「皮革膠囊」醜聞,而今已是舉國關注,讓人在各級政府機構與涉案企業之間,執法者與違法者之間,權責歸屬,難以看到明晰的界分。被查處的企業,並非暗藏於地下的小作坊,生生擺在那裡經年累月,招搖過市,甚至可能已是一方經濟命脈,政府部門的失職,可見一斑。

國人的安全底線,不能完全倚靠媒體的單兵突進,但令人沮喪的事實卻是,不僅在媒體曝光前鮮見權責部門的作為,而且在媒體曝光後,甚至也無法看到可稱得上積極的舉措。浙江新昌一縣所產膠囊外殼,佔全國藥用膠囊產量1/3,查處相關企業,禁用涉案藥物,控制嫌疑人,如此常規套路的動作之下,靠什麼給予公眾一份最起碼的安全感?如上作為,是否真的足以消弭人們的無盡憂慮?

昨日南都社論強調,媒體調查只能作為冰山一角的引子,葯監部門真正亟須做的,是對整個藥用膠囊生產行業的徹查。但在國家部委為此發出的緊急通知中,卻依然限於媒體調查範圍的狹小空間,僅對被曝光的13個藥用空心膠囊產品「暫停銷售和使用」,更進一步的調查,則只是責成「相關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對媒體報道的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和產品檢驗。何謂相關省份,與國民安全息息相關,還是僅與媒體曝光相關?表述中看不到對全國範圍、整個行業相關情況的積極作為,此番徹查能徹底到怎樣的程度,有待觀察。

媒體不可能全知全能,其所曝光和揭露的黑幕,不可能窮盡整個被調查行業的全部,這本是極容易想通的道理。媒體報道既出,需要的是權責部門以此為契機展開的全國範圍清查,甚至極有必要擴大到工業明膠的全國使用情況,包括此前的「老酸奶」傳聞。而非循著已被揭露的路線,再走一遍,作粗糙的「高度重視」狀。

轟轟烈烈的徹查與問責,或許解氣,但如果僅僅局限於讓消費者解氣的層面,則充其量只可能舒緩些許人們此前業已下咽的那些噁心、危險與不堪。在其身後,如果依然是未被根除的行業亂象,則國人的憂慮便始終無從消解。每次都人命關天,治病的藥物成了致命的殺器,總得出一點足以讓人自我說服的依據吧。

http://gcontent.oeeee.com/1/d9/1d94108e907bb831/Blog/089/604ee8.html
推薦閱讀:

全家赴港追星家破人亡(南方都市報 2007-3-29)
南方周末: 機器下棋的歷史
當校園愈來愈像社會(南方朔 )
這種植物耐寒抗熱,南方北方都能露養,四季開花不斷,是盆栽佳品
南方右史:蔣介石論贊

TAG:安全 | 南方 | 酸奶 | 皮革 | 公眾 | 膠囊 | 都市 | 社論 | 老酸奶 | 南方都市報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