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魯鄭:美國對敘利亞:不動手等死,動手找死
在俄羅斯和西方的博弈下,阿拉伯之春在敘利亞演變成漫長而又殘酷的內戰。在沒有外力的直接干預下,阿薩德政權在其擁護者堅定的支持下,也成為唯一一個碩果僅存的前「之春」領導人。
然而,突然之間,西方和俄羅斯之間的角力平衡大有被打破之勢,美、英、法聯手敲響戰鼓,對敘利亞的武力打擊似乎箭在弦上。
此次西方動武的理由是敘利亞政府以化學武器鎮壓平民。但人人皆知這不過是借口。利比亞的卡扎菲沒有使用化學武器,西方不是照樣動武了嗎?埃及軍方先是推翻民選總統,再在首都製造血腥大屠殺,瘋狂屠殺平民,西方不僅沒有動武,美國甚至都沒有譴責軍方的暴行(僅譴責暴力,還要求雙方停止暴力),更沒有停止軍事援助。但對處於內戰狀態(交火不是針對平民)、政府堅決否認使用化學武器的敘利亞,美國的調門則高得出奇。曾稱埃及軍方政變是「恢復民主」的國務卿克里非常明確和立場鮮明地表示:「敘利亞上周發生的事情,令世人的良知震驚,這違背了一切道德規範。明白地說,濫殺平民、以化武殺害婦女、兒童和無辜旁觀者是道德上令人憎惡的行為」。「奧巴馬總統認為,對於使用世界上最令人髮指的武器對付世上最脆弱人民的一方,必須追究責任。如今沒有任何事情比此事更嚴重,也沒有任何事情會受到比此事更嚴厲的檢驗。」
美國對化學武器如此重視,視之為核心利益。可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兩伊戰爭期間,據CIA檔案顯示,美國卻放手伊拉克使用化學武器(芥子和沙林毒氣),造成伊朗兩萬人死亡、十萬人受傷。而伊朗的相關軍事情報資訊也都是美國提供的。那個時候,化學武器為何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
美國的表演自然令人想起2003年時,薩達姆拚命證明自己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事實證明他是清白的),美國不信。朝鮮拚命證明自己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也不信。其實信不信,動武或不動武,全在美國的利益考量。就是敘利亞什麼也沒做錯,如果需要打的話,也照樣會打。就如同現在,英國一方面向聯合國提交針對敘利亞的議案,一方面外交大臣黑格表示即使議案無法通過,「國際社會」也有責任採取行動。這大概就是世人所說的:世界上有兩種邏輯,一種是邏輯,一種是西方邏輯。
現在世人更關注的是,為何西方不顧俄羅斯以及它的盟友中國和伊朗的阻撓,終於下定決心動武?
其實過去西方如果採用阿富汗和伊拉克模式即繞過聯合國發動軍事打擊,國力已經止跌回升的俄羅斯也未必一定能夠阻撓得了。西方之所以隱忍不發,還是在於不願意承受和俄羅斯撕破臉皮的代價。
從歐洲的角度講,俄羅斯是其能源的主要提供者。歐盟天然氣進口總量的近30%來自俄羅斯。而且俄羅斯動轍就以各種借口進行「斷氣」,以表達自己的不滿。再者歐盟現在自身的麻煩已經很多,成為全球經濟危機以來表現最差的主要經濟體,實在無心再和俄羅斯鬧翻。
美國自2008年以來深受經濟危機打擊,不得不在全球進行收縮,竭力從兩場反恐戰爭脫身,到現在元氣也尚未全面恢復。實是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軍事打擊卡扎菲的戰爭中,美國就退居二線,僅提供外圍支持。所以當時的美國也不願意為了敘利亞而和俄羅斯全面對立。更何況當時執政的總統尚是對西方比較友好的梅德羅傑夫,西方也無意令之難堪。
但隨著2012年普京再度競選並成功勝選,俄羅斯和西方的關係驟然緊張。俄羅斯大選期間,強烈反對普京的西方紛紛介入,提供資金給反對派、製造衝突,美國媒體甚至把希臘上演的警民激烈衝突的鏡頭移花接木到莫斯科,極力渲染。普京上台後,對西方自然還以顏色,在伊朗核問題、敘利亞內戰等的立場更為強硬。在今年六月的G8會議上,加拿大總理庫珀甚至打破外交慣例,直接斥責俄羅斯是助紂為虐(其實西方在埃及等許多事件上也是如此)。
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當斯諾登事件發生後,俄羅斯「冒美國之大不韙」,接受他的政治避難,不僅直接挑戰美國的權威——也是冷戰後的美國第一次大失臉面,更直接損害到美國的國家利益。俄羅斯此舉不啻直接對美宣戰,明確宣示了堅定反美的外交路線。
至此,美國已經不再無所顧忌,而決定以牙還牙。突破口自然就選在雙方對峙的敘利亞。所以表面上看,美國以「使用化學武器」踩到「紅線」為由要對敘利亞動武,但實際上還是在劍指俄羅斯。
此外,埃及發生軍事政變和鎮壓平民的慘劇後,美國由於切身利益所系,不得不犧牲價值觀。這自然會損害到其軟實力。而打擊敘利亞不僅會轉移全球的注意力,也會重新佔領道德高地。這就和法國由於全力支持本·阿里鎮壓突尼西亞之春而聲名狼藉,於是便極為積極地武力介入利比亞之春同出一轍。可能更為相同的是,法國對外開戰這麼重大的事件,竟然沒有提交到國會討論——更別說事先要經國會批准,美國也將如法炮製。看來西方也還是深諳「效率和程序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的嘛。
除了短期的因素,從大的歷史長河來看,這恐怕和美國全球清除異己的戰略有關。2007年3月2日,美國退役四星上將、擔任過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司令、參加過2004年大選民主黨黨內初選的韋斯利·克拉克(Wesley Clark)在接受環於研究中心採訪時坦承「我們將用五年的時間拿下7個國家: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利比亞、索馬利亞、蘇丹和伊朗」(原文鏈接附後)。六年過去了,應該說大多數目標都被美國清除。從這個角度講,美國對敘利亞的動武,既是當前的需要,更是其既定戰略。正如流傳甚廣的諺語故事,狼要吃羊,還會沒有理由嗎?
現在世人關注的有三。第一,美國是否會拋開聯合國單獨行事。假如是,小布希時代的單邊主義將回潮,奧巴馬執政五年後,美國外交重返原點。世界將會更加動蕩。此時奧巴馬「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的頭銜將極為刺眼(說不定令倍感羞辱的挪威一怒之下把2013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斯諾登)。如果是通過聯合國,其動武決議必然會被否決。美國則不得不另闢蹊徑。比如全面武裝敘利亞反對派。
第二,美國是懲罰性「短暫」打擊還是要長期介入以達到徹底推翻阿薩德政權的目的。如果僅僅是懲罰性打擊,比如短暫的空襲和導彈襲擊,將仍然無法解決敘利亞的問題。如果是後者,在俄羅斯、伊朗、黎巴嫩伊斯蘭勢力的全力支持下,將演變成一場全面、大規模的持久戰。中東將更加動蕩,各種極端組織更為活躍,也將危及到以色列的安全。
第三,美國動武之後,俄羅斯除了提供資金、輸出武器之外,還會以何種方式介入敘利亞變局。對美國直接打俄羅斯臉的舉動,還將進行何種報復。以普京強悍的性格,絕不會善罷甘休。比如乾脆給斯諾登永久性庇護。假如斯諾登隨後拋出更深層、打擊美國更有威力的報料,世人絕不會感到意外。
在這裡,還是要看一看西方民意。法國第一大日報《費加羅》進行的民意調查表明,近八成(79.6%)的民眾反對動武。其理由則千奇百怪,但卻是理解西方社會的絕佳機會。
法國百姓普遍的擔心是,敘利亞反對派的背後是伊斯蘭分子,如果西方用軍事干涉手段推翻阿薩德政府,有可能重蹈伊拉克或者埃及的覆轍。與其如此,還不如讓一個強硬政府震懾住宗教極端分子。何況反對派陣營中派別林立,沒有一個統一的聲音,進行軍事支持也無從下手。進行軍事干涉,去打倒一個嗜血的獨裁者,讓一個伊斯蘭蒙昧獨裁者上台,就像埃及或者突尼西亞一樣,對法國沒有任何意義。
還有網民從軍事角度出發,認為敘利亞軍隊裝備精良,西方國家可能會陷在一場長期戰爭中,面對衝突初步升級、士兵被俘成為人質的風險。甚至有網民用嘲弄的口氣問,做好和俄羅斯干一仗的準備了么?
也有從宗教角度出發反對干預的。因為敘利亞的基督徒一邊倒地支持阿薩德政府,如果推翻阿薩德政權,敘利亞的基督徒也沒法從法國得到更多的保護。再說,遜尼派也好,什葉派也好,不管是哪種宗教,始終都不過是激起人民狂熱來掌握權力的手段。也許有一天和平會降臨,但要等到科學戰勝蒙昧的時候。也還有人表現出對阿拉伯世界的敵視態度:「法國不是世界警察,更不是阿拉伯世界的警察,就讓他們自相殘殺吧」。
從法國自身安全出發的網友則認為,敘利亞是中東的一個高壓鍋,沒有必要再去添一把火了。遜尼派、什葉派和以色列人之間的爭吵,不關我們的事,如果攪進去,可能導致自己家出現類似教派「起義」的危險。
對法國糟糕內政的憂慮和不滿,也成為反對開戰的理由:「我們法國自己的爛事夠多了,就不要再去管別人的爛事了」。「別給別人上課了, 看看我們自己吧,槍擊、割喉、強姦,法國自己也變得恐怖了」。「我們甚至自己都還沒解決馬賽市或者93省的治安問題,那裡的情況簡直和敘利亞差不多」。「法國沒有多餘的錢,這條理由就夠了,省下錢來援助窮人,甚至應該關閉針對第三世界人口的大門!」
應該說,一向浪漫和理想主義、人道主義情懷濃厚的法國,在自己面臨結構性困難的情況下,在目睹伊拉克、阿富汗、埃及等不成功的先例之後,也走向現實主義和保守主義。不僅法國,美國民意調查顯示有60%的人不希望武力介入敘局,主張介入者只有9%。只是民意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假如美國最終對敘利亞動武,相信中國的自由派一定不會站在西方人民一邊,而是站在西方政府一邊。一向對自由派持批評態度的本人也破例站在中國自由派立場一邊。不過本人的出發點——追求中國利益最大化——還是和他們不同。
只要美國對敘利亞動武,短期來看,俄羅斯和美國的矛盾不但不會化解,相反將日益尖銳,雙方將處於實際的「冷戰」狀態。相對超脫的中國將大獲其利。衝突的任何一方將不得不儘力拉攏中國,向中國示好。中俄事實上的同盟將更加穩固。中俄互為地緣政治上最重要的國家,這對雙方意味著什麼,不言自明。另外在能源、軍事合作、領土完整上雙方的共同語言將更為廣泛。至於美國,就算不再視中國為共同反恐的盟友,也必然放鬆對中國的遏制,對中國自身的利益訴求做出讓步。
只要美國武力介入,問題不但不會解決,反而會更加複雜和碎片化。美國作為責任人更是無法輕易脫身。此時尚未恢復到危機前狀態的美國,將不得不再次背上另一個深重的包袱。更有可能的是,假如世俗的阿薩德政權被推翻,另一個伊斯蘭勢力(現在的反對派全國委員會的骨幹其實是穆斯林兄弟會)——甚至可能是極端的伊斯蘭政治派別——將會收取西方付出心血所結下的果實。這種情況下,美國駐利比亞大使慘死的景象、穆爾西上台後反美親伊的場景都可能重演。那時的西方就將再一次體會到「為人作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滋味了。
如果說「九一一」給中國創造了十年有利的國際環境,那麼阿拉伯之春將再次發揮同樣的歷史效應。就讓我們期待美國發向別人實則指向自己的炮火來得更猛烈些吧。
附:克拉克五星上將的採訪原文網址:http://www.globalresearch.ca/we-re-going-to-take-out-7-countries-in-5-years-iraq-syria-lebanon-libya-somalia-sudan-iran/5166
推薦閱讀:
※學者稱大國就敘利亞問題博弈尚未徹底失衡
※這族即將被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圍攻,美國坐蠟!
※敘利亞是埋葬美國霸權的墳場4
※阿盟為何不帶敘利亞「玩」了
※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稱未來48小時發起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