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綉春刀:那一口叫春的刀

朱江明,知名軍事專欄作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法博士、軍事及國際政治評論人。

近日,國產電影《綉春刀2》持續熱映。該片故事精良,演員演技出色,服裝道具精美,是近年國產電影中少見的佳作。電影中的綉春刀是明代錦衣衛的標配武器,猶如今日中國軍隊配發的92式手槍。

錦衣衛是秘密警察,也有護衛皇家的職責,其裝備和御林軍頗為不同。從形制來看,綉春刀是典型的單手腰刀風格——長度在一米以內,適合近身格鬥。

作為個人防禦武器,綉春刀非常合格,卻不適合當作戰場上的兵器。因為其長度太短,與長矛等兵器作戰時非常吃虧。

這就是為何在第一部的影片結尾部分,張震飾演的主角單挑東廠大太監趙靖忠,而阻擋後金騎兵的只能是馬賊丁修。

顯然,靠綉春刀這樣的近戰兵器,是敵不過後金騎兵的,所以只能靠馬賊丁修的長刀。最後,兩人得以全身而退,也算是戰術上選擇得當的結果。

綉春刀之所以被懂刀的行家評價甚高,原因在於其細節基本還算經得起推敲。尤其在點題的「刀」上,可以看出主創人員下了不小的功夫。

明代鋼鐵制刀已經成為戰場上的主戰武器,連皇家衛隊也普遍配發了腰刀作為主要格鬥裝備,而不是過去的寶劍。

明刀的風格頗為複雜,既繼承了宋刀的傳統式樣,也有元刀的少數民族風格,甚至在明代中期與倭寇作戰之後還受到日本刀的影響。

宋代是鋼鐵刀真正走向成熟的年代。其製造工藝和大規模生產的成本控制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宋刀開始有了自己的風格。

宋刀

在唐代,戰刀主要以直刀為主,可以將其看作單面開刃的寶劍。宋人發現直刀並不利於劈砍,因此發展有弧度的刀是非常必要的。

宋刀的典型是宋手刀。今天武術比賽中常見的單刀表演,其形制就接近宋手刀。手刀的特點是,刀頭特別加寬,刀柄適合單手持握。在宋代,鐵甲成為交戰雙方的標準配置,因此非常注重兵器的破甲能力。加寬刀頭可以使刀的重心更為靠前,這樣能提高劈砍的力度,增強破甲能力。

明代士兵刀大量地繼承了宋代手刀的這種設計風格,因為宋手刀在加強劈砍能力的同時,對製造工藝的要求更低。

刀身變寬意味著刀的硬度可以相應降低,每次戰鬥之後可以通過重新打磨來恢復其性能。而較窄的刀身則因為戰鬥中的磕碰而導致刀具無法多次使用。這種窄身的刀不僅對硬度要求更高,而且使用成本也相當昂貴。因此,宋代手刀是一種廉價的武器,適合大規模裝備軍隊。

當然,寬身的手刀也有其弊端,那就是降低了刀的速度。這也是明軍在對倭寇的戰爭中經常失敗的原因。

日本刀

倭寇使用的日本刀,不僅鋒利異常而且用時快如閃電,在中國東南丘陵地帶的小規模衝突中非常有利。狹長鋒利且帶有弧度的長刀,被實戰證明是最佳的格鬥武器,日本刀則完全具備這個特點。

在抗倭戰爭中,明軍承認自己的刀不如日本,研製了一種名為「長刀」的新型刀具,也就是《綉春刀1》中丁修用的那把。據抗倭名將戚繼光所作《紀效新書》記載,其刀身長二尺八寸,把長九寸,共三尺七寸,並稱「以倭刀為式」。這種刀的式樣非常接近日本的野太刀,也就是日本浪人和盜賊最常用的兵器。

在此之前,明朝並非沒有窄刃戰刀。綉春刀就是非常典型的窄刃腰刀。這種刀的式樣源自元代蒙古軍隊的腰刀。由於蒙古以騎兵見長,在馬上使用雙手兵器多有不便,因此,元代蒙古軍隊的佩刀多為窄刃單手短刀。

在明代,除了作為戰爭的兵器之外,長刀也是御林軍的制式兵器。當時,御林軍除了使用國產的長刀之外,還有從日本進口的長刀。此時日本的冶煉技術已經頗為精湛,明代有身份的武官對日本刀都頗為喜愛。這點在清代也非常普遍。清末很多武術家使用的兵器,均為更換了刀裝的日本刀。

實際上,明代曾研製出一種融合了中日刀特點的武器——斬馬刀,也就是《綉春刀1》中王千源飾演的大哥所用的兵器。

這種刀具備宋刀的寬刀頭設計,同時使用了日本野太刀(也就是明長刀)的刀柄,成為一種新的戰場武器。

《綉春刀》一片中,幾乎將明代經典的刀型都還原到了銀幕上,喜愛古代兵器的朋友可以仔細品味一下。


推薦閱讀:

明朝特務機關錦衣衛佩綉春刀 明朝守城第一器是何物?
從"綉春刀"看新君登基後官場
何謂俠?何謂武俠?遲來的影評《綉春刀》
叫好的《綉春刀》:其實不過是新導演拍的舊電影|綉春刀|故事
路陽:為拍《綉春刀》,找了兩年錢

TAG:綉春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