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大西班牙風格老洋房

一.孫科住宅

在延安西路1262號上海生物物製品研究所大院內有一幢風格獨特、景色宜人的花園洋房,曾經是孫中山先生之子孫科的舊居,這幢洋房舊時為哥倫比亞路22號(今番禹路60號),如今此門已被封死,只能由延安西路出入。孫科住宅佔地約8000平方米,現建築面積為1000平方米,主體建築系西班牙式建築,兼有巴洛克建築風格,其斜坡坡屋頂採用紅色筒瓦鋪設,檐f口細部裝飾講究,門套、窗框形式多變,運用各式拱券,壁爐頂上的煙囪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做法,外牆立面簡潔明快,又具有西方現代派建築的風格和氣派。這些都是上海二三十年代以來建造的建築的共同之點。宅前是典型寬敞的中國式庭園,周邊種植各種名貴樹木,形成濃密的綠蔭,庭院中間鋪植草皮,布置水池,配以湖石駁岸,景色怡人。該建築由鄔達克設計。室內木樓梯製作精細,卧室、客廳、書房地板均採用進口柚木小條鋪成席紋。平台和陽台均很寬敞,鑄鐵漏空欄杆輕巧美觀,佇立陽台,環顧花園景色,亦為甜蜜之享受。

這幢豪華建築大約建於20世紀30年代,原為鄔達克設計建造自用。1929年鄔達克因在承擔慕爾堂工程中遇到了麻煩,孫科曾幫助了他,因而鄔達克未在此宅住過一日,而將此宅以低價讓給了孫科,西側有一部分建築曾作過美國鄉村俱樂部,時間大約在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

二.丁貴堂住宅

(攝影:周璇)

汾陽路45號是一幢西班牙建築風格的獨立式兩層樓花園住宅,該洋房建於1932年,為3層磚木結構,由鄔達克洋行設計,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36平方米。原系海關稅務司官邸,後來由海關副總稅務司丁貴堂居住,因此又稱丁貴堂住宅。此宅將主樓布置在中北部,輔樓布置在主樓西北側並與之相連接。主樓前有1500平方米大草坪為主的大花園,後有大雪松遮蔭著大院子的汽車道。是一幢十分華貴的西班牙式花園洋房。

建築立面以正中大廳為軸線,兩側立面基本對稱。底層圍以連續拱券的外廊,正中用4根立柱支撐的3個連續半圓拱形門廊,前面為統長寬闊的平台,二層統長的大陽台,明顯地將住宅的主入口突出。住宅房間窗框處並列的雙柱用扭紋加券拱式樣,即螺旋形西班牙柱式作裝飾,顯得十分華貴。各式窗檯很低,加大了透光面積,顯示出濃郁的歐洲南部建築風情。樓上陽台的圍欄,都用鑄鐵欄杆製作,上面花紋顯示出地中海南岸的地域風情與現代風格(注重實用功能)相結合的特色。主樓立面為水泥拉毛白粉牆面,屋面蓋紅色筒瓦,四坡頂,屋檐下有連續拱券裝飾帶,將西班牙建築的特點充分展現,在上海眾多的西班牙住宅建築中,此樓最為漂亮。

縱觀此樓,平面設計合理又大氣,充分考慮主人、客人和傭人活動的線路和主從的關係,在建築立面構圖和細部處理上西班牙特點鮮明,是上海近代西班牙住宅建築的典範。遠遠望去,這幢掩映在綠樹濃蔭之中的花園洋房,彷彿是一幅歐洲的風景畫。

該住宅建國後為上海海關專科學校辦公樓,自2000年該校搬遷至浦東新校區上課,建築屬上海海關管轄。1989年列為市級近代優秀建築保護單位。

三.陳楚湘住宅

愚園路395弄湧泉坊因舊時靜安寺有一湧泉而得名,總佔地面積5300平方米,共建有住宅16幢,建築面積6233平方米。其中15幢是西班牙風格的3層新式里弄住宅,1幢為西班牙式獨立花園住宅,便是24號陳楚湘的私宅,又稱「陳家花園」。其造園藝術的主體,仿照蘇州古典園林,布局精巧別緻。園內有假山小閣、小橋流水、山石池沼、花卉木竹、曲徑亭台,動靜相宜。園內彙集了櫻花、牡丹、桂花等四季名花,四季花開不絕,紫藤架下設有茶座石桌,主人邀三五同仁好友,駐足小憩,商談業務,別有韻味。

陳楚湘住宅佔地387平方米,建築面積1115平方米,東南面花園面積近1000平方米。整個建築掩映在蔥鬱的林木之中,以西班牙慣用緩坡屋頂、紅色筒瓦、拱窗以及屋檐下連續排列的小券裝飾等為基調,在平面設計上採用了豐富多變的手法。屋頂高低錯落有致,四個外立面造型都各不相同,外牆貼拼花釉面磚,做工十分考究,改變了以往用混水工藝做外牆面的常用操作手法。室內扶梯為大理石踏步,鑄銅花色欄杆,有古色典雅風韻。底層客廳裝飾採用彩繪天花、紅木傢具等中國傳統風格。住宅的整體設計、布局風格既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又具有新穎和高雅的時代風貌。

四.德國領事館

永福路151號是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築 (市級建築保護單位)。由中國建築師楊增化設計,始建於1941年,1942年竣工使用。建築面積1050平方米,三層建築,住宅立面採用較緩的綠色筒瓦坡屋面,十分典雅秀氣。水泥拉毛牆面,平緩的雙坡屋頂下有連續小拱券裝飾,樓梯間有連續圓拱窗。永福路靜謐,這座花園洋房亦靜靜地橫卧在綠茵茵的大草坪上,受時代的限制,住宅造型或多或少帶有現代平面設計,突出居住功能,布局趨向自由,強調立體構圖,講究體型上的幾何權衡和立面上的虛實對比,強調室內空間流動和內外空間的結合,力求使住宅接近大自然。

這座住宅南向,南面有寬敞的露天大陽台,其下檐部布滿了西班牙式小券的美麗花紋。整幢建築色彩明朗柔和,洋溢著濃濃的西班牙建築風情。建築師是個熟練運用幾何線條的高手,我們稍走近這座花園住宅就能見到各種流暢線條:直的、彎的、曲折的,能看到這些線條組成的各種形狀:長的、圓的、多邊形的;柱廊、陽台、窗戶、屋頂,它們在縱向有高低,在橫向有寬窄,線條上有曲直,立面上有起伏。寬厚的檐口和紮實的陽台線條表現建築的堅固,細細的裝飾線條表現建築的活潑,尤其是大小弧形線條,無論是室外立面造型、細部,還是室內樓梯間的圓弧形樓梯和圓弧形長窗均營造了一個柔和又變幻的空間。這些起伏、寬窄和高低變化的線條相互映襯、相互制約,宛如小夜曲中一個個流動的音符,聚集成「凝固的音樂」。

建築平面為三開間,西端的半圓形平面與北面中部樓梯間半圓形平面前後呼應。底層東面布置台階和門廳,左右有小衛生間和書房。中部布置樓梯間大廳和通往庭園的大平台。西面布置餐廳、廚房和汽車庫。二層南面布置3間卧室,中間卧室設大陽台。西北面布置貯藏室和傭人房。三層南面布置2間卧室,其中一間連梳妝間,另一間連著半圓形大陽台。西北面布置貯藏室、傭人房和大曬台。

這幢住宅集西班牙住宅建築平面緊湊、造型活潑、線條流暢之大成,是近代上海建築的一件精品。現為德國駐滬領事館。

五.布哈德住宅

1932年建造,哈沙德洋行設計,最初業主為阜豐麵粉廠創辦人孫多鑫、孫多森兩兄弟,後因多種原因孫氏兄弟將此宅轉賣法國傳教土布哈德。因此,這棟建築也被稱為布哈德花園住宅。位於永福路52號,現為上海永樂電影電影(集團)公司。

二層混合結構。典型西班牙風格,牆面為弧線形水泥拉毛粉刷,較平緩的屋頂鋪設西班牙筒瓦南立面有半圓拱券敞廊,敞廊上層露台設有棚架,整體舒展而開敞,帶有地中海建築特色·露台欄杆正中部位及局部窗下有突出牆面的花台,底層局部牆面有半圓拱券壁龕,下設趺落狀花台。壁龕周邊及花台外表牆面均有菱形花格綠釉貼花裝飾,都是西班牙風格中常見的手法,北立面入口弧形券門洞上部,有簡瓦鋪設的弧券形出檐。牆面局部有幾何鏤空圖案,部分牆面及窗檯有連續小拱券支托挑出面層。底層客廳室內有石雕絞繩式柱,柱和牆之間有鑄鐵格窗,上雕精巧而複雜的動植物圖案,客廳頂棚為木製方格吊頂。

六.蔣經國住宅

淮海中路1610弄逸村1-8號花園住宅均為上海市第二批優秀近代建築保護單位;1610弄逸村內8幢西班牙式里弄花園住宅沿弄道兩側對稱排列,弄道寬敞,由遠東公司建造,3層磚木結構,1942年竣工。這8幢西班牙式花園別墅大門緊挨著車輛川流不息的淮海中路,面前正對著上海圖書館,西南方向是宋慶齡故居,隔著一條馬路背倚丁香花園。逸邨安靜地被「豪門」包圍。入口處的右側牆壁上「逸邨」二字紅而鮮亮,花園內古董級別的名貴香樟、黃楊、龍柏和廣玉蘭錯落有致,風靡舊上海的西班牙式裝飾設計考究精緻。

其中2號住宅原為蔣經國住宅,住宅建築面積459平方米,採用西班牙紅筒瓦緩坡屋面,底層南面入口門廊設計思巧妙,半圓拱券門洞兩邊飾以西班牙式繞繩柱。門廊頂為2層平台陽台,陽台曲鐵欄杆。外牆面較簡潔,用水泥沙漿抹灰外塗白色塗料,但窗洞形狀多,有變化;矩形的、圓的,窗間柱處有西班牙式繞繩柱,窗洞上有半圓拱裝飾或西班牙紅筒瓦護襲口,窗洞兩側有連拱飾,建築風格帶有地中海爽朗而又活潑的情調。室內有壁爐。後部為輔助用房、汽車庫等。宅前有一個花園,通向花園的平台兩側有一對石獅子、盆景裝飾,並在宅前封閉式圍牆邊栽植黃楊、龍柏、廣玉蘭和香樟樹等。原來花園圍牆上無門,門開在弄內住宅西側,現沿淮海中路的透空式圍牆上已加開了一樘雙扇大鐵門。

七.董浩雲住宅

建國西路原來是法公董局所築的一條打靶場路,1920年以法國人福履理名字命名為福履理路,1934年有個姓章的業主在建國西路365弄,位於建國西路太原路左上角,建造14幢2層磚木結構住宅,佔地5147平方米,這裡建築面積共3520平方米。章姓業主取路名福履兩字為他的新村名。新村是個縱向的地形,朝路的面寬並不大,除了安排兩幢住宅外,新村的主出入口插在中間。14幢住宅分成3個組團,13幢住宅出入口在新村內,1幢出入口在路邊。建築雖然有近70年歷史已經陳舊破損了,但是今天再看這些住宅仍不落伍,如果現在有房地產商仍按這些式樣建造,可以預計一定會成為「搶手貨」。

建國西路365弄5號,為香港船王董浩雲當年在上海的一處私宅。這是一座簡化的西班牙式風格的獨立住宅。紅色西班牙筒瓦,水泥拉毛粉刷,牆面無多餘裝飾。陽台鐵制欄杆與室內木製樓梯欄杆亦具有西班牙特色。建築主要部分為平屋頂,結合局部坡屋頂,並利用平面的凹凸以及陽台、露台、門窗等形成基本形象。

首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即於1937年5月出生於此,並度過童年和少年時期,直到1949年才隨父離開上海前往香港。

八.張學良公館

1934年張學良從歐洲考察回國,到滬後先暫住在莫利愛路(今香山路)2號洋房裡,他的侍衛副官長譚海物色了高乃依路(今皋蘭路)一號的花園洋房,租了下來。趙一荻(趙四小姐)也從北平南下住此相伴。不久,張學良出任武昌行營主任,離開上海,而趙四小姐卻常來此小住,因此這一處被人稱為「張學良公館」。

皋蘭路一號是一幢西班牙式三層的花園洋房,建於20世紀30年代中期。毗鄰復興公園,乳白色的外牆,白色檐下裝飾設計小巧緊湊。建築高低大小前後虛實,均有層次變化,富有中國建築的情趣。進門處為凸出的二層樓,樓下為過道,西面長方形,樓下南有走廊,第二層有陽台。主樓面積約800平方米,樓下有大廳,是當年宴客之所,會客室在二樓,張學良、趙一荻的卧室在三樓,是西班牙式的套房,房內放著一張西班牙式的大床,是按原樣仿製的。房外有20平方米的平台。樓前有一座大花園,面積約1000平方米,現名荻苑,園中栽種香樟、雪松、紫藤、玉蘭、金桂、銀桂,草坪是馬尼拉式的,還有可坐幾個人的鞦韆架等。當年皋蘭路是一條短短的馬路,人行道上種了大法國梧桐,枝葉蔽天,旁邊又是公園,是一處十分恬靜的所在,可是張學良住在裡面的時間很短。

解放後,此樓曾是盧灣區工商聯和區民主建國會辦公處,1992和1994年大修,保護起來,現作為上海市房地產管理局迎賓館,並將幾處廳室,分別取名敬學廳、慕良廳、憶卿廳、少帥廳,廳內壁上掛了張學良、趙一荻的照片及張學良的手跡。這是張學良在上海僅有的手跡。

九.唐紹儀住宅

(攝影:周璇)

武康路40弄1號(解放前福開森路18號)於1930年建成時是銀行產業,1933年是中華民國駐挪威公使的寓所,以後又是民國初期風雲人物唐紹儀的舊居。它現屬上海市第三批優秀歷史建築。這幢花園住宅具有典型西班牙風格,它是著名的由董大酉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建設。華籍建築師董大酉,其代表作有:「舊上海特別市政府」、「江灣舊市博物館」、「江灣舊市圖書館」、「上海市體育場」、「上海市體育館」、「上海市游泳池」、「麗波花園」(今上海市體育科學研究所)等建築設計。

唐紹儀(1862-1938),漢族,又名紹怡,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於廣東珠海唐家鎮唐家村,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動家、外交家。曾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畢業生,1895年回國。辛亥革命時期,他以袁世凱全權代表身份參加在上海舉行的南北議和。1912年3月出任袁世凱臨時大總統第一任內閣總理,同年加入同盟會。為中國主權、外交權益及推進民主共和作出了重要貢獻。後因不滿袁世凱專橫而辭職。後又為七總裁之一。「九。一八」事變後,長住上海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等職。「八。一三」戰火後,他出於安全考慮,他從大西路(今延安西路)避居到租界內,住進了這幢具有濃郁西班牙式建築風格的花園洋房內。

這幢住宅建築面積376平方米,磚木結構,建築物南面有花園。整棟房屋橫向展開,在平面布局上採取了內外兩個面的處理,沿街三折圍合裡面形成了建築的對外「門面」,而真正的入口在兩側,既私秘又相對寬敞。主入口裝飾細膩華麗,它採用螺旋柱與複合柱式的結合,以及兩柱之間券門上的貝殼、卷渦和卷草圖案具有巴洛克藝術之風。寬敞的入口處可停放來往轎車。

十.袁左良住宅

袁左良籍貫江蘇鎮江,人稱袁三爺,為早年錢業巨擘,進金城銀行,位至會計部主任,算是青雲直上,財運亨通的富戶。

上海近代建築有著注重實用、追求時尚和中西合璧、兼容並蓄的強烈地域特徵。思南路41號體現了典型的上述兩大地域特徵。整棟房子二樓沒有一個露天陽台,但它的過道和朝南的房間,大都採用大面積的鋼窗,既不浪費空間,又有非常好的採光效果,還可觀賞花園美景。客廳、房間和過道都追求寬敞、明亮。宴會廳的邊上有個突出建築立面,東、南兩邊全是落地玻璃窗的小客廳(人稱「玻璃房」),採光極佳,打開朝南的窗,花園的綠意撲面而來。底樓圍著宴會廳有四扇門可直通花園,其中東面的房間、寬敞的宴會廳和「玻璃房」都有門通向一個鋪設暗紅色地磚的露天大陽台,站立陽台花園美景盡收眼底。如果拾級而下步入花園小徑,又可撫花弄草,怡情養性,其樂融融。設計者在注重實用的同時,不忘將當年的時尚元素充分體現出來。而中西合璧、兼容並蓄的特徵也是很明顯的。作為獨立式花園洋房,思南路41號也有一個大花園,沿著花院小徑靠牆是一排蔥鬱的冬青樹,常年修剪整齊;有大面積的草坪,內植雪松、古柏、香樟、廣玉蘭、桂花、海棠等樹以及各種花卉,還在花園沿思南路一側疊有太湖石的假山,反映了當時許多接受過中國傳統教育,又沐浴著歐風西雨的中國人的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特別是這棟以西班牙式風格為主的現代建築,還大膽吸收了其它建築風格的元素,主要是建筑西側的半球形穹頂。這個西方古典式建築的半球形穹頂並不是西班牙風格建築所具有的。


推薦閱讀:

髮型像剛剛出蒸籠的十大女星(組圖)
中華十大涼都
今日佛語:十大經典禪心
十大元帥的亂世情緣9

TAG:上海 | 風格 | 西班牙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