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常用配穴法
臨床治療疾病的時候,並不是單純的取某一個穴,組方包括應用特定穴、其他的經穴、還有奇穴,前面都有複習。臨床當中,應用針灸或是中藥的時候是一樣的,沒有說單打獨鬥的,必須要有君臣佐使的配伍層次,遵循中醫的處方原則,針之理即葯之理。這樣的話,在治療疾病的時候就涉及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穴位配伍的問題,我們應用針灸治療疾病的時候,哪怕是相同的處方,但是針刺的時候有的這個穴為主,也可能另外一個穴為主,這裡就涉及配穴法的問題。
配穴方法有很多,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個就是根據臟腑辨證,第二根據八綱辨證,第三根據經絡辨證,這些是我們臨床當中必須遵循的原則。如果辨證不準確,那麼配穴、取穴肯定就會出現差錯,導致的後果就是治療效果不好,即使有效,但是跟基礎理論無法吻合,這種情況,只能是偶爾取效,最大的問題是療效不可重複。反之,當辨證準確,符合中醫的理法方穴術各層次理論的時候,療效才具有可重複性。所以說要掌握在辨證的基礎上,合理的準確的使用配穴方法。之前我們一直在講微針強通法,但是大家對於這個微針強通法概念很模糊,現在我們總結一下,微針強通法是一種基於中醫基礎理論的針灸辨證法,目的是通過學習微針強通法之後,能做到在辨證準確基礎上的標準化治療,並且療效確切、可重複。可以廣義的理解為,微針強通法就是一本「毫針治療學」。
常用的配穴方法是以下幾種:第一俞募配穴,第二原絡配穴,在原絡配穴法裡面有一個主客原絡配穴的方法,第三根據體表位置的配穴方法,一般包括前後配穴、上下配穴、表裡配穴,以上這些是最主要的。
首先介紹俞募配穴,俞募配穴主要是在辨證以後,取相應的背俞穴和募穴,基本上取的本臟和本經的背俞穴和募穴,以治療本髒的疾病為主,這裡我們複習一下背俞穴和募穴的定義,背俞穴是臟腑精氣輸注於背部的穴位;募穴是臟腑精氣彙集於胸腹部的穴位。那好,我們說這個募穴,都是某臟某腑的募穴,而不說某經的募穴,這時候就明白了,俞募配穴法主要用於臟腑疾病,或者是由臟腑功能發生變化衍生出來的其他疾病。那好,臟腑辨證指導下進行的辨證施治,大部分都用到俞募配穴。俞募配穴就是背俞穴與募穴同取,之前我們提到過,臟病以背俞穴為主,腑病以募穴為主,所以臨床當中,在治療臟腑疾病的時候,同是應用俞募配穴法的時候,如果是臟病為主的,我們是以背俞穴為君穴,相應的募穴就是臣穴,當以腑病為主的時候,就是以相應的募穴為君穴,而背俞穴為臣穴。臨床當中,如果按照這個規律去做的時候,臨床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例如肝鬱氣滯的病人,要取肝的背俞穴——肝俞,同時取肝的募穴——期門。肝鬱氣滯、肝氣鬱結、肝鬱化火或者是肝胃不和,都可以取用肝俞和期門,這是一個配穴方法。之前提到要根據辨證出具處方,如果某個患者,是個脾虛,尤其是土壅木郁的患者,要用章門和脾俞,以這兩個穴位為主。如果病人是以腑病為主,比如便秘、泄瀉,一般以大腸的背俞穴和募穴為主,主要以大腸的募穴天樞為君穴,配上大腸俞為臣穴。俞募配穴主要是用於臟腑疾病,或者是以臟腑辨證為基礎的疾病。如果臟腑疾病沒有採用俞募配穴,即便獲得療效,有效率也不會太高,重複率亦較低。
第二種為原絡配穴,就是原穴和絡穴配伍應用。原穴和絡穴配穴臨床當中應用很廣泛,「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原穴是臟腑精氣輸注之處。絡穴具有溝通表裡兩經作用的穴位,當表裡兩經有病,一臟一腑為主的時候,我們取相應臟腑的原穴和絡穴,會取得不錯的療效。原穴和絡穴配穴方法,有一個問題大家要注意,就是以誰為主,是以本經還是表裡經,以哪一個經的原穴為主?原絡配穴主要有以下三種配伍方式,其一,以本經的原穴和本經的絡穴同時應用,另外一個是以本經的原穴為主,表裡經的絡穴配合,最後,以本經的絡穴和表裡經的原穴配伍,總共原絡配穴是以三種方法。那這就體現一個主客的問題。誰是主誰是客,換言之,疾病是由臟引到腑的,還是由腑影響到髒的。如果是單純一髒的問題的話,或者單純一腑的問題,跟表裡經的有關係,但關係不是很大的時候,可能用本經的原穴和本經的絡穴。如果由某個臟影響到相應表裡的腑的時候,就用這個髒的原穴,和他相表裡經的絡穴,反之,如果是由腑影響到髒的,就取腑的原穴加上髒的絡穴。臨床當中我們一說原絡配穴就講本經的,表裡經的不去管他,可是這樣恰恰把中醫最主要的辨證論治扔掉了,或者理解不全面。原絡配穴法是臟腑和經絡都可以用。當然還是主要應用於以臟腑辨證為主的疾病。
再有一個就是上下配穴法。上下配穴臨床當中應用也比較廣泛,上下配穴法並不是單純的根據上下配穴或者什麼,就是說,肝陽上亢、肝火上炎,首先用太陽穴,太陽穴雖然是一個經外奇穴,但具有平肝潛陽,清瀉肝火的作用,又用上肝經的子穴行間,這就是個上下配穴。臨床中治療失眠,心脾兩虛,用神門和三陰交,實際也屬於上下配穴。上下配穴不局限於特定穴,可能是特定穴,也可能是經外奇穴,這是普遍用的比較多的,所以這時候,臟腑有病,經絡有病,都可以應用,包括我們的微針強通法,用首尾穴,也是一個上下配穴的例子。前後配穴,剛才俞募配穴屬於前後配穴的一部分,但前後配穴不一定是特定穴。這個是根據病人的陰陽情況,從現代研究分析的話,有一些神經支配的問題,也可以理解為前後配穴。比如說某一個脊柱的神經根的走行,支配的區域,也算在這裡,但一般用中醫的解釋,不這麼解釋,還是根據各個腧穴的功用去解釋。所以說前後配穴臨床當中也是經常用的。只扎前面或者只扎後邊,就有一個缺點,疾病的病因是陰陽失衡,治療疾病的目的是恢復陰陽平衡,胸為陰,腑為陽,如果只針一側,陰陽是不好恢復平衡的。再一個表裡配穴,剛才說原絡配穴有主客的問題,剩下還有表裡問題,表經和里經,相互表裡的兩條經絡,進行配穴,這個臨床當中也是經常用的。或者說臟和腑,相互對應的都可以,臨床當中用的更多。比如說,肺熱的病人,教科書上沒有說用天樞,然而天樞是大腸的募穴,如果肺熱,下移大腸,造成大便乾結,瀉大腸熱實際就是瀉肺熱,這時候在取用清肺熱穴位的同時,加用了大腸的募穴,就可以清肺熱,這就是表裡配穴。脾胃虛寒的患者,既用足三里,同時用公孫,也是表裡配穴。所以臨床當中這些知識一定要掌握好。當你掌握好的時候,才能夠理解這些東西。我不愛看現在很多人寫的東西,其原因就是沒有中醫的東西。他們寫的東西,你不可重複,你讓原來寫這篇文章的人去重複,他自己也重複不出來。為啥?是為了晉陞職稱或是其他的目的,編的或者是蒙的。臨床當中還要記住一些特殊的配穴。特殊的不能說是純配穴了,就是一個治療原則。大家現在都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針灸的時候都不用中醫理論去指導,而是把中醫拋開,全部用西醫解剖學的去解釋。這是中醫一大悲哀。昨天我們科楊大夫痛經,只針列缺一穴,疼痛消失。列缺治療痛經,任何一本教科書上都沒有,但是從中醫理論上這是完全符合的。跟大家說句實話,最早發現列缺治療痛經是無意中發現的。有一次一位痛經患者就診,滿腹疼痛,應用三陰交、太沖之後,兩側腹部不疼痛,但是中間還疼,此後又紮上中極、氣海、關元後,效果並不明顯,我就突然就想,後溪可以治療腰痛,主治是督脈正中間疼痛,列缺通任脈,現在患者的疼痛部位正好在腹正中線上,列缺是否有效?於是加用了列缺穴,當時疼痛就消失了。很明顯,這就是一個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治法,可是返回頭去看教科書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提及這種治法。所以說中醫治病必須用中醫理論指導,否則你即使有效,也是蒙的。
今天我們主要講了一下配穴,記住這幾種配穴方法,適用於那些疾病,臨床如何應用。有人說針灸和中醫不一樣,針灸主要以經絡辨證為主,臟腑辨證不用。瞎說!誰說臟腑辨證不用?必須得用,俞募配穴法就是在臟腑辨證時應用的。所以要記住一條,針灸治病並不單純以經絡辨證為主,必須要有臟腑辨證。經絡的定義,內屬於臟腑,外絡於枝節,與四肢百骸、臟腑都是相連的,所以說,臟腑辨證在針灸治療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不能只以經絡辨證作為針灸治療的依據。
問:上下取穴,前後取穴,都是治療同一個疾病么?
答:首先糾正一下,是上下配穴、前後配穴。不只治療一個疾病,中醫病、證是兩個概念,首先,我們治療的是病,但是必須注意證的問題,大家千萬不要被一個病,尤其是囿於西醫的病名,針灸是依據辨證來確定治療方案的。證是什麼?證是疾病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舉個例子,心脾兩虛證可以見於多種疾病,不論是何種疾病,對應的治法都是補益心脾,從臟腑辨證來講,肯定要用背俞穴,心俞、脾俞必用,可是有些醫者治療失眠,辨證為心脾兩虛,不用心俞、脾俞,只用一些頭部的穴位或是四肢的穴位、脘腹的穴位,這樣就不會有很好的療效。當然,除了應用背俞穴,還有要應用五輸穴、常規穴,心脾兩虛證除了心俞、脾俞,最好的對穴是神門和三陰交,神門是心經的原穴,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三陰交是脾經穴,雖是三經交會穴,但屬脾,主要滋陰補血,是一個典型的益氣養血,補益心脾的組方,這是上下配穴治療疾病的具體應用。
上下配穴未必都是治療一個疾病,我們病機相同的時候是治療一個疾病,病機不同的時候可能治兩個疾病,所以臨床當中主要以病機為主,根據病機取穴,再根據取穴選擇適用手法,跟藥物劑量一個道理。大體流程就是症——證——治法——處方——手法(相當於藥物劑量)。微針強通法的辨證體系區別於現行教材,是以證統病,真正的發揮中醫的辨證論治特點,在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上特別突出。不是針對同一個病機,這時候上下取穴可能就不是治療同一個疾病,所以要區別應用。
還有一個臨床當中最大的問題,說有個老中醫,說這個病人是三虛三實,開了三個治療虛證的成藥,開了三個治療實證的成藥,我是沒見過這麼開方子的。能用一個病機解釋的病人千萬別用兩個病機,臨床當中才能抓准病機。之前香港的一位患者,西醫診斷的病是幾十種,如果吃西藥的話得按盆吃,找賀普仁老的時候,賀老扎了幾針,但賀老說了一句,他最主要的就是一個穴,就是太溪,解釋說恐則傷腎,恐則氣下,這一個穴是最主要的,總共才用四個穴。所以說最主要的是如何抓准病機。
問:我理解的是前後配穴是一個大的概念,俞募配穴是前後配穴下一種取穴原則,有沒有其他的理論原則或者常用對穴?
答:過去只有葯對,最早的是許之才的《葯對》。國醫大師呂景山教授總結了施今墨老的對葯,呂老也搞針灸,對穴研究的比較多,還有《金針王樂亭》附篇全部是對穴,就是一組一組的,有前後的,有上下的,都有他的理論基礎,但是所有理論基礎都是中醫的,有興趣的可以學習一下。
俞募配穴法是前後配穴法里最特殊的,跟特定穴最相關的,其他的前後配穴未必和特定穴相關,前後配穴法既可能是特定穴也可能是非特定穴,而俞募配穴法只限於俞穴和募穴,俞募配穴法主要是以臟腑辨證為主的,而前後配穴可以經絡辨證為主。
推薦閱讀:
※程莘農針灸臨床三要
※自然力的智慧——五行針灸提高班分享(一)
※五臟生克論與針灸(發揮)
※予非「神針」是予「神」針——吳善齋針灸落英掇拾
※針灸治病機理
TAG:針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