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五涼文化之賢能禮遇
06-21
五涼文化的崛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統治者重視人才,禮優士人。五涼統治者不管是漢族,還是其他民族,對一些碩學大儒,不論是本地的官宦世家,還是流寓河西的著姓大族,都能「禮而用之」,使其或居廟堂,參政議事,或授以職,從教習文,讓他們為五涼政權的鞏固與興盛出謀劃策,同時也保存了中原文化。賢能禮遇,前涼為先。當「永嘉之亂」前後黃河中下游成為民族仇殺的戰場時,張軌治理下的河西卻是一個相對安定的「桃源」。在中原、隴右前來河西避難者當中,有許多是名儒。張軌積極接納,妥善安置,量才錄用,使之各得其所,各盡其才。同時對本土學者也提拔重用。
胡三省《資治通鑒》注文中說:「永嘉之亂,中州之士避地河西,張氏禮而用之,子孫相繼,衣冠不墜,故涼州號為多士。」張軌的後代張?、張駿等人,依然敬賢愛士,選賢任能。南涼伊始,禿髮烏孤也廣招人才,並以河西士人為骨幹進行內部政權建設,在禿髮烏孤任命的一批重要官吏中,既有西州德望,又有中州才俊。一些曾在後涼政權擔任要職的人物如宗敞等,在南涼備受恩寵。西涼李衏知人善任,重用人才,特別是在選拔人才上效法漢魏,實行察舉制度,州選秀才,郡舉孝廉,統一策試,因才授官。北涼沮渠蒙遜,廣開言路,延攬人才,選賢任能,一些人投奔別處不順後回到北涼,蒙遜「待之如初」。他在滅西涼後,得到名士宋繇,委以重任,臨終時還把兒子託付給他。敦煌名儒劉衑,歷仕前涼、西涼、北涼,備受各朝重用,至北魏時因又受崇禮而使河西人士引以為榮。五涼時期每遇政權更替,統治者首先做的就是廣泛網羅人才,因才擢用。賢能禮遇的傳統在五涼延續不絕,也是五涼文化得以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
推薦閱讀:
※甘肅建置沿革(1)
※甘肅衛生廳:41名醫務人員打通任督二脈
※為什麼來青海一定要走一趟最經典的青甘大環線?行程有哪些亮點?
※甘肅三千里絲綢古道再成大通途
※第三屆中國中藥材物流大會將在甘肅隴西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