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信仰因何存在
(2011-03-29 09:11:45)
轉載
標籤: 雜談 | 分類: 精選文章 |
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人們對各種「神秘信仰」的興趣從來沒有消失過,近現代以來變得愈來愈普遍。社會上流傳著各種荒誕的說法,諸如心靈致動、思維感測、天外來客、UFO、史前文明、伊甸園的秘密、世紀之交等等。人們為何會對這些飄渺的話題感興趣呢?
編譯/任事平 李文彬
《水晶頭骨之謎》、《外星文明與宇宙》、《百慕大三角之謎》等貌似科學的著作暢銷全球。這些原因不明、違背已知的科學規律的「超自然現象」,反而引起了公眾的興趣,攪動著世界。世界各地的人們幾乎都願意給神秘現象賦予超自然的解釋,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安撫內心的不安和躁動。人們是那麼急切地用看不見摸不著的「神秘信仰」來解釋不明現象,幾乎忘記了科學和理性。 社會學認為,人需要信仰來獲得群體優越感,通過依附於一個群體,給自己以力量。如果被信仰的對象失去了吸引力,人們就會去尋找別的替代品,以舒緩認知失調,滿足對社會情感的需求和認知自然界的需求。通常來說,科學理性的解釋都比較複雜,公眾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而「神秘信仰」中,「信則靈」的解釋則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目了然的感覺。讓我們把鏡頭指向歷史上的「神秘信仰」和科學教育,看看荒誕的「神秘信仰」是如何在人們的意識中佔據一席之地的吧。
歷史上的神秘信仰我們必須認識到,「神秘信仰」的潮流並非突然出現。美國的一位哲學教授保羅·庫爾茲關注此話題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了,他認為「神秘信仰的誘惑」幾乎是與人類的歷史相伴而生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本文所涉及的「神秘信仰」是活躍於社會邊緣且不被主流認可的信仰,而不是大多數人所信仰的已獲得普遍認可的主流宗教。在西方,從11~17世紀的700年間都充斥著魔法、巫術、鬼神和異端宗教信仰。17世紀是現代科學的萌芽時期,也是巫師頻現的時代。甚至有很多著名的科學家、哲學家都熱衷於「神秘信仰」。偉大的科學家艾克薩·牛頓研究神秘信仰的時間遠遠多於研究物理學。他曾經嘗試解釋所羅門神廟的尺寸,並且期望對神秘經典的閱讀能夠引導他獲得宇宙最隱秘的事物。弗朗西斯·培根相信用熏肉皮擦拭腫瘤,然後將其掛在朝南的窗戶上就可治癒疾病。羅伯特·波意耳相信煮熟的蚯蚓、貼身穿的毛線襪和人尿都是藥物,並且還建議採訪英國的礦工,向他們詢問關於地下魔鬼的事情。18和19世紀,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和啟蒙運動的發展,「神秘信仰」變得不那麼張揚,但並沒有退居邊緣地帶,而是以新的表現形式表現出來。從18世紀到20世紀早期,各式各樣的「神秘信仰」吸納了若干理性思維、哲學和科學的原則,湧現出施維登堡派、催眠術、秘密社團和顱相學等不同門派。人們較為熟悉的有1848年的美國唯靈論、19世紀80年代中期的通神學和「精神研究」以及世紀之交的各種預言。可以說,人類歷史上一直存在著各種「神秘信仰」行為,目前大眾對神秘信仰所產生的興趣在本質上沒有變化。歷史上一直存在著各種形式並處於邊緣的「神秘信仰」,信仰者從中尋求滿足。但是在當今科技蓬勃發展,人類充分享受科技成果的時代,「神秘信仰」似乎開始從邊緣走向主流,正吸引著更多的人,這種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1985年,美國寶潔公司迫於壓力,不得不把已有100年歷史的月亮臉商標撤換,原因就是上千人投訴這個商標是撒旦的標誌。在全球一體化和信息爆炸的時代里,公眾和媒體熱衷傳播和炮製各種奇異事件和神秘體驗,這不能不令人擔憂。我們很難把大眾對「神秘信仰」的執著程度用簡單的答卷調查清楚。但是統計數據得出的趨勢卻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大眾越來越迷惑,越來越多的人放棄或迴避使用理性思考,去相信超自然的「神秘信仰」。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什麼占星術、巫術、魔法治病、占卜、古代預言等說法仍擁有大量信眾。我們再把視線投向傳統的宗教信仰。實際上,現存的傳統宗教為信眾提供了一整套的宇宙論體系,解釋了自然世界和人類的位置。並且,隨著科學和技術的進步,主流宗教儀式的規模逐漸縮小,基本只在特定時間和地點進行,時間也很短。主流宗教在縮小自己涉足空間的同時,卻給了「神秘信仰」以生存發展的機會,那麼,科學這把披荊斬棘的利劍是否可以遏制住其兇猛的發展勢頭呢?
科學和公眾的隔閡我們先來盤點一下科學的行為以及公眾對科學的態度。科學本身是一門深奧的學問,當代公眾對於科學的本質和研究過程並不十分了解。2010年11月25日發布的第8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達到3.27%,雖然較前一年度有所提升,但是仍然維持在較低的水平。這就需要將科學理論普及和傳播,這樣才能讓公眾理解並運用這些知識。目前「神秘信仰」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科學普及工作的不足。首先,科學知識的教授被嚴格限制在固定的課堂或實驗室內,詳細的科學解釋過程被當成固定的套路來死記硬背。科學並沒有被當做一種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認知工具」。其實,只要具備基本的科學知識便可拆穿許多「神秘信仰」所聲稱的事實,但是廣大公眾卻缺乏必要的基本科學知識。此外,科學家過分強調了科學的基礎性,並沒有充分發揮科學成果的作用,給公眾造成一種普遍的印象—以為科學只是少數人在實驗室里擺弄的數字和器械。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很多科學家往往是「只見樹木,難見森林」,很少關心自己學科以外的事情。他們通常只在本學科內交流,發表的論文大多深奧晦澀,難以被他人理解。有人甚至批評說,科學與技術的思考和操作過程已經躲入黑幕,形成了新的自治格局,隔絕了大眾的積极參与。實際上,在18世紀科學蓬勃發展的時期,普通公眾曾被視為對科研成果最具辨識力和推動力。如今,科技創新通常要經過數年甚至數十年才有可能應用於人們的生活,長期的隔離和漫長應用轉化期,導致公眾對於科學產生了不信任感。相當數量的公眾認為,像原子彈這樣的毀滅性武器就是科學發展的結果,它們帶給人類的不是福祉而是災難,最終使他們認為「科學導致了邪惡」,應當限制科學的發展,削弱科學的力量。與此同時,還有一些科學家在涉足本專業之外的領域時,違反原則,濫用自己並不了解的知識和技能。這種行為極大地影響了公眾對科學的信任感。實際上,科學方法的基本原則自弗朗西斯·培根之後鮮有改動,並不深奧。科學方法的基礎原則是簡單、直白、易學的,受過教育的普通人不需要鑽研某個科學項目也能理解科學的基本原理。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驗室和公眾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樑。此外,科學教育應該從小開始,帶孩子們參觀科技館、博物館等科普場所,通過這樣的方法積極弘揚科學精神。總而言之,「神秘信仰」的吸引力源自根深蒂固的歷史傳統和科學教育的缺陷。我們期望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普及能夠促使人們回歸理性,摒棄所謂的「超自然力量」。
推薦閱讀:
※神秘中透露出驚世的美|『精彩貼圖』
※【被遺忘的文明】神秘的西夏!党項人的興衰!
※瑪雅文明神秘消失之謎 驚天秘聞被揭開
※神秘的紅色女間諜
※製造神秘感:從相信到知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