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梁漱溟從小體弱多病,為何還能高壽95歲?|聽我給你講養生

編者按

在跨越兩個世紀的風雲變幻和命運跌宕起伏之中,梁漱溟始終是那麼精神抖擻、平和洒脫。這與他幾十年如一日的素食和少吃多動有關,更與他多年修鍊的品性、涵養和高遠境界有關,這也是梁漱溟的處世養生之道。

梁漱溟:情淡氣和得長壽劉重來 東方嘯人物簡介

梁漱溟(1893.10.18~1988.6.23)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國學大師、愛國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最後一位大儒家」之稱。

◎情貴淡,氣貴和。唯淡唯和,乃得其養;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梁漱溟體質原本很差,從小就羸弱多病而異於一般孩子,連他的長輩們都擔心他命不長。但誰能想到他竟能活到95 歲高齡呢?而且在他 90 多歲時,還行動敏捷,思路清晰,筆耕不輟,交談自如。這其中有什麼奧秘呢?

粗茶淡飯好養生

梁老之所以健康長壽,與長期堅持吃素有關。他十四五歲時,突然對佛經大感興趣;20歲時,竟想入佛門,由於家人再三勸阻,雖未能出家,但卻開始遵守佛家戒條吃起素來。以後幾十年如一日,不管什麼場合,他都堅持吃素。

1950年3月,毛澤東在中南海設宴招待包括梁漱溟在內的各界人士。面對滿桌豐厚菜肴,梁老不為所動,只夾素菜入口。毛澤東走到其座席前,見此情景,笑著說:「梁先生堅持素食,清心寡欲,定長壽也。」

通過梁老的日記可知,他平日的主食一般是大米、各種麵食、一些粗糧和粥食;主菜為各種蔬菜、豆類及乳製品、雞蛋;經常喝的是牛奶、酸奶,有時喝少量的紅葡萄酒,常吃水果。

按照現在一般的飲食水準來看,梁老吃的也就是粗茶淡飯,所以曾經有人認為梁老的營養不夠。然而,根據現代健康營養學來看,梁老的飲食可謂搭配合理,營養均衡。

在1961年~1978年零星的日記中,梁老說到吃粥不下30次,其中有小米粥、玉米粥、白米粥,偶爾還有香蕉粥、百合粥等。梁老經常早晚餐食粥,他尤其偏好小米粥,因為這對克服困擾他大半生的失眠癥狀大有好處。梁老不但自己親自購買小米,也有朋友知道他喜歡喝小米粥,因而經常送小米給梁老。

少吃多動,持之以恆

少吃多動,並持之以恆,這是梁老的生活規律。他吃飯絕不吃飽,也絕不因食物品種多少和味道好壞而有所增減。他的活動方式,主要有四種。

1靜坐

年輕時,為了解失眠之苦,他來到西直門外的極樂寺找到省元老和尚,經他指點以靜坐來治療失眠,效果頗佳,所以就一直堅持了下來。

2打太極拳

梁漱溟從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練太極拳後,興緻一直很高,一招一試,都認真習練揣摩,從不間斷。而練太極拳的地方,也不拘泥,庭院、公園、過道他都能靜心習練。文革期間,在批判會中間休息時,梁老每每旁若無人地在政協禮堂的前廳打起太極拳來,使那些批判者目瞪口呆。

3散步

他常說:「俗話講『人老腿先衰』,我現在對此深有體會。腿的衰老比其他器官為早,因此老年人越是懶得動,越是要活動。」去公園暢遊,是梁老多年的喜好。解放後在北京,他「每月購買通用月票,經常遊歷於中山公園、北海、頤和園等處。就是在90歲高齡之後,除外出郊遊需人攙扶外,仍堅持在樓前樓後散步」。在他的日記里,也常記有「早起去頤和園」等散步活動。即使是在「文革」遭批鬥期間,他仍沒有間斷晨起及午後的散步活動。

4自我按摩

這是他數十年來持之以恆的鍛煉項目。每天早上5點左右醒來,先在床上做操、伸腰、搓腰腎、搓腳心、蹬腿腳、轉動頸脖、吸氣、呼氣、屏氣……使全身都得到活動,血脈暢流。大約按摩50分鐘左右,才下床洗漱、散步。

讀書寫作可健腦

梁老從5歲開始讀書,用他自己的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思考到老。」他讀了一輩子的書。除了讀書,更重要的是寫作,這是更高級的腦力活動。勤動腦者的大腦、神經及感官信息運動非常活躍,其作用和運動員加強訓練是一樣的。

梁老到了耄耋之年,仍堅持多讀多思,筆耕不輟。他認為作為腦力勞動者,越是進入老年越要多動腦筋,才能保持才思敏捷。

1987年,他對友人說:「李商隱詩云:『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對於一個九五老人,所剩的日子屈指可數了,但我絲毫沒有頹唐、悲涼之感。語云:『活到老,學到老』;『生命不止,思考不息』。只要我腦子還能用,我將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繼續走下去,愉快而充實地走完這最後一段歲月。」

俗話說人怕心老,心老就意味著腦部活動的衰竭開始,所以梁老一生都堅持腦力活動:年壯時不說,上了80歲他還堅持每天寫作兩個小時,90歲了還常給別人講座,94歲時他和別人談話還能堅持一個半小時一次,這種旺盛的腦部活動能力是他長壽的源泉。

他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告誡自己的兩個兒子:「功課不過增進人知識。但吸收此知識而運用者則在吾人有健全之身體與活潑之頭腦。身體不健全,頭腦不活潑,勉強用功,吸收不進來。勉強吸收,亦不記得,或不會運用,徒勞無益。」

不求長生,不虛此生

梁老的兒子曾說:「父親之所以長壽,乃得之於對事對人的無我,以及平日生活態度的超然物外,遠非得之擅長頤養。」他不為長壽刻意追求,也不為衰老疾病而驚恐傷感,他抱著順其自然的態度笑對人生。

20 世紀 40 年代初,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他幾經輾轉磨難,回到了內地。他給兒子寫信時談到自己身處險境時的心理:「《人心與人生》等三本書寫成,我乃可以死得;現在則不能死。又今後的中國大局以致建國工作,亦正需要我;我不能死。」他把生與死,與國家命運聯繫在一起。既在人世,就要把生命運用起來,為國為民,不虛此生。

1976年,在他83歲時,寫完了《人心與人生》一書後,在致友人信中說:「我要做的事,大體將完工。雖精神身體俱佳,隨年壽之自然,或將去矣。」

1988年,梁老已95歲高齡。4月下旬,他因腎功能嚴重衰竭而住進北京協和醫院。5月,病情更重,當友人來看望他,希望他早日康復時,他淡然一笑說:「我命已盡,康復不了。」講時語氣平靜,神情自若。

過了幾天,他又招兒子到床邊說:「人的壽命是有限的,應該看得開些,醫生治得了病,治不了命。我的命已經完了,壽數就是這樣了。有時候吃點葯,吃點合口味的東西就可以了,不必延長壽命。」說時安詳鎮靜,毫無傷感悲戚之意。

6月23日,梁老病情危急,當醫護人員忙著搶救他時,他以極微弱的聲音說:「我累了。我要休息,我要安靜。」言罷心臟即停止了跳動。可以說,他到去世之時也是心境平和坦然的。

綜觀梁老的一生,可以用「無我」兩字概括。正因為他有恬淡無我的心境,因此面對名利榮辱,都能有一個平衡的心態。梁老也常說:「情貴淡,氣貴和。唯淡唯和,乃得其養;苟得其養,無物不長。」(本報綜合中國知網)


推薦閱讀:

揭秘國醫大師鄧鐵濤養生經
腳底養生11招,讓您百病消!
第十八章 因時養生
美容秘方,條條經濟實用,太贊啦!
中醫養生基礎

TAG:養生 | 梁漱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