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財商養成計劃

寶貝財商養成計劃

  中國人見面吉祥話說得最多的就是「恭喜發財」,然而發財不止要靠祝願,更要依賴「財商」。

  有些人始終能妥善處理和錢的關係,知道怎麼掙錢,怎麼花錢,怎麼借錢,也知道要控制合理的負債比例。可有些人稍微賺多一點,就不知所措,不是一味揮霍就是一味節約,這其中的區別就在「財商」。

  作為衡量一個人駕馭財富的能力,財商已成為與智商、情商並列的現代社會三大能力指標。通常的教育意識,曾經重智商,如今重情商,可做家長的常常羞於或不屑於和孩子談「錢」,更別說是財商。人與人財商的差距,往往與學校教育和家庭環境沒有直接聯繫,卻是因為在從小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沒能給予接觸錢、自主支配錢的機會和經驗。

  大部分父母覺得孩子只要學習好,其他事情都可以商量甚至放縱,其中包括孩子的一切花費,全由父親或母親代為處理,或是孩子要多少錢就給多少錢,沒有使用上的指導。如此一來,孩子對於錢的多少根本沒有概念,對於掙錢的辛苦和理財的必要無法理解。一切從娃娃抓起,培養孩子的「財商」,讓小鬼們正確認識、應用並管理財富,其中大有門道。

  理財專家建議,家長應用遊戲、親身體驗等寓教於樂的方式對孩子進行「財商」培養,並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按一定的步驟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

  3歲,家長可拿不同面值的貨幣讓孩子識別,讓孩子對錢有初步認識;

  4歲,通過遊戲或帶著孩子花錢,讓孩子了解不同貨幣之間的關係;學會用錢買簡單的用品,如畫筆、泡泡糖、小食品。

  5歲,帶著孩子一起勞動,讓他們知道一切錢都要通過勞動獲得;並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

  6歲,孩子已會簡單加減法,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培養「自己的錢」意識;可與孩子玩開商店的遊戲,讓孩子扮演營業員;

  7歲,孩子開始有獨立意識,父母可與孩子商量,引導他們如何使用零用錢;觀看商品價格標籤,確認自己有無購買能力。

  8歲,孩子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零用錢可能會超支,可以鼓勵孩子通過各種合理的途徑來掙點零花錢,例如安排額外家務,參加比賽等;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並想辦法自己掙零花錢。

  9歲,孩子的獨立能力更強,事先讓孩子列好一定時間內的開銷計劃,判斷是否超支,與孩子一起進行支出調整;制訂自己的用錢計劃,能討價還價,學會買賣交易。

  10歲,可以幫助孩子算賬,讓他們了解節約的好處,培養儲蓄觀念。在必要時可購買較貴的商品,如滑板車等。

  11歲,孩子開始有品牌觀念,家長可以讓孩子計算買一件品牌產品要花費幾個月的零用錢,有沒有同類替代產品,價格相差多少;通過商業廣告發現價廉物美的商品,並有打折的概念。

12歲,孩子進入高年級,有一定的理財能力,父母可以為孩子開設銀行賬戶,通過利息收入讓孩子明白存錢罐里的金錢與銀行里的金錢的區別;

懂得珍惜錢,知道來之不易,有節約觀念。

13歲,以後孩子的理財意識已逐漸成行,可幫助孩子購買一點債券、基金定投等金融產品,讓他們了解投資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同時,還能帶來更多的回報。

13歲明白通脹通縮,了解理財渠道可以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

  14歲-18歲,跟家長一起參與成人社會的商業活動和理財、交易等活動,家長進行指導。 18歲根據自身情況,開始進行商業和投資操作。

  

財商養成的誤區:「金錢至上」

  財商培養目的在於讓孩子具備一定的理財意識和能力,但絕不是讓孩子變為金錢的奴隸,形成「金錢至上」的意識。

  逢年過節,家裡的老人總要給孩子們一些紅包,數額較大的主要是過年分到的「壓歲錢」。如今,家長們經常的做法是代孩子把壓歲錢存在孩子名下的賬戶。可是,當孩子著迷於自己存款賬戶的數字越變越大(有些小朋友可能總會催著媽媽看存摺數字有沒有變化),就應該調整孩子的心態。比如,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病時,告訴孩子也要盡一份孝心,問問孩子是否能夠把自己存摺里的錢取出一小部分,買點水果給親愛的老人?如此,一方面是培養孩子對於親人的感情,一方面也是教育孩子錢能用來買東西,錢能幫助生病的老人,不僅不會讓孩子偏執地關注自己資產的增長,還能增加孩子的情商和財商。

  又比如,現在很多家長都在談「股」論「金」,甚至有些幼兒園和小學裡的孩子都隨口說得出幾個股票代碼,知道父母在投資哪個股票,還懵懂地互相「交流經驗」。但股票是一種複雜的投資工具,至少要初中以上的孩子才能初步理解,作為家長不宜當著孩子的面為股票上的得失而爭吵。

  讓孩子懂得「錢」很重要,錢能「美化」生活,但別讓孩子以為生活里最重要的就是錢。因為金錢只是一種生活的工具,而不是人們生活的最終目標。

  

各國寶貝「財商」養成高招

 

 1、美國:號召孩子從小儲蓄

  美國兒童的理財教育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同時也得到了美國政府的重視。由美國教育部資助,全國34個州的3000所中小學生參加了一項儲蓄計劃「為美國而儲蓄」計劃。

  不過,美國兒童理財教育最主要還是來自家庭和學校。從孩子踏進幼兒園起,孩子們就會接受有關理財概念。他們會知道錢是什麼以及錢在生活中是何等重要。在美國,鼓勵孩子打工是教會孩子處理財務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國每年大約有300萬中小學生在外打工。另外美國人常常將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拿出來拍賣或者捐贈,而小孩也會將自己用不著的玩具擺在家門口出售,以獲得一點收入,剩餘物品全部捐給慈善機構。此外,許多學校都在開設相關的課程同時,鼓勵學生研究證券市場、投資理財、信貸業務,其中捐贈免稅的理論也在課程中體現。

  

2、英國:1/3兒童有銀行賬戶

  英國人的理財教育方針是提倡理性消費,鼓勵精打細算,並且把他們這種理財觀念傳授給下一代。在英國,兒童儲蓄賬戶越來越流行,大多數銀行都為16歲以下的孩子開設了特別賬戶,有1/3的英國兒童將他們的零用錢和打工收入存入銀行和儲蓄借貸的金融機構。

  英國政府最近又公布了一系列新的教學改革計劃,根據這一系列計劃,從2011年秋季開始,儲蓄和理財將成為英國中小學學生的必修課。英國兒童事務大臣保爾斯說,兒童從5歲開始就要接受理財教育,搞清楚硬幣和紙幣的區別,要懂得錢的不同來源,並懂得錢可以用於多種目的;7歲到11歲的學生要學習管理自己的錢,認識到儲蓄對於滿足未來需求的作用,學習如何管理銀行和儲蓄賬戶,如何做預算。

 

 3、以色列:更重視智慧與責任

  很多中國人都知道猶太人對孩子的理財教育很有一套。據介紹,他們並沒有明確地按年齡段劃分為小孩子專門開設的理財課程,但是在猶太家庭教育中關於錢的教育有幾大基本原則是要遵循的:

  首先是每個人都有明確的物權概念,要保護自己的財產,同時要尊重別人的財產,損害要賠償,侵佔要付出代價。第二,對於錢或者個人財產要知道珍惜,不可以浪費,猶太人講究節儉,生活基本功能得到保障就可以。

  猶太人的理財教育最為重要的還是教授孩子們關於錢的最核心的理念,那就是責任。孩子知道錢是怎麼來的,也就更進一步地知道了節儉。不光要節儉,還要懂得付出,懂得慈善。不光是為個人,也是為社會。

  

4、德國:理財童話打開金錢之門

  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德國,面對孩子卻有生動的一面。向孩子講述理財童話故事的《小狗錢錢》風靡一時。讓我們看看這本書在講些什麼吧「如果你只是帶著試試看的心態,那麼你最後只會以失敗而告終,你會一事無成。嘗試是一種借口,你還沒有做,就已經給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試驗,你只有兩種選擇,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掙到錢,最關鍵的因素並不在於你是不是有個好點子。你有多聰明也不是主要原因,決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這些生動有趣的話語,相信孩子們在樹立金錢觀念外,還會學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6、日本:自立更生、勤儉持家

  日本人講究家庭教育,他們主張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隨便向別人借錢,主張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錢。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許多日本學生在課餘時間都要在校外打工掙錢。在日本,很多家庭在給孩子買玩具時,都會告訴孩子,玩具只能買一個,如果想要另一個的話就要等到下個月。


推薦閱讀:

財商——什麼是財商?(轉)
四招提高你的財商
【猶太家庭的財商教育】
想變成富人,還不開啟你的財商外掛?(內附推薦書單)
財商(FQ)是什麼意思?

TAG:寶貝 | 養成 | 計劃 | 財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