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翻譯名義集[1]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54 冊 No. 2131 翻譯名義集(http://www2.fodian.net/BaoKu/Fojingweninfo.aspx?id=T2131&Page=1)  No. 2131  翻譯名義序  宋唯心居士荊溪周敦義述  余閱大藏。嘗有意效崇文總目。撮取諸經要義。以為內典總目。見諸經中每用梵語。必搜檢經教。具所譯音義表而出之。別為一編然未及竟而顯親深老。示余平江景德寺普潤大師法雲所編翻譯名義。餘一見而喜曰。是余意也。他日總目成。別錄可置矣已。而過平江。雲遂來見。願求敘引。余謂此書不惟有功於讀佛經者。亦可護謗法人意根。唐奘法師論五種不翻。一秘密故。如陀羅尼。二含多義故。如薄伽梵具六義。三此無故。如閻凈樹。中夏實無此木。四順古故。如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摩騰以來常存梵音。五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輕淺。而七迷之作。乃謂釋迦牟尼此名能仁。能仁之義位卑周孔。阿耨菩提。名正遍知。此土老子之教先有。無上正真之道無以為異。菩提薩埵。名大道心眾生。其名下劣。皆掩而不翻。夫三寶尊稱。譯人存其本名。而肆為謗毀之言。使見此書。將無所容其啄矣。然佛法入中國。經論日以加多。自晉道安法師。至唐智升。作為目錄圖經。蓋十餘家。今大藏諸經。猶以升法師開元釋教錄為準。後人但增宗鑒錄。法苑珠林。於下藏之外。如四卷金光明經摩訶衍論。及此土證道歌。尚多有不入藏者。我國家嘗命宰輔為譯經潤文使。所以流通佛法至矣。將未有一人繼升之。後翻譯久遠。流傳散亡。真贗相乘。無所放據。可重嘆也。雲雖老矣。尚勉之哉。紹興丁丑重午日序。  雪山大士。求半偈而施身。法愛梵志。敬四句而析骨。久沈苦海今遇慈舟。秉志竭誠采經集論。宜安像前燒香禮拜。息塵勞之雜念。游般若之法林。終卷掩帙攝心靜坐。照元明之本體。復常寂之性原。雖萬有以施為。然一無而亦絕。無機子法雲奉勉。  蘇州景德寺普潤大師行業記  普潤大師。名法雲。字天瑞。自稱無機子戈姓。世居長州彩雲里。父母禱佛。夢一梵僧雲。吾欲寄靈於此。迨生顏如所夢。瑞相特異襁褓間見僧則欣然欲趨。似獲珍玩。五藏辭親。禮慈行彷公為師。始從庭訓。神鋒發硎。越明年背誦妙經七軸。九歲剃?。十歲進具。以所受法。即登槐座。為眾說戒。紹聖四祀。發軫參方。首見通照法師。學習天台大教。次投天竺敏法師幾下。諦受玄談。最後啐啄同時得法於南屏清辯大法師。代柄如意。為眾敷揚。既而德風四騖。芳譽遐蜚。時政和七年。郡候徽。猷閣直學士通議大夫應安道禮請住持松江大覺教寺。仍薦錫今號而學者輻輳。如川東之。凡八年間。環講法華。金光明涅槃。凈名大小部帙。繼晷待且。慈霔洋洋。續因慈母年邁。思念報親之恩。遂謝事歸寧。廬於祖墳。曰藏雲。居雖叢爾躡屩尤多。假道問津。盈諸戶外。仍造西方三聖像設廣以化人。其母后有微疾。師就卧床。夜講心經。念彌陀佛。佛放金光。母及四方。無不瞻睹。殊祥既??。臨終怡然。火余舍利。燦如圓珠。閱數日。現蓮華跡二莖。其為生處。蓋可知矣。以此方彼。大義渡頭為道似乎岐致。然至人適理。何往不從。故我世尊。上升忉利。說法酬恩。指鬘比丘。彌為慈行。紹興甲子。寺僧率眾。僉詣雲庵請師歸寺。作眾依止。受已明年。與諸徒弟。迎像入寺。敝華閣以舍之。大興蓮社勝會。集千人結課觀經。念本性唯心之佛。仍建八關齋會。及金光明。法華大悲圓覺金剛等會。並作西資。士夫名賢。善信四眾。飲師高風。來者闐咽於路。或爭先而趨之者。終成超越。若錦江進士王齡。武林貢元張啟。三衢國錄吳彥英。嘉夭登仕金廷圭吳會安人。錢氏等凡若干人。俱生凈土。法師博通經史。囊括古今。具八備之才能。蘊十條之德善。編集翻譯名義。註解金剛經及心經疏鈔著息陰集等。並行於世。莫不憲章聖化。鼓吹山家。自行化他。能事畢矣。一日索浴更衣。端坐西向。召門弟子曰。汝等各。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慎勿怠墮仍書偈雲。瓊樹矗雲霄。紫金台更高。無生生彼土。不動一絲毫。汝等持此並遺書達於知識。我之最後為請定慧堂頭。寶憧法主。依此起龕舉火。余無他事言已默然而蛻。是夜鐘聲遠聞。異香滿室。既斂龕幃。眾猶聞師口稱佛名琅琅在耳。當紹興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也。住世七十一年。為僧六十一臘。香薪之次設利無窮。噫微渤澥。不足以容翻空之濤。微廣漠。不足以展垂天之翮。今法師出廣長舌相於薩婆若海搏扶搖羊角於第一義天。雖古高僧。不復多讓。頃修法師塑像。得其弟子文辯大師師緒狀其行於像藏之內。蒙不揆無似。僣為筆削。以標熾之者。蓋欲揚摧宗祖之德善。子孫知而傳之云爾。大德五年歲在辛丑九月九日。嗣祖住持。永定教寺。吉祥雄辯大師普洽記。  此記安於翻譯名義之前庶觀覽者知夫能述之人勝也。  翻譯名義集一  姑蘇景德寺普潤大師法雲編  夫翻譯者。謂翻梵天之語。轉成漢地之言。音雖似別。義則大同。宋僧傳雲。如翻錦繡背面俱華。但左右不同耳。譯之言易也。謂以所有。易其所無。故以此方之經。而顯彼土之法。周禮掌四方之語。各有其官。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今通西言而雲譯者。蓋漢世多事北方。而譯官兼善西語。故摩騰始至。而譯四十二章。因稱譯也。言名義者。能詮曰名。所以為義。能詮之名。胡梵音別。自漢至隋。皆指西域以為胡國。唐有彥琮法師。獨分胡梵。蔥嶺已西。並屬梵種。鐵門之左。皆曰胡鄉。言梵音者。劫初廓然。光音天神降為人祖。宣流梵音。故西域記雲。詳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則。四十七言。寓物合成。隨事轉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廣。因地隨人微有改變。語其大較。未異本源。而中印度。特為詳正。辭調和雅。與天音同。氣韻清亮。為人軌則。  或問。玄奘三藏義凈法師。西遊梵國。東譯華言。指其古翻。證曰舊訛。豈可初地龍樹論梵音而不親(如以耆闍名鷲。掘名頭。奘雲訛也。今雲姞栗羅矩吒)。三賢羅什譯秦言而未正(什譯羅睺羅為覆障。奘譯羅怙羅為執日)。既皆紕繆。安得感通。澤及古今福資幽顯。今試釋曰。秦楚之國。筆聿名殊。殷夏之時。文質體別。況其五印度別千載日遙。時移俗化。言變名遷。遂致梁唐之新傳。乃殊秦晉之舊譯。苟能曉意。何必封言。設筌雖殊。得魚安別。法雲十歲無知。三衣濫服。後學聖教。殊昧梵言。由是思義思類。隨見隨錄。但經論文散。疏記義廣。前後添削。時將二紀。編成七卷六十四篇。十號三身。居然列目。四洲七趣。燦爾在掌。免檢閱之勞。資誠證之美。但愧義天彌廣。管見奚周。教海幽深。?測焉盡。其諸鈌疑。傾俟博達者也。時大宋紹興十三年。歲次癸亥。仲秋晦日。居彌陀院。扶病云爾。十種通號第一諸佛別名第二通別三身第三釋尊別名第四三乘通號第五菩薩別名第六度五比丘第七十大弟子第八總諸聲聞第九宗釋論主第十宗翻譯主第十一七眾弟子第十二僧伽眾名第十三  十種通號第一  福田論敘三寶曰。功成妙智。道登圓覺佛也。玄理幽微。正教精誠法也。禁戒守真威儀出俗僧也。皆是四生導首。六趣舟航。故名為寶。無機子問曰。如涅槃雲。諸佛所師。所謂法也。則應立教舉法為初。何緣垂訓佛居先耶。釋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有能演之功。法無自顯之力。猶若伏藏藉人指出。故初稱佛。然後示法。佛有無量德。亦有無量名。故今此集。先列十號。言十號者。一仿同先跡號。二堪為福田號。三遍知法界號。四果顯因德號。五妙往菩提號。六達偽通真號。七攝化從道號。八應機授法號。九覺悟歸真號。十三界獨尊號。  梵語多陀阿伽陀。亦云怛闥阿竭。後秦翻為如來。金剛經雲。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此以法身釋。轉法輪論雲。第一義諦名如。正覺名來。此以報身釋。成實論雲。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名如來。此約應身釋。  阿羅訶。秦雲應供。大論雲。應受一切天地眾生供養。亦翻殺賊。又翻不生。觀經疏雲。天竺三名相近。阿羅訶翻應供。阿羅漢翻無生。阿盧漢翻殺賊。  三藐三佛陀。亦云三耶三菩。秦言正遍知。大論雲。是言正遍知一切法。什師言。正遍覺也。言法無差故言正。智無不周故言遍。出生死夢故言覺。妙宗雲。此之三號。即召三德。今就所觀義當三諦。正遍知即般若真諦也。應供即解脫俗諦也。如來即法身中諦也。故維摩雲。阿難若我廣說此三句義。汝以劫壽不能盡受。  鞞侈遮羅那三般那。秦言明行足。大論雲。宿命天眼漏盡名為三明。三乘雖得三明。明不滿足。佛悉滿足。是為異也。  修伽陀。秦言好去。大論雲。於種種諸深三摩提無量智慧中去。或名修伽度。此雲善逝。菩薩地持經雲。第一上升。永不復還。故名善逝。  路伽憊。大論雲。是名知世間。知二種世間。一眾生。二非眾生。及如實相。知世間果。世間因。出世間滅。出世間道。地持經雲。知世間眾生界。一切種煩惱。及清凈。名世間解。  阿耨多羅。秦雲無上。大論雲。如諸法中涅槃無上。眾生中佛亦無上。地持經雲。唯一丈夫名無上士。大經雲。有所斷者。名有上士。無所斷者名無上士。  富樓沙曇藐娑羅提。秦雲可化丈夫調御師。大論雲。佛以大慈大智故。有時軟美語。有時苦切語。有時雜語。令不失道。若言佛為女人調御師。為不尊重。若說丈夫一切都攝。  舍多提婆魔?舍喃。此雲天人教師。大論雲。佛示導是應作。是不應作。是善。是不善。是人隨教行。又雲。度余道眾生者少。度天人眾生者多。  佛陀。大論雲。秦言知者。知過去未來現在眾生非眾生數。有常無常等一切諸法。菩提樹下了了覺知。故名佛陀。後漢郊祀志雲。漢言覺也。覺具三義。一者自覺。悟性真常。了惑虛妄。二者覺他。運無緣慈度有情界。三者覺行圓滿。窮原極底。行滿果圓故。華嚴雲。一切諸法性無生。亦無滅。奇哉大導師。自覺能覺他。肇師雲。生死長寢莫能自覺。自覺覺彼者。其唯佛也。妙樂記雲。此雲知者覺者。對迷名知。對愚說覺。佛地論雲。具一切智一切種智。離煩惱障及所知障。於一切法一切種相。能自開覺。亦能開覺一切有情。如睡夢覺。如蓮華開。故名為佛。  路迦那也。大論雲。翻世尊。成論雲。具上九號。為物欽重。故曰世尊。天上人間所共尊故。此十號義。若總略釋。無虛妄名如來。良福田名應供。知法界名正遍知。具三明名明行足。不還來名善逝。知眾生國土名世間解。無與等名無上士。調他心名調御丈夫。為眾生眼名天人師。知三聚名佛。具茲十德。名世間尊。涅槃疏雲。阿含及成論。合無上士與調御丈夫為一號。故至世尊十數方滿。涅槃及大論。開無上士與調御丈夫為兩號。而輔行雲。大論合無上士調御丈夫。以為一句。此文誤也。學者詳之。  婆伽婆。應法師雲。薄伽梵總眾德。至尚之名也。大論雲。一名有德。二名巧分別諸法。三名有名聲。無有得名聲如佛者。四能破淫怒痴。新雲薄伽梵。名具六義。佛地論曰。薄伽梵聲。依六義轉。一自在。二熾盛。三端嚴。四名稱。五吉祥。六尊貴。頌曰。自在熾盛與端嚴。名稱吉祥及尊貴。如是六德義圓滿。是故彰名薄伽梵。其義云何。謂如來永不系屬諸煩惱。故具自在義。猛焰智火所燒煉故。具熾盛義。妙三十二大士相等所庄飾故。具端嚴義。一切殊勝功德圓滿無不知故具名稱義。一切世間親近供養咸稱讚故。具吉祥義。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無懈廢故。具尊貴義。唐奘法師明五種不翻。一秘密故不翻。陀羅尼是。二多含故不翻。如薄伽梵含六義故。三此無故不翻。如閻浮樹。四順古故不翻。如阿耨菩提。實可翻之。但摩騰已來存梵音故。五生善故不翻。如般若尊重智慧輕淺。令人生敬是故不翻。  諸佛別名第二  仰則真法俯立俗號。名雖各異。義亦互通。故法苑雲。如釋迦翻能仁。豈有一佛非能仁也。阿彌陀雲無量壽。豈有一佛非長壽也。但以逗機設化。隨世建立。題名。則功能雖殊。顯義。乃力用齊等。方知三世無量之名。具顯諸佛無量之德也。  釋迦文。凈名疏雲。天竺語釋迦為能。文為儒。義名能儒。大論雲。釋迦文佛。先世作瓦師名大光明。爾時有佛名釋迦文。弟子名舍利弗目伽連阿難。佛與弟子俱到瓦師舍一宿。爾時瓦師。布施草座燈明石蜜漿。便發願言。我於當來作佛如今佛名。弟子名字。亦如今佛。優婆塞戒經雲。我於釋迦。最初發心。於迦葉佛。滿三僧祗。須知三祗正滿。在於勝觀。今言迦葉兼百劫故。大論雲。初阿僧祇中心不自知我當作佛不作佛。二阿僧祇中心雖能知我必作佛。而口不稱我當作佛。三阿僧祇中。了知得佛。口自發言。無所畏難。我於來世。當得作佛。從過去釋迦文佛。到刺那尸棄佛。為初阿僧祇。是中菩薩。永離女人身。從刺那尸棄佛。至燃燈佛。為二阿僧祇。是時菩薩。七枝青蓮華。供養燃燈佛。敷鹿皮衣。布發掩泥。便授其記。汝當作佛。名釋迦牟尼。從燃燈佛。至毗婆屍。為三僧祇。過三僧祇。種三十二相業。  罽那屍棄。名出俱舍大論。則名刺那屍棄。此雲寶髻。亦云寶頂。吾佛世尊初僧祇滿時。值此佛。與七佛中第二屍棄。隔二僧祇。先達謂同。故今辯異。  提洹竭或雲提和竭羅。此雲燃燈。大論雲。太子生時。一切身邊。光如燈故。故云燃燈。以至成佛。亦名燃燈。鐙字說文從金。徐鉉雲。錠中置燭故謂之燈。聲類雲。有足曰錠。無足曰燈。故瑞應經。翻為錠光。摭華雲。錠音定。燈屬也。古來翻譯。迴文不同。或雲燃燈。或雲錠光。語異義同。故須從金。釋尊修行。名儒童時。二僧祇滿。遇燃燈佛。得受記莂。  毗婆屍。亦名維衛。此雲勝觀。俱舍雲。三無數劫滿。逆次逢勝觀。燃燈。寶髻佛。初釋迦牟尼。此由釋尊於勝觀佛初種相好。故毗婆屍為七佛首。以贊弗沙精進力故。超九大劫故至於今。過九十一大劫也。  屍棄。亦名式棄。大論翻火依。佛名經。過三千劫。  毗舍浮。翻遍一切自在。藥王葯上經雲。莊嚴劫中最後一佛。  俱留孫。此雲所應斷。又翻作用莊嚴。賢劫第九減六萬歲。出成佛道。為千佛首。  拘那含牟尼此雲金寂。大論名迦那迦牟尼。秦言金仙人。四萬歲時出現閻浮。  迦葉波。此雲飲光。二萬歲時出成正覺。至百歲時。釋迦牟尼。居兜率天。四種觀世。故大論雲。一者觀時。人壽百歲佛出時到。二觀土地。諸國常在中國生故。三觀種姓。剎利種姓。勢力大。婆羅門種。智慧大。隨時所貴。佛於中生。四觀生處。何等母人。能懷那羅延力菩薩。亦能自護凈戒。如是觀竟。唯中國迦毗羅婆。凈飯王垢能懷菩薩。如是思惟已。於兜率天下。不失正慧。入於母胎。  彌勒。西域記雲。梅哩麗耶。唐雲慈氏。即姓也。舊曰彌勒。訛也。什曰姓也。阿逸多字也。南天竺婆羅門子。凈名疏雲。有言從姓立名。今謂非姓恐是名也。何者。彌勒此翻慈氏。過去為王名曇摩流支。慈育國人。自爾至今。常名慈氏。始阿逸多。此雲無能勝。有言阿逸多。是名既不親見正文。未可定執。觀下生經雲。時修梵摩。即與子立字。名曰彌勒。  袍休蘭羅。漢言大寶。即多寶佛。出薩雲分陀利經。  弗沙。正名富沙。清涼雲。亦云勃沙。此雲增盛。明達勝義故也。亦底沙。亦云提舍。此翻明。又雲說度。說法度人也。什師解弗沙菩薩雲。二十八宿中鬼星名也。生時相應鬼宿。因以為名。或名沸星。或名孛星。  樓夷亘羅。清凈平等覺經。翻世饒王。無量壽經。翻世自在王。  曇摩迦。此翻法藏比丘。乃無量壽行因時名阿彌陀。清凈平等覺經。翻無量清凈佛。無量壽經。翻無量壽佛。稱讚凈土經雲。其中世尊。名無量壽及無量光。  阿閦。凈名經雲。有國名妙喜。佛號無動。疏雲阿之言無。閦之言動。  刺那那伽羅。此雲寶積。以無漏根力覺道等法寶集故。名為寶積。問若爾一切佛皆應號寶積。答但此佛即以此寶為名。  樓至。此翻啼泣。又名盧遮亦名魯支。此翻愛樂。  鞞恕婆附。大論雲。秦言一切勝。  提和羅耶。晉言天人王。佛授調達。作佛之號。  須扇多。亦云須扇頭。此雲甚凈。弟子未熟。便入涅槃。留化佛一劫。  通別三身第三(別標釋迦通貫諸佛)  萬匯沉迷居三道而流轉。十力超悟證三身為圓通。由是三諦一境合名法身。此彰一性也。三智一心合名報身。三脫一體合名應身。此顯二修也。以斯定慧互嚴。致使法身圓顯境智冥合。應物現形。三身明矣。  毗盧遮那。輔行曰。此雲遍一切處。煩惱體凈。眾德悉備。身土相稱遍一切處。唯識論雲。一自性身。謂諸如來真凈法界。受用變化平等所依。離相寂然。絕諸戲論。具無邊際真實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實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光明玄雲。法名可軌。諸佛軌之。而得成佛。故經言。諸佛所師所謂法也。摩訶衍論雲。克其法身真實自體。湛湛絕慮。寂寂名斷。能為色相作所依止。今問。寂寂名斷安名法身。答法實無名。為機詮辯。召寂寂體。強稱法身。問湛湛之體。當同太虛。答凡所有相皆是非相。覺五音如谷響。知實無聲。了萬物如夢形。見皆非色。空有不二。中道昭然。不可聞無謂空斷絕。  盧舍那賢首。梵網疏雲。梵本盧舍那此雲光明遍照。照有二義。一內以智光。照真法界。此約自受用義。二外以身光。照應大機。此約他受用義。凈覺。雜編雲盧舍那。寶梁經翻為凈滿。以諸惡都盡故云凈。眾德悉圓故云滿。此多從自受用報得名。或翻光明遍照。此多從他受用報為目。若論色心皆得凈滿。身智俱有光明。則二名並通自他受用也。唯識論雲。二受用身此有二種。一自受用身。謂諸如來三無數劫。修習無量福德資糧。所起無邊真實功德。又極圓凈常遍色身。相續湛然盡未來際。常自受用廣大法樂。二他受用身。由平等智示現妙凈功德身。居純凈土。為住十地菩薩。現大神通。轉正法輪。決眾疑網。令彼受用大乘法樂。合此二身。名曰報身。摩訶衍雲。所言報身者。具勝妙因受極樂果。自然自在決定安樂。遠離苦相。故名為報。  釋迦牟尼。摭華雲。此雲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悲智兼運立此嘉稱。發軫雲。本起經。翻釋迦為能仁。本行經。譯牟尼為寂默。能仁是姓。寂默是字。姓從慈悲利物。字取智慧冥理。以利物故。不住涅槃。以冥理故不住生死。長水雲。寂者現相無相。默者示說無說。此則即真之應也。能仁是姓者。長阿含雲。昔有輪王姓甘蔗氏。聽次妃之譖。擯四太子。至雪山北自立城居。以德歸人。不數年間。郁為強國。父王悔憶。遣使往召。四子辭過不還。父王三嘆。我子釋迦。因此命氏。又雲住直樹林。又號釋迦。既於林立國。即以林為姓。此以釋迦翻為直林。寂默是字者。本行經雲。又諸釋種立性。憍慢多言。及見太子。悉皆默然。王雲宜字牟尼。稱讚凈土經名釋迦寂靜。又釋迦牟尼。翻度沃焦。如舊華嚴名字品。及十住婆沙所列。大海有石。其名曰焦。萬流沃之。至石皆竭。所以大海水不增長。眾生流轉猶如焦石。五欲沃之而無厭足。唯佛能度故此為名。釋迦牟尼屬應身也。摩訶衍雲。所言應者隨順根機而不相違。隨時隨處隨趣出現。非安樂相故名為應。而此應身周匝千華上復現千釋迦。一華百億國。一國一釋迦。故召釋迦牟尼。名千百億化身也。唯識論雲。三變化身。謂諸如來由成事智。變現無量。隨類化身。居凈穢土。為未來登地菩薩及二乘異生。稱彼機宜。現通說法。若就應身。開出變化。則成四身。以現同始終名應。無而歘有名化。然此三身之法。或執即義名失三身。或執離義相乖一體。今約三義。通而辨之。一者體用。智與體冥。能起大用。自報上冥法性體名真身。他報下赴機緣用名應身。故光明雲。佛真法身。猶如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而觀世音普門示現。令無涯人獲乎冥顯兩種利益者由此二身也。二者權實。權名權暫。實謂實錄。以施權故。從勝起劣。三佛離明。以顯實故從劣起勝。祗是一身故曰。吾今此身即是法身。又雲。微妙凈法身具相三十二。是知順機則權設三身。就應乃實唯一佛也。三者事理。觀經疏雲。佛本無身無壽。亦無於量。隨順世間。而論三身。是則仰觀至理。本實無形。俯隨物機。跡垂化事。猶明鏡也。像體本虛。若水月焉影元非實。苟於跡事。而起封執。則同痴猴墮井而死。學出世法。宜誡之哉。  釋尊姓字第四  世本雲。言姓即在上。言氏即在下。西域記雲。姓者所以系統百世使不別也。氏者所以別子孫之所出也。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婆羅門凈行也。守道居貞潔白其操。二剎帝利王種也。奕世君臨仁恕為志。三吠奢商賈也。貿遷有無逐利遠近。四戎陀羅農人也。肆力疇壟。勤身稼穡。智度論雲。隨時所尚。佛生其中。釋迦出剛強之世。托王種以振威。迦葉生善順之時居凈行以標德。故佛諸文姓有六種。一瞿曇。二甘蔗。三日種。四釋迦。五舍夷。六剎利。今具釋之。  瞿曇。或憍曇彌。或俱譚。西域記雲。喬答摩。舊雲瞿曇。訛略也。古翻甘蔗。泥土等。南山曰非也。瞿曇星名。從星立稱。至於後代。改姓釋迦。慈恩雲。釋迦之群望也。文句曰。瞿曇此雲純淑。應法師翻為地最勝。謂除天外人類中此族最勝。如十二游經明。阿僧祗時。大茅草王。舍位付臣。師婆羅門。遂受其姓。名小瞿曇。仁賢劫初。識神托生。立瞿曇姓。故知瞿曇。遠從過去近自民主。二姓甘蔗者菩薩本行經雲。大茅草王得成王仙。壽命極長。老不能行。時諸弟子。出求飲食。以籠盛仙。懸樹枝上。獵師遙見。謂鳥便射。滴血於地。生二甘蔗。日炙開剖。一出童男一出童女。占相師立男名善生。即灌其頂。名甘蔗王。女名善賢。為第一妃。三姓日種者。本行經雲。又以日炙甘蔗出故亦名日種。四姓釋迦。具三身篇。  舍夷。文句雲。舍夷者貴姓也。此名訛略。正雲奢夷耆耶。本行經雲。以住釋迦大樹蓊鬱枝條之林。是故名為奢夷耆耶。此以其處而立於姓。故國名舍夷。  剎帝利。肇曰王種也。秦言田主。劫初人食地味。轉食自然粳米。後人情漸偽各有封殖。遂立有德處平分田。此王者之始也。故相承為名。為其尊貴自在強暴快意不能忍和也。什曰。梵音中含二義。一言忍辱。二言能嗔。言此人有大力勢。能大嗔恚。忍受苦痛。剛強難伏。因以為姓。  薩婆悉達。唐言頓吉。太子生時。諸吉祥瑞。悉皆具故大論翻為成利。西域記雲。薩婆曷剌他悉陀。唐言一切義成。舊雲悉達。訛也。此乃世尊小字耳。  摩納縛迦。或號摩那婆。瑞應翻為儒童。本行翻為雲童。又雲善慧。又翻年少凈行。燃燈佛時為菩薩號。今問瑞應明昔為摩納獻燃燈華。諸文引此證二僧祇。何故妙玄證通行因耶。答經中既雲。得不起法忍。三藏由伏惑故。無此法忍故證通教。而諸文中證二僧祗者。以瑞應是三藏故。凈名疏中義以初祗為伏。二三祇為順。百劫為無生。三十四心為寂滅故。諸文中證二僧祗。發軫問若通別圓妙玄何故判為通教。答非但通二亦通三藏。隨教所說。淺深不同。一往瑞應多屬通義。以得忍故。異前三藏。不說行因不思議相。異後別圓。況復若判屬通必兼後二。又雲。余經說遇燃燈是八地。正是通教辟支佛地。◎  ◎三乘通號篇第五  佛教詮理。化轉物心。超越凡倫。升入聖域。其或知苦常懷厭離。斷集永息潤生。證滅高契無為。修道唯求自度。此聲聞乘也。其或觀無明是妄始。知諸行為幻源。斷二因之牽連。滅五果之纏縛。此緣覺乘也。其或等觀一子普濟群萌。秉四弘之誓心。運六度之梵行。此菩薩乘也。語其渡河。雖象馬兔之有殊。論乎出宅。實羊鹿牛之無別矣。  菩薩。肇曰。正音雲菩提薩埵。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無正名譯也。安師雲開士始士。荊溪釋雲。心初開故。始發心故。凈名疏雲。古本翻為高士。既異翻不定。須留梵音。但諸師翻譯不同。今依大論釋。菩提名佛道。薩埵名成眾生。天台解雲。用諸佛道。成就眾生故。名菩提薩埵。又菩提是自行。薩埵是化他。自修佛道。又化他故。賢首雲。菩提此謂之覺薩埵此曰眾生。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眾生。  鳩摩羅伽。或雲鳩摩羅馱。或名究磨羅浮多。此雲童真。亦云毫童。亦云童子。熏聞雲。內證真常而無取著。如世童子心無染愛即法王子之號也。大論曰。複次又如王子名鳩摩羅伽。佛為法王。菩薩入法正位。乃至十地。故悉名王子皆任為佛。如文珠師利。十力四無所畏等悉具佛事故。住鳩摩羅伽地。佛地論雲。從世尊口正法所生。紹繼佛身。不斷絕故。名法王子。觀經疏雲。以法化人。名法王子。什注凈名雲。妙德以法身遊方。莫知其所生。又來補佛處。故言法王子。荊溪問曰。經稱文珠為法王子。其諸菩薩何人不是法王之子。答有二義。一於王子中。德推文殊。二諸經中。文殊為菩薩眾首。  辟支迦羅。孤山雲。此翻緣覺。觀十二緣。而悟道故。亦翻獨覺。出無佛世。無師自悟故。今楞嚴雲復有無量辟支者。將非他方。無佛之土。大權引實。而來此會乎。霅川雲。或佛知此眾當獲大益。威神攝至。不亦可乎。獨覺稱麟喻者。名出俱舍。名為犀角。出大集經。槜李雲。獨覺亦觀十二因緣。亦可名為緣覺。但約根有利鈍。值佛不值佛之殊。分二類也。  畢勒支底迦。此雲各各獨行。音義雲。獨覺正得其義也。義鈔中問。獨覺為有戒耶。解雲。亦得雖出無佛世。緣於別等得脫。亦得別解脫也。若爾此戒佛世有。既出無佛世。云何得有戒。答別解脫有二。一在家諸戒。二出家別解脫。又善見雲。五戒十戒一切時有。乃至無佛出世。辟支輪王等。亦有教受。妙玄雲。今明三藏三乘無別眾。不得別有菩薩緣覺之戒也。  須陀洹。金剛疏雲。此翻入流。又曰逆流。斷三法者。約逆而言。即四流中逆見流也。得果證者。約入流而說。即入八聖道之流也。今經雲。名為入流。又雲不入色聲香等。不亦二義乎。四教義翻修習無漏。刊正釋雲。初見真理故。  斯陀含。此雲一往來。金剛疏雲。是人從此死。一往天上。一來人間。得盡眾苦。大論雲。息忌伽彌。息忌名一。伽彌名來。是名一來。四教義翻雲薄。前斷已多。其所未斷少故。名薄。  阿那含。此雲不來。金剛疏雲。是人慾界中死。生色無色界。於彼漏盡。不復來生。大論名阿那伽彌。阿那名不。伽彌名來。四教義翻雲不還。  阿羅漢。大論雲。阿羅名賊。漢名破。一切煩惱賊破。複次阿羅漢一切漏盡故應得一切世間諸天人供養。又阿名不。羅漢名生。彼世中更不生。是名阿羅漢。法華疏雲。阿颰(音跋)經雲應真。瑞應雲真人。悉是無生。釋羅漢也。或言無翻。名含三義。無明糠脫。後世田中。不受生死果報。故云不生。九十八使煩惱盡。故名殺賊。具智斷功德。堪為人天福田。故言應供。含此三義。故存梵名。  摩訶那伽。大論雲。那伽或名龍。或名象。是五千阿羅漢。諸羅漢中最大力。以是故言如龍如象。水行中龍力最大。陸行中象力大。中阿含經。佛告鄔陀夷。若沙門等從人至天。不以身口意害我。說彼是龍象。凈名疏雲。羅漢若得超越名摩訶那伽。心調柔軟三乘事定。齊此為極。記雲。如涅槃嘆德雲人中之龍也。  阿離野。此翻聖者。亦云出苦者。孔氏傳雲。於事無不通謂之聖。孔子對魯哀公雲。所謂聖人者。智通大道。應變不窮。測物之情性者也。商太宰嚭(匹鄙)問孔子曰。夫子聖者歟。曰丘博識強記非聖人也。三王聖者歟。曰三王善用智勇。聖非丘所知。五帝聖者歟。曰五帝善用仁信。聖非丘所知。三皇聖者歟。曰三皇善用時政。聖非丘所知。太宰大駭曰。然則孰為聖人乎。夫子有間動容而對曰。西方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人無能名焉。  菩薩別名篇第六  文殊師利。此雲妙德。大經雲。了了見佛性。猶如妙德等。凈名疏雲。若見佛性。即具三德。不縱不橫。故名妙德。無行經名滿殊屍師利。或翻妙首。觀察三昧經。並大凈法門經名普首。阿目佉經。普超經。名濡首。無量門微密經名敬首。西域記雲。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首楞嚴經說。是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號龍種上尊王佛。央掘經說。是現在北方常喜世界觀喜藏摩尼寶積佛。慈恩上生經疏引經雲。未來成佛名曰普現。  邲(蒲必)輸跋陀。或三曼跋陀。此雲普賢。悲華雲。我行要當勝諸菩薩。寶藏佛言。以是因緣今改汝字。名曰普賢。文句雲。今明。伏道之頂其因周遍曰普。斷道之後鄰於極聖曰賢。槜(音醉)李雲。行彌法界曰普。位鄰極聖曰賢。請觀音經疏雲。跋陀雲賢首。等覺是眾賢位極故。佛聖首極故。觀經大論。並翻遍吉。圓覺略疏雲。一約自體。體性周遍曰普。隨緣成德曰賢。二約諸位。曲濟無遺曰普。鄰極亞聖曰賢。三約當位。德無不周曰普。調柔善順曰賢。表於理行。清涼國師。制華嚴三聖圓融觀中。先明二聖三對錶法。一普賢即所信如來藏(理趣般若雲。一切眾生皆如來藏。普賢菩薩自體遍故。初會即入如來藏身三昧故也)文殊即能信之心(佛名經說。一切諸佛皆因文殊而發心故。善財始見。發大心故)二普賢表所起萬行(上下經文。皆雲普賢行故)文殊表能起之解(慈氏雲。汝先得見諸善知識。聞菩薩行入解脫門。皆文殊力也)三普賢表證出纏法界(經雲。身相如虛空故。善財入其身故。善財見之。即得智波羅蜜者。依體起用故也)文殊表能證大智(本所事佛名不動智故。常為諸佛母故。再見文殊方見普賢者。顯其有智方證理故。故古德名後文殊為智照無二相也)然此二聖各相融攝。謂依體起行。行能顯理。故三普賢而是一體。信若無解。信是無明。解若無信解是邪見。信解真正。方了本源。成其極智。極智返照。不異初心。故三文殊亦是一體。又二聖亦互相融。二而不二。沒同果海。即是毗盧遮那。是為三聖。故此菩薩常為一對。  阿那婆婁吉低輸。文句名婆婁吉低稅。別行玄。此雲觀世音。能所圓融有無兼暢。照窮正性。察其本末。故稱觀也。世音者。是所觀之境也。萬象流動。隔別不同。類音殊唱。俱蒙離苦。菩薩弘慈一時普救。皆令解脫故曰觀世音。應法師雲。阿婆盧吉低舍婆羅。此雲觀世自在。雪山已來經本雲娑婆羅。則譯為音。無量清凈平等覺經。名盧鴿樓亘。此雲光世音。西域記雲。阿縛盧枳多伊濕伐羅。唐言觀自在。合字連聲。梵語如上。分大散音即阿縛盧枳多。譯曰觀。伊濕伐羅。譯曰自在。舊譯為光世音。或世自在。皆訛謬也。唐奘三藏雲。觀有不住有。觀空不住空。聞名不惑於名。見相不沒於相。心不能動。境不能隨。動隨不亂其真。可謂無礙智慧也。  摩訶那缽。此雲大勢至。思益雲。我投足之處。震動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宮殿。故名大勢至。觀經雲。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  維摩羅詰。什曰。秦言凈名。垂裕記雲。凈即真身。名即應身。真即所證之理。應即所現之身。生曰。此雲無垢稱。其晦跡五欲。超然無染。清名遐布。故致斯號。大經雲。威德無垢稱王優婆塞。西域記毗摩羅詰。唐言無垢稱。舊曰凈名。然凈則無垢。名則是稱。義雖取同。名乃有異。舊曰維摩詰者訛也。  純陀。舊雲。本名純陀。後大眾稱德。號為妙義。補註雲。不應名德兩分。純陀是西音。妙義乃此語。  阿迦雲。此故藥王。觀藥王葯上菩薩經雲。過去有佛號琉璃光照。滅度之後。時有比丘。名為日藏。宣布正法。時有長者。名星宿光。聞說法故。持呵梨勒及諸雜葯。奉上日藏並諸大眾。因此立名藥王。後當作佛。名為凈眼。星宿光弟名電光明。聞說法故。以其醍醐上妙之葯。而用供養。因此立名。名為葯上。後當作佛。名為凈藏。文句雲。若推此義。星光應在喜見之後。從舍葯發誓已來。名藥王故。本草序雲。醫王子性韋名古。字老師。元是疏勒國得道人也。身被毳袍。腰懸數百葫蘆。頂戴紗巾。手持藜杖。常以一黑犬同行。壽年五百餘歲。洎開元中。孟夏之月。有人疾患。稍多疼困。師發願心存目想。遂普施藥餌。無不痊平。睹之者便愈。後乃圖形供養。皇帝敬禮為藥王菩薩。又神仙傳雲。昔堯舜之時。殷湯之際。周秦已後。大漢至唐。凡五度化身來救貧病。其犬化為黑龍。背負老師衝天而去。  颰(蒲活)陀婆羅。大論翻雲善守。思益雲。若眾生聞名者。畢竟得三菩提。故云善守。孤山雲。賢守自守護賢德。復守護眾生。或雲賢首。以位居等覺。為眾賢之首。亦名跋陀和。此雲賢護。妙樂雲。善即賢也。王城在家菩薩。  薩陀波侖。大論雲。秦言常啼。是菩薩求佛故。憂愁啼哭七日七夜。故號常啼。具如智論。  郁伽陀達磨。大論雲。郁伽陀秦言盛。達磨秦言法。故號法盛。  屍梨伽那。大論此雲厚德。  和須蜜多。亦云婆須蜜多。西域記雲。伐蘇須蜜俎多。唐言世友。舊曰和須蜜多訛也。觀法師雲。亦翻天友。隨世人天方便化故。  干陀訶提。此雲不休息。念念流入薩婆若海。初無休息。  瞿沙。西域記雲。此雲音。  瞿師。此雲美音。  提婆達多。亦名調達。亦名提婆達兜。法苑雲。本起經提婆達多。齊雲天熱。以其生時人天等眾心皆驚熱。無性攝論雲。唐雲天授。亦云天與。謂從天乞得故。入大乘論問。彼提婆達多。世世為佛怨。云何而言是大菩薩。答若是怨者。云何而得世世相值。如二人行東西各去。步步轉遠豈得為伴。又雲是賓伽羅菩薩。  商莫迦。此雲善。西域記雲。舊曰晱摩菩薩。訛。  阿差末。此雲無盡意。天台雲。知一切法性無盡故。菩薩發心無盡。  般若拘羅。此雲智積。凈名疏雲。觀於實相智慧積聚。  跋陀婆羅賒塞迦。下生經曰。秦言善教。  那羅延。維摩經那羅延菩薩。涅槃疏。翻為金剛。  度五比丘篇第七  法華雲。即趣波羅柰。為五比丘說。原其由也。太子入山。父王思念。乃命家族三人。謂阿鞞。跋提。拘利。舅氏二人。謂陳如。迦葉。尋訪住止。隨侍動靜。二人著五欲。太子初食麻。夌遽爾退席。三人著苦行。太子後受乳糜。亦復遠去。洎成佛果念誰堪度。初思二仙。空言已死。復念五人。當往先度。故至波羅柰。一夏調根。初為陳如說四諦得道。次為阿鞞跋提說布施生天福樂。同時證果。三為迦葉拘利。亦如前說。皆得聖道。是為三番度五比丘。既先入道。故首列之。  阿若憍陳如。亦名俱鄰。法華疏雲。阿若名也。此翻已知。或言無知。無知者非無所知。乃是知無耳。又翻為解。楞嚴雲。我初稱解等。具雲解本際。孤山雲。以第一解法者也。憍陳如姓也。此翻火器。婆羅門種。其先事火。從此命族。  頞(烏葛)鞞。亦阿說示。此雲馬勝。亦云馬師。亦名阿輸波逾祇。此雲馬星。  跋提。亦名婆提。本行集雲。跋提梨迦。此雲小賢。文句亦名摩訶男。若五分律及本行集。則跋提與摩訶男。兩別。  十力迦葉。亦名婆敷。  拘利太子。若涅槃疏。則摩訶男與拘利。是一。  十大弟子篇第八  舍利弗智慧。目犍連神通。大迦葉頭陀。阿那律天眼。須菩提解空。富樓那說法。迦旃延論義。優波離持律。羅睺羅密行。阿難陀多聞。凈名疏雲。今十弟子各執一法者。人以類聚。物以群分。隨其樂欲各一法門攝為眷屬。雖各掌一法。何曾不具十德。自有偏長故稱第一。又增一阿含明。一百比丘各有偏好。為善不同。例亦如此。  舍利弗。大論雲。有婆羅論義師。名婆陀羅王(云云)。婦生一女。眼似舍利鳥眼。即名此女為舍利(云云)。眾人以其舍利所生。皆共名之。為舍利弗。弗秦言子也。涅槃雲。如舍利弗母名舍利。因母立字。故名舍利弗。又翻身子。文句雲。此女。好形身。身之所生。故言身子。亦云鶖子。母眼明凈如鶖(比由)鷺(來故)眼。  大目犍(巨焉)連。什曰。目連婆羅門姓也。名拘律陀。拘利陀樹名。禱樹神得子。因以為名。垂裕記問。大經雲。目犍連即姓也。因姓立名目連。何故名拘律陀耶。答本自有名。但時人多召其姓故。大經雲耳。凈名疏雲。文珠問經翻萊(音羅)茯(蒲北)根。父母好食以標子名。真諦三藏雲。勿伽羅此翻胡豆。綠色豆也。上古仙人。好食於此。仍以為姓。正雲摩訶沒特伽羅。新翻采菽氏。菽亦豆也。西域記雲。沒特伽羅。舊曰目犍連。訛略也。  摩訶迦葉波。文句。此翻大龜氏。其先代學道。靈龜負仙圖而應。從德命族。故云龜氏。時人多以姓召之。其實有名。名畢缽羅。父母禱樹神而生子。故名畢缽羅。言大者若約所表。或因智大德大心大。故稱大迦葉。若約事釋者。佛弟子中多名迦葉。如十力三迦葉等。於同姓中尊者最長。故標大以簡之。迦葉或翻飲光。文句雲。迦葉身光亦能映物。真諦翻光波。古仙人身光炎涌。能映餘光。  阿那律。或云何那律陀。此雲無滅。若施食福。人天受樂。於今不滅。凈名疏雲。或云何泥盧豆。或阿(音遏)?(乃侯)樓馱。(唐賀)如楚夏不同耳。此雲如意。或雲無貧。過去餓世。曾以稗飯施辟支佛。九十一劫天人之中受如意樂。故名如意。爾來無所乏斷。故名無貧。佛之從弟。西域記雲。阿泥??(虛骨)陀舊曰阿那律者。訛也。  須菩提。凈名疏雲。此雲善吉。亦云善業。亦云空生。其生之日。家室皆空。父母驚異。請問相師。相師占雲。此是吉相因名善吉。稟性慈善。不與物諍。及其出家。見空得道。兼修慈心。得無諍三昧。是以。常能將護物心。故名善業。以生時家宅皆空。因名空生。家宅皆空。即表其長成解空之相。生曰。無諍三昧者。解空無致論處為諍也。西域記雲。蘇部底。唐言善現。舊曰須扶提。或雲鬚菩提。譯曰善吉。皆訛。熏聞雲。應知善相不唯空物。亦能感物。故譬喻經雲。舍衛國。長者名鳩留。產子。小字須菩提。有自然福報。食器皆空所欲皆滿。然則空非斷無。表妙有之不亡也。真諦雲。是東方青龍陀佛。又增一阿含雲。喜著好衣行本清凈。所謂天須菩提。是知釋門有二須菩提。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文句雲。富樓那翻滿願。彌多羅翻慈。尼女也。父於滿江。禱梵天求子正值江滿。又夢七寶器盛滿中寶入母懷。母懷子。父願獲從諸遂願。故言滿願。彌多羅尼。翻慈行。亦云知識。四韋陀有此品。其母誦之。以此為名。或名彌室(音質)子。翻善知識。支謙譯度無極經。名滿祝子。謂父於滿江。禱梵天而得其子。西域記雲。布刺拏梅咀麗衍尼弗咀羅。唐言滿慈子。舊訛略雲彌。多羅尼子。  摩訶迦旃延。什曰。南天竺婆羅門姓也。善解契經者。凈名疏雲。此翻不定。有雲扇繩。有雲文飾。未知孰正。或曰。此雲離有無。破我慢心。  鄔(安古)波離。有翻化生。或翻上首。以其持律為眾紀綱。故名優波厘。或翻近執。以佛為太子時彼為親近執事之臣。古人云佛之家人非也。訛雲優波離。  羅睺羅。什曰。阿修羅食月時名羅睺羅。秦言覆障。謂障月明也。羅睺羅六年處母胎所覆障。故因以為名。西域記雲。羅怙羅舊曰羅睺羅。又曰羅雲。皆訛略也。此雲執日。凈名疏曰。有翻宮生。太子出家。太妃在宮何得有娠。佛共凈飯王於後證。是太子之子。親是宮之所生。因名宮生。  阿難。大論秦言歡喜。佛成道時。斛飯王家使來。白凈飯王言。貴弟生男。王心歡喜言。今日大吉。語來使言。是男當字為阿難。舉國欣慶又名慶喜。亦翻無染。雖殘思未盡。隨佛入天人龍宮。見女心無染著故。玄雲持三藏教。  阿難跋陀。此雲喜賢。玄雲持通教。  阿難迦羅。此雲喜海。玄雲持圓教。付法藏有三。一阿難。此雲慶喜。傳聲聞藏。二阿難跋陀。此雲喜賢。持緣覺藏。三阿難迦羅。此雲喜海。持菩薩藏。圓覺略疏雲。略是一人隨德名別。  總諸聲聞篇第九  法華論明四種聲聞。一決定聲聞。定入無餘故。二增上慢聲聞。未證謂證故。三退菩提聲聞退大取小故。四應化聲聞。內秘外現故。論自釋雲。後二與記。前兩不記。根鈍未熟故。天台加佛道聲聞。准經以佛道聲令一切聞。約義據新入者。又以決定聲聞及退菩提。名為住果。荊溪據三種逢值第三但論遇小。不論遇大。名元住小。故聲聞義。浩然非一也。  賓頭盧。翻不動。字也。  頗羅墮。姓也。真諦雲揵疾。亦云利相。或廣語。本行集翻重憧。婆羅門凡十八姓。此居其一。或雲賓度羅跋羅墮闍。感通傳雲。今時有作賓頭盧聖僧像。立房供養。亦是一途。然須別施空座前置碗缽。至僧食時令大僧為受。不得以僧家盤盂設之。以凡聖雖殊俱不觸僧食器。若是俗家則隨俗所設。恐僧不知附此編出。  薄拘羅。文句此翻善容。色貌端正故。准賢愚經。應翻重姓。中阿含異學。又問。汝於八十年起欲想否。答不應作如是問。我八十年未曾起欲想。尚未曾起一念貢高。未曾受居士衣。未曾割截衣。未曾倩他衣。未曾針縫衣。未曾受請。未曾從大家乞食。未曾倚壁。未曾視女人面。未曾入尼房。未曾與尼相問訊。乃至道路亦不共語。八十年坐。荊溪雲。弘法之徒觀斯龜鏡。  難陀。文句雲。亦云放牛難陀。此翻善歡喜。亦翻欣樂。文句記雲。從初慕道為名。歡喜中勝故云善也。  離(呂知)婆多。正言頡(賢結)隸伐多。亦云離越。此翻星宿。或室宿。從星辰乞子。  摩訶拘絺(醜夷)羅大論雲。秦言大膝摩陀羅次生一子。膝骨粗大。故名拘絺羅。舍利弗舅。與姊舍利。論義不如。俱絺羅思惟念言。非姊力也。必懷智人。寄言母口。未生乃爾及生長大。當如之何。故出家作梵志。入南天竺誓不剪爪。讀十八種經。  憍梵缽提。或雲憍梵波提。伽梵婆提。笈房缽底。此翻牛呞。法華疏雲。昔五百世曾為牛王。牛若食後。常事虛哨。余報未夷時人稱為牛呞。楞嚴雲。於過去世。輕弄沙門。世世生生有牛呞病。爾雅作齝與呞同。郭璞雲。食之已久復出嚼之。亦翻牛王。又翻牛相。  畢陵伽婆蹉七何切此雲余習。五百世為婆羅門。餘氣猶高。過恆水叱小婢駐流。非彼實心蓋習氣也。或名畢藺(呂進)陀筏蹉。此雲余習。五百生惡性粗言。今得余習。  孫陀羅難陀。孫陀羅此雲好愛。妻名也。或雲孫陀羅利。此雲善妙。難陀雲歡喜。已號也。簡放牛難陀。故標其妻。  優樓頻螺迦葉。文句翻雲木瓜林。近此林居故。孤山雲。此雲木瓜癃(音隆)胸前有癃如木瓜故。又雲禱此林神而生。故得名也。  伽耶迦葉。孤山雲。伽耶。山名。即象頭山也。文句翻城。近此山故。家在王舍城南七由旬。  那提迦葉。那提翻河。西域記雲。捺地迦葉波。舊曰那提迦葉訛也。緝諸迦葉例無波字。此亦略也。毗婆尸佛時。共樹剎柱。緣是為兄弟。  劫賓那。此雲房宿(音秀)父母禱房星感子。舊雲金毗羅。此翻威如王。  諾矩羅。此雲鼠狼山。  提婆犀那。西域記唐言天軍。  憂婆提舍大論雲。憂婆秦言豕。提舍星名。即舍利弗父字也。  優波斯那。本行集雲。隋雲最上征將。  嗢(烏沒)咀啰。西域記唐言上。  阿折羅。西域記雲。唐言所行。  迦留陀夷。此雲黑光。亦云粗黑。顏色黑光故。  優陀夷。此雲出現。日出時生故。  優婆尼沙陀。資中。此雲塵性。以觀塵性空而得道故。亦名優波尼殺曇。  周陀。或雲周利。此雲大路邊生。佛本行經雲。其母是長者之女。隨夫他國久而有孕。垂產思歸。行至中路。即誕其子。如是二度凡生二子。乃以大小。而區別之。大即周陀。小即莎伽陀。  莎(先戈)伽陀。或雲槃陀伽。此示小路邊生。又翻繼道。以其弟生繼於路邊。故名繼道。  波濕縛。西域記雲。唐言脅。由自誓曰。我若不通三藏理。不斷三界欲。得六神通具八解脫。終不以脅而至於席。故號脅尊者。  須跋陀羅。此雲好賢。西域記雲。唐言善賢。舊曰蘇跋陀羅。訛也。鳩屍那城梵志。年一百二十泥洹經雲。須跋聰明多智。誦四毗陀經。一切書論無不通達。為一切人之所崇敬。聞佛涅槃。方往佛所。聞八聖道。心意開解。遂得初果。從佛出家。又為廣說四諦即成羅漢。  迦多演尼子。西域記雲。迦陀衍那。佛滅度後。三百年出。造發智論。舊訛雲迦旃延。  末田地。亦名摩田地。亦名摩田提。此雲中。阿難化五百仙人。在河中得戒。故曰摩田地。西域記雲。達麗羅川中。大伽藍。側有刻木慈氏菩薩像。通高百餘尺。末田底迦羅漢。攜引匠人升睹史多天。親觀妙相。往來三返。爾乃功畢。  優波鞠多。或名優波掘多。此雲大護。或雲笈(其劫)多。佛滅百年出。得無學果。西域記雲。烏波鞠多。唐言近護。秣(音末)兔羅國城東五六里。岩間有石室。高二十餘尺。廣三十餘尺。四寸細籌填積其內。尊者近護說法化導。夫妻俱證羅漢果者。乃下一籌。異室別族雖證不記。  室縷(力生)多頻設底俱胝。丁尼切西域記雲。唐言聞二百億。舊譯曰億耳謬也。長者豪富。晚有繼嗣。時有報者。輒賜金錢二百億。因名其子曰聞二百億。洎乎成立。未曾履地。故其足跖(音只)毛長尺余。光潤細軟。又西域記雲。富一億。財一洛叉。便耳著珠墜人知富也。或雲耳有珠環價直一億。  摩訶波闍波提。此雲大生主。又雲大愛道。亦云憍曇彌。此翻眾生。西域記雲。缽邏闍缽底。唐言生主。舊雲波闍波提者訛也。  耶輸陀羅。此雲華色。亦云名聞。悉達次妃。天人知識。出家為尼眾之主。  宗釋論主篇第十  群生昏寢長夜冥冥。先覺警世。慧日赫赫。故西域記明。四日照世。東有馬鳴。南有提婆。西有龍猛。北有童受。或通宗乎眾典。或別釋於一經。既分照乎四方。乃俱破於群翳。故今此集列論主焉。  阿濕縛窶(瞿庾)沙。或名阿濕矩沙。西域記雲。唐言馬鳴。摩訶衍論曰。若克其本。大光明佛。若論其因。第八地內住位菩薩。西天竺誕生。盧伽為父。瞿那為母。同生利益。過去世中。有一大王。名曰輪陀。有千白鳥。皆悉好聲。若鳥出聲。大王增德。若不出聲。大王損德。如是諸鳥。若見白馬。則其出聲。若不見時。常不出聲。爾時大王遍求白馬。終日不得。作如是言。若外道眾。此鳥鳴者都破佛教。獨尊獨信。若佛弟子此鳥鳴者。都破外道。獨尊獨信。爾時菩薩用神通力。現千白馬。鳴千白鳥。紹隆正法。令不斷絕。是故世尊名曰馬鳴。律宗統要鈔。引緣異此。學者須撿。  那伽(是龍)曷樹那。義翻為猛。此出龍樹勸誡王頌。彩字函。西域記雲。那伽閼(音遏)刺那。此雲龍猛。舊曰龍樹訛也。什曰本傳雲。其母樹下生之因目阿周那。阿周那者。樹名也。以龍成其道。故以龍字。號曰龍樹。輔行雲。樹學廣通天下無敵。欲謗佛經而自作法。表我無師。龍接入宮。一夏但誦七佛經目知佛法妙。因而出家。降伏國王。制諸外道。外道現通。化為華池。坐蓮華上。龍樹為象。拔蓮華。撲外道。作三種論。一大悲方便論。明天文地理。作寶作葯。饒益世間。二大莊嚴論。明修一切功德法門。三大無畏論。明第一義中觀論者。是其一品。大乘入楞伽雲。大慧。汝應知。善逝涅槃後未來世。當有持於我法者。南天竺國中大名德比丘。厥號為龍樹。能破有無宗。世間中顯我無上大乘法。得初歡喜地往生安樂國。  提婆。此雲天。龍樹弟子。波吒厘城僧。屈外道經十二年。不擊揵(巨寒)稚。(音地)提婆重聲摧伏異道。提婆因入大自在廟。廟金為像。像高六丈琉璃為眼。大有神驗。求願必得。怒目動睛。提婆語曰。神則神矣。本以精靈訓物而假以黃金琉璃。威炫(音縣)於世。何斯鄙哉。便登梯鑿神眼。眾人咸雲。神被屈辱。婆曰欲知神智。本無慢心。神知我心復何屈辱。夜營辱供明日祭神。神為肉身。而無左眼。臨祭嘆曰。能此施設。真為希有。而我無眼。何不施眼。提婆即剜(於洹)己眼施之。隨剜隨出。凡施萬眼。神大歡喜問求何願。婆曰我辭不假他。但未信受。神曰如願。即沒不現。神理交通。咸皆信伏。  鳩摩羅邏多。西域記翻童受。  室利邏多。西域記唐言勝受。起信論疏。明五日論師。以此論主。照北印度。  訶梨跋摩。宋言師子鎧。(苦亥)佛涅槃後。九百年出中天竺國。婆羅門子。初依薩婆多部。出家。造成實論。  阿僧伽。西域記唐言無著。是初地菩薩。天親之兄。佛滅千年。從彌沙塞部出家。三藏傳雲。夜升睹史陀天。於慈氏所。受瑜伽師地論。莊嚴大乘論。中邊分別論。晝則下天為眾說法。  婆藪(蘇後)盤豆。西域記雲。伐蘇畔度唐言世親。舊曰婆藪盤豆。譯曰天親訛謬。言天親者。菩薩。乃是毗紐天親。故云天親。於說一切有部。出家受業。本自北印度至於此也。無著命其門人。令往迎候。至此伽藍遇而會見。無著弟子。止戶牖外。夜分之後。誦十地經。世親聞已。感悟追悔。甚深妙法昔所未聞。毀謗之愆源發於舌。舌為罪本。今宜斷除。即執銛(息廉)刀。將自斷舌。乃見無著往立。告曰夫大乘教者。至真之理也。諸佛所贊。眾聖攸宗。言欲誨汝。爾今自悟。悟其時矣。何善如之。諸佛聖教斷舌非悔。昔以舌毀大乘。今以舌贊大乘。補過自新猶為善矣。杜口絕言其利安在。作是語已。忽復不見。世親承命。遂不斷舌。且詣無著咨受大乘。於是研精覃思。制大乘論。凡百餘部並盛宣行。  佛陀僧訶。西域記雲。唐言師子覺。無著弟子。密行莫測。高才有聞。二三寶哲。每相謂曰。凡修行業。願覲慈氏。若先舍壽。得遂宿心。當相報語以知其至。其師子覺。先舍壽命。三年不報。世親菩薩尋亦舍壽。時經六月。亦無報命。時諸異學。咸皆譏誚。以為流轉惡趣遂無靈鑒。其後無著菩薩。於夜初分。方為門人。教授定法。燈光忽翳。空中大明。有一天仙。乘虛下降。即進階庭。敬禮無著。無著雲。爾來何暮。今至何謂。對曰。從此舍壽往睹史多天。慈氏內眾蓮華中生。蓮華才開。慈氏贊曰。善來廣慧。旋繞才周。即來報命。無著曰。師子覺者。今在何處。曰我才旋繞。時見師子覺在外眾中。耽著五欲。無暇相顧。無著曰。慈氏何相。演說何法。曰慈氏相好言不能宣演。說妙法。義不異此。然菩薩妙音。清暢和雅。聞者忘倦。  陳那。西域記雲。唐言童授。妙吉祥菩薩指誨傳授。如慈恩雲。因明論者。元唯佛說。文廣義散。備在眾經。故地持論雲。菩薩求法。當於何求。當於一切五明處求。求因明者。為破邪論安立正道。劫初題目創標真似。爰暨世親再陳軌式。雖紀綱已列。而幽致未分。故使賓主。對揚猶疑破立之則有陳那菩薩。是稱命世。賢劫千佛之一也。匿跡岩藪。棲意等持。觀述作之利害。審文義之繁約。於時岩谷震吼。雲霞變彩。山神捧菩薩足。高數百尺。唱言。佛說因明論道願請重弘菩薩乃放神光。照燭機感。時彼南印土。按達羅國王。見放光明。疑入金剛喻定。請證無學果。菩薩曰。入定觀察將釋深經。心期大覺。非願小果。王言無學果者。諸聖攸仰。請尊速證。菩薩撫之欲遂王請。妙吉祥菩薩。因彈指警曰。何舍大心。方興小志。為廣利益者。當轉慈氏所說瑜伽。匡正頹綱。可制因明。重成規矩。陳那敬受指誨。奉以周旋。於是覃思研精。乃作因明正理門論。又輔行雲。迦毗羅仙。恐身死。往自在天問。天令往頻陀山取余甘子。食可延壽。食已於林中化為石床大。有不逮者。書偈問石。後為陳那菩薩斥之。書偈石裂。  賓伽羅。中論序雲。天竺諸國。敢預學者之流。無不玩味斯論以為喉襟。其染翰申釋者。甚亦不少。今所出者。是天竺梵志。名賓伽羅。秦言青目之所釋也。其人雖信解深法。而辭亦雅中。其間乘僻繁重者。法師皆裁而稗之。  波毗吠伽。西域記。唐言清辯。靜而思曰。非慈氏成佛。誰決我疑。遂於觀音菩薩像前。誦隨心陀羅尼。經涉三年。菩薩現身。謂論師曰。何所志乎。對曰。願留此身。待見慈氏。菩薩曰。人命難保。宜修勝善生睹史天。乃見慈氏。對曰志不可奪也。菩薩又雲。若其然者。宜往馱那羯磔國城南山岩執金剛神所。志誠誦持執金剛陀羅尼者。當遂此願。論師於是。往而誦焉。三載之後神出問雲。伊何所願。論師對曰。願留此身。待見慈氏。神又謂曰。此岩石內。有修羅宮。如法行請。石壁當開。開即入中。可以見也。神又謂曰。慈氏出世。我當相報矣。論師受命專精誦持。又經三載。乃咒芥子。以擊石壁。石壁乃開。論師乃與六人入石壁里。人已石壁仍復如故。  達磨波羅。西域記雲。唐言護法。神負遠遁。因即出家。清辯論師。外示僧佉之服。內弘龍猛之學。聞護法菩薩在菩提樹宣揚法教。乃命門人往問訊曰。仰德虛心為日久矣。然以宿願未果。遂乘禮謁。菩提樹者。誓不空見。見當有證稱天人師。護法菩薩謂其使曰。人世如幻。身命若浮。未遑談議。竟不會見。  瞿拏缽類婆。西域記雲。唐言德光。作辯真等論。凡百餘部。論主本習大乘未窮玄奧。因覽毗婆沙論。退業而學小乘。作數十部論。破大乘綱紀。成小乘執著。研精雖久。疑情未除。時有提婆犀那羅漢。往來睹史多天。德光願見慈氏決疑請益。天軍以神通力。接上天宮。既見慈氏長揖不禮。天軍謂曰。慈氏菩薩。次紹佛位。何乃自高敢不致敬。方欲受業如何不屈。德光對曰。尊者此言誠為指誨。然我具戒苾(頻必)芻(刃朱)出家弟子。慈氏菩薩。受天福樂非出家之侶。而欲作禮。恐非所宜。菩薩知其我慢心。故非是法器。往來三返不得請疑。  達磨俎(庄呂)羅多。西域記雲。唐言法救。舊曰達磨多羅。訛也。  伊濕伐邏。西域記雲。唐言自在。  佛地羅。西域記雲。唐言覺取。  布刺拏。西域記雲。唐言圓滿。  僧伽跋陀羅。西域記雲。唐言眾賢。  佛陀馱娑。西域記雲。唐言覺使。  屍羅跋陀羅。西域記雲。唐言戒賢。唐奘三藏親承經論。  瞿那末底。西域記雲。唐言德慧。  跋羅縷支。西域記雲。唐言賢愛。西印度人。妙極因明。摧大慢婆羅門。生陷地獄。  慎那弗呾羅。西域記雲。唐言最勝子。制瑜伽師地釋論。  末笯(乃胡)曷利他。西域記雲。唐言如意。即婆沙論師。  般若羯羅。奘傳雲。唐言慧生。  達摩畢利。奘傳雲。唐雲法愛。  達摩羯羅。奘傳雲。唐言法性。  阿黎耶馱娑。奘傳雲。唐言聖使。  阿黎斯那。奘傳雲。唐言聖軍。  阿黎耶伐摩。奘傳雲。唐言聖胄。  秣奴若瞿沙。奘傳雲。唐言如意聲。  達摩郁多羅。此雲法尚。佛滅八百年出。造雜毗曇。◎  ◎宗翻譯主篇第十一  彥琮法師雲。夫預翻譯。有八備十條。一誠心受法。志在益人。二將踐勝場。先牢戒是。三文詮三藏。義貫五乘。四傍涉文史。工綴典詞。不過魯拙。五?抱平恕。器量虛融。不好專執。六沈於道術。淡於名利。不欲高炫。七要識梵言不墜彼學。八傳閱蒼雅。粗諳篆隸。不昧此文。十條者。一句韻。二問答。三名義。四經論。五歌頌。六咒功。七品題。八專業。九字部。十字聲。宋僧傳雲。譯場經館。設官分職可得聞乎。曰此務所司。先宗譯主。即齎葉書之三藏。明練顯密二教者。是也。次則筆受者。必言通華梵。學綜有空。相問委知。然後下筆。西晉偽秦已來。立此員者。即沙門道含玄。賾姚嵩聶(女涉)承遠父子。至於帝王執翰即興梁武太后中宗。又謂之綴文也。次則度語。正雲譯語。亦名傳語。傳度轉令生解矣。如翻顯識論。沙門戰陀譯語是也。次則證梵本者。求其量果。密以證知。能詮不差。所顯無謬矣。如居士伊舍羅證譯毗柰耶梵本是也。至有立證梵義一員。乃明西義得失。貴令華語下不失梵義也。復立證禪義一員。沙門大通曾充之。次則潤文一位。員數不恆。令通內外學者充之。良以筆受在其油素。文言豈無俚俗。儻不失於佛意。何妨刊而正之。故義凈譯場。李嶠韋嗣立盧藏用等二十餘人。次文潤色也。次則證義一位。蓋證已譯之文。所詮之義也。如譯婆沙論。慧嵩道朗等三百人。考證文義。唐復禮累場充其任焉。次有梵唄者。法筵肇啟。梵唄前興。用作先容。令生物善。唐永泰中。方聞此位也。次有校勘清。隨彥琮覆疏文義。蓋重慎之至也。次有監護大使。後周平高公侯壽。為總監校校。唐房梁公為奘師監護相。次觀楊慎交杜行顗等充之。或用僧員。則隋以明穆曇遷等十人。監掌翻譯事。詮定宗旨也。譯經圖紀雲。惟孝明皇帝。永平三年。歲次庚申。帝夢金人。項有日光。飛來殿庭。上問群臣。太史傅毅對曰。臣聞西域有神。號之為佛。陛下所夢。其必是乎。至七年。歲次甲子。帝敕郎中蔡愔(挹淫)中郎將秦景博士王遵等一十八人。西尋佛法。至印度國。請迦葉摩騰竺法蘭。用白馬馱經。並將畫釋迦佛像。以永平十年歲次丁卯。至於洛陽。帝悅。造白馬寺。譯四十二章經。至十四年正月一日。五嶽道士褚善信等。負情不悅。因朝正之次。表請較試。敕遣尚書令宋庠引入長樂宮。帝曰。此月十五日。大集白馬寺南門。爾日信等以靈寶諸經。置道東壇上。帝以經像舍利。置道西七寶行殿上。信等繞壇涕泣。啟請天尊。詞情懇切。以栴檀柴等燒經。冀經無損。並為灰燼。先時升天。入火履水隱形。皆不復能。善禁咒者呼策不應。時太傅張衍語信曰。所試無驗印是虛妄。宜就西域真法。時南嶽道士費叔才等慚忸。自感而死。時佛舍利光明五色。直上空中。旋環如蓋。遍覆大眾。映蔽日輪。摩騰先是阿羅漢。即以神足游空。飛行坐卧。神化自在。時天雨寶華。及奏眾樂。感動人惰。摩騰復坐。法蘭說法。時眾咸喜。得未曾有。時後宮陰夫人王婕(音接)妤(以諸)等。一百九十人出家。司空楊城侯劉善峻等。二百六十人出家。四岳道士呂慧通等六百二十人出家。京都張子尚等。三百九十一人出家。帝親與群宮為出家者。剃髮給施供養。經三十日。造寺城外。七所安僧。城內三寺安尼。具如漢明法本內傳(道家尹文操斥法本內傳。是羅什門僧妄造。通惠辨雲。明帝夢金人事。出後漢紀。此若虛妄。豈名信史耶。又吳書闞澤對吳主雲。褚善信費叔才自感而死。豈是羅什門徒所造)。  迦葉摩騰。中印度人。婆羅門種。幼而敏悟。兼有風姿。博學多聞。特明經律。思力精拔。探賾鉤深。敷文析理。義出神表。嘗游西印度有一小國。請騰講金光明經。俄而鄰國興師來將踐境。輒有事礙兵不能進。彼國兵眾疑有異術。密遣使

(敕廉)。但見君臣安然共聽其所講經。明地神王護國之法。於是彼國睹斯神驗。請和求法。時蔡愔等殷請於騰。騰與愔等俱來見帝。終於洛陽。  竺法蘭。中印度人。少而機悟。淹雅博愛。多通禪思。妙窮毗尼。誦經百餘萬言。學徒千餘。居不求安。常懷弘利。戒軌嚴峻。眾莫能窺。遇愔求請。便有輕舉之志。而國主不聽。密與騰同來間行後至。共譯四十二章。騰卒自譯五經。  曇摩迦羅。此雲法時。印度人也。幼而才敏。質像傀(公回)偉。善四韋陀妙五明論。圖讖運變靡所不該。自謂在世無過於己。嘗入僧坊遇見法騰毗曇。殷勤尋省。莫知旨趣。乃深嘆曰。佛法鉤深。因即出家。誦大小乘。游化許洛。事鈔雲。自漢明夜夢之始。迦竺。傳法已來。迄至曹魏之初。僧徒極盛。未稟歸戒。止以翦落殊俗。設復齋懺。事同祀祠。後有中天竺曇摩迦羅。誦諸部毗尼。以魏嘉平至雒陽。立羯磨受法。中夏戒律始也。准用十僧。大行佛法。改先妄習。出僧祇戒心。又有安息國沙門曇諦。亦善律學。出曇無德羯磨。即大僧受法之初也。  康僧鎧。印度人。廣學群經義暢幽旨。嘉平四年。於洛陽白馬寺。譯無量壽經。  支謙。月氏國優婆塞也。漢末游洛。該覽經籍及諸伎藝。善諸國語。細長黑瘦白眼黃晴。時人語曰。支郎眼中黃。形軀雖細。是智囊。武烈皇帝。以其才慧。拜為博士。謙譯經典。深得義旨。  維祇難。此雲障礙。印度人。學通三藏。妙善四含。游化為業。武昌譯經。  康僧會。康居國。大丞相之長子。世居印度。年未齒學。俱喪二親。至性篤孝服畢入道。厲行清高。弘雅有量。解通三藏慧貫五明。辯於樞機。頗屬文翰。以吳初染佛法大化未全。欲使江左興立圖寺。赤烏四年。仗錫建康。楊都譯經。  竺曇摩羅察。此雲法護。月氏國人。甚有識量。天性純懿。操行精苦。篤志好學。萬里尋師。屆茲未久。博覽六經。游心七籍。解三十六種書。詰訓音義無不備識。日誦萬言過目咸記。先居燉煌。後處青門。大周目錄雲。太康七年譯正法華。  尸利密多羅。此雲吉友。西域太子。以國讓弟。遂為沙門。天姿高朗。風神俊邁。儀貌卓然。出於物表。晉元帝世來。游建康。王公雅重。世號高座法師。譯灌頂等經。  瞿曇僧伽提婆。或名提和。此雲眾天。罽賓國人。風采可范。樞機有彰。沈慮四禪。研心三藏。初於符秦帝國。譯阿毗曇八犍度等。  卑摩羅叉。此雲無垢眼。罽賓國人。澄靜有志履道苦節。世號青目律師。羅什師事。改譯什公十誦。  佛馱跋陀羅。此雲覺賢。大乘三果人。甘露飯王之苗裔。於此與羅什相見。什所有疑多就咨決。東晉義熙十四年。於謝司空寺。譯華嚴六十卷。堂前池內。有二童子。常從池出。捧香散華。  法顯。姓襲。平陽武陽人。常玩經律舛缺。誓志尋求。以晉安帝隆安三年歲次己亥。遊歷印度。義熙元年歲次乙已泛海而還。楊都譯經。  曇摩耶舍。此雲法稱。罽賓國人。少而好學。長而彌篤。神爽高雅。該覽經律。陶思八禪。游心七覺。明悟出群。幽鑒物表。欲苦節求果。天神語云。何不觀方弘化。而獨守小善。於是歷游諸國。譯差摩等經。  鳩摩羅什婆。此雲童壽。祖印度人。父以聰敏見稱。龜茲王聞。以女妻之。而生於什。什居胎日。母增辯慧。七歲出家。日誦千偈。義旨亦通。至年九歲。與外道論義。辨挫邪鋒咸皆愧伏。年十二有羅漢奇之。謂其母曰。常守護之。若年三十五不破戒者。當大興佛法。度無數人。又習五明四韋陀典。陰陽星算。必窮其妙。後轉習大乘數破外道。近遠諸國。咸謂神異。母生什後亦即出家。聰拔眾尼。得第三果。什既受具。母謂之曰。方等深教。應大闡秦都。於汝自身。無利如何。什曰。菩薩之行。利物亡軀。大化必行。爐鑊無恨。從此已後。廣誦大乘。洞其秘奧。西域諸王請什講說。必長跪座側。命什踏登。符堅建元九年。太史奏雲。有德星現外國。當有大德智人入輔中國。堅曰。朕聞西域有羅什。襄陽有道安。將非此耶。後遣將軍呂光等。率兵七萬。西伐龜茲。光與什同來。什在道數言應變。光盡用之。光據西涼。亦請什留。至姚秦弘始三牢。興滅西呂。方入長安。秦主興厚加禮之。延入西明閣。及逍遙園別館安置。敕僧?(音略)等八百沙門。咨受什旨。興卑萬乘之心。尊三寶之教。於草堂寺。共三千僧。手執舊經。而參定之。莫不精究洞其深旨。時有僧睿興甚嘉焉。什所譯經。睿並參正。然什詞喻婉約出言成章。神情鑒徹。慠岸出群。應機領會鮮有其匹。且篤性仁厚。泛愛為心。虛已善誘。終日無倦。南山律師。嘗問天人陸玄暢雲。什師一代所翻之經。至今若新。受持轉盛何耶。答雲。其人聰明。善解大乘。已下諸人。並皆俊乂。一代之寶也。絕後光前仰之所不及。故其所譯。以悟達為先。得佛遺寄之意也。又從毗婆尸佛已來譯經。又雲。什師位階三賢。文殊指授令其刪定。  佛馱耶舍。此雲覺明。罽賓國人。操行貞白。戒節堅固。儀止祥淑視瞻不凡。五明四韋之論。三藏十二之典。特悟深致。流辯無滯。以姚秦弘始年達於姑藏。什先師之。勸興往邀。興即敕迎。並有贈遺。笑不受曰。明旨既降。便應載馳。檀越待士既厚。脫如羅什見處未敢聞命。重使敦喻。方至長安。興自出迎。別立新省於逍遙園。四事供養。並皆不受。時至分衛一食而已。耶舍赤髭。時人號為赤髭毗婆沙。興凡所供給。衣服卧具。滿三間屋。不以關心。興為貨之造寺。  曇摩讖。或曇無讖。此雲法豐。中印度人。日誦萬言。初學小乘。五明諸論。後遇白頭禪師教以大乘。十日交諍方悟大旨。讖明解咒術。所向皆驗。西域號為大神咒師。以北涼沮渠玄始元年。至姑藏。齎涅槃經前分十卷並菩薩戒。止於傳舍。慮失經本。枕之而卧。夜有神人。牽讖墮地。讖謂為盜。如是三夕。乃聞空中聲曰。此是如來解脫之藏。何為枕之。讖聞漸寤。乃安高處。盜者夜捉提舉不能。明旦讖持不以為重。盜謂聖人。悉來拜謝。遜聞讖名厚遇請譯。  佛馱斯那。此翻覺軍。天才聰朗。誦半億偈經。明了禪法。西方諸國。號為人中師子。口誦梵本。北涼譯經。  浮陀跋摩。此雲覺鎧。西域人。志操明直。聰悟出群。雖復遍集三藏。遍善毗婆沙論。常誦此部。用為心要。  智猛。雍州人稟性端厲。明行清白。少襲法服。修業專誠。志度宏邈情深佛法。西尋靈跡。北涼永和年中。西還翻譯。  曇摩蜜多。此雲法秀。罽賓國人。生而連眉。沉邃慧鑒。常有善神潛形密護。每之國境神夢告王。去亦如之。宋文元嘉建業翻譯。  疆梁耶舍。此雲時稱。西域人性剛直寡嗜欲。深善三藏多所諳知。尤工禪思。宋文元嘉元年。鐘山翻譯。僧含筆受。  伊葉波羅。此雲自在。西域人。善通三藏。解貫四含。宋文元嘉彭城翻譯。  智嚴。涼州人。道化所被。幽顯咸伏。未出家前。曾犯五戒。後受僧具。疑不得戒。遂泛海至印度。咨問羅漢。亦不能決。為詢彌勒。慈氏答雲。得戒嚴甚喜焉。得經梵本。宋文元嘉楊都。翻譯。  求那跋摩。宋雲功德鎧。罽賓王之少子。洞明九部博曉四含。深達律品。妙入禪要。誦經百餘萬言。罽賓王薨。眾請紹位。恐為戒障。遂林棲谷飲。孤行山野。遁跡人世。形儀感物。見者發心。宋文元嘉。達於建業。帝曰。弟子常欲齋戒不殺。迫以身徇於物。不獲從志。法師何以教之。對曰。夫道在心不在事。法由己非由人。且帝王與匹夫。所修各異。匹夫身賤名劣。言令不威。若不克己苦躬。將何為用。帝王以四海為家。兆民為子。出一嘉言士女咸悅。布一善政。人神以和。固當刑不夭命。役無勞力。則使風雨適時。寒暖應節。百穀滋繁。桑麻郁茂。如此持齋。齋亦大矣。如此不殺德亦眾矣。寧在缺半日之食。全一禽之命。然後方為弘濟耶。帝大悅曰。法師所言。真謂開悟人心。明達物理。談盡於人天之際矣。事鈔雲。宋元嘉七年。至楊州譯善戒等經。為比丘尼受具初緣。又後有師子國尼八人。來至雲。宋地未經有尼。何得二眾受戒。摩雲。尼不作本法者。得戒得罪。尋佛制意。法出大僧。但使僧法成就自然得戒。所以先令作本法者。正欲生其信心為受戒方便耳。至於得戒。在太僧羯磨時生也。諸尼苦求更受。答曰善哉。夫戒定慧品從微至著。若欲增明。甚相隨喜。且令西尼學語。更往中國請尼令足十數。至元嘉十年。有僧伽跋摩者。此雲眾鎧。解律雜心。自涉流沙至楊州。初求那許尼重受。未備而終。俄而師子國尼。鐵索羅等三人。至京足前十數。便請眾鎧。為師於壇上。為尼重受。  寶雲。證第二果。西涼州人。自少出家。精勤碩學。志韻剛潔不偶世群。求法懇惻。忘身徇道。以晉隆安年初。西尋靈跡。經羅剎之野。聞天鼓之音。禮釋迦影跡。受羅漢之語。歷游西方。善梵書語。印度字音訓釋詞旬悉皆備解。後來長安。復至江左。  求那跋陀羅。此雲功德賢。中印度人。幼學五明四韋陀論。志性明敏。度量該博。後遇雜心。莫測涯際。方悟佛法崇深。投簪落彩。專精志業。博通三藏。慈和恭恪。事師盡禮。舍小學大。深悟幽旨。宋文敕住祇洹。荊州刺史。南譙王劉義宣。嘗請講華嚴經。跋陀自愧未善宋言。旦夕禮懺求觀世音。忽夢。有人白服。持劍擎一人頭。來謂陀曰。何故憂耶。陀以意對。答曰不須多憂。即便以劍。易於陀首。更安新頭。問曰得無痛耶。答曰不痛。既寤。心神喜悅。於是就講。辨注若流。後還楊都。屬帝宴會王公畢集。帝欲試其機辨。並解人意不。帝見其白首。而謂曰。師今日不負遠來之意。自外知何。唯有一在。賢即答言。慕化遠來。天子恩遇。垂三十載。今年七十一。唯一死在。帝大悅。  曇無竭。此雲法勇。亦云法上。姓李。黃龍人。幼為沙彌。勤修苦行。持戒誦經。為師所重。嘗聞法顯躬踐佛國。慨然在忘身之誓。以武帝永初年。招集同志僧猛等。二十五人。共游西域。二十餘年。自余並死。唯竭獨還。於罽賓。得梵經本。楊都翻譯。  功德直。西域人。道契既廣。善誘日新。宋大明年。到荊州。為釋玄暢。翻譯暢刊正文義。詞旨婉密。舒手出香。掌中流水。莫之測也。  達摩摩提。此雲法意。西域人。悟物情深隨方啟喻。齊武。永明譯提婆達多品。  求那毗地。此雲德進。中印度人。誦大小乘二十萬言。陰陽圖讖。莫不窮究。執錫戒塗。威儀端肅。齊武永明翻譯。  曇摩流支。此雲法希。亦曰法樂。南印度人。偏以律藏傳名弘道。為務。感物而動。游魏洛陽。  菩提流支。此名覺希。北印度人。遍通三藏。妙入物持。志在弘法。廣流視聽。魏宣武帝。洛陽翻譯。  勒那摩提。或雲婆提。此言寶意。中印度人。誦一億偈博瞻之富。理事兼通。光明禪法。魏宣武帝。請講華嚴。詞義開悟。忽於高座。見大官執笏雲。天帝請師。講華嚴。意曰。今法席未終。經訖從命。然法不獨資都講香火。維那梵唄。請亦定之。使如其言。請將了見前使來迎。果與都講等五人俱於座終。道俗咸睹。  曼陀羅。此言弱聲。亦云弘弱。扶南國人。神解超悟。幽明畢觀。無憚夷險。志存弘化。梁武楊都翻譯。  波羅末陀。此雲真諦。亦云拘那羅陀。此曰親依。西印度優禪尼國人。景行澄明。器宇清肅。風神爽拔。悠然自遠。群藏广部。岡不措懷。藝術異解。遍素諳練。梁武泰清於寶雲殿。譯經。屬侯景紛糾。乃適豫章。始興南康等。雖復恓惺譯業無輟。即泛舶西歸。業風賦命。飄還廣州。住制止寺。翻譯訖陳秦建。譯五十部。  闍那崛多。此言志德。北印度人。剎帝利種。少懷達量。長垂清范。游涉行化。來達茲境。周武帝世譯普門重頌。  達摩笈多。隋言法密。南賢豆國人。開皇十年。來屆瓜州。文帝延入京寺。義理允正。稱經微旨。然而慈恕。立身。恭和成性。心非道外。行在說前。戒地夷而靜。定水幽而潔。經洞字原。論探聲意。容儀祥正。勤節高猛。誦響繼昏晨。法言通內外。好端居而簡務。負寡慾。而息求無倦誨人。有逾利己。至煬帝定鼎東都置翻譯館。  波羅頗迦羅。唐言作明知識。或雲波頗。此雲智光。中印度人。剎帝利種。識度通敏。器宇沖邃。博窮內外。研精大小。誓傳法化不憚艱危。遠涉蔥河。貞觀屆此。  玄奘。河南洛陽人。俗姓陳氏。穎川陳仲弓之後。鳩車之齡落?。竹馬之齒通玄。牆仞干霄風神朗月。京洛名德咸用器之。戒具雲畢偏肆毗尼。儀止祥淑。妙式群范。閱筌蹄乎九丘。探幽旨於八藏。常慨教缺傳匠。理翳譯人。遂使如意之寶不全。雪山之偈猶半。於是杖錫。裹足履險若夷。既戾梵境籌咨無倦。五明。四含之典。三藏十二之筌。七例八轉之音。三聲六釋之句。皆盡其微。畢究其妙。法師討論。一十七周。遊覽百有餘國。貞觀十九年。回靶(布訝)上京。敕弘福寺翻譯。已上多出靜邁法師。譯經圖紀。  伽梵達摩。智升續譯經圖紀雲。唐雲尊法。西印度人。譯大悲經。  阿地瞿多。唐言無極高。中印度人。學窮滿字。行潔圓珠。精練五明。妙通三藏。天皇永征長安翻譯。  那提。唐言福生。具依梵言。則雲布如焉伐耶。此但訛略。而雲那提也。本中印度人。慈恩翻譯。  地婆訶羅。唐言日照。中印度人。洞明八藏。博曉四含。戒行清高。學業優瞻。尤工咒術。兼洞五明。志在利生。來譯弘福。  佛陀多羅。唐雲覺救。罽賓人也。於白馬寺。譯圓覺經。  佛陀波利。唐雲覺護。罽賓國人。忘身徇道。遍觀靈跡。聞文殊在清涼山。遠沙流沙。躬來禮謁。天皇儀鳳元年。杖錫五台。虔禮聖容。倏見一翁從山出來。作婆羅門語。謂波利曰。師何所求。波利答曰。聞文殊隱山。來欲瞻禮。翁曰。師將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來不。此土眾生。多造諸罪。佛頂咒。除罪秘方。若不將經徒來無益。縱見文殊。何必能識。可還西國取經傳此。弟子當示文殊所在。波利便禮。舉頭不見老人。遂返本國。取得經來。狀奏天皇。遂令杜行顗。及日照三藏於內共譯。經留在內。波利泣奏。志在利人。請布流行。帝愍專志遂留所譯之經。還其梵本。波利將向西明。與僧順貞。共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所願已畢。持經梵本。入於五台。於今不出。  實叉難陀。唐言學喜。于闐國人。智度弘曠。利物為心。善大小乘。兼異學論。天后明揚佛日。敬重大乘。以華嚴舊經。處會未備。遠聞于闐。有斯梵本。發使迎請。實叉與經同來。赴洛重譯。  義凈。齊州人。俗姓張。字文明。髫齔之年。辭榮落?。遍詢名匠。廣探群籍。內外通曉。今古遍知。年十有五。志游西域。遍師名匠學大小乘。所為事周。還歸故里。凡所遊歷。三十餘國。往來問道。出二十年。天后證聖。河洛翻譯。  達摩流支。唐言法希。天后改為菩提流志。唐雲覺愛。南印度人。波羅門種。姓迦葉氏。聰睿絕倫。風神爽異。生年十二。外道出家。年登耳順。自謂孤行。撩僧論議。?(居委)以身事。時有耶舍瞿沙。知其根熟。遂與交論。未越機關。詞理俱屈。始知佛日高明。匪螢燈並照。法海深廣。豈涓渧等潤。投身敬事。專學佛乘。未越五年。通達三藏。天皇遠聞雅譽。遣使往邀。未及使還。白雲遽駕。暨天后御極。赴京翻譯。至和帝龍興。譯寶積經。此經玄奘。昔翻數行。乃嘆此土群生未有緣矣。餘氣力衰竭。因而遂輟。和帝命志續奘余功。遂譯於世。  般剌蜜帝。唐雲極量。中印度人。懷道觀方。隨緣濟度。展轉游化。達我支那。乃於廣州制旨道場。譯首楞嚴。自漢至唐。翻譯儒釋總有二百九十二人。今略編集現行經人。苟欲具知。當披新舊譯經圖紀。  釋迦彌多羅。此雲能支。師子國長壽沙門三果聖人。唐高宗敬重。  彌伽釋迦。說題雲。釋迦稍訛。正雲鑠佉。此曰云峰。璇雲此雲能降伏。  七眾弟子篇第十二  大論雲。佛弟子七眾。一比丘。二比丘尼。三學戒尼。四沙彌。五沙彌尼。六優婆塞。七優婆夷。然諸經中標四眾者。自古皆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為四眾。天台乃立發起。當機。影響。結緣。以為四眾。是則七眾雖別。四眾咸通。七四共成二十八眾。  室灑。舊翻弟子。新雲所教。南山曰。學在我後名弟。解從師生名子。天台雲。師有匠成之能。學者具資稟之德。資則舍父從師。敬師如父。師之謙讓。處資如弟。故夫子云。回也處余如父。余也處回如弟。律雲。和尚於弟子。當生兒想。弟子於和尚。當生父想。司馬彪曰。徒弟子謂門徒弟子。老子云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南山雲。佛法僧之廣大。實由師資相攝。互相敦遇。財法兩濟。日益業深。行久德固。皆賴此矣。比真教陵遲。慧風掩扇。俗懷侮慢道出非法。並由師無率誘之心。資缺奉行之志。二彼相舍。妄流鄙境。欲令道光焉可得乎。  比丘。大論雲。比丘名乞士。清凈活命故。複次比名破。丘名煩惱。能破煩惱故。複次比名怖。丘名能。能怖魔王及魔人民。凈名疏雲。或言有翻。或言無翻。言有翻者。翻雲除饉。眾生薄福。在因無法自資得報。多所饉乏。出家戒行是良福田。能生物善。除因果之饉乏也。言無翻者。名含三義。智論雲。一破惡。二怖魔。三乞士。一破惡者。如初得戒。即言比丘。以三羯磨。發善律儀。破惡律儀。故言破惡。若通就行解。戒防形非。定除心亂。慧悟想虛。能破見思之惡。故名破惡。二怖魔者。既能破惡。魔羅念言。此人非但出我界域。或有傳燈。化我眷屬。空我宮殿。故生驚怖。通而言之。三魔亦怖。三名乞士者。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稱。出家之人。內修清雅之德。必須遠離四邪。凈命自居。福利眾生。破憍慢心。謙下自卑。告求資身。以成清雅之德。故名乞士。又雲此具三義。一殺賊。從破惡以得名。二不生。從怖魔而受稱。三應供。因乞士以成德。涅槃說四種比丘。一者畢竟道(無學)二者示道(初二三果)三者受道(通內外凡)。四者污道。犯四重者。善見論雲。善來得戒。三衣及瓦缽貫著左肩上。缽色如青郁缽羅華。袈裟鮮明如赤蓮華。針線斧子漉囊備具。  比丘尼。善見雲。尼者女也。文句雲。通稱女為尼。智論雲尼得無量律儀故。應次比丘。佛以儀法不便故。在沙門後。比丘尼稱阿姨師姨者。通慧指歸雲。阿平聲即無遏音。蓋阿音轉為遏也。有人云。以愛道尼是佛姨故。效喚阿姨。今詳梵雲。阿梨夷。此雲尊者。或翻聖者。今言阿姨略也。僧祗雲。阿梨耶僧聽是也。事鈔尼眾篇雲。善見佛初不度女人出家。為滅正法五百年。後為說八敬聽出家。依教行故。還得千年。今時不行。隨處法滅。會正記雲。佛成道後十四年。姨母求出家。佛不許度。阿難為陳三請。佛令慶喜傳八敬向說。若能行者。聽汝出家。彼雲頂戴持。言八敬者。一者。百歲比丘尼。見初受戒比丘。當起迎逆。禮拜問訊。請令坐。二者。比丘尼。不得罵謗比丘。三者。不得舉比丘罪。說其過失。比丘得說尼過。四者。式叉摩那。已學於戒。應從眾僧求受大戒。五者。尼犯僧殘。應半月在二部僧中。行摩那埵。六者。尼半月內。當於僧中求教授人。七者。不應在無比丘處夏安居。八者。夏訖當詣僧中求自恣人。如此八法。應尊重恭敬讚歎。盡形不應違。今述頌曰。禮不罵謗不舉過。從僧受戒行摩那。半月僧中求教授。安居近僧請自恣。  式叉摩那。此雲學法女。四分十八童女。應二歲學戒。又雲。小年曾嫁年十歲者。與六法。十誦中。六法練心也。能持六法。方與受具。二年者練身也。可知有胎無胎。事鈔雲。式叉尼具學三法。一學根本。謂四重是。二學六法。即羯磨。所謂染心相觸。盜人四錢。斷畜生命。小妄語。非時食。飲酒也。三學行法。謂一切大尼戒行。並須學之。若學法中犯者。更與二年羯磨。僧祇雲。在大尼下沙彌尼上坐。今述頌曰。染心相觸。盜四錢。斷畜生命。小妄語。戒非時食及飲酒。是名式叉學六法。  沙彌。南山沙彌別行篇雲。此翻息慈。謂息世染之情。以慈濟群生也。又雲。初入佛法。多存俗情故。須息惡行慈也。音義雲。沙彌二字。古訛略也。唐三藏雲。室利摩拏路迦。此翻勤策男。寄歸傳雲。授十戒已名室羅末尼。譯為求寂。最下七歲。至年十三者。皆名驅烏沙彌。若年十四至十九。名應法沙彌。若年二十已上。皆號名字沙彌。  沙彌尼。奘三藏雲。室利摩拏埋迦。此雲勤策女。  優婆塞。優婆夷。肇曰。義名信士男信士女。凈名疏雲。此雲清凈士清凈女。亦云善宿男善宿女。雖在居家。持五戒。男女不同宿。故云善宿。此未可定用。荊溪雲。依余經文。但云近佛得善宿名。不可定雲男女不同宿也。涅槃疏雲。一日一夜。受八戒者。名為善宿。優婆塞。西域記雲。鄔波索迦。唐言近事男。舊曰伊蒲塞。又曰優婆塞。皆訛也。鄔波斯迦。唐言近事女。舊優婆斯。又曰優婆夷。皆訛也。言近事者。親近承事諸佛法故。後漢書名伊蒲塞。注云。即優婆塞也。中華翻為近住。言受戒行堪近僧住也。或名檀那者。要覽曰。梵語陀那缽底。唐言施主。今稱檀那。訛陀為檀。去缽底留那也。思大乘論雲。能破慳吝嫉妒。及貧窮下賤苦故稱陀。後得大富。及能引福德資糧。故稱那。又稱檀越者。檀即施也。此人行施。越貧窮海。◎  ◎釋氏眾名篇第十三  古者出家。從師命氏。如帛法祖。竺道生之流也。東晉安法師。受業佛圖澄。乃謂師莫過佛。宜通稱釋氏。後增一阿含流傳此土。經敘佛告諸比丘。有四姓出家者。無複本姓。但言沙門釋子(是釋子非沙門。乃王種也。是沙門非釋子。婆羅門也。是沙門是釋子。乃比丘也。非沙門非釋子。二賤姓也)。所以然者。生由我生。成由法成。其猶四大河皆從阿耨泉出。又彌沙塞雲。汝等比丘。雜類出家。皆舍本姓稱釋子沙門。又長阿含雲。彌勒弟子皆稱慈子。自非大權應跡。豈能立姓與經懸合。故天神稱為印手菩薩。然凈名雲。夫出家者。為無為法。天台釋雲。若見佛性。出二死家。方真出家應具四句。一形心俱不出。二形出心不出。三形不出心出。即是觀行出家(什曰。若發無上道心。心超三界。形雖有系。乃真出家)。四者形心俱出。故南山雲。真誠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厭三界之無常。辭六親之至愛。舍五欲之深著。能如是者。名真出家。則可紹隆三寶。度脫四生。利益甚深功德無量。其眾名號。今列翻譯。  僧伽。大論秦言眾。多比丘一處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樹叢林是名為林。凈名疏雲。律名四人已上皆名眾。律鈔曰。此雲和合眾。和合有二義。一理和。謂同證擇滅故。二事和。別有六義。戒和。同修見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無諍意和。同悅。什師雲。欲令眾和要由六法。一以慈心起身業。二以慈心起口業。三以慈心起意業。四若得食時減缽中飯。供養上座一人。下座一人。五持戒清凈。六漏盡智慧。肇曰。非真心無以具六法。非六法無以和群眾。如眾不和非敬順之道也。又僧名良福田者。報恩經雲。眾僧者出三界之福田。謂比丘具有戒體。戒為萬善之根。是故世人歸信供養。種福如沃壞之田能生嘉苗。故號良福田。大論雲。是僧四種。一有羞僧。持戒不破。身口清凈。能別好醜未得道。二無羞僧。破戒身口不凈。無惡不作。三啞羊僧。雖不破戒。根鈍無慧。不別好醜。不知輕重。不知有罪無罪。若有僧事。二人共諍。不能斷決。默然無言。如白羊人殺。不能作聲。四實僧。若學無學。住四果中。行四向道。是名實僧。唐太宗嘗問玄奘三藏。欲樹功德。何最饒益。法師對曰。眾生寢惑。非慧莫啟。慧茅抽植。法為其資。弘法由人。即度僧為最。  沙門。或雲桑門。或名沙迦懣(門字上聲)曩。皆訛。正言室摩那拏。或舍羅磨拏。此言功勞。言修道有多勞也。什師雲。佛法及外道。凡出家者。皆名沙門。肇雲出家之都名也。秦言義訓勤行。勤行取涅槃。阿含經雲。舍離恩愛。出家修道。攝御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無所傷害。遇樂不忻逢苦不戚。能忍如地。故號沙門。後漢書郊祀志雲。沙門漢言息心。削髮去家絕情洗欲。而歸於無為也。瑞應雲。息心達本源。故號為沙門。或雲。具名沙門那。此雲乏道。以為良福田故。能斷眾生饉乏。以修八正道故。能斷一切邪道。故迦葉品雲。沙門那者。即八正道。沙門果者。從道畢竟。永斷一切貪嗔痴等(云云)。世言沙門名乏。那者名道。如是道者。斷一切乏。斷一切邪道。以是義故。名八正道。為沙門那。從是道中。獲得果故。名沙門果。或以沙門。翻勤息。垂裕記雲。謂勤行眾善。止息諸惡。息界內惡者。藏通沙門。次第息界內外惡者。別教沙門。一心遍息內外諸惡者。圓融沙門。瑜伽論雲。有四沙門。一勝道沙門即佛等。二說道沙門。謂說正法者。三活道沙門。謂修諸善品者。四污道沙門。謂諸邪行者。  苾芻。古師雲。含五義。一體性柔軟。喻出家人能折伏身語粗獷故。二引蔓旁布。喻出家人傳法度人。連延不絕故。三馨香遠聞。喻出家人戒德芬馥。為眾所聞。四能療疼痛。喻出家人能斷煩惱毒害故。五不背日光。喻出家人常向佛日故。智論雲。出家多修智慧。智慧是解脫因緣。俗人多修福德。福德是樂因緣。僧祇雲。供養舍利。造塔寺非我等事。彼國王居士。樂福之人。自當供養。比丘事者。所謂結集三藏。勿令佛法速滅。  和尚。或和闍。羯磨疏雲。自古翻譯多雜蕃胡。胡傳天語。不得聲實。故有訛僻。傳雲。和尚梵本正名鄔波遮迦。傳至於闐。翻為和尚。傳到此土。什師翻名力生。舍利弗問經雲。夫出家者。舍其父母生死之家。入法門中。受微妙法。蓋師之力。生長法身。出功德財。養智慧命。功莫大焉。又和尚亦翻近誦。以弟子年少不離於師。常逐常近。受經而誦。善見雲。和尚外國語。漢言知有罪知無罪也(明了論本雲。優波陀訶翻為依學。依此人學戒定惠故。即和尚也)。義凈雲。鄔波陀耶。此雲親教師。由能教離出世業故。故和尚有二種。一親教即受業也。二依止即稟學也。毗奈耶雲。弟子門人。才見師時。即須起立。若見親教。即舍依止。  闍黎。或阿祇利。寄歸傳雲。梵語阿遮梨耶。唐言軌範。今稱闍梨訛略。菩提資糧論雲。阿遮梨夜。隋言正行。南山鈔雲。能糾正弟子行故。四分律明五種阿闍梨。一出家阿闍梨。所依得出家者。二受戒阿闍梨。受戒作羯磨者。三教授阿闍梨。教授威儀者。四受經阿闍梨。所從受經。若說義。乃至四句偈。五依止阿闍梨。乃至依住一宿者。和尚及依止。多己十夏者為之。上四師皆多己五夏者為之。  頭陀。新雲杜多。此雲抖擻。亦云修治。亦云洮汰。垂裕記雲。抖擻煩惱故也。善住意天子經雲。頭陀者。抖擻貪慾嗔恚愚痴。三界內外六入。若不取不舍。不修不著。我說彼人。名為杜多。今訛稱頭陀。大品雲。須菩提說法者。受十二頭陀。一作阿蘭若。二常乞食。三納衣。四一坐食。五節量食。六中後不飲漿。七塳間住。八樹下。九露地住。十常坐不卧。十一次第乞食。十二但三衣。大論六十七雲。十二頭陀不名為戒。能行則戒。莊嚴不能行不犯戒。然論但依經次第。廣釋不分部位。諸文引用多誤。故此點出。南山律鈔。位分為四。衣二。一納衣。二但三衣。食四。一乞食。二不作餘食法。三一坐。四一揣(徒端切揣者雜也。一和雜者。不以種種盛貯。名一揣食)處五。一蘭若。二塳間。三樹下。四露坐。五隨坐。威儀一常坐。此無次第乞食。處加隨坐。通源記。引南山雲。季世佛法。崇尚官榮。僥倖之夫。妄生朋翼。庶因斯語。自省厥躬。至若調利養如毛繩。視朱門為蓬戶。尚思曳尾。猶被興嘲。況乎以咳唾為恩。眄睞成飾。潛通慧好。強事趨馳。縱假寵於一時。終受嗤於群口。榮不補辱。夫何誤哉。  婆檀陀。大論。秦言大德。毗奈耶律雲。佛言。從今日後。小下苾芻。於長宿處。應喚大德。  體毗履。此雲老宿。他毗利。此雲宿德。  悉替那。此雲上座。五分律。佛言。上更無人名上座。道宣敕為西明寺上座。列寺主維那之上。毗尼母雲。從無夏至九夏。是下座。自十夏至十九夏。是中座。自二十夏。至四十夏。是上座。五十夏已上。一切沙門之所尊敬。名耆宿。毗婆沙論雲。有三上座。一生年上座。即尊長者。具舊戒名真生故。二世俗上座。即知法富貴大財大位。大族。大力。大眷屬。雖年二十。皆應和合推為上座。三法性上座。即阿羅漢。律雲。瓶沙王。稱佛弟子。為上人。大品經。佛言。若菩薩一心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散亂是名上人。瑜伽論雲。無自利利他行者名下士。有自利無利他名中士。有二利名上士。  摩摩帝。或雲毗呵羅莎弭。(名婢)此雲寺主。僧史略雲。詳其寺主。起乎東漢白馬寺也。寺既爰處。人必主之。於時雖無寺主之名。而有知事之者。東晉以來。此職方盛。故梁武造光宅寺。召法云為寺主。創立僧制。  維那。南山雲。聲論翻為次第。謂知僧事之次第。寄歸傳雲。華梵兼舉也。維是綱維。華言也。那是梵語。刪去羯磨陀三字也。僧史略雲。梵語羯磨陀那。譯為事知。亦云悅眾。謂知其事悅其眾也。稽其佛世。飲光統眾於靈鷲。身子蒞事於竹林。音義指歸雲。僧如網。假有德之人為網繩也。隋智琳。潤州刺史李海游。命琳為斷事綱維。爾後寺立三綱。上座。維那典座也。  鐸曷攞。寄歸傳雲。唐言小師。毗柰耶雲。難陀比丘。呼十夏比丘。為小師。如僧睿謂僧導雲。君當為萬人法主。豈可對揚小師乎。  阿夷恬。此雲新學。亦云新發意。◎  翻譯名義集一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54 冊 No. 2131 翻譯名義集  翻譯名義集二  姑蘇景德寺普潤大師法雲編八部第十四四魔第十五仙趣第十六人倫第十七長者第十八外道第十九六師第二十鬼神第二十一畜生第二十二地獄第二十三時分第二十四  ◎八部篇第十四  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闥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原夫。佛垂化也。道濟百靈。法傳世也。慈育萬有。出則釋天前引。入乃梵王后隨。左輔大將由滅惡以成功。右弼(房密)金剛。用生善而為德。三乘賢聖。既肅爾以歸投。八部鬼神。故森然而翊衛。今此纂集宜應編錄。  提婆。此雲天。法華疏雲。天者天然。自然勝。樂勝。身勝。故論雲。清凈光潔。最勝最尊。故名為天。苟非最勝之因。豈生最勝之處。言最勝因者。所謂十善。身三。語四。及意三行。由其三業防止過非。有順理義。即名十善。以茲十善。運出五道故。此十戒名曰天乘。若單修習上品十善。乃生欲界。一四天王天。二忉利天。若修十善。坐未到定。乃生三夜摩天。四兜率天。五化樂天。六他化自在天。由禪定力。故使四天皆悉居空。不依於地。言未到定者。亦云未至。由其未入根本定故。如止觀雲。若端坐攝身調和氣息。泯然澄靜。身如雲影。虛豁清凈。而猶見有身心之相。是則名為欲界定也。從此已去。忽然不見欲界定中。身首衣服床鋪等事。猶如虛空。冋冋(戶頂)安隱。身是事障。事障。未來。障去身空。未來得發。如是名為未到定相。是為欲界六天因果。若修根本四禪離欲粗散。則生色界。然此色界。依薩婆多。但十六處。俱舍疏雲。除大梵天。謂梵輔天中。有高樓閣。名大梵天。一主所居。更無別地。除無想天。謂廣果天中有高勝處。名無想天。非別有地。若依經部立十七天。故頌釋雲。謂大梵王與梵輔等。處雖不別。身形壽量皆不等故。別立大梵。若上座部謂無想廣果。因果別故。立十八天。分為四禪。初禪三天。一梵眾乃所統之民也。二梵輔。輔弼梵王之臣佐也。三大梵。得中間禪。為世界主。劫初先生。劫盡後沒。威德既勝。褒(毛博)美稱大。二禪三天。一少光。於二禪中。光最少故。二無量光。光明轉增。無限量故。三光音。口絕言音。光當語故。梵語廅(安合)天。晉雲有光壽。亦云少光。梵雲廅波摩那。此雲無量光。梵語阿波會。此雲光音。三禪三天。一少凈。意地樂受。離喜貪故。少分清凈。二無量凈。凈勝於前。不可量故。三遍凈。梵雲首訶既那樂受最勝。凈周普故。四禪九天。一無雲下之三禪。皆依雲住。至此四禪。方在空居。二福生。具勝福力。方得往生。三廣果。異生果報。此最勝故。梵雲惟於頗羅。而此三天。是凡夫住。四無想天。外道所居。計為涅槃。但是一期心想不行。故名無想。五無煩。無於見思煩惱雜故。六無熱。意樂調柔離熱惱故。七善見。梵語須?(於計)天。定障漸微。見極明徹。八善現。形色轉勝。善能變現。九色究竟。色法最極。是究竟處。無煩等天。那含所居。呼此五天。名五那含。若厭色籠。修四空定。生四空天。名無色界。一空處。禪門雲。此定最初。離三種色。心緣虛空。既與無色。相應故名處空定。二識處。禪門雲。舍空緣識。以識為處。正從所緣處受名。三無所有處。禪門名不用處。修此定時。不用一切內外境界。外境名空。內境名心。舍此二境。因初修時。故言不用處。四非有想非無想。禪門雲。有解雲。前觀識處是有想。不用處。是無想。今雙除上二想。亦有解言。約凡夫說言非有想。約佛法中說。言非無想。合而論之。故言非有想非無想。然此四空大小乘教。論其無色其義碩異。且小乘教。如俱舍雲。無色無身。依同分命根。轉令心相續(不相應行有二十四種。一得。二命根。三眾同分。疏釋曰。獲成就者名之為得。第八識種。令色心不斷。名為命根。或種實命假。業為命類。相似故名眾同分)。又世品雲。無色界。都無處所。以非色法無方所故。謂於是處。得彼定者。命終即於是處生故。又成實論雲。色是無。教不至無色。今謂若雲都無處所。華嚴安雲。菩薩鼻根。聞無色界宮殿之香。若大眾部。乃雲。但無粗色。非無細色。故阿含說。舍利弗入涅槃時。無色界天。空中淚下。如春細雨。故知無色非無細色。此是小乘宗計兩殊。若大乘教。如楞嚴雲。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也。孤山釋雲。非業果色者。顯有定果色也。俱舍纂雲。無業果色。非異熱身。如輔行雲。曾聞有一比丘。得無色定。定起摸空。人問何求。答覓我身。旁人語言。身在床上。於此得定。尚不見身。驗知四空。無業果色。而言顯有定果色者。顯揚論名定自在所生色。謂勝定力故。於一切色。皆得自在。即以定變起五塵境故。論雲。變身萬億。共立毛端。空量地界。中陰經雲。無色諸天。禮拜世尊。楞嚴亦云。無色稽首。仁王經說。無色界天。雨諸香華。香如須彌。華如車輪。然涅槃雲。非想等天。若無色者。云何得有去來進止。如是之義。諸佛境界。非聲聞緣覺所知。以聲聞經說。所證空遂謂極處悉皆無色。大乘實說。界外尚受法性之色。豈此四天。唯空空然。故斥二乘非所知也。凈名疏雲。若不了義教。明無色界無色。若了義教。明無色界有色。然大論雲。諸天命欲終時。五死相現。一華冠萎。二腋下汗出。三繩來著身。四見更有天坐己生處。五自不樂本座。諸天見是死相。念惜天樂。見當生惡處。心即憂毒。又俱舍論明其五衰。有小大異。小五衰者。一衣服嚴具。出非愛聲。二自身光明。忽然昧劣。三於沐浴位。水滴著身。四本性囂(許嬌)馳。今滯一境。五眼本凝寂。今數瞬(舒??)動。此五相現。非定命終。遇勝善緣。猶可轉故。復有五種大衰相現。一衣染塵埃。二華鬘萎悴。三兩液汗出。四臭氣入身。五不樂本座。此五相現。必定當死。又大論明天通辨四種。一名天。二生天。三凈天。四凈生天。一名天者。如今國王名天子。二生天者。從四天王至非有想。非無想天。三凈天者。人中生諸聖人。四凈生天者。三界天中生諸聖。又涅槃。亦明四天。一者世間天。如諸國王。二者生天。從四天王至非非想。三者凈天。謂四果支佛。四者義天。謂十住菩薩。以見一切法是空義故。如是諸天名廣義豐。當區別矣。  提多羅吒。(陟駕切)大論雲。秦言治國。主乾闥婆及毗舍闍。光明疏雲。上升之元首。下界之初天。居半須彌東黃金埵王。名提頭賴吒。此雲持國。又翻安民。  毗流離。大論雲。秦言增長。主弓槃荼。及薜荔多。光明疏雲。南琉璃埵王。名毗留勒叉。亦翻免離。  毗流波叉。大論雲。秦言雜語。主諸龍及富樓多那。光明疏雲。西白銀埵王。名毗留博叉。又翻非好報。又翻惡眼。亦翻廣目。  鞞(部迷)沙門。大論雲。秦言多聞。主夜叉及羅剎。光明疏雲。北水精埵王。名毗沙門。索隱雲。福德之名聞四方故。亦翻普聞。佛令掌擎古佛舍利塔。僧史略雲。唐天寶元年。西蕃五國。來寇安西。二月十一日秦請兵解援。發師萬里。累月方到。近臣奏。且詔不空三藏入內持念。玄宗秉香爐。不空誦仁王護國陀羅尼。方二七遍。帝忽見神人五百員帶甲荷戈。在殿前。帝問不空。對曰。此毗沙門天王第二子獨健。副陛下心。往救安西。其年四月奏。二月十一日已時後。城東北三十里。雲霧冥晦。中有神可長丈余。皆被金甲。至酉時。鼓角大嗚。地動山搖。經二日蕃寇奔潰。斯須城樓上有光明。天王現形。謹圖樣隨表進呈。因敕諸道州府。於西北隅。各置天王形像。此四天王。居須彌腹故。俱舍雲。妙高層有四。相去各十千。傍出十六千。八。四。二千量。堅首及持鬘。常憍。大王眾。如次居四級。亦住餘七山。此四名曰四王。八部或標二十八部者。一雲一方有四部。六方則成二十四部。四維各一。合為二十八部。一雲一方有五部。謂地水火風空。四方成一十部。並四王所領八部。為二十八部。感通傳天人費氏雲。一王之下有八將軍。四王三十二將。周四天下。往還護助諸出家人。四天下中。北天一洲少有佛法。餘三天下。佛法大弘。然出家人。多犯禁戒。少有如法。東西天下。少有點慧。煩惱難化。南方一洲。雖多犯罪。化令從善心易調伏。佛臨涅槃。親受付囑。並令守護不使魔撓。若不守護如是破戒。誰有行我之法教者。故佛垂誡。不敢不行。雖見毀禁。愍而護之。見行一善萬過不咎。事等忘瑕。不存往失。韋將軍三十二將之中。最存弘護。多有魔子魔女輕弄比丘道力微者。並為惑亂。將軍恓惶奔赴應機除剪。故有事至須往四王所。時王見皆起。為韋將軍修童真行。護正法故。  忉利。應法師雲。梵音訛略。正言多羅夜登陵舍。此雲三十三。俱舍頌雲。妙高頂八萬。三十三天居。四角有四峰。金剛手所住。中宮名善現。周萬逾繕那。高一半金城。中有殊勝殿。周千逾繕那。  釋提桓因。大論雲。釋迦秦言能。提婆秦言天。因提秦言主。合而言之。雲釋提婆那民。或雲釋迦提婆因陀羅。今略雲帝釋。蓋華梵雙舉也。雜阿含雲。有一比丘。問佛何故。名釋提桓因。答本為人時。行於頓施。堪能作主。故名釋提桓因。瓔珞經雲。汝今天帝釋。功德眾行至。千佛兄弟過。無復賢劫名。中間永曠絕。二十四中劫。後乃有佛出。剎土名普忍。彼佛壽七劫。遺法亦七劫。其法已沒盡。曠絕經五劫。汝於彼剎土。當紹如來位。號名無著尊。凈名疏雲。若此間帝釋。是昔迦葉佛滅。有一女人。發心修塔。復有三十二人。發心助修。修塔功德。為忉利天主。其助修者。而作輔臣。君臣合之。名三十三天。  須夜摩。此雲善時分。又翻妙善。新雲鬚焰摩。此雲時分。時時唱快樂故。或雲。受五欲境知時分故。  兜率陀。此雲妙足。新雲睹史陀。此雲知足。西域記雲。睹史多舊曰兜率陀兜術陀訛也。於五欲。知止足。故佛地論名喜足。謂後身菩薩。於中教化。多修喜足故。  須涅密陀。或尼摩羅。大論雲。秦言化自樂。自化五塵而自娛樂故。言化自樂。楞嚴名樂變化天。  婆舍跋提。或波羅尼密。大論雲。秦言他化自在。此天奪他所化。而自娛樂。故言他化自在。亦名化應聲天。別行疏雲。是欲界頂天。假他所作。以成己樂。即魔王也。  大梵。經音義。梵迦夷。此言凈身。初禪梵天。凈名疏雲。梵是西音。此雲離欲。或雲凈行。法華疏雲。除下地繫上升色界。故名離欲。亦稱高凈。凈名疏雲。梵王是。娑婆世界主。住初禪中間。即中間禪也。在初禪二禪兩楹之中。毗曇雲。二禪已上無言語法。故不立王法。瓔珞禪禪皆有梵王。今謂但加修無量心。報勝為王。無統御也。初禪有覺觀言語。則有主領故。作世主。次第禪門雲。佛於仁王經說十八梵。亦應有民主之異。又雲。四禪中。有大靜王。而佛於三藏中。但說初禪有大梵天王者。以初禪內有覺觀心。則有語言法。主領下地眾生為便。證真雲。劫初成時。梵王先生。獨住一劫。未有梵侶。後起念雲。願諸有情來生此處。作是念已梵子即生。外道不測。便執梵王是常。梵子無常。  屍棄。大論雲。秦言火。或翻火首。法華疏雲。外國喚火。為樹提屍棄。此王本修火定。破欲界惑。從德立名。又雲。經標梵王復舉屍棄。似如兩人。依大論。正以屍棄為王。今舉位顯名。恐目一人耳。肇曰。屍棄梵王名。秦言頂髻。  梵富樓。此雲前益天。在梵前行。恆思梵天利益。亦名梵輔。  首陀婆。大論雲。秦言凈居天。通五凈居。  阿迦尼吒。(竹稼切)正名阿迦抳(女幾)瑟搋。(敕佳)或雲阿迦尼沙。此雲質礙究竟。即色究竟天。  摩醯首羅。大論此雲大自在。正名摩訶莫醯伊濕伐羅。八臂三眼。騎白牛。普門疏雲。樓炭稱為阿迦尼吒。華嚴稱為色究竟。或有人以為第六天。而諸經論多稱大自在。是色界頂。釋論雲。過凈居天。有十住菩薩。號大自在。大千界主。十住經雲。大自在天光明勝一切眾生。涅槃獻供。大自在天最勝。故非第六天也。灌頂雲。字威靈帝。  摩利支。此雲陽炎。在日前行。  散脂修摩。此雲密。謂名行理智四皆密故。天台釋天大將軍。乃雲金光明。以散脂為大將。大經雲。八臂健提。天中力士。大論又稱鳩摩羅伽。此雲童子。騎孔雀擎雞。持鐸捉赤幡。復有韋紐。此雲編聞。四臂捉貝持輪。持金翅鳥。皆是諸天大將。未知此大將軍定是何等。光明疏雲。二十八部。巡遊世間。賞善罰惡。皆為散脂所管。  跋闍羅波膩。梁雲金剛。應法師雲。跋闍羅此雲。金剛波膩此雲手。謂手執金剛杵。以立名。正法念雲。昔有國王夫人。生千子。欲試當來成佛之次第。故俱留孫。探得第一籌。釋迦當第四籌。乃至樓至。當千籌。第二夫人生二子。一願為梵王請千兄轉法輪。次願為密跡金剛神(應法師雲。梵語散那。譯雲密主。知佛三密功德故也。梵本都無跡義。以示跡為神。譯者義立故云密跡)。護千兄教法。世傳樓至化身非也。乃法意王子。據經唯一人。今狀於伽藍之門而為二像。夫應變無方。多亦無咎。出索隱記。  訶利帝南。光明雲。訶利帝南。此標禁語。鬼子母等。此顯涼言。名雖有二。人只是一。故律中明鬼子母。後總結雲。時王舍人眾。皆稱為訶離帝母神。寄歸傳雲。西方施主。請僧齋日。初置聖僧供。次行眾僧食。後於行未。安一盤。以供訶利帝母。  毗首羯磨。正理論音。雲毗濕縛羯磨。此雲種種工業。西土工巧者。多祭此天。  別他那。梁言圍。亦云吠率怒天。  耆婆天。長水雲。耆婆此雲命。西國風俗。皆事長命天神。此說未知所出。准法華疏雲。耆域。此翻故活。生忉利天。目連弟子病。乘通往問。值諸天出園遊戲。耆域乘車不下。但合掌而已。目連駐之。域雲諸天受樂忽遽不暇相看。尊者欲何所求。具說來意。答雲斷食為要。目連放之。車乃得去。據此耆婆天。即是醫師耆域也。  蘇利耶。或蘇梨耶。或修利。此雲日神。日者說文雲實也。太陽之精。起世經雲。日天宮殿。縱廣正等。五十一由旬。上下亦爾。  蘇摩上上聲。此雲月神。釋名雲月者缺也。言滿而復缺。淮南子云。月者太陰之精。起世經雲。月天宮殿。縱廣正等。四十九由旬。問何故月輪初後時缺。答如涅槃雲。月性常圓。實無增減。因須彌山故有盈虧。又俱舍雲。近日自影覆。故見月輪缺。世施設足論雲。以月宮殿行近日輪。光所侵照。余邊發影。自覆月輪。故於爾時。見不圓滿。然一日月。普照四洲者。長阿含雲。閻浮提日中。弗婆提日沒。瞿耶尼日出。郁單越夜半。經文次第四方遍說。此二名出大孔雀咒王經。  那伽。此雲龍。別行疏雲。龍有四種。一守天宮殿。持令不落。人間屋上作龍像之爾。二興雲致雨。益人間者。三地龍決江開瀆。四伏藏。守轉輪王大福人藏也。龍有四生。俱舍雲。卵生金翅鳥。能食四生龍。罵意經雲。墮龍中。有四因緣。一多布施。二嗔恚。三輕?(以豉)人。四自貢高。華嚴雲龍王降雨。不從身出。不從心出。無有積集。而非不見。但以龍王心念力故。霈然洪霔。周遍天下。如是境界。不可思議難陀跋難陀。文句雲。難陀此雲歡喜。跋此翻善。兄弟常護摩竭提國。雨澤以時。國無飢年。瓶沙王。年為一會。百姓聞皆歡喜。從此得名。慈恩雲。第一名喜。次名賢喜。此二兄弟。善應人心。風不鳴條。雨不破塊。初令人喜。後性復賢。令喜又賢故以為名。大論雲。有龍王兄弟。一名姞(巨乙)利。二名阿伽和羅。降雨以時。  娑伽羅。從海標名。如下所出。  和修吉。此雲多頭。  德叉迦。此雲現毒。亦云多舌。  阿那婆達多。此雲無熱。從池得名。池中有五柱堂。  摩那斯。此雲大身。或雲大意。或雲大力。  漚缽羅。亦云優缽。亦云優波陀。此雲黛色蓮華。又青蓮華。龍依此住。從池得名。  伊羅缽。闡義鈔雲。亦云伊羅跋羅。伊羅樹名。此雲臭氣。跋羅此雲極。謂此龍往昔由損此極臭樹葉故。致頭上生此臭樹。因即為名。  迦梨迦。又名加羅加。此雲黑龍。  夜叉。此雲勇健。亦云暴惡。舊雲閱叉。西域記雲葯叉。舊訛曰夜叉。能飛騰空中。什曰秦言貴人。亦言輕健。有三種。一在地。二在虛空。三天夜叉。地夜叉。但以財施故。不能飛空。天夜叉。以車馬施故能飛行。肇曰天夜叉居下二天。守天城池門閣。  和夷羅洹閱叉。即執金剛神。  羅剎。此雲速疾鬼。又雲可畏。亦云暴惡。或羅叉娑。此雲護士。若女則名啰叉斯。  跋陀波羅賒塞迦。下生經雲。秦言善教。此護彌勒城夜叉。  乾闥婆。或犍陀羅。凈名疏。此雲香陰。此亦陵空之神。不啖酒肉唯香資陰。是天主幢倒樂神。在須彌南金剛窟住。什曰天樂神也。處地十寶山中。天欲作樂時。此神身有異相出。然後上天。新雲尋香行。應法師雲嗅香。  童籠磨。大論秦言樹。是乾闥婆名。  阿修羅。舊翻無端正。男醜女端正。新翻非天。凈名疏雲。此神果報最勝。鄰次諸天。而非天也。新婆娑論雲。梵本正音。名素洛。素洛是天。彼非天故。名阿素洛。又素洛名端正。彼非端正。名阿素洛。西域記雲。阿素洛。舊曰阿修羅。阿須倫。阿須羅。皆訛也。什曰。秦言不飲酒。不飲酒因緣。出雜寶藏。法華疏雲。阿修羅采四天下華。醞於大海。龍魚業力。其味不變。嗔妒誓斷。故言無酒。大論雲。佛去久遠經法流傳。五百年後。多有別異。或言五道。或言六道。觀諸經義。應有六道。以善有上中下故有三善道。惡有上中下故。有三惡道。若不爾者。惡有三果報。而善二果報。是事相違。若有六道。於義無違。故此修羅。在因之時。懷猜忌心。雖行五常。欲勝他故。作下品十善。感此道身。華嚴雲。如羅睺阿修羅王。本身長七百由旬。化形長十六萬八千由旬。於大海中。出其半身。與須彌山。而正齊等。楞嚴經雲。復有四種阿修羅類。若於鬼道。以護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若於天中。降德貶(方斂)墜。其所卜居鄰於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有阿修羅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則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接。凈覺問。此四阿修羅。既為四趣所接應無別報同分之處耶。答雖屬四趣。非無別報。今雲卜居鄰於日月等。即同分之處也。又長阿含雲。南洲有金剛山。中有修羅宮。所治六千由旬。欄楯行樹等然一日一夜。三時受苦。苦具來入其宮中。起世經雲。修羅所居。宮殿城郭器用降地居天一等。亦有婚姻男女法式。略如人間。正法念經雲。阿修羅略有二種。一者鬼道所接。魔身餓鬼。有神通力。二者畜生所接。住大海底須彌山側。問法華所列四種修羅與楞嚴四。為同為異。答資中雲同。凈覺雲。彼四隻可接在此四之中。不可次第分屬其類。荊溪師雲。法華四種皆與帝釋斗戰。一往觀之。但同今經第三類耳。  婆稚。正名跋稚迦。此雲團圓。今誤譯雲被縛。或雲五處被縛。或雲五惡物。系頸不得脫。為帝釋所縛。經音義雲。居修羅前鋒為帝釋所縛。因誓得脫。故以名焉。  佉羅騫馱。文句此雲廣肩胛。亦云惡陰。涌海水者。  毗摩質多。文句此雲凈心。亦云種種疑。即舍脂父也。  羅睺。文句此雲障持。化身長八萬四千由旬。舉手掌障日月。世言日月蝕。釋名雲。日月虧曰蝕。稍小侵虧。如蟲食草木之葉也。京房易傳雲。日月赤黃為薄。或曰不交而食曰薄。韋昭雲。氣往薄之為薄。虧毀曰食。成論雲。譬如天日月其性本明凈。煙雲塵霧等。五翳則不現等。取修羅故。佛誡雲。修羅修羅汝莫吞月。月能破暗能除眾熱。  迦樓羅。文句此雲金翅。翅翮金色。兩翅相去。三百三十六萬里。頸有如意珠。以龍為食。肇曰金翅鳥神。  緊那羅。文句。亦名真陀羅。此雲疑神。什曰秦言人非人。似人而頭上有角。人見之言人耶非人耶。因以名之。亦天伎神也。小不及乾闥婆新雲歌神。是諸天絲竹之神。  摩睺羅伽。亦云摩呼羅伽。此雲大腹行。什曰是地龍而腹行也。肇曰大蟒神腹行也。凈名疏雲。即世間廟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毀戒邪諂。多嗔少施。貪嗜酒肉。戒緩墮鬼神。多嗔蟲入其身而唼食之。亦名莫呼洛。諸經雲人非人者。天台雲。此乃結八部數爾。  四魔篇第十五  大論雲。魔有四種。煩惱魔。五眾魔。死魔。天子魔。煩惱魔者。所謂百八煩惱等分別。八萬四千諸煩惱。五眾魔者。是煩惱業和合因緣得是身四大及四大造色眼根等。是名色眾。百八煩惱等諸受和合。名為受眾。小大無量無所有想分別和合。名為想眾。因好醜心發。能起貪慾。瞋恚等心相應不相應法。名為行眾。六情六塵和合故。生六識。是六識分別和合。無量無邊心。是名識眾。死魔者。無常因緣故。破相續五眾壽命。盡離三法。識斷壽故。名為死魔。天子魔者。欲界主深著世間樂。用有所得。故生邪見。憎嫉一切賢聖涅槃道法。是名天子魔。瑜伽論雲。由蘊魔遍一切隨逐義。天魔障礙義。死魔煩惱魔。能與生死眾生。作苦器故。今謂煩惱魔。是生死因也。五陰魔死魔。是生死果也。天魔是生死緣也。又罵意經。有五魔。一天魔。二罪魔。三行魔。四惱魔。五死魔。輔行雲。苦空無常無我四。是界外魔。煩惱五陰死天子四。是界內魔。凈名疏雲。降魔即破愛論。摧外即破見論。但愛見有二。界內即波旬六師之徒。界外即二乘及通菩薩。大品雲鬚菩提。菩薩摩訶薩。成就二法。魔不能壞。何等為二。觀一切法空。不舍一切眾生。須菩提。菩薩。成就此二法。魔不能壞大經四依品。四依驅逐魔雲。夫魔波旬。若更來者當以五系系縛於汝。章安疏雲。系有二種。一者五屍系。二者系五處。五屍系者。如不凈觀。治於愛魔。五處如理治於見魔。五屍表五種不凈觀。五系表五觀門。  魔羅。大論雲。秦言能奪命。死魔實能奪命。余者能作奪命因緣。亦能奪智慧命。是故名殺者。又翻為障。能為修道。作障礙故。或言惡者。多愛欲故。垂裕雲。能殺害出世善根。第六天上別有魔羅所居天。他化天接。輔行雲。古譯經論。魔字從石。自梁武來。謂魔能惱人字宜從鬼。  波旬。訛也。正言波卑夜。此雲惡。釋迦出世魔王名也。什曰。秦言殺者。常欲斷人慧命故。亦名惡中惡。惡有三種。一曰惡。若以惡加己。還以惡報。是名為惡。二曰大惡。若人不侵。己無故加害。是名大惡。三曰惡中惡。若人來供養恭敬。不念報恩。而反害之。是名惡中惡。魔王最甚也。諸佛常欲令眾生安隱。而反壞亂。故言甚也。肇曰。秦言或名殺者。或雲極惡。斷人善因名殺者。違佛亂僧。罪莫之大。故名極惡也。涅槃疏雲。依於佛法而得善利。不念報恩反欲加毀。故云極惡。亦名波旬逾。此雲惡也。常有惡意。成惡法故。  鴦寠(瞿庾)利魔羅。西域記雲。唐言指鬘。舊曰央掘摩羅。訛也。殺人取指。冠首為鬘。鴦崛摩鬘經雲。師教殺人限至於百。各貫一指。以鬘其頭。又翻一切世間現。  魔登伽。長水雲。義翻本性。楞嚴雲性比丘尼是也。又過去為婆羅門女。名為本性。今從昔號。故曰性比丘尼。孤山雲。以初見性凈明體。乃立嘉名。凈覺雲。名為本性。出摩登伽經。據摩鄧女經。女之母名。摩鄧耳。又雲摩登。皆梵音奢切。應法師雲摩登伽。具雲阿徒多摩登祇旃陀羅。摩登祇。女之總名。阿徒多。女之別名。此女卑賤。常掃市為業。用給衣食。  頭師。此雲惡瞋。迦葉佛時魔名。  室利鞠多。西域記雲。唐言勝密。以火坑毒飲。請佛欲害。◎  ◎趣篇第十六  楞嚴雲。復有從人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處。有十種仙。梵語茂泥。此雲仙。釋名雲。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故制字人傍山也。莊子雲。千歲厭世。去而上仙。抱朴子云。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不修而但務方術。終不得長生也。高僧傳雲。純陀西域人。年六百歲不衰。唐代宗從之。求留年之道。陀曰。心神好靜。今為塵境汩之。何從冥寂乎。若離簡靜。外慾望留年。如登木采芙蓉。其可得耶。陛下欲長年。由簡潔安神。神安則壽永。寡慾則身安。術斯已往。貧道所不知也。而言趣者。婆沙毗曇皆雲。趣者到義。乃仙人所到之處也。  阿斯陀。或雲阿夷。此翻無比。又翻端正。大論雲。阿私陀仙。白凈飯王言。我以天耳聞諸天鬼神說。凈飯王生子有佛身相。故來請見。王大歡喜。敕諸侍人將太子出。侍人答王。太子小睡。時阿私陀言。聖王常警一切。施以甘露。不應睡也。即從座起。詣太子所。抱著臂上。上下相之。相已涕零。不能自勝。王大不悅。問相師曰。有何不祥涕泣如是。仙人答言。假使天雨金剛大山。不能動其一毛。豈有不祥。太子必當作佛。我今年暮。富生無色天上。不得見佛。不聞其法。故自悲傷耳。  羼提。此雲忍辱仙。西域記雲。瞢羯厘城東。有大窣堵波。是忍辱仙。被歌利王割截之處。發軫問輔行。引此明三藏忍度滿相。金剛所說其義云何。答割截是同。但隨藏衍說忍為異。藏謂伏惑。正修事忍。衍謂斷惑。達事即空。亦猶儒童見燃燈佛通於四教。行因之相。  阿羅羅迦摩羅。亦名羅勒迦藍。  郁陀羅羅摩子。亦云郁頭藍弗。此雲猛喜。又雲極喜。中阿含羅摩經雲。我為童子時。年二十九。往阿羅羅迦摩羅所。問言依汝法行梵行可不。答言無不可。云何此法自知證。仙言我度識處。得無所有處。即住遠離處。修證得已更往仙所。述己所得。仙問汝已證無所有處耶。我之所得汝亦得耶。即共領眾。又自念此法。不趣智慧。不趣涅槃。寧可更求安隱處耶。是故更往郁陀羅羅摩子所云。我欲於汝法中學。彼。答無不可。問曰自知證耶。答我度無所有處。得非想定。我久證得。便修得之。乃至領眾等。復念言此法不至涅槃。即往象頭山鞞羅梵志村尼連禪河邊。誓不起座。即得無上安隱涅槃。  婆藪。(思苟切)方等陀羅尼經雲。爾時婆藪從地獄出。將九十二億罪人來。詣娑婆世界。十方亦然。於時文殊師利。語舍利弗。此諸罪人。佛未出時。造不善行。經於地獄。因於華聚放大光明。承光而出(云云)。婆者言天。藪言慧。云何天慧之人。地獄受苦。又婆言廣。藪言通。又婆言高。藪言妙。又婆言斷。藪言智。又婆言剛。藪言柔。又婆言慈。藪言悲。  佉盧虱(音瑟)吒。隋言驢唇。此乃大仙人名。  殊致阿羅娑。隋言光味。般若燈論雲。聲聞菩薩等。亦名仙。佛於中最尊上故。已有一切波羅蜜多功德。善根彼岸。故名大仙。  人倫篇第十七  天界著樂。四趣沈苦。故此五道。非成佛器。由是諸佛唯出人間。如智論雲。若菩薩行般若者。從初發心。終不墮三惡道。常作轉輪聖王。多生欲界。何以故。以無色界無色故不可教化。色界中。多味著禪定樂。無厭噁心故。亦不生。欲天妙。五欲多。故在人中世世以四事。攝眾生等。故論誡曰。三惡道眾生。不得修道業。既得此人身。當勉自利益。覽此集者。宜警覺焉。  摩?舍喃(女函切)。大論此雲人。法苑雲。人者忍也。於世違順情能安忍。孔子曰。人者仁也。禮記曰。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周書雲。惟人萬物之靈。孔安國雲。天地所生。惟人為貴。今謂。若無善因。奚感美報。言善因者。謂五戒也。一不殺戒。常念有情皆惜身命。恕己慜彼。以慎傷暴。二不盜戒。不與私取。是為偷盜。義既非宜。故止攘(汝陽)竊。三不邪淫。女有三護法亦禁。約守。禮自防。故止羅欲。四不妄語。覆實言虛。誑他欺自。端心質直。所說誠實。五不飲酒。昏神亂性。酒毒頗甚。增長愚痴。故令絕飲。原佛五戒本化人倫。與儒五常其義不異。不殺即仁。不盜即義。不淫即禮。不妄語即信。不飲酒即智。故梵摩喻經曰。為清信士。守仁不殺。知足不盜。貞潔不淫。執信不欺。盡孝不醉。當以意解。勿執名別。又四分律。明受五戒。分四種異。但受三歸。名無分優婆塞。或受一戒。名少分優婆塞。受二三四。名多分優婆塞。具受五戒。名滿分優婆塞。其如五戒全缺。則人間之路。終不復生。以此五戒是大小乘屍羅根本故。經雲五戒者。天下大禁忌。若犯五戒。在天違五星。在地違五嶽。在方違五帝。在身違五藏。故佛成道。未轉法輪。先為提謂。授五戒法。號曰人乘。居五乘首。由茲五戒。超出三塗。取運載義。以立乘名。古師通漫。稱人天教。天台謂。無詮理破惑之功。不得名為教矣。嵩輔教編罔究名義。立二種教。一曰世教。二出世教。指人天乘名曰世教。斯恣胸臆而戾祖教。今謂。三教立名。義意各異。且儒宗名教者。元命包雲。教之為言效也。上行之下效之。此以下所法效名教。道家名教者。老子云。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此寄教名。而顯無為。釋氏名教者。四教義雲。說能詮理。化轉物心。故言教也。化轉有三義。一轉惡為善。二轉迷成解。三轉凡成聖。所言詮理者。藏通二教。詮真諦理。別圓二教詮中道理。良以如來依理而立言。遂令群生修行而證理。故佛聖教。是出世法。不可妄立世教之名。問所詮中道為指何法。答如輔教雲。夫大理者。因常道之至。謂此大理。是本始二覺也。今評本始二覺。雖理智圓融。既名為覺。正從智立。所以經雲。本覺明妙。又本始二覺。分別言之。屬生滅門。故起信雲。是心生滅因緣相。能示摩訶衍自體相用故。所詮之理。屬真如門。故起信雲。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訶衍體。故此乃對事揀理。若約即事說理。理性無體。全依無明。無明無體全依法性。就此相即之義。則指無明為所詮理。由茲教理。是吾宗之綱紀。故寄人乘辨梗概也。  摩?賒。文句此雲意。昔頂生王初化。諸有所作。當善思惟。善憶念即如王教。諸有所作。先思惟憶念。故名為意。又人能息意能修道。得達分。又人名慢。五道中多慢。毗曇論雲。何故人道。名摩?沙。此有八義。一聰明。二為勝。三意微細。四正覺。五智慧增上。六能別虛實。七聖道正器。八聰明業所生故。  補特伽羅。或福伽羅。或富特伽羅。此雲數取趣。謂諸有情起惑造業。即為能取當來五趣。名之為趣。古譯為趣向。中陰有情。趣往前生故。俱舍雲。未至應至處。應至處即六趣也。又論雲。死生二有中五蘊名中有。故謂為趣。涅槃雲。中有五陰。非肉眼見天眼所見。瑜珈論說八種人執。第六名補特伽羅。謂數數取諸趣故。或死於此能生於彼。正能生者。即是人執。又翻有情。又翻人。大毗婆沙論。佛言有二補特伽羅。能住持正法。謂說者行者。若持教者。相續不滅。能令世俗正法久住。若持證者。相續不滅。能令勝義正法久住。持正法人有二。一持教法者。謂讀誦解說經律論等。二持正法者。謂能修證無漏聖道。  仆呼繕那。或薩多婆。或禪(是戰)豆。或禪兜。此雲眾生。摩訶衍雲。謂意及意識。一切眾染。合集而生。故名眾生。而別自體。唯依心為體。同性經佛言。眾生者。眾緣和合名曰眾生。所謂地水火風空識名色。六入。因緣生。楞伽。王言。世尊。彼眾生者。以何為本。依何而住。以何為因。佛言。此眾生者。無明為本。依愛而住。以業為因。楞伽王言世尊。業有幾種。佛言。業有三種。何等為三。謂身口意業。又釋論明眾生有三聚。一者正定。必入涅槃。二者邪定。必入惡道。三者不定。能破顛倒者名正定。不能破顛倒者名邪定。得因緣能破。不得則不能破。是名不定。漢書中眾生去呼。釋氏相承平呼也。  逋(博孤)沙。或富樓沙。正言富盧沙。此雲丈夫。大戴禮雲。丈者長也。夫者扶也。言長制萬物。以道扶接也。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戚。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又翻士夫。傳雲。通古今。辨然否。謂之士。數始於一終於十。孔子曰。推一合十為士。詩傳雲。士事也。白虎通曰。士者任事之稱也。周禮。天子有元士。中士。下士。涅槃雲。是大乘典。有丈夫相。所謂佛性。若人不知。是佛性者。則無男相。皆名女人。  迦羅越。大品經中。居士是也。楞嚴雲。愛談名言清凈自居。普門疏。以多積財貨。居業豐盈。謂之居士。鄭康成雲道藝處士。  婆羅。隋言毛道。謂行心不定。猶如輕毛隨風東西。魏金剛雲。毛道凡夫。應法師雲。梵語嚩羅。此雲毛。婆羅此雲愚。梵音相近。譯人致謬。正言婆羅必栗托仡那。此翻愚異生。愚痴闇冥。無有智慧。但起我見。不生無漏。亦名嬰愚凡夫。凡夫者義譯也。梵言婆羅必利他伽闍那。此雲小兒別生。以痴如小兒。不同聖生也。  鄔(安古)波弟鑠。此雲父母。楊子云。父母子之天地與。無天何以生。無地何以形。摭華雲。天懸象。地載形。父受氣母化成。詩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育我。長我畜我。顧我復我。出入復我。欲報之恩昊天罔極。梵網經雲。孝順父母師僧三寶。  阿摩。此雲女母。  蘇弗窒(竹栗)利。此雲善女。  波帝。此雲夫主。大論雲。一切女身。無所系屬。則受惡名。女人之體。幼則從父母。少則從夫。老則從子。  婆梨耶。此雲婦。說文。婦與己齊者。婦服也。從女持帚洒掃也。或稱命婦者。夫尊於朝妻榮於室。  阿那他。此雲非正伎人。帝王略論曰。習與正人居。不能無正。猶生長齊地。不能不齊言也。習與不正人居。不能無不正。猶生長楚地。不能不楚言也。易曰。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譙子曰。夫交人之道。猶素之白也。染之以朱則赤。染之以藍則青。大戴禮曰。與君子游苾乎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乎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知其臭。與之變矣。  鳩那羅。此雲惡人。亦云不好人。蜀先主臨終謂太子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孔子云。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尚書曰。彰善癉(徒丹)惡。樹之風聲。曾子云。人之好善。福雖未至。去禍遠矣。人之為惡。凶雖未至。去福近矣。辨魔書雲。見善養育。如雨露之被草木。遇惡剿絕。若鷹鸇之逐鳥雀。罵意經雲。人所作善惡有四神知之。一者地神。二者天神。三者旁人。四者自意。涅槃經明十六種惡。一為利餵食羔羊肥已轉賣。二為利買已屠殺。三為利餵養豬豚肥已轉賣。四為利買已屠殺。五為利餵養牛犢肥已轉賣。六為利買已屠殺。七為利養雞令肥。肥已轉賣。八為利買已屠殺。九釣魚。十獵師。十一劫奪。十二魁膾。十三網捕飛鳥。十四兩舌。十五獄卒。十六咒籠。  究磨羅浮多。應法師雲。是彼八歲已上。乃至未娶之者總名。  拘摩羅。西域記雲。唐言童子。釋名雲。十五曰童。故禮有陽童。牛羊之無角曰童。山無草木曰童。言人未冠者似之雲耳。  般吒。應言般荼迦。此雲黃門。  扇搋。敕皆切。或扇荼。此雲生天然。生者男根不滿。  留拏。此雲犍。(居言切)或作劇。以刀去勢也。  伊梨沙掌拏。此雲妒。因見他淫。方有妒心淫起。  半擇迦。此雲變。今生變作。  博叉。此雲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此依四分律出。  扇提羅。此雲石女。無男女根故。  槃大子。此出楞伽。若大乘入楞伽。則雲石女兒。  馱索迦。此雲奴。說文雲。男入罪曰奴。女入罪曰婢。風俗通雲。古制無奴婢。即犯事贓(則即)者被贓罪。沒入官。為奴婢。獲者逃亡。獲得為奴婢。  旃陀羅。此雲屠者。正言旃荼(音途)羅。此雲嚴熾。謂惡業自嚴。行時搖鈴。持竹為幖(音標)幟(尺志切通俗文雲。徽號曰幖。私記曰。幟謂以縫帛書著背上曰徽。廣雅雲播也)。故若不爾者。王必罪之。法顯傳雲。名為惡人。與人別居。入城市則擊竹自異。人則避之。或帶之。人皆怖畏。  樓由。此雲愛。力士名也。  譚(徒紺)婆。此雲食狗肉人。  羯恥那。此雲煮狗人。  薩拘盧楴徒帝切此雲賣姓也。  犍坻。翻續。  那羅。翻上伎戲。  長者篇第十八  西土之豪族也。富商大賈。積財鉅萬。咸稱長者。此方則不然。蓋有德之稱也。風俗通雲。春秋末。鄭有賢人。著一篇。號鄭長者。謂年耆德芥事長於人。以之為長者。韓子云。重厚自居曰長者。天台文句雲。長者十德。一姓貴。姓則三皇五帝之裔。左貂(都寮)右插之家。二位高。位則輔弼。丞相。鹽梅阿衡。三大富。富則銅陵。金谷。豐饒。侈靡。四威猛。威則嚴霜隆重不肅而成。五智染。智則胸如武庫權奇超拔。六年耆。年則蒼蒼稜稜。物儀所伏。七行凈。行則白圭無玷。所行如言。八禮備。禮則節度庠序。世所式瞻。九上嘆。上則一人所敬。十下歸。下則四海所歸。凈名疏雲。國內勝人。稱為長者。必是貴族。雖是貴族。爵位卑微。不稱姓望。雖是高位。貧無財德。世所不重。雖財充積。無寵不威。物不敬畏。雖有大勢。神用暗短。智人所輕。雖有神解明鑒。而年在幼。物情不揖。雖年耆貌皓。內行廝(音斯)惡。人所鄙怪。雖操行無瑕。而外缺禮儀。無可瞻愛。雖進止容與。若上人不睦。名不徹遠。雖豪貴歌詠。無恩及下。物所不祟。故具十德方稱長者。  須達多。亦云修達多。或婆須達多。西域記雲。唐言善施。或名樂施。舊曰須達。訛也。正名蘇達多。勝軍王大臣。仁而聰敏。積而能散。賑乏濟貧。哀孤恤老。時美其德。號給孤獨。孟子曰。老而無妻曰鰥。(古頑)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今此長者給濟孤獨之人。名給孤獨。  邠(彼貧)??直尼切正雲阿那他。擯荼陀。揭利呵跛底。阿那他雲無依。亦名孤獨。擯荼陀此雲團施。好施孤獨。因以為名。  耆婆。或雲耆域。或名時縛迦。此雲能活。又雲故活。影堅王之子。善見庶兄。奈女所生。出胎即持針筒葯囊。其母惡之。即以白衣裹之。棄於巷中。時無畏王乘車。遙見乃問之。有人答曰。此小兒也。又問死活耶。答雲故活。王即敕人。乳而養之。後還其母。四分律雲。耆婆初詣得叉屍羅國。姓阿提梨。字賓迦羅。而學醫道。經於七年。其師即便以一籠器及掘草之具。令其於得叉屍羅國面一由旬。求覓諸草。有不是葯者持來耆婆如教即於國內面一由旬。周竟求覓。所見草木盡皆分別。無有草木非是葯者。師言汝今可去。醫道已成。我若死後次即有汝。耆婆經雲。耆婆童子。於貨柴人所。大柴束中見有一木光明徹照。名為藥王。倚病人身。照見身中一切諸病。  瞿央羅。此雲守護心。舊曰瞿師羅。此譯美音。  郁伽。此雲威德。  珊檀那。此雲護彌。  外道篇第十九  俱舍玄義雲。學乖諦理。隨自妄情。不返內覺。稱為外道。均聖論雲。蔽理之徒。封著外教。辯正論曰。九十五種。騰翥(之庶)於西戎。三十六部。淆亂於東國。垂裕雲。准九十六外道經。於中一道是正。即佛也。九十五皆邪。華嚴大論。九十六。皆邪者以大斥小故。百論雲。順聲聞道者。皆悉是邪。  婆羅門。普門疏雲。此雲凈行。劫初種族。山野自閑。故人以凈行稱之。肇曰。奏言外意。其種別有經書。世世相承以道學為業。或在家。或出家。多恃己道術。我慢人也。應法師雲。此訛略也。具雲婆羅賀磨拏。義雲承習梵天法者。其人種類。自雲從梵天口生。四姓中勝。獨取梵名。唯五天竺有。余國即無。諸經中梵志即同此名。正翻凈裔。稱是梵天苗裔也。  一闡提。大眾所問品。純陀問佛。一闡提者其義云何。佛告純陀。若有比丘及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發粗惡言。誹謗正法。造是重業永不改悔。心無慚愧。如是等人。名為趣向一闡提道。若犯四重作五逆罪。自知定犯如是重事。而心初無怖畏慚愧不肯發露。於佛正法無護惜建立之心。毀訾輕賤言多過咎。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闡提道。若復說言。無佛法眾。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闡提道。梵行品雲。一闡提者。不信因果。無有慚愧。不信業報。不見現在及未來世。不親善友。不隨諸佛所說教誡。如是之人名一闡提。德王品雲。一闡名信。提名不具。信不具故名一闡提。入楞伽經曰。一闡提有二種。一者焚燒一切善根。二者憐愍一切眾生。作盡一切眾生界願。大慧云何。焚燒一切善根。謂謗菩薩藏。作如是言。彼非隨順修多羅毗尼解脫說。舍諸善根。是故不得涅槃。大慧憐愍眾生。作盡眾生界願者。是為菩薩。菩薩方便作願。若諸眾生不入涅槃者。我亦不入涅槃。又梵語闡底迦。此雲多貪。阿闡底迦。此雲無欲。阿顛底迦。此雲極惡。唯識樞要雲。一名一闡底迦。是樂欲義。樂生死故。二名阿闡底迦。是不樂欲義。不樂涅槃故。三名阿顛底迦。名為畢竟。以畢竟無涅槃性故。他謂一闡底迦。即焚燒一切善根。二阿闡底迦。即菩薩大悲。三阿顛底迦。即無性闡提。故樞要雲。瑜珈唯識。說於無性一種闡提。又雲。無種性者。現當畢竟。二俱不成(此依相宗)。  娑毗迦羅。亦云劫毗羅。此雲金頭。或雲黃髮。食米臍外道。應法師雲。舊言食米屑也。外道修苦行。合手大指及第三指。以物縛之。往至人家舂穀簸(補過)米處。以彼縛指。拾取米屑。聚至掌中。隨得多少。去以為食。若全粒者。即不取之。亦名?(音孚)鳩行。外道拾米如?鳩行也。  瞿伽離。亦名瞿波利。或名俱迦利。此雲惡時者。調達弟子。因謗身子目連。梵王與佛訶之。不受身瘡即死。入大地獄。緣出大論十三蘇氣怛羅。此雲善星。羅雲庶兄。佛之堂弟。庶兒故說為子。佛與迦葉往善星所。善星遙見。生惡邪心。生身陷入至阿鼻獄。  離車。翻為皮薄。又雲同皮。或名彌戾車。此翻仙族王。又雲邊地主。又雲傳集國政。其國義讓。五百長者。遞為國主。故云傳集國政。出外為邊地主。又雲邊夷。無所知者。西記雲。名栗呫(昌栗)婆子。舊訛雲離車。  彌戾車。興福曰。惡見也。資中曰。應是邊邪不正見。死墮邊地下賤也。長水曰。此樂垢穢人。亦名蔑戾車。彌離車。  演若達多。此雲祠授。證真曰。此人從神祠乞得。故名祠授。  迦毗羅。梁言青色。亦名劫畢羅。翻黃色。輔行曰。此雲黃頭。頭如金色。又雲頭面俱如金色。造僧佉論。具如下出。  跋闍。此雲避。善見律雲。毗舍離王及夫人。未登位時。共牧牛兒。出門遊戲。乃以腳??牧牛人兒。其兒泣向父母說雲。此無父母子。腳??我等。父母答雲。汝等各自避去。因此戲處。名為跋闍。故翻為避。滅後百年。跋闍比丘。擅行十事。舍那迦那白於七百。往毗舍離。重結毗尼舉跋闍過。  薩遮尼干。此雲離系。自餓外道。尼干亦翻不系。拔髮露形。無所貯蓄。  先尼。亦云西你迦。此翻有軍外道。  六師篇第二十  什師雲。三種六師。合十八部。第一自稱一切智。四教義雲。邪心見理髮於邪智。辯才無礙。第二得五神通。四教義雲。得世間禪。發五神通。亦有慈悲忍力。刀割香塗心無憎愛。第三誦四韋陀經。四教義雲。博學多聞。通四韋陀十八大經。世間吉凶。天文地理。醫方卜相。無所不知。凈名疏。將此三種約六師。一師有三。三六十八種外道師也。輔行雲。六師元祖。是迦毗羅。支流分異。遂為六宗。故今此集。列六師焉。  富蘭那迦葉。什曰。迦葉母姓也。富蘭那字也。其人起邪見。謂一切法。無所有。如虛空不生滅也。肇曰。其人起邪見。謂一切法。斷滅性空。無君臣父子忠孝之道也。事鈔雲。色空外道。以外道用色破欲有。以空破色有。謂空至極。  末迦黎拘賒黎。末伽黎。此雲不見道。什曰。末伽黎字也。拘賒黎。是其母也。肇曰。其人起見謂。眾生苦樂。不因行得。皆自然耳。凈覺謂。計自然者亦是斷滅自然。然是也。自如是也。婆沙雲。法應爾不可改易。不可征詰。是法爾義。自然與法爾同。  刪闍夜毗羅胝。竹尼切。刪闍夜。此雲正勝。毗羅胝。此雲不作。什曰。刪闍夜字也。毗羅胝母名也。其人起見。謂要久逕生死。彌歷劫數。然後自盡苦際也。肇曰。其人謂道不須求。逕生死劫數。苦盡自得。如轉縷(力主)圓於高山。縷盡自止。何假求也。疏又雲。八萬劫滿。自然得道。  阿耆多翅舍欽婆羅。什曰。阿耆多翅舍字也。欽婆羅。粗衣也。其人起計。非因計因。著粗皮衣。及拔髮煙熏鼻等。以諸苦行為道也。肇曰。翅舍欽婆羅。粗弊衣名也。其人著弊衣自拔髮。五熱炙身。以苦行為道。謂今身並受苦後身常樂。  迦羅鳩馱迦旃延。迦羅鳩馱。此雲牛領。迦旃延。此雲翦發。肇曰。姓迦旃延。字迦羅鳩馱。其人謂諸法。亦有相亦無相。  尼犍陀若提子等。尼犍。此翻離系。肇曰尼犍陀。其出家總名也。如佛法出家名沙門。若提母名也。其人謂罪福苦樂。本自有定因。要當必受。非行道所能斷也。輔行引什肇注。與涅槃經。以辨同異。後學詳覽。天台四念處雲。阿毗曇中。明三種念處。謂性共緣。對破此三外道。有人釋。性念處。謂觀無生淺名為相。深細觀無生見細法皆生死苦諦。名性念處。有人專用慧數。緣無生空理。發真斷結。得慧解脫羅漢。對破邪因緣。無因緣顛倒執性。一切智外道也。共念處者。以禪定助道。正助合修。亦名事理共觀。發得無漏三明六通。成俱解脫羅漢。對破根本愛慢。得五神通外道也。緣念處者。緣佛三藏十二部文言及一切世間名字。所緣處廣非如支佛出無佛世不稟聲教。但以神通。以悅眾生。不能說法。緣念處人。了達根性。善知四辯。堪集法藏。成無礙大羅漢。對破世間韋陀外道。  ◎鬼神篇第二十一  鄭玄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屍子云。天神曰靈。地神曰祇。人神曰鬼。鬼者歸也。故古人以死人為歸人。婆沙雲。鬼者畏也。謂虛怯多畏。又威也。能令他畏其威也。又希求名鬼。謂彼餓鬼。恆從他人。希求飲食。以活性命。光明疏雲。神者能也。大力者。能移山填海。小力者。能隱顯變化。肇師雲。神受善惡雜報。見形勝人劣天。身輕微難見。凈名疏雲。皆鬼道也。正理論說。鬼有三種。一無財鬼。亦無福德。不得食故。二少財鬼。少得凈妙飲食故。三多財鬼。多得凈妙飲食故。此三種中復各有三。初無財三者。一炬口鬼。謂火炬炎熾。常從口出。二針咽鬼。腹大如山。咽如針孔。三臭口鬼。口中腐臭自惡受苦。少財三者。一針毛鬼。毛利如針行便自刺。二臭毛鬼。毛利而臭。三大癭(於郢)鬼。咽垂大癭自決啖膿。多財三者。一得棄鬼。常得祭祀所棄食故。二得失鬼。常得巷陌所遺食故。三勢力鬼。夜叉羅剎。毗舍闍等。所受富樂。類於人天。正理論雲。諸鬼本處。琰魔王界。從此展轉散趣余方。長阿含雲。一切人民。所居舍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兒市肆。及丘冢間。皆有鬼神。無有空者。凡諸鬼神。皆隨所依。即以為名。依人名人。依村名村。乃至依河名河。一切樹木極小如車軸者。皆有鬼神依止。世品雲。鬼以人間一月為一日。乘此成月歲。彼壽五百年。由諂誑心。作下品五逆十惡。感此道身。  琰(以再)魔。或雲琰羅。此翻靜息。以能靜息造惡者。不善業故。或翻遮。謂遮令不造惡故。或閻磨羅。經音義應雲。夜磨盧迦。此雲雙。世鬼官之總司也。亦云閻羅焰魔。聲之轉也。亦云閻魔羅社。此雲雙王。兄及妹皆作地獄主。兄治男事。妹治女事。故曰雙王。或翻苦樂並受。故云雙也。婆沙顯揚並正法念。皆言鬼趣所收。瑜珈地獄趣收。又瑜珈論問。焰摩王為能損害。為能饒益。名法王。答由饒益眾生故。若諸眾生執到王所。令憶念故。遂為現彼相似之身。告言汝等自作。當受其果。由感那落迦。新業更不積集。故業盡已脫那落迦。是故焰摩。由能饒益諸眾生。故名法王。論雲。此贍部洲下。過五百逾繕那。有焰魔王國。縱廣亦爾。  閃多。此雲鬼。立世論雲。鬼道名閃多。為閻摩羅王。名閃多故。其生與王同類。故名閃多。  闍黎哆。此雲祖父。文句雲。眾生最初。生彼道。名祖父。後生者。亦名祖父。妙樂雲。亦是後生者之祖父也。  薜荔多。應法師雲。正言閉麗多。此雲祖父鬼。或言餓鬼。餓鬼劣者。孔雀經作俾(卑寐)禮多。  富單那。此雲臭餓鬼。主熱病鬼也。亦名富多羅。  迦吒富單那。此雲奇臭餓鬼。  鳩槃茶。亦云槃查。亦云俱槃荼。此雲瓮形。舊雲冬瓜。此神陰如冬瓜。行置肩上。坐便踞之。即厭魅鬼。梵語烏蘇慢。此雲厭。字苑雲。厭眠內不祥也。蒼頡篇雲。伏合人心。曰厭。論衡曰。卧厭不寤者也。字本作厭。後人加鬼。  毗舍闍。亦云毗舍遮。又雲畢舍遮。又雲毗舍支。又臂舍柘。此雲啖精氣。啖人及五穀之精氣。梁言顛鬼。  毗舍佉。或鼻奢佉。此雲別枝。即是氐宿。以生日所值宿為名。  彌栗頭韋陀羅。此雲妙善主。厭禱鬼。  彌栗頭虔伽他。此雲善品。主蠱毒也。左傳雲。皿蟲為蠱。說文雲。腹中蟲也。  遮文茶。舊雲嫉妒女。又曰怒神。即役使鬼也。  烏芻瑟摩。資中此雲火頭。此力士觀火性得道。故以名也。  頻那夜迦。舊雲頻那是豬頭。夜迦是象鼻。比二使者。  惡祁尼。或名些(蘇計)吉利多耶尼。此雲火神。書雲。燥萬物者。莫熯乎火。然蘊木中古者不知。至燧人氏。鑽木作火。以教天下。變生為熟。  婆庾。此雲風神。書雲。撓萬物者。莫疾乎風。俱舍雲。安立器世間。風輪最居下。則知世界依風而住。此二神名出孔雀經。  諾健那。此雲露形神。即執金剛力士也。  缽健提。此雲堅固。  婆里旱。梁雲力士。又梵雲末羅。此雲力。言力士者。梵本無文。譯人義立。  那羅延。翻鉤鎖力士(或翻堅固)。  摩尼跋陀。翻威伏行。  富那跋陀。翻集至成。  金毗羅翻威如王。  賓頭盧伽。翻立不動。  車缽羅婆。翻忍得脫。  曇摩跋羅。翻學帝王。  摩竭羅婆。翻除曲心。  綉利蜜多。翻有功勛。  勒那趐奢。翻調和中。  劍摩舍帝。翻伏眾根。  奢羅蜜帝。翻獨處快。  薩多琦梨。翻大力天。  波利羅睺。翻勇猛進。  毗摩質多。此雲高遠。  睒(失再)摩利子。翻英雄德。  波訶梨子。翻威武盛。  佉羅騫馱。翻吼如雷。  鳩羅檀提。翻戰無敵。  醯摩跋陀。翻應舍主。  地珂。梁雲長。義凈譯本雲地?伽。此雲長大。  修涅多羅。梁言善眼。亦云蘇泥怛羅。此雲妙目。  分那柯。梁言滿。  設睹魯。或名爍睹嚧。此雲怨家。  償起羅。亦云商企羅。此雲螺。  訶利。亦云??里。此雲師子。  訶利枳舍。亦云歇里雞舍。此雲師子發。  波羅赴。亦云缽唎部。此翻自在。  陀羅那。梁言持。亦云喇拏。此雲能持。  舜若多。沇(音究)疏雲。未見誠釋。應是主空神。入楞伽雲。剎尼迦者。名之為空。或呿(丘庶)提。秦雲虛空。纂要雲。但無粗相之身。亦有微妙之色。故云如來光中映令暫見。又涅槃明虛空喻。乃立三義。一無變易。亘古騰今。時移俗化。唯此虛空常無變易。故南本三十三雲。虛空無故。非三世攝。佛性常故。非三世攝。善男子如來已得三菩提。所有佛性。一切佛法。常無變易。以是義故。非三世攝。二無邊際。物分表裡。空無內外。故無邊際。三十二雲。我為眾生。得開解故。說言佛性。非內非外。何以故。凡夫眾生。或言佛性。住五陰中。如器中有果。或言離陰而有。猶如虛空。是故如來。說於中道。眾生佛性。非內六入。非外六入。內外合故。名為中道。三無掛礙。物體質礙。空性虛通故。三十三雲。如世間中無掛礙處。名為虛空。如來得三菩提已。於一切法。無有掛礙。故言佛性。猶如虛空。無著雲。喻虛空者。有三因緣。一遍一切處。謂於住不住相中。福生故。二寬廣。高大殊勝故。三無盡。究竟不窮故。凈覺雲。應以遍喻於假。寬喻於空。無盡喻中。又楞嚴雲。縱令虛空亦有名貌。虛空是名顯色是貌。孤山釋曰。如涅槃說空有四名。謂虛空。無所有不動無礙也。貌謂體貌。如雜集論說。空一顯色。沇疏釋曰。小乘以明暗為體。大乘以空一顯色及極迥色為體(上見空名顯色下見空名迥色)維摩疏問。此虛空譬豈有但空不可得空之殊。答空尚不一。何得有二。若約緣盡相顯。非不有殊。如大乘經論有破虛空之義。即可以譬但空顯不可得空。記釋緣盡等者。謂雲霧暗緣盡。虛空明相顯時。或見萬象或但見空。可以喻但不但二種真也。今問虛空。空界二名同異。答顯宗論雲。內外竅隙名空界。光暗竅隙顯色差別。名虛空界。經言。虛空無色無見無對。當何所依。然藉光明顯了。又說於色。得離染。時斷虛空界。俱舍雲。竅隙名空界。謂人身中諸骨節間。腹藏諸孔穴之空也。成實論雲。四大圍空。有識在中。故名為人。此以能依身中空名空界。所依境內空。名虛空。問虛空無邊遍一切處。光明安雲虛空分界尚可盡邊。答如楞嚴雲。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里。是則眾生計乎妄想。太虛絕於靈照。既迷妄以成空。故背覺而有限。如天親說。有分別及無分別。皆名為識。有分別名識識。無分別名似塵識。如楞嚴想澄成國土。即似塵識。知覺乃眾生。即是識識。今述頌曰。虛空生我心。我心廣無際。咄哉迷中人。云何自拘系。  阿羅難陀。梁言歡喜。  郁庾伽波羅。梁言勤守。亦云溫獨伽波羅。此雲勇進勤護。  吉蔗。或名吉遮。正言訖栗著。此雲所作。文句雲。起屍鬼。若人若夜叉俱有此鬼。  伅(徒損)真。此雲神人。  畜生篇第二十二  切以。久蘊愚情。夭沈慧性。資種植于田野。受驅策於邊疆。錦臆翠毛飛騰碧漢。金鱗頳尾。游泳清波。形分萬殊。類遍五道。今示旁生。令修正行。  底栗車。此雲畜生。畜(褚六切)即六畜也。禮記注云。牛馬羊犬豕雞。輔行雲。攝趣不盡。以五逆中皆遍有故。又翻畜(許六)生。婆沙雲。畜謂畜養。謂彼橫生。稟性愚痴。不能自立。為他畜養。故名畜生。  帝利耶瞿榆泥伽。此雲旁行。此道眾生多覆身行。婆沙雲。其形旁故。其行亦旁。刊正雲。行行不正。受果報旁。負天而行。故云旁行。  那伽。秦雲龍。說文雲。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小能大能長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地。順也。廣雅雲。有鱗曰鮫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本行集經。稱佛為龍者。謂世間有愛皆遠離之。系縛解脫。諸漏已盡。故名為龍。故曰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智論雲。如菩薩本身曾為大力毒龍。若眾生在前。身力弱者。眼視便死。身力強者氣噓乃死。此龍受一日一夜戒。出家求靜入林樹間。思惟坐久。疲怠而卧龍法若睡形狀如蛇。身有文章。七寶雜色。獵者見之。便驚喜言。如此希有難得之皮。獻上國王。以為庄飾。不亦宜乎。便以杖按其頭。以刀剝皮。龍自思惟我力如意。傾覆此國其如反掌。此人小物。豈能困我。我今以持戒故。不計此身。當從佛語。於是自忍。眠目不視。閉氣絕息。憐愍此人。一心受剝。不生悔意。既失其皮。赤肉在地。時日大熱。踠轉土中。欲趣大水。見諸小蟲。來食其身。為護戒故。復不敢動。自思惟言。我今此身。以施諸蟲。為佛道故。今以肉施。用充其身。後成佛時。當以法施。以益其心。如是誓已。身乾命終。生忉利天。爾時毒龍。釋迦文佛是。是時獵師。今調達等。六師是也。諸小蟲者。初轉法輪。八萬諸天得道者是。  宮毗羅。此雲蛟。有鱗曰蛟龍。抱朴子曰。母龍曰蛟。子曰虯。山海經。蛟似蛇而四腳。小頭細頸。  叔叔邏。此雲虯。符瑞圖雲。黃帝時有虯龍。黑身無鱗甲。背有名字。  僧伽彼。或??(詞孕)多。此雲師子。大論雲。如師子王。清凈種中生。深山大谷中住。方頰大骨身肉肥滿。頭大眼長。光澤明凈。眉高而廣。牙利白凈。口鼻方大。厚實。堅齒密齊利。吐赤白舌。雙耳高上髦發光潤。上身廣大。膚肉堅著。修脊細腰其腹不現。長尾利爪。其足安立。以身大力從住處出。優脊顰申。以口扣地。現大威勢食不過時。顯晨朝相。表師子王力。又大論明。佛說本事。有師子至。佛言是師子。鞞婆屍佛時。作婆羅門師。見佛說法。來至佛所。爾時大眾。以聽法故。無共語者。即生惡念發惡罵言。此諸禿輩。畜生何異。不別好人。不知言語。以是業故。從毗婆尸佛。至今九十一劫。常墮畜生中。此人爾時即應得道。以愚痴故。自作生死長久。今於佛所。心清凈故。當得解脫。新華嚴雲。譬如大師子吼小師子聞。悉皆勇健。一切禽獸。遠避竄伏。佛師子吼。諸菩薩等。若聞讚歎菩提心聲。長養法身。妄見眾生。慚伏退散。法界次第雲。師子奮迅者。借譬以顯法也。如世師子奮迅。為二事故。一為奮卻塵土。二能前走卻走捷疾。異於諸獸。此三昧亦爾。一則奮除障定微細無知之惑。二能入出捷疾無間。廣雅。奮振也。又梵雲。嘶(先奚)字如師子形相也。  鄔波僧訶。或優婆僧伽。梁雲小師子。又雲狻猊。爾雅曰。狻猊如虦(在奸)貓。食虎豹。注云即師子。出西域。大論問何以名師子座。答是號名師子。非實師子。佛為人中師子。佛所坐處。若床若地。皆名師子座。  伽耶。或那伽。或那先。此雲象。異物志。象之為獸。形體特詭。(過委)身陪數牛目不逾豕。鼻為口役望頭若尾。馴良承教聽言則跪。(渠委)素牙玉潔。載籍所美。服重致遠。唐奘三藏傳雲。西域有伽藍。以沙彌。知寺任。相傳昔有苾芻。招命同學。遠來禮拜。見野象銜華安置塔前。復以牙芟(音衫)草以鼻洒水。眾見感嘆。有一苾芻。便舍大戒。願留供養。謂眾人曰。象是畜生。猶知敬塔。我居人類。豈睹荒殘。而不供事。遂結宇疏地。種華殖果。雖涉寒暑不以為勞。鄰國聞之。共建伽藍。即屈知僧務。乃為故事。大論雲。如象王視。若欲回身觀時。舉身俱轉。大人相者。身心專一。右有所觀身心俱回。  堙羅那。此雲香葉。帝釋象王名。身長九由旬。高三由旬。  瞿摩帝。此雲牛。易曰。服牛乘馬引重致遠。注云。稼穡之資。垂裕記暹雲。大論曰。放牛難陀。問佛。有幾法成熟能令牛群蕃息。有幾法不成熟。令牛群不增不得安隱。佛答。牧牛有十一事。頌曰。解色與相應(二)摩刷覆瘡痍(二)放煙並茂草(二)安隱及度處(二)時宜留取余(二)將護於大牛(一)比丘亦如是。知四大造色一。善別愚智相一。摩刷六情根一。善覆十善相一。傳所誦為煙一。四意止茂草一。十二部安處一。八聖道度處一。莫受輕賤請。名曰知時宜一。知足為留餘一。敬護是將護一。此十一事。即小乘附事觀心。譬喻經雲。昔二兄弟。志念各異。兄謂弟曰。卿貪家事以財為貴。吾好經道以慧為珍。今欲舍家歸命福田。兄遂出家。夙夜精進。得成道果。弟貪家事。命終墮牛。肥盛甚大。客買運鹽。往還羸頓不能復前。兄游虛空。遙見其牛。即以威神。令弟自知。遂為牛主說其本末。賈客聞之。舍牛入寺。兄常將養。死生忉利。  朅(去謁)伽。此雲犀牛。爾雅雲。南方之美者。梁山之犀象。注曰。犀牛皮角。象牙骨。又曰犀似豕。注云。形似水牛。  阿濕婆。此雲馬。漢書西域傳雲。大宛國有高山。其上有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馬置其下。與集生駒。皆汗血。因號天馬。李伯樂字孫陽。行至虞之山坂遇鹽車至。有一龍馬而人不識。用駕鹽車。遙見伯樂乃嘶。伯樂以坐下馬易之。日行千里。淮南子云。秦穆公與伯樂曰。子有使求馬者乎。答曰。馬不在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若減若沒。臣之子。皆下材可告。天下之馬。有擔纏束薪者。九方堙其於馬非臣之下也。求馬三月而反。曰得馬矣。在沙丘牡(莫後)而黃。及馬至則牝(毗忍)而驪。公謂伯樂曰。子所求馬者。毛色牝牡不知販矣。伯樂太息曰。一至此乎。堙之所睹者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見其內而忘其外。果千里馬也。阿含佛告比丘。有四馬。一見鞭影即便驚悚。二觸毛乃驚。三觸肉始驚。四徹骨方覺。初合聞他聚落無常即驚。二如聞己聚落無常生厭。三如聞己親無常生厭。四如己身病苦方厭。涅槃四馬喻生老病死。或名婆訶羅。此雲長毛。  蜜利伽羅。此雲鹿。  磨多。此雲母。  跋羅婆馱。此雲堂。  悉伽羅。此雲野(音夜)干。似狐而小形。色青黃如狗。群行夜鳴如狼。郭璞雲。射(音夜)干能緣木。廣志雲。巢於絕岩高木也。大論雲。譬如野干。夜半逾城。深入人舍。求肉不得。僻處睡息。不覺夜竟。惶怖無計。慮不自免。住則畏死。便自定心。詐死在地。眾人來見。有一人云。我須其耳。言已截去。野干自念。截耳雖痛但令身在。次有人言。我須其尾。便復截去。復有人云。須野干牙。野干自念。取者轉多。或取我頭。則無活路。即從地起奮其智力。絕踴間關。遂得自濟。行者之心。求脫苦難。亦復如是。生不修行如失其耳。老不修行。如失其尾。病不修行。如失其牙。至死不修。如失其頭。輔行記雲。狐是獸一名野干。多疑善聽。顏師古注漢書曰。狐之為獸。其性多疑。每渡河冰。且聽且渡。故言疑者。而稱狐疑。述征記雲。北風勁河冰合。要須狐行。此物善聽。冰下無聲。然後過河。說文雲。狐妖獸也。鬼所乘。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後。死則首丘。郭氏玄中記曰。千歲之狐為淫婦。百歲之狐為美女。然法華雲。狐狼野干。似如三別。祖庭事苑雲。野干形小尾大狐即形大。禪經雲。見一野狐。又見野干。故知異也。  摩斯吒。或么(上聲)迦吒。或末迦吒。此雲獼猴。本行經雲。我念往昔。海中有一大虯。其婦懷妊。思獼猴心食。夫言此事甚難。我居于海獼猴在山。汝且容忍我當求之。時虯出岸見猴在樹。善言慰問結為交友。我當將汝度海。彼岸別有大林。華果豐饒。汝可下來騎我背上。猴依虯言。俱下於水。虯即報言。我婦懷妊。思食汝心。故將汝來。猴即誑言。何不預說。我心適留娑羅樹上。不持將行。善友還回。放我取心。得已卻來。虯即復岸。獼猴努力。跳上大樹其虯久停告言。速下。猴說偈言。汝虯計校雖能寬而心智慮甚狹劣。汝但審諦自思忖。一切眾類誰無心。六度經將虯作鱉。  舍舍迦。此雲兔。韓子曰。宋人耕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耕守株冀復得之。路人笑矣。西域記言。劫初時有狐兔猿。異類相悅。時天帝釋。欲驗修菩薩行者。降跡應化。為一老夫。謂三獸曰。二三子善安隱乎。無驚懼耶。曰涉豐草游茂林。異類同歡。既安且樂。老夫曰。聞二三子情厚意密。忘其老弊。故此遠尋。今正飢乏。何以饋(渠位)食。曰幸少留此。我躬馳訪。於是同心虛已分路營求。狐沿水濱銜一鮮鯉。猿於林野。采異華果。俱來至止。同進老夫。唯兔空還。游躍左右。老夫謂曰。以吾觀之。爾曹未和。狐猿同志各能役心。唯兔空還。獨無相饋。以此言之。誠可知也。兔聞譏議。謂狐猿曰。多聚樵蘇。方有所作。猿狐競馳。銜草曳木。既已蘊崇。猛焰將熾。兔曰。仁者我身卑劣。所求難遂。敢以微軀。充此一餐。辭畢入火。尋即致死。是時老夫。復帝釋身。除燼收骸傷嘆良久。謂狐猿曰。一何至此。吾感其心。不泯其跡。寄之月輪。傳於後世。  曷利拏。總言獐鹿等類。  迦陵頻伽。此雲妙聲鳥。大論雲。如迦羅頻伽鳥。在?(口角)中未出。發聲微妙勝於余鳥。正法念經雲。山名曠野。其中多有迦陵頻伽。出妙音聲。如是美音。若天若人。緊那羅等。無能及者。唯除如來音聲。  迦蘭陀。此雲好聲鳥。形如鵲。群棲竹林。或言鼠名。具如下出。  拘耆羅。或拘翅羅。此雲好聲鳥。聲好而形丑。又雲鶿鷗。  嘶那夜。此雲鷹。爾雅雲。鷹隼丑。其飛也。翚(音揮)注曰。鼓翅翚翚然疾。孔氏志怪曰。楚文王少時。雅好田獵。天下快狗名鷹畢聚焉。有人獻鷹曰。非王鷹之儔。俄而雲際。有一物。凝翔飄颻鮮白。而不辨其形。鷹見於是竦翮(下革)而升。矗若飛電。須臾羽墮如雪。血灑如雨。良久有一大鳥墮地而死。度其兩翅廣數十里。啄(許穢)邊有黃。眾莫能知。時博物君子。曰此大鵬雛也。始飛焉故為鷹所制。文王乃厚賞獻者。又言隼者。易曰王用射(是亦)隼於高墉之上。孔穎達雲。隼者貪殘之鳥。鸇鷂之屬。玉篇雲。祝鳩也。顏師古雲。隼鷙鳥即今之鵠(胡骨)也。劉向以為隼。近黑祥。貪暴類也。  臊(蘇勞)陀。或叔迦婆嘻。此雲鸚鵡。說文雲。能言鳥也。山海經曰。黃山及數歷山有鳥焉。其狀如鶚。(五各)青羽赤啄。人舌能言。名鸚鵡。曲禮雲。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人而無禮。不亦禽獸之心乎。雜寶藏經雲。過去雪山有一鸚鵡。父母都盲。常取華果。先奉父母。時有田主。初種穀時。願與眾生而共啖食。鸚鵡于田。常采其谷。田主案行。見??(子踐)谷穗。便設羅網捕得鸚鵡。鳥告主言。先有施心。故敢來采。如何今者而見網捕。田主問鳥。取谷與誰。答言有盲父母。願以奉之。田主報曰。今後常取。勿復疑難(云云)。佛言。爾時鸚鵡我身是也。時田主者舍利弗是。  僧(斯?)娑。或亘娑。唐雲雁。禮記雲。季秋之月。鴻雁來賓。詩傳雲。大曰鴻。小曰雁。成公賦曰。上揮翮于丹霞。下濯足於清泉。西域記雲。昔此伽藍習玩小乘漸教。故開三凈之食。而此伽藍遵而不墜。其後三凈。求不時獲。有苾芻經行。忽見群雁飛翔。戲曰。今日眾僧食不充。摩訶薩埵。宜知是時。言聲未絕。一雁退飛。當其僧前。投身自殪。(於計)苾芻見已。具白眾僧。聞者悲感。咸相謂曰。如來設法。導誘隨機。我等守愚遵行漸教。大乘者正理也。宜改先執務從聖旨。此雁垂誡。為誠明導。宜旌厚德建窣睹波。以瘞雁焉。或名鳧雁者。爾雅雲。鳧雁丑其足蹼。(音卜)注云。腳指間有幕蹼屬相著。古今注云。鳧雁常在海邊沙上。餐沙石。此非隨陽雁也。李巡曰。野曰鳧。家曰鶩(音木)迦頻闇羅。此雲雉。爾雅雲。雉絕有力。奮最健斗。類分六種。四方名異。晉武庫閉甚密。中忽聞雉雊。張華曰。必是蛇化。開視側有蛇蛻焉。大論雲。有時閻浮提人。不知禮敬宿舊有德。是時菩薩。作迦頻闍羅鳥。有二親友。象與獼猴。共居畢缽羅樹下。自相問言。我等不知。誰應為大。象言。我昔見樹在我腹下。獼猴言。我曾蹲地手捉樹頭。鳥言。我於畢缽羅林。食此樹果。子隨糞出。此樹得生。先生宿德。禮應供養。即時大象背負獼猴。鳥在猴上。周遍遊行。禽獸人類。見皆行敬。斯乃聖人知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故敬事長。為天下之至順也。  究(居求)究羅。此是雞聲。鳩鳩吒。此雲雞。易林曰。巽為雞。雞鳴節時。家樂無憂。西京雜記雲。成帝時。交趾越裳國。獻長鳴雞。以刻漏驗之。與晷度無差。田饒夫曰。夫雞戴冠文也。足特距武也。敵斗勇也。得食相呼義也。鳴不失時信也。雞有五德。君猶烹而食之。其所由來近也。楞嚴雲。如雞後鳴。瞻顧東方。已有精色。長水釋曰。雞第二鳴天將曉也。孤山釋雲。三德涅槃名曰義天。前受想盡似證尚遙。如雞先鳴。天色猶昧。今行陰盡。唯識陰在。明悟非久。如雞後鳴。天有精色。齊顏之推雲。梁時有人。常以雞卵白和沐。使發光黑。每沐輒破二三十枚。臨終但聞發中啾啾數千雞雛之聲。  斫迦邏婆。此雲鴛鴦。匹鳥也。止則相耦。飛則相雙。鳥喻品雲。一者迦鄰提。二者鴛鴦。游止共俱。不相舍離。今師釋曰。以雄喻常。雌喻無常。生死有性善故。無常即常。如二鳥在下。涅槃有性惡故。常即無常。如二鳥高飛。是則在高在下。雌雄共俱。雙游並息。其義皆成。  耆婆耆波迦。此翻生勝天王。雲生生。或翻命。法華雲命命。雜寶藏經雲。雪山有鳥名為共命。一身二頭。識神各異。同共報命故曰命命。佛本行經佛言。往昔雪山有二頭鳥。一頭名迦嘍荼。一頭名憂波迦嘍荼。其優波迦嘍荼頭。一時睡眠。近彼寤頭。有摩頭迦樹。風吹華落。至彼寤頭。其頭自念。雖獨食華若入腹時。俱得色力。不令彼寤。遂默食華。其睡頭寤覺。腹飽滿。欬噦氣出。問言何處。得此美食。寤頭具答。睡頭懷恨。後時遊行。遇毒樹華。念食此華。令二頭死。時憂波迦嘍荼頭。語迦嘍荼頭言。汝今睡眠。我當寤住。彼頭才睡。即食毒華。其迦嘍荼寤覺毒氣。問何惡食。令我不安。憂波頭言。食此毒華。願俱取死。於是彼頭。即說偈言。汝於昔日。睡眠時。我食妙華甘美味。其華風吹在我邊。汝返生此大嗔恚。凡是痴人莫願見。亦莫願與痴共居。與痴共居無利益。自損及以損他身。佛言。迦嘍荼鳥即我身是。憂波鳥者提婆達是。  舍利。此雲春鶯。黃鸝也。詩曰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又翻雲鶖鷺。鶖七曲切玉篇雲水鳥也。詩云有鶖在梁。鷺(來胡)爾雅注云。白鷺也。頭翅背上皆有長翰毛。詩云。振振鷺于飛。  舍羅。此雲百舌鳥。  迦布德迦。或迦逋。唐言鴿。西域記雲。昔佛於此為眾說法。羅者於林網捕羽族。經日不獲。來至佛所。揚言唱曰。今日如來在此說法。令我納捕都無所獲。妻孥飢餓。其計安在。如來告曰。汝今熅火。當與汝食。如來是時。化作大鴿。投火而死。羅者持歸。妻孥共食。其後重往佛所。如來方便攝化。羅者聞法。悔過自新。舍家修學。便。證聖果。因名所建號鴿伽藍。  摩由邏。此雲孔雀文。孔雀繂羽而翱翔。俱舍雲。於一孔雀倫。一切種因相。非余智境界。唯一切智知。證真釋雲。有情無始熏。造一切界趣種子。在本識中。唯佛能了。且舉孔雀一類。尚已難知。  阿梨耶。此雲鴟。亦作鴟同充屍切。爾雅雲。狂茅鴟。舍人曰狂。一名茅鴟。喜食鼠。大目也。郭璞雲。今鳩(胡官)鴟也。似鷹而白。  姞栗陀。此雲鷲。或揭羅闍。此雲雕鷲。山海經曰。景山多鷲。說文。鷲鳥黑色多子。師曠雲。南山有鳥。名曰羌鷲。黃頭赤咽五色皆備。西域多此鳥。蒼黃目赤。食死屍。  毗啰拏羯車婆。此雲龜。爾雅明十種之龜。莊子曰。宋元君夢。人被發曰。予為清江。使者河伯。被漁者預且得矛。元君使人占之。曰此神龜也。乃召預且。預且釣得白龜五尺。使獻之。乃刳(音枯)之以卜。七十鑽。而無遺策。仲尼曰。龜能夢於元君。不能避預且之網。智能七十鑽。而無遺策。不能避刳腸之患。如是則智有以神。智有所不及也。法句經雲。昔有道人河邊學道。但念六塵。心無寧息。龜從河出水。狗將啖龜。龜縮頭尾四腳。藏於甲中。不能得便狗去。還出。便得入水。道人因悟。我不及龜。放恣六情。不知死至。  摩竭。或摩伽羅。此雲鯨魚。雄曰鯨。雌曰鯢。大者長十餘里。大論雲。五百賈客。入海采寶。值摩竭魚王開口。船去甚疾。船師問樓上人。何所見耶。答曰。見三日及大白山。水流奔趣如入大坑。船師雲。三日者。一是實日。二是魚目。白山是魚齒。水奔是入魚口。我曹死矣。時船中人。各稱所事。都無所驗。中有優婆塞。語眾人言。吾等當共稱佛名字。佛為無上救苦厄者。眾人一心共稱南無佛。是魚先世。曾受五戒。得宿命智。聞佛名字。即自悔責。魚便合口眾人命存。莊子雲。吞舟之魚。失水。則螻蟻而能制之。  坻彌。具雲帝彌祇羅。此雲大身魚。其類有四。此最小者。京房易傳雲。海數(所角)見巨魚。邪人進賢人疏。  失收(或作守)摩羅。善見雲。鱷魚長二丈余。有四足。似鼉齒至利。禽鹿入水。嚙腰即斷。又翻殺子魚。廣州有之。  臂卑履也。此雲蟻子。晉書殷仲堪父。患耳聰。聞床下蟻動。謂之牛斗。賢愚經雲。長者須達共舍利弗。往圖精舍。須達自手。捉繩一頭。舍利弗自捉一頭。共經精舍。時舍利弗。欣然含笑。須達問言。尊者何笑。答言。汝始於此經地。六欲天中。宮殿已成。即借道眼。悉見六天嚴凈宮殿(云云)。復更徒繩。時舍利弗。慘然憂色。即問尊者。何故憂色。答言。汝今見此地中蟻子耶。對曰已見。舍利弗言。汝於過去毗婆尸佛。亦於此地起立精舍。而此蟻子在此中生。乃至七佛已來。汝皆為佛。起立精舍。而此蟻子亦在中生。至今九十一劫。受一種身。不得解脫。生死長遠。唯福為要。不可不種。爾雅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蟲魚鳥獸。種類何窮。山水空陸。境界無際。循環荏(如枕)苒(音染轉也)逐物狂愚。一念如明。萬類俱息。宜照本性勿起異意也。◎  ◎地獄篇第二十三  輔行雲。地獄從義立名。謂地下之獄。名為地獄。故婆沙雲。贍部洲下。過五百逾繕那。乃有其獄。然此地獄有大有小。如大論雲。言八大獄者。一活。二黑繩。三合會。四叫喚。五大叫喚。六熱。七大熱。八阿鼻地獄。如是等種種。八大地獄。復有十六小地獄。為眷屬。八寒冰。八炎火。言八炎火地獄者。一名炭坑。二名沸屎。三名燒林。四名劍林。五名刀道。六名鐵刺林。七名咸河。八名銅橛。八寒冰獄者。一名頞浮陀。少多有孔。二名尼羅浮陀無孔。三名呵羅羅。寒顫聲也。四名阿婆婆。亦患寒聲。五名睺睺。亦是患寒聲。六名漚波羅。此地獄冰逼作青蓮華色。七名波頭摩。紅蓮華色。罪人生中受苦也。八摩訶波頭摩。其中受苦。隨其作業。各有輕重。其最重處。作上品五逆十惡者。感此道身。  那落迦。此翻惡者。那落是者。義迦是惡義。造惡之者生彼處。故此標正報也捺落迦。或那落迦。此雲不可樂。亦云苦具。亦云苦器。此標依報也。  泥犁耶。文句雲。地獄此方名。梵稱泥犁。秦言無有。無有喜樂。無氣味。無歡無利。故云無有。或言卑下。或言墮落。中陰倒懸。諸根皆毀壞故。或言無者。更無赦處。  阿鼻。此雲無間。觀佛三昧經雲。阿言無。鼻言救。成論明五無間。一趣果無間。捨身生報故。二受苦無間。中無樂故。三時無間。定一劫故。四命無間。中不絕故。五形無間。如阿鼻相。縱廣八萬由旬。一人多人。皆遍滿故。  頞部陀。俱舍雲皰。寒觸身分。皆悉生皰。  尼剌部陀。此雲皰裂。嚴寒所逼。身皰裂也。此二從相。  頞哳吒嚯嚯婆虎虎婆。義府雲。以寒增甚。口不得開。但得動舌作哳吒之聲。此三約受苦聲。以立名。  嗢缽羅。此雲青蓮華。  缽特摩。此雲紅蓮華。  摩訶缽特摩。此雲大紅蓮華。此等皆是寒逼其身。乃作青紅等色。  賓吒羅。此雲集欲。適入尋出。雖復在中而無痛苦。  阿波那伽低。經音義此雲惡趣。有三惡趣。亦名三塗。言三塗者。摭華雲。塗道也。論語云遇諸塗。按四解脫經雲。地獄名火塗道。餓鬼名刀塗道。畜生名血塗道。塗有二義。一取殘害義。塗謂塗炭。如尚書曰民墜塗炭。二取所趣義。塗謂塗道。如易雲同歸而殊塗。然春秋言。四岳三塗。應法師雲。春秋有三塗危險之處。藉此為名。通慧雲。有本作途非也。須作塗泥之塗。後人妄雲畜生餓鬼地獄名三塗。當知此單指地獄也。然此指歸之說。非但違於吾教。四解脫經刀血火三之文。又復誣其應師音義。後學尋檢。自見妄立。又諸教典明八難者。三惡道為三。四北洲。五長壽天。六佛前佛後。七世智辯聰。八諸根不具。今述頌曰。三塗。北洲。長壽天。諸根不具。並世智佛前佛後。共八難。受此果。不得聖化。故名難處。或以世智辯聰。名為生邪見家。凈名疏。明二種八難。一者凡夫住事八難。二者二乘住理八難。事即界內八難。理乃界外八難。荊溪雲。若欲略明。則有餘中三十心人。為三惡道。住無我法。名為北洲。地前法愛。如長壽天。未有初地十種六根。名諸根不具。地前智淺。如世智辯聰。不窮中理。如佛前後。若實報中。位位相望。節節作之。此並障於中道理也。成論明。菩薩說四論。摧八難。一生中國輪。能摧五難。謂三塗。北洲及長壽天。二修正願輪。摧世智辯聰。三植善因輪。摧聾盲喑啞。四近善人輪。摧佛前佛後。欲摧八難當習四輪。故今示之。令思修耳。  時分篇第二十四  西域記雲。時極短者。謂剎那也。百二十剎那。為一呾剎那。六十呾剎那。為一臘縛。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栗多。五十牟呼栗多。為一時。六時合成一日一夜。夜三晝三。居俗日夜分為八時。晝四夜四。月盈至滿。謂之白分。月虧至晦(之)謂之黑分。或十四日或十五日有大小故也。黑前白後。合為一月。六月合為一行。日游在內北行也。日游在外南行也。總此二行。合為一歲。又分一歲以為六時。正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漸熱也。三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盛熱也。五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雨時也。七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茂時也。九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漸寒也。十一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盛寒也。如來聖教歲為三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熱時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時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時也。或為四時春夏秋冬也。春三月。謂制俎邏月。吠舍佉月。逝瑟吒月。當此從正月十五日至四月十五日。夏三月。謂頞沙荼月。室羅伐拏月。婆達羅缽陀月。當此從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秋三月。謂頞濕縛庾闍月。迦刺底迦月。末伽始羅月。當此從七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冬三謂報月。磨袪月。頗勒窶拏月。當此從十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又東夏明時。如爾雅雲。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注曰。歲取歲星行一次。祀取四時祭祀一訖。年取年穀一熟。載取物終更始也。尚書大傳雲。夏以十三月為正。色尚黑。以平旦為朔。殷以十二月為正。色尚白。以雞鳴為朔。周以十一月為正。色尚赤。以夜半為朔。白虎通曰。正朔有三者。本天有三統。謂三微之月也。三微者。陽氣始施。黃泉萬物微動。而未著也。十一月之時陽氣始。養根株。黃泉之下萬物皆赤。赤者盛陽之氣故。周為天正色。尚赤也。十二月之時。萬物始芽而白。白者陰陽氣故。殷為地正色。尚白也。十三月之時。萬物始建孚甲而出皆黑。人得加功。故夏為人正色。尚黑也。  颰陀劫簸。劫簸。大論秦言分別時節。颰陀秦言善。有千萬劫過去空無有佛。是一劫中有千佛興。凈居諸天歡喜故名善劫。此一劫內有四中劫。成住壞空。義如余撰劫波圖出大論。問曰。菩薩幾時。能種三十二相。答極遲百劫。極疾九十一劫。此約大劫也。然種相好。須明四義。一種相處。准大論雲。在欲界中非色無色。於欲界五道在人道中。於四天下閻浮提中。於男子身。非女人種。佛出世時種。佛滅不種。緣佛身種。余不得種。二種相業。准大論雲。用意業種。非身口業。何以故意業利故。問意業有六識。為是何識。答是意識。非五識。五識不能分別故。三種相初。有言足安立相先種。有言紺青眼相初種。大論雲。雖有是語。不必爾也。若相因緣和合時。便言初種。四種相福。一切人破正見。一人能教令得凈戒正見。如是等為一福。具足百福。乃成一相。  剎那。楞伽雲。剎那時不住。名為剎那。俱舍雲。壯士一彈指頃。六十五剎那。仁王雲。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經九百生滅。毗曇翻為一念。日藏雲。我今復說剎那之數。一千六百剎那。名一迦羅。六十迦羅。名模呼律多。三十模呼律多為一日夜。俱舍雲。時之極少名剎那。時之極長名為劫。通明極少。凡有三種。俱舍頌曰。極微字剎那。色名時極少。釋曰。分析諸色。至一極微。為色極少。分析諸名及時。至一字一剎那。為名極少時極少。  怛剎那。毗曇翻一瞬。僧祇雲。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名一彈指。  摩睺羅。毗曇翻為須臾。一日一夜共有三十須臾。僧祇雲。二十羅預。名一須臾。頌雲。百二十剎那。為怛剎那量。獵縛此六十。此三十須臾。此三十晝夜。三十晝夜月。十二月為年。於中減半夜。  迦羅。刊正記雲。即實時。謂毗尼中。誡內弟子。聽時食。遮非時食。則實有其時也。故大論雲。毗尼結戒。是世界中實。非第一義中實。論又問雲。若非時食時葯時衣。皆迦羅。何以不說三摩耶。答此毗尼中說。白衣不得聞。外道何由得聞而生邪見。余經通皆得聞。是故說三摩耶。令其不生邪見。  三摩耶。刊正記雲。名假時。亦名短時長時。論雲。除邪見故。說三摩耶。不言迦羅。複次有人言。一切天地好醜。皆以時為因。論中廣約三世無相。是故時法無實。是故說三摩耶。令其不生邪見。三摩耶詭名時。亦是假名時。亦名長時短時者。不同外人定執。蓋是假說長短。而無其實故。若短若長。悉名三摩耶。見陰界入生滅。假名為時。  阿留那。或阿樓那。或雲薩埵。漢言明相。明了論雲。東方已赤。通慧指歸雲。此方約日未出前二刻為曉。此為明相也。以觀見掌文為限。是四分明。又別宗名地了時。謂見地色分了故。又雲。日出映閻浮樹色。名明相。虛空藏經雲。是初行菩薩。明星出時從座而起。向於明星說如是言。南無阿嘍那。成就大悲。今者初出閻浮提。願以大悲。覆護我。以言說白。大悲虛空藏菩薩。於夜夢中。示我方便。以是緣故。得悔所犯根本重罪。  翻譯名義集第二◎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54 冊 No. 2131 翻譯名義集  翻譯名義集三  姑蘇景德寺普潤大師法雲編帝王第二十五皇后第二十六世界第二十七諸國第二十八眾山第二十九諸水第三十林木第三十一五果第三十二百華第三十三眾香第三十四七寶第三十五數量第三十六什物第三十七顯色第三十八  ◎帝王篇第二十五  帝王略論曰。夫帝王者。必立德立功。可大可久。經之以仁義。緯之以文武。深根固蒂。貽厥子孫。一言一行。以為軌範。垂之萬代。為不可易。所以域中四大王居其一。帝力可以鎮萬邦。王威可以伏兆庶。故金口之遺囑。鶴林之顧命。慮四眾以微弱。恐三寶而衰墜。托國之威風。藉王之勢力。故委寄於帝王。伎敕以流通也。  因陀羅。此雲帝。正翻天主。以帝代之。謚法曰。德象天地稱帝。仁義所生稱王。漢制天子稱皇帝。其嫡嗣稱皇太子。諸侯王之嫡嗣。稱世子。白虎通曰。皇者天之總美大之稱也。煌煌人莫違也。不煩一夫。不擾一士。故為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有熊氏。此號三皇。少昊金天氏。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帝堯陶唐氏。帝舜有虞氏。此名五帝。桓子曰。三皇以道治。五帝為德化。三王由仁義。五霸用權智。王肅雲。王者雖號稱帝。而不得稱天帝。而曰天子。乃天之子。子之與父。尊卑相去遠矣。金光明經雲。以天護故。復稱天子。莊子雲。夫帝王之德。以天地為宗。以道德為主。以無為為常。逸士傳曰。帝堯之時。有老人擊壤於路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何力於我哉。  遮閱那。或雲曷啰闍。此雲王。薩遮經雲。王者民之父母。以法攝護眾生。令安樂故。白虎通曰。王者往也。天下所歸往。洪範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孔氏傳曰辯治也。吳楚之君僭號稱王。仲尼正名。以周天子為天王。故春秋雲。天王狩於河陽。韓詩外傳曰。君者群也。能群天下萬物而除其害者。謂之君也。班固曰。其君天下也。炎之如日。威之如神。涵之如海養之如春。譬猶草木之植山林。鳥魚之毓川澤。參天地而施化。豈雲人事之厚薄哉。釋氏以自在名王。妙玄雲。轉輪聖王四域自在。  斫迦羅伐辣底曷羅闍。或遮迦越羅。此雲轉輪王。俱舍雲。從此洲人壽無量歲。乃至八萬歲。有轉輪王生。減八萬時有情富樂。壽量損減。眾惡漸盛。非大人器。故無輪王。由輪旋轉。應導威伏一切。名轉輪王。施設足說有四種。金銀銅鐵輪應別。如其次第勝。上中下。逆次能王領一二三四洲(云云)。契經從勝。但說金輪。故契經言。若王生。在剎帝利種。紹灌頂位。於十五日。受齋戒時。沐浴首身。受勝齋戒。升高台殿。臣僚輔翼。東方忽有金輪寶現。其輪千輻具足轂輞眾相圓凈。如巧匠成。舒妙光明。來應王所。此王定是轉金輪王。轉余輪王。應知亦爾。四種輪王。威定諸方。亦有差別。謂金輪者。諸小國王各自來迎。作如是說。我等國土寬廣豐饒。安穩富樂多諸人眾。惟願天尊。親垂教敕。我等皆是天尊翼從。若銀輪王。自往彼土。威嚴近至彼方臣伏。若銅輪王。至彼國已。宣威競德彼方推勝。若鐵輪王。亦至彼國。現威列陣。克勝便止。一切輪王。皆無傷害。令伏得勝。各安其所。勸化令修十善業道。故輪王死。定得生天。慈恩雲。金輪望風順化。銀輪遣使方降。銅輪震威乃服。鐵輪奪戈始定。  摩訶三摩曷羅闍。此雲大平等王。劫初民主。  首圖馱那。或名閱頭檀。此雲凈飯。或翻真凈。或雲白凈。  途盧檀那。此雲斛飯。  薩縛達。西域記雲。唐言一切施。是如來昔修菩薩行時號。避敵棄國。潛行至此。摩訶伐那伽藍。唐言大林。遇貧婆羅門方來乞丐。遂令羈縛擒往敵王。冀以賞財。回為慧施。  屍毗迦。西域記雲。唐言與。舊曰屍毗。略也。  歌利。或名迦利。或名迦藍浮。此雲惡世。又雲惡生。又雲無道。西域記雲。羯利王。唐言斗諍。舊雲歌利。訛也。  頻婆娑羅。或名瓶沙王。此雲摸實。身摸充實。又翻形牢。亦云影堅。影謂形影。皆取體分強壯之義。頻婆。或雲頻毗。此翻顏色。娑羅此雲端正。或翻色像殊妙王。  波斯匿。或名不黎先尼。此雲和悅。西域記雲。正名缽邏斯那恃多。唐言勝軍。仁王經雲。是波斯匿王。已於過去十千劫龍光王佛法中。為四地菩薩。  優填。西域記雲。訛也。正名鄔陀衍那王。唐言出受。  毗盧釋迦。西域記雲。舊曰毗流離王。訛也。  鞞羅羨那。秦言勇軍。  阿闍世。此雲未生怨。妙樂雲。母懷之日。已有噁心。於瓶沙王。未生已惡。故因為名。或呼婆羅留支。此雲無指。妙樂雲。初生相者雲凶。王令升樓撲之不死。但損一指故為名也。內人將護。呼為善見。  阿育。或阿輸迦。或阿輸柯。此雲無憂王。  補刺拏伐摩。西域記雲。唐言滿胄。無憂王末孫。  屍羅阿迭多。西域記雲。唐言戒日。愛育四生。興崇三寶。象馬飲水漉而後飼。在位五十餘年。野獸狎人。  儴(汝陽)佉王。亦云霜佉。此雲貝。乃珂貝耳。  邏闍伐彈那。西域記雲。唐言王增。  摩訶因陀羅。西域記雲。唐言大帝。無憂王弟。寬刑六日獲果出家。  祗陀。或雲祇洹。此雲戰勝。生時父波斯匿。戰勝外國。西域記雲。逝多。唐言勝林。舊曰祇陀。訛也。諸經言祇樹者。西域記雲。時給孤獨願建精舍。佛命舍利子。隨瞻揆焉。唯太子逝多園地爽塏。咳尋詣太子。具以情告。太子戲言。金遍乃賣。善施聞之。心豁如也。即出金藏。隨言布地。有少未滿。太子請留曰。佛誠良田。宜植善種。即於空地建立精舍。世尊即告阿難曰。自今已來。應謂此地為逝多樹給孤獨園。  提黎拿太子。大論。秦言好愛。西域記雲。蘇達拿。唐言善牙。亦云善與。  闡釋迦。西域記雲。舊曰車匿。訛也。亦釋種。太子出家。令車匿牽揵陟。揵陟馬名。正雲建他歌。譯雲納。經音義雲。車匿本是守馬奴名。凈名疏雲。其自恃王種。輕諸比丘僧。法事時輕笑言。如似落葉旋風所吹聚在一處。何所評論。佛去世後猶自不改。佛令作梵壇。謂默擯也。亦云彼梵天治罪法。別立一壇。其犯法者。令入此壇。諸梵不得共語。  皇后篇第二十六  周禮雲。天子後立六宮。鄭氏注云。前一宮。後五宮也。五者後一宮。三夫人一宮。九嬪一宮。二十七世婦一宮。八十一御妻一宮。後正位宮闈。體同天座。毛詩云。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仇。作此關睢之詩。蓋興文王后妃之德也。后妃有關睢之德。是幽閑貞專之女。宜為君子之好匹也。  摩訶摩耶。西域記雲。唐言大術。或雲大幻。晉華嚴。摩耶夫人。答善財言。我已成就大願智幻法門。得此法門故。為盧舍那如來母。於閻浮提迦毗羅城。凈飯王宮。從右脅生悉達太子。顯現不可思議自在神力。本行經雲。爾時太子誕生。適滿七日。其太子母摩耶夫人。遂便命終。因果經雲。太子姨母摩訶波闍波提。乳養太子如母無異。  瞿夷。此雲明女。五夢經雲。是舍夷長者女。長者名水光。其婦名餘明。婦居近城。生女之時。日將欲沒。餘明照其家內皆明。因立字雲瞿夷。即是太子第一妃也。第二妃生羅雲。名耶檀。亦名耶輸。其父名移施長者。第三妃名鹿野。其父名釋長者。太子以三妃故。白凈飯王。為立三時殿。大論雲。釋迦文菩薩有二夫人。一名瞿毗耶。二名耶輸陀羅。羅睺羅母也。瞿毗耶是寶女故不孕子。  韋提希。此雲思惟。觀經雲。惟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摩利。或雲末利。此雲鬘。匿王之後。西域記譯為柰。因施柰得報也。女名勝鬘。為逾闇王妃。  半屍迦。此女。十誦雲。有好善容。評堪直半屍迦國。為人慾抄斷。故令遺使僧中。代受戒。  世界篇第二十七  楞嚴雲。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世界有二種。一眾生世界。是正報。二器世界。是依報。故楞嚴雲。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縛故。於器世間不能超越。大論明三種世間。一者五陰。二者眾生。三者國土。間之與界。名異義同。間是隔別間差。界是界畔分齊。界有二種。一者十界。二者三界。言十界者。所謂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此名六凡。聲聞緣覺菩薩佛。此名四聖。指月鈔問。十界之名。有何顯據。答大論雲。眾生九道中受記。所謂三乘道六趣道。是知九道即九界也。受記作佛。十界明矣。二三界者一欲界。欲有三種。一飲食。二睡眠。三淫慾。於此三事。希須名欲。若有情界。從他化天。至無間獄。若器世界。乃至風輪。皆欲界攝。二色界者。形質清凈身相殊勝。未出色籠故名色界。三無色界者。於彼界中。色非有故。又此三界總舉則六道。別分乃二十五有。荊溪頌曰。四洲四惡趣。六欲並梵天。四禪四空處。無想五那含。又此三界通有三種。謂小千中千大千也。如俱舍雲。四大洲日月。須彌盧欲天。梵世各一千。此名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說名一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壞。昔南山尊者。問韋天將軍曰。余聞一佛化境三千國土日月歲數。或言百億。或言千百億。答曰如師問。百億千百億者。經文分明。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一佛化一日月下。何得百分。只言其一。但時語訛惑。略致斯爾。總要言之。萬億日月為一大千。熏聞雲。恐西天數。億有大小。應以一百小億為一大億。乃成百億日月。如是大千。皆是釋尊所化之境。如法華雲。如來亦復如是。則為一切世間之父。而生三界。杇故火宅。為度眾生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愚痴暗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他那。此雲處。真諦雲。住處有二。一境界處。遊歷之境。為化在俗之流。二依止處。為統出家之眾。此即祇園。婆沙雲。舉舍衛令遠人知國。是總也。舉祇園令近人知園是別也。  須摩題。大論雲。此雲妙意。亦好智。亦好意。彌陀經雲。阿彌陀佛所居國土。名須摩題。  索訶。西域記雲。索訶世界三千大千國土。為一佛之化攝也。舊曰娑婆。又曰娑訶。皆訛。楞伽翻能忍。悲華雲。何名娑婆。是諸眾生。忍受三毒及諸煩惱。能忍斯惡。故名忍土。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雲。沙訶漢言忍界。真諦三藏雲。劫初梵王名忍。梵王是世界主。故名忍土。一雲雜會世界。長水雲。大千界之都名。感通傳雲。娑婆則大千總號。孤山雲。舉其通名。非指大千也。  東弗於逮。西域記雲。海中可居者。大略有四焉。東毗提訶洲。舊曰弗婆提。又曰弗於逮。訛也。此雲勝。勝南洲故。又雲前一在諸方之前也。又翻為初。謂日初出處也。俱舍雲。東毗提訶洲其相如半月身長八肘。壽二百五十。  閻浮提。訛雲剡浮。此雲勝金。大論雲。閻浮樹名。其林茂盛。此樹於林中最大。提名為洲。此洲上有此樹林。林中有河。底有金砂。名閻浮檀金。以閻浮樹故。名為閻浮洲。此洲有五百小洲圍繞。通名閻浮提。刊正雲。此則河因樹立稱。金因河得名。長水雲。或雲閻浮果汁點物成金。因流入河。染石為金。其色赤黃。兼帶紫焰。西域記雲。南瞻部洲舊曰閻浮提洲。又曰剡(以冉)浮洲訛也。藏鈔雲。瞻部此土無相當故不翻。唯西域記音中。翻為穢樹。南瞻部洲。北廣南狹。三邊量等。其相如車。俱舍雲。瞻部洲人身多長三肘半。人壽無定限。  西瞿耶尼。此雲牛貨。亦翻取與。藏疏雲。以彼多牛以牛為貨。俱舍鈔雲。劫初時。因高樹下有一寶牛。為貨易故。西域記雲。西瞿陀尼洲。舊曰瞿那尼。又雲劬伽尼訛。俱舍雲。西牛貨洲壽五百歲。相圓無缺長十六肘。  北郁單越。或郁怛越。此雲勝處。亦云勝生。於四洲中。有情處貨皆最勝故。亦云高上。出餘三方故。形如方座。四面量等。長三十二肘。壽滿一千歲。故俱舍雲。諸處有中夭。除北俱盧洲。以壽定故。以樂極故。以執堅故。聖人不生。八難中一。若論值佛聞法。南洲最上。故大論雲。南洲三事尚勝諸天。況北洲乎。一能斷淫。二識念力。三能精進。所以諸佛。唯出南洲。西域記雲。北拘盧洲。舊曰郁丹越。又曰鳩樓訛也。金輪王乃化被四天下。銀輪王則政隔北拘盧。銅輪王則除北拘盧及西瞿陀尼。鐵輪王則唯瞻部洲。夫輪王者。將即大位。隨福所感。有大輪寶浮空來應。感有金銀銅鐵之異。  諸國篇第二十八  古之王者。建國居民。度天地之所合。定陰陽之所和。仁王經雲。此瞻部洲。十六大國。五百中國。十萬小國。楞嚴經雲。此閻浮提。大國凡有二千三百。金光明雲。此閻浮提。八萬四千城邑聚落。然法身無像。豈假地以居之。應物有形。故隨國而化矣。所以佛生迦維衛。成道摩竭提。說法波羅柰。入滅俱屍那。故此四處。建窣堵波。智度論雲。以報生地恩故。多住舍婆提。一切眾生。皆念生地。如偈說。一切論議師。自愛所知法。如人念生地。雖出家猶諍。以報法身地恩故。多住王舍城。諸佛皆愛法身。如偈說。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皆供養法師敬尊重。  印度。西域記雲。天竺之稱。異議紏紛。舊雲身篤。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云印度(云云)。印度者。唐言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稱(云云)。良以其土聖賢繼軌。導凡御物。如月照臨。由是義故。謂之印度(云云)。五印度之境。周九萬餘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廣南狹。形如半月。劃野區分。七十餘國。時特暑熱地多泉濕。成光子曰。中天竺國。東至震旦。五萬八千里。南至金地國。西至阿拘遮國。北至小香山阿耨達。亦各五萬八千里。則知彼為中國矣。梁傳雲。何承天以博物著名。乃問慧嚴曰。佛國將用何歷。雲天竺夏至之日。日正中時。豎晷無影。所謂天中。於五行土德。色尚黃。數尚五。八寸為尺。十兩當此土十二兩。建辰之月為歲首。及討核分至。推校薄蝕。顧步光景。其法甚詳。宿度章紀。咸有條例。承天無所措難。後婆利國人來。果同嚴說。  婆羅痆(女點)斯國。西域記雲。舊曰波羅柰。訛也。中印度境。婆沙雲。有河名波羅柰。去其不遠。造立王城。或翻江繞城。亦云鹿苑。  迦毗羅皤窣都。迦毗羅。此雲黃色。皤窣都。此雲所依處。上古有仙。曰黃頭。依此修道。西域記雲。劫比羅伐窣堵。舊曰迦毗羅衛。訛也。或名迦維衛。或名迦夷。此雲赤澤。或名婆兜釋翅搜。此雲能仁住處。音訛也。竺法蘭對漢明雲。迦毗羅衛者。大千之中也。宋沙門慧嚴。與南蠻校尉何承天。共論華梵中邊之義。乃引周公測景之法。謂此土夏至之日。猶有餘陰。天竺則無也。言測景者。周公攝政四年。欲求地中。而營王城。故以土圭測景。得穎川陽城。於是建都。土圭長尺有五寸。夏至日晝漏半。立八尺之表。表北得景尺有五寸。景與土圭等。此為地中。鄭司農雲。凡日景於地。千里而差一寸。當知陽城蓋就此土。自為中耳。既有表景。豈非余陰耶。況此土東垂大海。三方且非。由是觀之邊義彰矣。  舍婆提。西域記雲。室羅筏悉底。舊訛雲舍衛。此雲聞物。寶物多出此城。亦翻豐德。一具財寶。二妙五欲。三饒多聞。四豐解脫。義凈譯金剛雲。名稱大城。摭華雲。但得聞義。而缺物義。此乃憍薩羅國都城之號。槜李證真鈔雲。為簡南憍薩娑國。故廢國名。而標城號。發軫問諸經中說佛生迦毗羅國。何以論雲生舍婆提耶。答迦毗羅與舍婆提相鄰。同是中印土境。故此言之。  摩竭提。此雲善勝又雲無惱。西域記雲。摩竭陀。舊曰摩伽陀。又曰摩竭提皆訛也。中印度境。文句記雲。此雲不害。劫初已來無刑害故。至阿闍世。截指為刑。後自嚙指痛。復息此刑。佛當生其地。故吉兆預彰。所以先置不害之名。亦名無害。文句曰此雲天羅。天羅者王名。以王名國。城名王舍。  羅閱祇伽羅。西域記。名曷羅闍姞利呬。(火利)此雲王舍城。應法師雲。羅閱義是料理。以王代之。摩伽陀國中城名也。大論雲。昔有須陀須摩王。是王精進持戒。常依實語。晨朝乘車將諸婇女。入園遊戲出城門時。一婆羅門來乞而語王言。王是大福德人。我身貧窮當見愍念賜自少多。王言敬如來告。當相布施須我出還。作此語已。入園澡浴嬉戲。時兩趐王名曰鹿足。空中飛來。於婇女中。捉王將去。諸女啼哭。號慟一園。驚城內外。搔擾悲惶。鹿足負王。騰躍虛空。至所住處。置九十九王中。須陀須摩王言。我不畏死。自恨失信。我從生來。初不妄語。今日晨朝。出門時。一婆羅門。來從我乞。我時許言。還當布施。不慮無常。辜負彼心。自招欺罪。是故啼耳。鹿足王言。汝意欲爾畏此妄語聽汝。還去七日。布施婆羅門訖。當便來還。若過七日。有我翅力。取汝不難。須陀須摩王。得還本國。恣意布施。立太子為王。大會人民。懺謝之言。我智不周。初治多不如法。當見忠恕。如我今日身非己有。正爾還去。舉國人民及諸親戚。叩頭留之。願王留意。慈蔭此國。勿以鹿足鬼王為慮。當設鐵舍奇兵。鹿足雖神不畏之也。王言不得。而說偈言。實語第一戒。實語升天梯。實語為大人。妄語入地獄。我今守實語。寧棄身壽命。心無有悔恨。如是思惟已。王即發去到鹿足所。鹿足遙見。歡喜而言。汝是實語人。不失信要。一切人皆惜身命。汝從死得脫。還來赴信。汝是大人(云云)。鹿足又言。汝好說此。今相放舍。九百九十九王。亦布施汝。隨意各還本國。由此千王共居。故名王舍。  拘屍那。此雲角城。輔行雲。其城三角。故云角也。  毗耶離。亦名維耶離。鞞舍隸。吠舍離。此雲廣嚴。西域記雲。吠舍厘國。舊訛曰毗舍離。什師雲毗言稻。土之所宜也。離耶言廣嚴。其地平正莊嚴。凈名略疏雲。此雲廣博嚴凈。其國寬平名為廣博。城邑華麗。故名嚴凈。有師翻為好稻。出好粳糧。勝於余國故也。有言好道。國有道砥直(砥音旨平直也)有言好道。其國人民好樂正道。自敦仁義。不須君主。五百長者。共行道法。率土人民。莫不歸悅。  伽耶。此雲山城。去菩提道場。約二十里。西域記雲。城甚險固。城西南五六里。至伽耶山。溪谷杳冥。峰巒危險。印度國俗。稱曰靈山。自昔君王馭宇承統。化洽遠大。德隆前代。莫不登封而告成功。  矩奢褐羅補羅城。西域記雲。唐言上茅宮城。多出勝上吉祥香茅。摩竭陀國之正中。古先君王之所都。  拘蘇摩捕羅城。西域記雲。唐言香華宮城。穀梁曰。城以保民為之。華嚴寶眼城天。告善財言。應守護心城。離生死故。  羯若鞠闍。西域記雲。唐言曲女城。中印度境。大樹仙人。棲神入定。經數萬歲。從定而起。見王百女。詣宮求請。唯幼稚女。而充給使。仙人懷怒。便惡咒曰。九十九女。一時腰曲。從是之後。名曲女城。  蘇伐剌拏瞿呾羅。西域記雲。唐言金氏。出上黃金。世以女為王。因以女為國。  烏仗那。奘傳。唐言苑。昔阿輸迦王之苑囿也。舊曰烏場。或曰烏茶。皆訛。北印度境。  憍賞彌。西域記雲。舊雲拘睒彌。訛也。中印度境。  罽賓。此雲賤種。西域記雲。迦濕彌羅。舊曰罽賓。訛也。北印度境。末田底迦。既得其地。立五百伽藍。於諸異國買鬻賤人。以充投使。用供眾僧。末田底迦入寂滅後。彼諸賤人。自立君長。鄰境諸國。鄙其賤種。莫與交親。謂之訖利多。唐言買得。  劫布俎那。西域記雲。曹國。  赭時。西域記雲。唐言石國。  颯秣(音末)建。西域記雲。唐言康國。  弭秣賀。西域記雲。唐言米國。  屈霜(去呼)你迦。西域記雲。唐言何國。  阿逾(戈朱)闍。此雲不可戰國。  喝捍。西域記雲。唐言東安國。  捕哺。或名捕揭。西域記雲唐言中安國。  戊地。西域記雲。唐言西安國。  羯霜那。西域記雲。唐言史國。  阿耆尼。西域記雲。舊曰烏耆。訛也。  屈(居物)支。西域記雲。舊曰龜茲。又音丘慈。  健馱邏。西域記雲。舊曰乾陀衛。訛也。隋雲香行國。  曷部多。西域記雲。唐言奇特。  佉沙。西域記雲。舊謂疏勒者。乃稱其城號。言猶訛也。正音雲室利訖干栗多底。  至那仆底。西域記雲。唐言漢封。河西蕃維質(音致)子所居。因為國號。  瞿薩怛那。西域記雲。唐言地乳。王未有胤(羊晉)禱毗沙門像。額上剖出嬰兒。不飲人乳。神前之地。忽然隆起。其狀如乳。神童飲吮。遂至成立。即其俗之雅言也。俗語謂之渙那國。匈奴謂之干遁。諸胡謂之豁且。印度謂之屈丹。舊曰干闐。訛也。  薄佉羅。應是月支。在雪山西北。或雲月氏。  僧伽羅。西域記。唐言執師子。非印度境。是南海路。其祖擒執師子。父殺應王慕。王畏暴逆。重賞遠放。船漂寶渚。遂立此國。  震旦。或曰真丹。旃丹。琳法師雲。東方屬震是日出之方。故云震旦。華嚴音義。翻為漢地。此不善華言。樓炭經雲。?河以東名為震旦。以日初出。耀於東隅。故得名也。  脂那。婆沙二音。一雲支那。此雲文物國。即讚美此方。是衣冠文物之地也。二雲指難。此雲邊鄙。即貶挫此方非中國也。西域記雲。摩訶至那。此曰大唐。  伊沙那。清涼疏雲。此雲長直。謂里巷徑永。表知三際。故言長。表知勝義。故言直。  蔑戾車。奘傳唐言邊地。北印度北境皆號蔑戾車。  乾闥婆城。大論雲。日初出時。見城門樓櫓宮殿行人出入。日轉高轉滅。但可眼見而無有實。名揵闥婆城。靜苑華嚴音義雲。西域名樂人。為乾闥婆。彼樂人多幻作城郭。須臾如故。固即謂龍蜃所現。輔行雲。干城俗雲蜃氣。蜃大蛤也。朝起海洲。遠視似有。近看即無。  眾山篇第二十九  五嶽鎮地。支那之書備焉。七金環山。天竺之典載矣。或作天龍窟宅。或為賢聖道場。翻譯既傳。名義當集。  勢羅。西域記唐言山。鄔波世羅。翻為小山。廣雅雲。山產也。能產萬物。高者名岳。小者名丘。  蘇迷盧。西域記雲。唐言妙高。舊曰須彌。又曰須彌樓。皆訛。四寶合成在大海中。據金輪上。日月之所回泊。諸天之所游舍。七山七海。環峙環列。四面各有一色。東黃金。南琉璃。西白銀。北頗梨。隨其方面。水同山色。毗曇俱舍雲。妙高七寶所成故名妙。出七金山。故名高。觀經疏雲。舉高三百三十六萬里。縱廣亦爾。  彌樓。有人謂彌樓。此雲光明。七金山也。金色光明故。若准第一義法勝經雲。須彌樓山。則彌樓。是須彌山。舊譯俱舍。須彌亦云彌樓。是則梵音有異。若據法華。雲內外彌樓山。須彌及鐵圍。是則山體亦異。  柘(之夜)迦羅。或雲灼羯羅。又雲斫迦羅。應法師雲。此雲輪山。舊雲鐵圍。圍即輪義。譯人義立。  耆闍崛。大論雲。耆闍名鷲。崛名頭。是山頂似鷲。增一佛告諸比丘。此山久遠同名靈鷲。觀經疏雲。諸聖仙靈依之而住。西域記雲。宮城東北行三四里。至姞(渠乙)栗陀羅矩吒。此雲鷲峰。亦云鷲台。舊雲耆闍崛。訛也。既棲鷲鳥。又類高台。應法師雲。案梵本無靈義。此鳥有靈。知人死活。故號靈鷲。婆沙雲。其山三峰。如仰雞足。似狼之跡。亦名狼跡。又名普賢山。白墡山。仙人山。負重山。  目真鄰陀。或雲目脂鄰陀。此雲石山。  缽羅笈菩提。凈名疏雲。此雲安明。垂裕雲。入水最深故名安。出諸山上故曰明。西域記雲唐言前正覺山。如來將證正覺。先登此山屈屈吒播陀。西域記雲。唐言雞足山。亦名窶盧播陀。唐言尊足。峻起三峰。迦葉既入。三峰斂覆。三會說法之後。余有無量憍慢眾生。慈氏將登此山彈指峰開。迦葉授衣火化入滅。  因陀羅執羅窶訶。西域記雲。唐言帝釋窟。西峰南岩間。有大石室。廣而不高。佛常中止。時天帝釋。以四十二疑事。書石請問。佛為演釋。其跡猶在。  (勒鄧)迦。西域記雲。僧伽羅國。東南隅。有?迦山。岩谷幽峻。神鬼游舍。昔佛於此說?迦經。舊曰楞伽經。訛也。  補陀落迦。或雲補涅洛迦。此雲海島。又雲小白華。西域記雲。有呾落迦山。南海有石天宮。觀自在菩薩游舍。  優留曼陀。亦云優留曼荼。此雲大醍醐。  軻(苦賀)地羅。此譯軻空也。地羅者破也。名破空山。  比羅娑落。西域記雲。唐言象堅山。神作象形。故曰象堅。  彈多落迦。西域記雲。舊曰檀特山。訛也。  逾健達羅。此雲雙跡。此山之峰。有二隴道。似車跡故。  由干。此譯雲雙。  陀羅。此雲持。名雙持山。  伊沙馱羅。此雲持軸。形如車軸故。  朅地洛迦。此雲檐木山。本樹名也。  蘇達梨舍那。此雲善見。見者稱善。  頞溫縛拏。此雲馬耳山。狀如彼故。  毗摩恆迦。此雲有障礙神山。  尼民達羅。此雲地持山。形似海中魚故。  摩黎。或雲摩羅耶。在南天竺。多出栴檀。  尼民陀。此雲持邊。七金外邊。護持圍繞餘六山故。  諸水篇第三十  潤萬物者莫過乎水。形為四大。氣冠五行。禪源詮雲。水舉名濕指體。澄之則清。混之則濁。堰之即止。決之即流。今佛教中明水源流。故具列之。令甄別耳。  阿伽。此雲水。釋名雲水準也。准平物也。稱讚凈土佛攝受經。明八功德水。一澄凈。二清冷。三甘美。四輕軟。五潤澤。六安和。七飲時除饑渴等一切過患。八飲已定能長養諸根四大。凈覺雲清是色入。不臭是香入。輕冷軟是觸入。美是味入。調適是法入。  阿耨達。西域記雲。瞻部洲之中地者。阿那婆答多池。唐言無熱惱。舊曰阿耨達。訛也。在香山之南。大雪山北。周八百里。金銀銅鐵。琉璃頗胝。飾其岸焉。金沙瀰漫。清波皎鏡。大地菩薩以願力故。化為龍王。於中潛宅。出清冷水。是以池東面。銀牛口。流出殑伽河。繞池一匝。入東南海。池南面金象口。流出信度河。繞池一匝。入西南海。池西面琉璃馬口。流出縛芻河。繞池一匝。入西北海。池北面頗胝師子口。流出徙多河。繞池一匝。入東北海。或曰潛流地下。出積石山。即徙多河之流。為中國之河源。孝經援神契曰。河者水之伯。  信度。舊雲辛頭。此雲驗河。  殑(巨升)伽。此雲天堂來。見從高處來故。又雲河神之名以為河名。西域記舊曰恆河。又曰恆沙。訛也。章安雲。諸經多以恆河沙為量者。有四義故。一人多識之。二入者得福。三八河中大。四是佛生處。此即四悉檀也。  縛芻。此雲青河。西域記雲。舊曰博叉。訛也。  徙多。此雲冷河。西域記雲。舊曰私陀。訛也。  阿恃多伐底河。西域記雲。唐言無勝。舊曰阿利羅跋提河。訛也。典言?(許梨)刺(力葛)拏伐底河。譯曰有金河。是產閻浮金處。梁宗法師雲。佛來此河邊。入滅有意。河流奔注。若生死遄速。金砂不動。喻佛性常住。又因地在此捨身故。今至彼入滅。章安雲相傳。熙連秪是跋提。今言不爾。跋提大。熙連小。或言廣四丈。或八丈。在城北。跋提量在城南。相去百里。佛居其間。熙連禪尼。此雲不樂著河。度一切諸佛境界經。佛言四流。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涅槃經。說六河。謂生死河。涅槃河。煩惱河。佛性河。善法河。惡法河。  娑竭羅。或娑伽羅。此雲鹹海。書曰。江漢朝宗于海。莊子曰。溟海者天池也。淮南子曰。海不讓水。積以成其大。孫卿子曰。不積細流無以成海。老子曰。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其善下也。潮有朝夕之期。故吳都有朝夕之池。新華嚴雲。譬如大海。以十種相。得大海名。不可移奪。一次第漸深。二不受死屍。三餘水入中皆失本名。四普同一味。五無量珍寶。六無能至底。七廣大無量。八大身所居。九潮不過限。十普受大雨無有盈溢。金剛三昧不壞不滅經雲。以沃燋山。大海不增。以金剛輪故。大海不減。此金剛輪隨時轉故。令大海水同一鹹味。華嚴雲。其娑竭羅龍王宮殿中。水湧出入海。復倍於前。其所出水。紺琉璃色。湧出有時。是故大海。潮不失時。大集雲。如閻浮提一切眾生身及與外色大海中。皆有印象故名海印。菩薩亦爾。得大海印三昧已能分別一切眾生心行。於一切法門。皆得慧明。華嚴雲。海有奇特殊勝法。能為一切平等印。眾生寶物及川流。普能包容無所拒。無盡禪定解脫者。為平等印亦如是。福德智慧諸妙行。一切並修無厭足。  賀邏馱。此雲池。停水曰池。廣雅曰沼也。  提。大論翻洲。爾雅水中可止曰洲。大品雲。須菩提若江河大海。四邊水斷。是為洲。須菩提。色亦如是。前後際斷。大論雲。世間洲者。如洲四邊無地。色等法亦如是。前後皆不可得。中間亦如。或言洲潬(徒亶)者(爾雅謂水內沙堆也。渚者。爾雅小洲)曰渚。大涅槃雲。譬如商人。欲至寶渚。不知道路有人示之。即至寶渚。乃獲諸珍。大般涅槃。喻之為寶。  林木篇第三十一  毗藍名苑。母摘華而降生。菩提覺場。佛觀樹而行道。居鹿園以說法。住鶴林而涅槃。既皆依於修林。故宜編乎異木。  婆那。正言飯那。此雲林。叢木曰林。雜阿含佛告阿難。汝遙見彼青色叢林否。唯然已見。是處名曰優留曼荼山。如來滅後百歲。有商人子。名曰優波掘多。當作佛事。教授師中。最為第一。  菩提樹。西域記雲。即畢缽羅樹也。昔佛在世。高數百尺。屢經殘伐。猶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覺。因而謂之菩提樹焉。莖幹黃白。枝葉青翠。冬夏不凋。光鮮無變。每至涅槃之日。葉皆凋落。頃之復故。法苑雲。釋迦道樹名阿沛多羅。  娑羅。此雲堅固。北遠雲。冬夏不改故名堅固。西域記雲。其樹類斛。而皮青白。葉甚光潤。四樹特高。華嚴音義。翻為高遠。其林森聳。出於余林也。後分雲。娑羅林間。縱廣十二由旬。天人大眾。皆悉遍滿。尖頭針峰。受無邊眾。間無空缺。不相障蔽。大經雲。東方雙者喻常無常。南方雙者。喻樂無樂。西方雙者。喻我無我。北方雙者。喻凈不凈。四方各雙。故名雙樹。方面皆悉一枯一榮。後分雲。東方一雙。在於佛後西方一雙。在於佛前。南方一雙。在於佛足。北方一雙。在於佛首。入涅槃已。東西二雙合為一樹。南北二雙亦合為一。二合皆悉垂覆如來。其樹慘然皆悉變白。  畢利叉。亦名畢落叉。此雲高顯。佛於下降誕則為高勝名顯天人。故曰高顯。本行經雲。是時摩耶夫人。立地以手執波羅叉樹枝。即生菩薩。  阿輸迦。或名阿輸柯。大論翻無憂華樹。因果經雲。二月八日夫人往毗藍尼園。見無憂華。舉右手摘。從右脅出。後漢法本內傳雲。明帝問摩騰法師曰。佛生日月可知否。騰曰昭王二十四年。甲寅之歲。四月八日。於毗嵐園內波羅樹下。右脅而誕。故普耀王。普放大光。照三千界。即周書異記雲。昭王二十四年。甲寅之歲四月八日。江河泉池。忽然泛漲。井皆溢出。宮殿人舍山川大地。咸悉震動。其夜即有五色氣。入貫太微。遍於西方。盡作青紅之色。昭王即問太史蘇由。是何祥耶。蘇由曰。有大聖人。生於西方。故現此瑞。昭王曰。於天下何如。蘇由曰。即時無他。至千年外。聲教被此。昭王即遣鐫石記之。埋在南郊天祠前。周第六主穆王滿五十二年壬申之歲二月十五日。佛年七十九。方始滅度。故涅槃經雲。二月十五日。臨涅槃時。出種種光。大地震動。聲至有頂。光遍三千。即周書異記雲。穆王即位。五十二年壬申之歲。二月十五日旦。暴風忽起。發損人舍。傷折樹木山川大地。皆悉震動。午後天陰雲黑。西方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貫。連夜不滅。穆王問太史扈(音廣)多曰。是何征也。扈多對雲。西方有大聖人。滅度魂相現耳。魏曇謨最及唐法琳。北山神清法上答高麗問。朝代並同。荊溪輔行亦云。當此周昭王甲寅之歲。第二齊王簡棲述頭陀寺記雲。周魯二庄親昭夜景之鑒。洎隋翻經學士費長房撰開皇三寶錄。佛以周莊王他十年。即春秋左傳雲魯庄公七年歲次甲午四月八日也。生相既顯。故普耀雲。普放大光。照三千界。即左傳說恆星不現夜明也。瑞應經雲。沸星下現。侍太子生。故左傳雲。星隕如雨。本行經說。虛空無雲。自然而雨。左傳又稱。與雨偕也。又雲成道即當第十八主惠王十九年癸亥也。示滅即第二十一主。匡王五年癸丑二月十五日也。時年八十矣。孤山注四十二章。凈覺造通源記。依此。費氏朝代。由凈名疏雲。周時佛興。星隕如雨故也。法琳評曰。但據恆星為驗。而雲佛生。未悟恆星別由他事。案文殊師利般涅槃雲。佛滅度後二百五十年。文殊至雪山。化五百仙人訖。還歸本土。放大光明遍照世界。入於涅槃。恆星之瑞。即其時也。又長房言佛以周惠王十九年癸亥成道者。亦有大過。何者案劉向古舊二錄雲。周惠王時。已漸佛教。一百五十年後。老子方說五千文。若以惠王之時。始成佛者。不應經教已傳洛矣。第三後周道安法師述二教論雲。慧光遐照。庄王因睹夜明。靈液方津。明帝以之神夢。注云。春秋左傳雲。魯庄公七年歲次甲午。四月辛卯夜。恆星不現星隕如雨。即周之庄王十年也。庄王別傳曰。遂即易筮之雲。西域銅色人出也。所以夜明非中夏之災也。又依什法師年紀。及石柱銘。並與春秋符同。如來周桓王五年。歲次乙丑。生佛。襄王十五年。歲在甲申而滅度。法琳評曰。安之為論據羅什記。羅什記者。承安世高。安世高者以漢桓帝時。在洛陽翻譯。信執筆者據桓帝時。但羅什秦時始來。世高漢朝先至。二師相去垂三百年。信彼相承依而為記。非是安論造次繆陳。並由當時傳者之過。又法顯傳雲。聖出殷世武乙二十六年甲午時生者。辯正評曰。雖外游諸國傳未可依。年月時乖殊俗實為河漢。又像正記定平王時戊午歲。法琳評曰。依像正記。罕見依憑。案通慧鷲嶺聖賢錄。說佛生時。凡有八別。一夏桀時。二商末武乙時。三西周昭王時。四穆王時。五東周平王時。六桓王時。七庄王時。八趙伯休。梁大周元年。於廬山。遇弘度律師。得佛滅後眾聖默記。推當前周二十九主。貞定王亮二年甲戌。前後所指。時既紛雜。故唐貞觀十三年。敕遣刑部尚書劉德威等。問法琳法師。何故傳述乖紊無的可依。由是琳師先列其真。後陳其妄。遂定周昭丙寅歲生。周穆壬申世尊示滅。從此起算。至今紹興十三年歲次癸亥。總計二千九十四年(此依賾禪師清規集算。若依文律師年譜。少十三年)西域記雲。自佛涅槃。諸部異議。或雲已過或九百未滿千年。或雲一千二百餘年。或雲一千三百餘年。或雲一千五百餘年。然既古今綿遠。東西杳邈。不宜確執是一非諸。故南山律師。問天人云。此土常傳。佛是殷時。周昭魯庄等。互說不同。如何定指。答曰。皆有所以。弟子夏桀時生天。具見佛之垂化。且佛有三身。法報二身。則非人見。並化登地已上。唯有化身。普被三千百億天下。故有百億釋迦。隨人所感。前後不定。或在殷末。或在魯庄。俱在大千之中。前後咸傳一化。感見隨機前後。法報常自湛然不足疑也。辨朝代竟。若論月分。如浴佛經雲。一切佛皆四月八日生也。瑞應亦云。四月八生。薩婆多雲。二月八生。費長房雲。仲春二月八夜生。神清雲。二月八日。大聖誕於迦維。洎乎示滅之辰。涅槃經曰。二月十五日。臨涅槃時。然此諸文出有異者。蓋西域以寅月十六為歲首。以寅月十五。為歲終。彼分三際之殊。此立四時之別。加復震旦立正。三代有異。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佛之生滅既准周書。日月之數。當依姬世。三寶紀定四月為二月故。北山雲。周之二月。今十二月也。而大聖在乎周年。故得以十一月言正。異今之世也。是月也天地否閉。龍蛇斯蟄。微陽潛佈於下泉。句萌未達於上土。以茲而生者。應氣運而來。以茲而滅者應代謝而去。然考二月涅槃。屬十二月此盡美矣。其定誕生亦十二月。未盡善也。故二教論雲。周以十一月為正。春秋四月。即夏之二月也。依天竺用正與夏同。又僧史略雲。江表以今四月八日為佛生日者。依瑞應經也。如用周正。合是今二月八日。今用建已。乃周之六月也。詳此濫用建已月者。由聞聲便用。不摭實求時也。又二教論雲。杜預用晉歷。算辛卯二月五日。安共董供奉用魯歷。算即二月七日。用前周曆即二月八日也。又今北地尚﨟八浴佛。乃屬成道之節。故周書異記雲。周穆王二年癸未。二月八日。佛年三十成道。正當今之﨟八也。西域記雲。菩薩以吠舍佉月。後半八日。當此三月八日。上座部則以吠舍佉月後半十五日。當此三月十五日。聞諸先記曰。佛以生年八十吠舍佉月後半十五日。入涅槃。當此三月十五日也。說一切有部則佛以迦剌底迦月後半八日入涅槃。當此九月八日也。今詳西域如奘師雲。建寅為歲首。二月則當建卯。四月乃屬建已。況涅槃瑞應翻傳到此。適當漢魏之後。皆遵夏曆。所以天下相傳。以卯月為涅槃。以已月為降生者。殊有由也。諸文所載。年月日異。故附此集錄示後世。  尼拘律陀。又雲尼拘盧陀。此雲無節。又雲。縱廣。葉如此方柿葉。其果名多勒。如五升瓶大。食除熱痰。摭華雲。義翻楊柳。以樹大子小似此方楊柳。故以翻之。宋僧傳雲。譯之言易也。謂以所有。譯其所無。如拘律陀樹。即東夏楊柳。名雖不同樹體是一。  多羅。舊名貝多。此翻岸。形如此方棕櫚。直而且高。極高長八九十尺。華如黃米子。有人云。一多羅樹。高七仞。七尺曰仞。是則樹高四十九尺。西域記雲。南印建那補羅國北不遠有多羅樹林。三十餘里。其葉長廣。其色光潤。諸國書寫。莫不採用。  屍陀。正雲屍多婆那。此翻寒林。其林幽邃而寒也。僧祗雲。此林多死屍。人入寒畏也。法顯傳名屍摩賒那。漢言棄死人墓田。四分名恐畏林。多論名安陀林。亦名晝暗林。  曳(移結)瑟知林。西域記。唐言杖林。其林修勁。被滿山谷。先有婆羅門。聞釋迦佛身長丈六。常懷疑惑未之信也。乃以丈六竹杖。欲量佛身。恆於丈端。出過丈六。如是增高。莫能窮實。遂投杖而去。因植根焉。  鞞鐸佉。西域記雲。象堅窣堵波。北山岩下有一龍泉。是如來受神飯已。及阿羅漢於中漱口。嚼楊枝因即植根。今為茂林。後人於此建立伽藍。名鞞鐸佉。唐言嚼楊枝。毗柰耶雲。嚼楊枝。有五利。一口不臭。二口不苦。三除風。四除熱。五除痰癊。四分不嚼楊枝。有五過。口氣臭。不善別味。熱癊不消。不引食。眼不明。  彈多抳(尼倚)瑟搋。(丑皆)彈多此雲齒。??此雲木。謂齒木也。長者十二指。短者六指。多用竭陀羅木。此方無故。多用楊枝。寄歸傳雲。大如小指。一頭緩嚼凈刷牙關。用罷辟破。屈而刮舌。五分嚼已應凈洗棄以蟲食死故。  波吒厘。西域記雲。舊雲巴連弗邑。訛也。謂女楈樹也。  阿梨。或雲此方無故不翻。其樹似蘭。枝若落時必為七分。義凈譯孔雀經。頭破作七分。猶如蘭香?。復自解曰。梵雲頞杜迦曼折利。頞杜迦。蘭香也。曼折利。?頭也。舊雲阿梨樹枝既不善本音。復不識其事。故致久迷。然問西方。元無阿梨樹也。  尸利沙。或雲尸利灑。即此間合昏樹。有二種。名尸利沙者。葉實俱大。名尸利駛者。葉實俱小。又舍離沙。此雲合歡。  荃提。荃謂荃草。出昆崙山。提謂可遷徙提挈也。見經音義。  伊蘭。觀佛三昧海經雲。譬如伊蘭與旃檀。生末利山中。牛頭旃檀。生伊蘭叢中。未及長大。在地下時。牙莖枝葉。如閻浮提竹筍。眾人不知言。此山中純是伊蘭。無有旃檀。而伊蘭臭。臭若胖屍熏四十由旬。其華紅色。甚可愛樂。若有食者。發狂而死。牛頭旃檀。雖生此林。未成就故。不能發香。仲秋月滿。卒從地生。成旃檀樹。眾人皆聞牛頭旃檀上妙之香。永無伊蘭臭惡之氣。◎  ◎五果篇第三十二  律明五果。一核果。如棗杏等。二膚果。如梨柰。是皮膚之果。三殼果。如椰子胡桃石榴等。四檜果。字書空外反。粗糠皮。謂之檜。如松柏子。五角果。如大小豆等。  頗羅。此雲果。  庵羅。正雲庵沒羅。或庵羅婆利。肇注此雲柰也。柰女經雲。維耶梨國。梵志園中。植此柰樹。樹生此女。梵志。收養。至年十五。顏色端正。宣聞遠國。七王爭聘梵志大懼。乃置女高樓謂七王曰。此非我女。乃樹所生。設與一王。六王必怒。今在樓上請王平議。應得者取之。非我制也。其夜瓶沙王從伏竇中入。登樓共宿。謂女曰。若生男當還我。即脫手金環之印。付女為信。便出語群臣言。我已得女。瓶沙軍皆稱萬歲。六王罷去。後女生故活。至年八歲。持環印見瓶沙王。王以為太子。至二年會闍王生。因讓曰王今嫡子生矣。應襲尊嗣。遂退其位。肇師注云。其果似桃而非桃。略疏雲。柰樹定非柰也。又翻為難分別。其果似桃而非桃。似柰而非柰。此與大經意同。經雲。如庵羅果生熟難分。具有四句。釋難分別。一內外俱生。二外熟內生。三外生內熟。四內外俱熟。纂要雲。舊譯為柰誤也。此果多華子甚少。其葉似柳而長一尺。廣三指。果形似梨。而底鉤曲。生熟難知。可以療疾。彼國名為王樹。謂在王城種之。  庵摩勒。肇曰。形似檳榔。食之除風。冷時手執此果。故即以為喻。西域記雲。庵沒羅果。而有兩種。小者生青熟黃。大者始終青色。  阿摩勒。樹葉似棗。華白而小。果如胡桃。味酸甜可入葯。  訶梨勒。新雲訶梨怛雞。此雲天主持來。此果為葯。功用至多。無所不入。  頻婆。此雲相思。果色丹且潤。  阿摩落迦。西域記雲。印度葯果之名也。  播啰師。此雲胡桃。  鎮頭迦。此雲柿。  篤迦。此雲栗。  居??(音陵)迦。此雲李。  曷樹迦。此雲鬱勃。  惡叉聚。資中曰。此雲綖貫珠。無始無明。熏習成種。種必有果。子子相生。熏習不斷。真際雲。惡叉樹名。其子似沒石子。生必三顆同帶。喻惑業苦三。同時具足。言惑業苦者。惑乃煩惱道。業即業道。苦謂苦道。而此三道。通於三土。故輔行雲。分段三道。謂見思惑為煩惱道。煩惱潤業。為業道。感界內生。為苦道。方便三道。謂塵沙惑。為煩惱道。以無漏業。名為業道。變易生死。名為苦道。實報三道。謂無明惑。為煩惱道。非漏非無漏業為業道。彼土變易名為苦道。  摩那陀。此雲醉果。  百華篇第三十三  十輪雲。供養有三。一利益。以四事等。二敬心。將華表情。三修行。若有持說。即為供養。大品雲。釋提桓因。及三千大千世界中諸天。化作華。散佛菩薩摩訶薩比丘僧及須菩提上。亦供養般若波羅蜜。是時三千大千世界華悉周遍。於虛空中。化成華台。端嚴殊妙。須菩提心念。是天子所散華天上未曾見如是華。華是化華。非樹生華。是諸天子所散華。從心樹生非樹生華。釋提桓因。知須菩提心所念。語須菩提言。大德是華非生華。亦非意樹生。須菩提語釋提桓因言。憍屍迦。是華若非生法。不名為華。釋提桓因語須菩提言。大德。但是華不生。色亦不生。受想行識亦不生。須菩提言。憍屍迦。非但是華不生。色亦不生。若不生是不名為色。受想行識亦不生。若不生是不名為受想行識。以如是華供如是佛。顯能所以不二。彰依正以無殊。號不思議法供養也。  布瑟波。此雲華。  弗把提。此雲天華。  須曼那。或雲鬚末那。又雲蘇摩那。此雲善攝意。又雲稱意華。其色黃白而極香。樹不至大高三四尺。下垂如蓋。須曼女。生於須曼華中。  末利。亦云摩利。此雲柰。又雲鬘華。堪作鬘故。善見律雲。廣州有其華藤生。  闍提。此雲金錢華。  波羅羅。此雲重生華。  婆利師迦。亦云婆師迦。又雲婆使迦。此雲夏生華。又翻雨華。雨時方生。故曰雨華。  那婆。此雲雜華。  優曇缽羅。此雲瑞應。般泥洹經雲。閻浮提內。有尊樹王。名優曇缽有實無華。優曇缽樹。有金華者。世乃有佛。施設論雲。繞瞻部洲。有輪王路。廣一逾繕那。無輪王時。海水所覆。無能見者。若轉輪王出現於世。大海水減一逾繕那。此輪王路。爾乃出現。金沙彌布。眾寶莊嚴。旃檀香水以灑其上。轉輪聖王。巡幸洲渚。與四種兵。俱游此路。此華方生。新雲烏曇缽羅。  分陀利。此雲白蓮華。睿師雲。未敷名屈摩羅。將落名迦摩羅。處中盛時。名分陀利。體逐時遷。名隨色變。故有三名。  優缽羅。或漚缽羅。或嗢缽羅。此雲青蓮華。優缽羅盤那女。生青蓮華中。  缽特摩。此雲紅蓮華。  摩訶缽特摩。此雲大紅蓮華。大論問。諸床可坐。何必蓮華。答床。為世間白衣坐法。又以蓮華軟凈欲現神力。能坐其上。令不壞故。又以莊嚴妙法座故(云云)。又如此華華台。嚴凈香妙可坐。  拘勿投。亦云拘勿頭。此雲地喜華。亦云拘某陀。此雲黃蓮華。  曼殊沙。此雲柔軟。又雲赤華。  何羅歌。或阿迦。此雲白華。  曼陀羅。此雲適意。又雲白華。  阿提目多伽。舊雲善思夷華。此雲苣蕂子。苣(勤似)蕂(音勝)胡麻也。又雲此方無故不翻。或翻龍?華。其草形如大麻。赤華青葉。子堪為油。亦堪為香。  婆訶迦羅。大論雲赤華樹。  阿樓那。或阿盧那。此雲紅赤色香華。如日出前紅赤相。梵呼彼相。為阿樓那。  育坻。(直屍切)此雲相應華。  波羅奢華。章安雲。此是樹名。其葉青色。華有三色。日未出時則黑色。日正照時華赤色。日沒時華黃色。今取赤色。如血義耳。經音義雲。此華樹汁其色甚赤。用染皮氎。名曰紫礦(古猛切)。  俱蘭吒。此雲紅色華。大論雲。一人間蓮華十餘葉。二天華百葉。三菩薩葉千葉。  眾香篇三十四  凈名疏雲。香是離穢之名。而有宣芬散馥騰馨之用。感通傳。天人費氏雲。人中臭氣。上熏於空。四十萬里。諸天清凈。無不壓之。但以受佛付囑。令護於法。佛尚與人同止。諸天不敢不來。故佛法中。香為佛事。如大論雲。天竺國熱。又以身臭故。以香塗身。供養諸佛及僧。戒德香經。阿難白佛。世有三種香。一曰根香。二曰枝香。三曰華香。此三品香。唯能隨風。不能逆風。故今所列。並此三也。  乾陀羅耶。正言健達。此雲香。張華博物志雲。有西國使獻香者。漢制不滿斤不得受。使乃私去。著香如大豆許。在宮門上。香聞長安四面十里。經月乃歇。華嚴雲。善法天中有香。名凈莊嚴。若燒一圓。而以熏之。普使諸天。心念於佛。  多阿摩羅跋陀羅。多此雲性。阿摩羅。此雲無垢。跋陀羅。此雲賢。或雲藿葉香。或雲赤銅葉。  牛頭旃檀。或雲。此方無故不翻。或雲義翻與葯。能除病故。慈恩傳雲樹類白楊。其質涼冷。蛇多附之。華嚴雲。摩羅耶山。出旃檀香。名曰牛頭。若以塗身。設入火坑。火不能燒。正法念經雲。此洲有山。名曰高山。高山之峰。多有牛頭旃檀。若諸天與修羅戰時。為刀所傷。以牛頭旃檀。塗之即愈。以此山峰狀如牛頭。於此峰中。生旃檀樹。故名牛頭。大論雲。除摩梨山。無出旃檀。白檀治熱病。赤檀去風腫。摩梨山此雲離垢。在南天竺國。  瞻卜。或詹波。正雲瞻博迦。大論翻黃華。樹形高大。新雲苦末羅。此雲金色。西域近海岸樹。金翅鳥來。即居其上。  多伽羅。或雲多伽留。此雲根香。大論雲。多伽樓木。香樹也。  波利質多羅。此雲圓生。大經雲。三十三天。有波利質多羅樹。其根入地。深五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四布。五十由旬。其華開敷。香氣周遍。五十由旬。又翻間錯莊嚴。眾雜色華。周匝莊嚴。法華文句。指此為天樹王也。  拘鞞陀羅。此雲大遊戲地。樹香也。  阿伽樓。大論雲。密香樹。  兜樓婆。出鬼神國。此方無故不翻。或翻香草。舊雲白茅香。  迦箄。(方爾切)此雲藿(呼郭香)。  畢力迦。或雲即丁香。  咄嚕瑟劍。此雲蘇合。珙鈔引續漢書雲。出大秦國。合諸香煎。其汁。謂之蘇合。廣志亦云。出大秦國。或雲蘇合國。國人采之。笮其汁以為香膏。乃賣其滓。或雲合諸香草。煎為蘇合。非一物也。  杜嚕。此雲熏陸。南洲異物志雲。狀如桃膠。西域記雲。南印度。阿吒厘國。熏陸香樹。葉似棠梨。亦出胡椒樹。樹葉若蜀椒也。南方草物壯曰。出大秦國。樹生沙中。盛夏樹膠流沙上。  突婆。此雲茅香。  嗢屍羅。此雲茅香根。  先陀婆。此雲石鹽。其香似之。因以為名。華嚴雲。兜率天中有香。名先陀婆。於一生所系菩薩座前。燒其一圓。興大香雲。遍覆法界。涅槃雲。鹽水器馬。一名四實。智臣善知。謂洗時奉水。食時奉鹽。飲時奉器。游時奉馬。皆但云先陀婆來。章安雲。此之四義。亦與四教四門四句意同。皆應次第對鹽等四。  羯布羅。此雲龍腦香。羯或作劫。三藏傳雲。松身異葉。華果亦殊。初采木濕未有香。干則順理析之中有香。狀如雲母。白如冰雪。  莫訶婆伽。此雲麝。  多揭羅。此雲零陵。南越志雲。土人謂之燕草芸香。說文雲。芸草似苜(莫六)蓿(音叔)淮南雲。芸可以死而復生。  阿伽嚧。或雲惡揭嚕。此雲沉香。華嚴雲。阿那婆達多池邊。出沉水香。名蓮華藏。其香一圓。如麻子大。若以燒之。香氣普熏閻浮提界。異物志雲。出日南國。欲取當先斫樹壞。著地積久外朽爛。其心堅者。置水則沈曰沉香。其次在心白之間。不甚精堅者。置之水中。不沈不浮。與水平者。名曰??香。  掘具羅。或窶具羅。或求求羅。此雲安息。  茶矩磨。此雲鬱金。周禮春官。郁人採取以鬯酒。說文雲。鬱金草之華。遠方所貢芳物。郁人合而釀之。以降神也。宗廟用之。  雞舌。五馬洲出。南洲異物志曰。是草萎可合香箋。外國胡人。說眾香共是一木。華為雞舌香。  七寶篇第三十五  佛教七寶。凡有二種。一者七種珍寶。二者七種王寶。七種珍寶。略引四文。佛地論雲。一金。二銀。三吠琉璃。四頗胝迦。五牟呼婆羯洛婆。當硨磲也。六遏濕摩揭婆。當瑪瑙。七赤真珠。無量壽經雲。金。銀。琉璃。頗梨。珊瑚。瑪瑙。硨磲。恆水經雲。金。銀。珊瑚。真珠。硨磲。明月珠。摩尼珠。大論雲。有七種寶。金。銀。毗琉璃。頗梨。硨磲。碼瑙。赤真珠。二七種王寶者。晉譯華嚴經雲。王得道時於其正殿。婇女圍繞。七寶自至。一金輪寶名勝自在。二象寶。名曰青山。三紺馬寶。名曰勇疾風。四神珠寶名光藏雲。五主藏臣寶。名曰大財。六玉女寶。名凈妙德。七主兵臣寶。名離垢眼。得是七寶。於閻浮提。作轉輪王。  蘇伐羅。或雲修跋拏。此雲金。大論雲。金出山石沙赤銅中。許慎雲。金有五色。黃金為長。久埋不變。百陶不輕。真諦釋金四義。一色無變。二體無染。三轉作無礙。四令人富。以譬法身常凈我樂四德耳。  跋折羅。亦云斫迦羅。大論雲越闍。新雲縛左羅。西域記雲。伐羅闍。此雲金剛。起居注云。晉武帝十三年。燉煌有人獻金剛寶。生於金中。色如紫石英。狀如蕎麥。百鍊不消可以切玉如泥。什師雲。如有方寸金剛。數十里內。石壁之表。所有形色。悉於是現。大經雲。如金剛寶置之日中色則不定。金剛三昧亦復如是。若在大眾色則不定。大論雲。金剛寶者。帝釋所執與修羅戰。碎落閻浮。薩遮尼干經雲。帝釋金剛寶。能滅阿修羅。智碎煩惱山。能壞亦如是。無常經雲。金剛智杵碎邪山。永斷無始相纏縛。  爍迦羅。乃堅固義。此同金剛。  阿路巴。或惹多。此雲銀。大論雲。銀出燒石中。爾雅雲。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  琉璃。或作琉。此雲青色寶。亦翻不遠。謂西域有山。去波羅柰城不遠。山出此寶。因以名焉。應法師雲。或加吠字。或加毗字。或言毗頭梨。從山為名。乃遠山寶也。遠山即須彌山也。此寶青色。一切寶皆不可壞。亦非煙焰所能鎔鑄。唯鬼神有通力者能破壞。又言金翅鳥卵殼。鬼神得之。出賣與人。或名紺琉璃釋名雲。紺含也。青而含赤色也。古字但作流離。左太沖吳都賦雲。致流離與珂珬(皆寶名)後人方加其玉。  珊(蘇干)瑚(音胡)梵語缽攞娑福羅。外國傳曰。大秦西南漲海中。可七八百里。到珊瑚洲。洲底盤石。珊瑚生其上。人以鐵網取之。任昉述異記。曰珊瑚樹碧色。生海底。一株數十枝。枝間無葉。大者高五六尺。小者尺余應法師雲。初一年青色。次年黃色。三年蟲食敗也。大論雲。珊瑚出海中石樹。  阿濕摩揭婆。此雲琥珀。其色紅瑩。博物志雲。松脂入地千年。化為茯苓。茯苓千年化為琥珀。廣志雲。生地中。其上及傍。不生草木。深者八九尺。大如斛。削去上皮。中是琥珀。  牟婆洛揭拉婆。或牟呼婆羯落婆。此雲青白色寶。今名硨磲。尚書大傳雲。大貝如車之渠。渠謂車輞。其狀類之。故名車渠。渠魁也。後人字加玉石。  摩羅伽隸。此雲碼瑙。此寶色如馬之腦。因為名。赤白色。琢成器。有文如纏絲焉。梵名謨薩羅揭婆。謨薩羅此雲杵。揭婆此雲藏。或言胎者。取馬腦堅實為名也。  頗梨。或雲塞頗胝迦。此雲水玉。即蒼玉也。或雲水精。又雲白珠。刊正記雲。正名窣坡致迦。其狀似此方水精。然有赤有白。大論雲。譬如過千歲冰。化為頗梨。  釋迦毗楞伽。此雲能勝。  摩尼。或雲逾摩。應法師雲。正雲末尼。即珠之總名也。此雲離垢。此寶光凈。不為垢穢所染。或加梵字顯其凈也。又翻增長。有此寶處。增長威德。大品雲。如摩尼寶。若在水中。隨作一色。以青物裹水色即青。若黃赤白紅縹物裹。隨作黃赤白紅縹色。又大品。阿難問憍屍迦。是摩尼寶。為是天上寶。為是閻浮提寶。釋提桓因言。是天上寶。閻浮提人。亦有是寶。但功德相少不具足。大論雲。有人言。此寶珠從龍王腦中出人得此珠。毒不能害。入火不燒。輔行曰。亦云如意。似如唐梵不同。大論華嚴雲如意摩尼。似如並列二名。若法華雲摩尼珠等。似如體別。大莊嚴論。有摩尼珠。大如膝蓋。大論雲。如意珠狀如芥粟。又雲如意珠。出自佛舍利。若法沒盡時。諸舍利皆變為如意珠。觀經指如意。為摩尼。天台雲。摩尼者。如意也。  摩羅伽陀。大論雲。此珠金翅鳥口邊出。綠色能辟一切毒。  因陀尼羅。大論。此雲天赤珠。  缽摩羅伽。大論。此雲赤光珠。佛地論雲。赤蟲所出。或珠體。名為赤珠。智論雲。真珠出魚腹中蛇腦中。漢書雲。珠蚌中陰精。隨月陰盈虛。  甄叔迦。此雲赤色寶。西域傳。有甄叔迦樹。其華色赤。形大如手。此寶色似此華。因名之。慈恩上生經疏雲。甄叔迦。狀如延圭。似赤琉璃。  摩訶尼羅。大論雲。此翻大青珠。  金銀生像。沙彌十戒第九。不捉金銀生像。南山雲。胡漢二彰。謂胡言生像。此翻金銀也。善見雲。生色似色。似即像也。謂金則生是黃色。銀則可染似金。故云生像。指歸雲況于闐語。與五印度語不同。若四分到于闐。自經一番翻了。經本到唐則為重也。  吉由羅。或枳由邏。此雲瓔珞。  彌呵羅。此雲金帶。  曷剌怛那揭婆。此雲寶台。亦云寶藏。  數量篇第三十六  理非數量。如虛空無丈尺。事有法度。猶丈尺約虛空。故大品須菩提白佛。無數。無量。無邊。有何等算。佛言無數者。名不墮數中。若有為性中。無為性中。無量者。量不可得。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無邊者。諸法邊不可得。雖性非算數所知。而相有分齊之量。今附此集編出數量。俱舍論五十二數。皆從一增至十也。謂一。十。百。千。萬。洛叉(億也)度洛叉(兆也)俱胝(京也)未陀(秭也)阿庾多(垓也)大阿庾多(壤也)那庾多(溝也)大那庾多(澗也)缽羅庾多(正也)大缽羅庾多(載也)矜羯羅(或甄迦羅)大矜羯羅 頻婆羅(或頻跋羅)大頻婆羅 阿閦婆(或阿芻婆) 大阿閦婆 毗婆訶 大毗婆訶 嗢蹭伽 大嗢蹭伽 婆喝那 大婆喝那 地致婆 大致地婆 醯都 大醯都 羯臘縛 大羯臘縛 印達羅 大印達羅 三磨缽耽 大三磨缽耽 揭底 大揭底 枯筏羅闍 大枯筏羅闍 姥達羅 大姥達羅 跋藍 大跋藍 珊若 大珊若 毗步多 大毗步多 跋羅攙 大跋羅攙 阿僧企耶 算經。黃常為數法有十等。億。兆。京。秭。垓。壤。溝。澗。正。載。風俗通雲。千生萬。萬生億。億生兆。兆生京。京生秭。秭生垓。垓生壤。壤生溝。溝生澗。澗生正。正生載。載地不能載也。億分四等。一以十萬為億。二以百萬為億。三以千萬為億。四以萬萬為億。虞書曰。自伏犧畫八卦。由數起。律曆志。引書曰。先其算命本起於黃鐘之數。始於一而三之。三積之歷十二辰之數。十有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而五數備矣(孟康曰。初以子十乘三。三餘則轉因其成數以三乘之。歷十二辰。得是積數也。五行陰陽之數備矣)。其演算法。用竹徑一分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為一握(六觚六角也度角至角其度一寸。面容一分)。其數以易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九。成陽六爻。得周流六虛之象也。論語周衰官失。孔子陳後王之法。曰謹權量(權衡嘉量)審法度。修廢官。舉逸民。四方之政行矣。漢書衡權者。衡平也。權重也。衡所以任權而均物平輕重也。其道如底(師古曰。底平也)。以見准之正繩之直。左旋見規。右折見矩。其在天也佐助璇璣。斟酌見指。以齊七政(師古曰。月五星日也)故曰玉衡。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本起於黃鐘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忖為十八。易十有八變之象也(孟康曰忖度也。度其義有十八也。黃鐘。龠。銖。兩。鈞。斤。石。凡七。與下十一象。為十八也)。  洛叉。或落沙。此雲十萬。  俱胝。或拘致。此雲百億。  那由他。或阿庾多。或術那。或那術。此雲萬億。  阿僧祇。成阿僧企耶。此雲無央數。楚詞雲。時猶未央。王逸曰央盡也。大論雲。僧祇秦言數。阿秦言無。問幾時名阿僧祇。答天人中能知算數者。極數不能知。是名一阿僧祇。如一一名二。二二名四。三三名九。十十名百。十百名千。十千名萬。十萬名億。千萬億名那由他。千萬那由他。名頻婆。千萬頻婆名迦他。過迦他名阿僧祇。菩薩地持經雲。一者日月晝夜。歲數無量名阿僧祇。二者大劫無量名阿僧祇。  優波尼沙陀。清涼疏雲。此雲近少。謂微塵是色之近少分也。亦翻近對。謂少分相近比對之分。應法師雲。論中義言因果不相似也。以珍寶等但得三界果報。無漏善法得佛果也。  歌羅分。經音義雲。如以一毛析為百分。一分名歌羅分。論以義翻名為力勝。以無漏善法。勝有漏也。  迦羅。清涼疏。此雲豎。析人身一毛。以為百分。  褒羅那地邪。此雲舊第二。  佉盧。十佉盧為一佉梨。  佉梨。此雲斛。律曆志雲。量者龠(音葯)合(音閣)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於黃鐘之龠。用度數審。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龠。以井水準其概(孟康曰。概欲其直。故以水平之。井水清。清則平也)。合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十斗為斛。而五量嘉矣。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應邵雲。圭自然之形。陰陽之始也。四圭曰撮。三指撮之也)。  婆訶。此雲篅。(音垂)盛谷圓??也。篅受二十斛。俱舍雲。頞部陀壽量。如一婆訶麻。百年除一盡。此言一篅。二十斛麻。百年之間。除去一升。除盡麻時頞部壽滿也。  迦利沙缽拏。八十枚貝珠。為一缽拏。十六缽拏為迦利沙缽拏。  逾繕那。此雲限量。又雲合應(計應合爾許度量)業疏雲。此無正翻。乃是輪王巡狩。一停之舍。猶如此方館驛。西域記雲。夫數量之稱逾繕那者。舊曰由旬。又曰逾闇那。又曰由延。皆訛略也。逾繕那者。自古聖王一日軍行。舊傳。一逾繕那。四十里。印度國俗。乃三十里。聖教所裁。唯十六里。大論雲。由旬三別。大者八十里。中者六十里。下者四十里。謂中邊山川不同。致行里不等。窮微之數。分一逾繕那為八拘盧舍。分一拘盧舍。為五百弓。分一弓為四肘。分一肘為二十四指。分一指節為七宿夌。乃至虱蟣隙塵。牛毛羊毛。兔毫金水。次第七分。以至細塵。細塵七分為極細塵。極細塵者。不可復析。析即歸空。故曰極微也。俱舍頌曰極微。微金水。兔羊毛隙塵。蟣虱夌指節。後後增七倍。二十四指肘。四肘為弓量。五百俱盧舍。此八逾繕那。  一箭道。嘉祥雲二里。或雲取射垛一百五十步。或雲百三十步。或雲百二十步。漢書律曆志曰。度長短者不失毫釐(孟康曰。毫兔毫也。十毫曰

)又曰度者分。寸。丈。尺。引也。所以度(大各)長短也。本起黃鐘之長以子谷秬黍中者(師古曰。子谷猶言穀子耳。秬即黑黍。先取北方為號。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中者不大不小。言黑黍穀子。大小中者。率為分寸)。黃鐘之長一為一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而五度審矣。  一磔手。通俗文雲。張申曰。磔周尺。人一尺。佛二尺。唐於周一寸上增二分。一尺上增二寸。蓋周尺八寸也。賈逵曰八寸曰咫。言膚寸者。四指曰膚。兩指曰寸。言一指者。佛指闊二寸。  一肘。人一尺八寸。佛三尺六寸。言一圍者。莊子音雲。徑尺曰圍。言一仞者。說文雲。仞謂申臂一尋也。史記並鄭玄。皆雲七尺曰仞。小雅四尺謂之仞。倍謂之尋。尋舒兩肱。或曰五尺曰尋。倍尋曰常。  拘盧舍。此雲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謂大牛鳴聲所極聞。或雲一鼓聲。俱舍雲二里。雜寶藏。雲五里。  槃陀。此雲二十八肘。華嚴大數。增至百二十五。見阿僧祇品。◎  ◎什物篇第三十七  經音義雲。什者十也。聚也雜也。亦會數之名也。謂資生之物。莊子關尹曰。凡有貌象聲色者。皆物也。易曰。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玉篇雲。凡生天地之間。皆謂物也。事也類也。  佉啁(竹交)羅。此雲小長床。  興渠。訛也。應法師。此雲少。正雲興宜。出烏茶婆他那國。彼人常所食也。此方相傳。為芸台者非也。此是樹汁似桃膠。西國取之。以置食中。今阿魏是也。慈愍三藏雲。根如蘿蔔。出土辛臭。慈愍冬到彼土。不見其苗。蒼頡篇葷辛菜也。凡物辛臭者。皆曰葷。  摩偷(又雲窣唎。翻酒)大論酒有三種。一者谷酒。二者果酒。蒲萄阿梨吒樹果。如是等種種。名為果酒。三者藥酒。種種藥草。合和米曲甘蔗汁中。能變成酒。同跡畜乳酒。一切乳熱者。可中作酒。漢書。酒者天之美祿。所以頤養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疾。陶侃嘗曰。少時有酒失。亡親見約。故不敢多飲。或雲醞者釀也。蒼頡篇雲。酒母也。或雲醪。(力刀)蒼頡篇謂。有滓酒。大莊嚴論雲。佛說身口意三業之惡行。唯酒為根本。復墮惡行中。  蔡。指歸雲。那爛陀僧吉祥月雲。西域立表量影。影梵雲蔡。此雲影。朝蔡倒西去。便以腳足前後步之數足步影也。新毗柰耶雲。佛言應作商短法。取細籌長二尺許。折一頭四指豎至日中。度影長短。是謂啇短。一說啇短。二尺屈折頭轉。如人腳影。故人濫用。  毗嵐。亦云隨藍。此雲迅猛風大論雲。八方風不能動須彌山。隨嵐風至。碎如腐草。佛地論明八風。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明衰。不現誹撥名毀。不現讚美名譽。現前讚美名稱。現前誹撥名譏。逼惱身心名苦。適悅身心名樂。凈名疏雲。行堅固慈者。則心如金剛。成真慈心。不為界內外八風之所毀損。荊溪雲。外無八相。祇是違順。真中不同。故與內別。  差羅波尼。或纖羅半尼。此雲灰水。  朱利草。大論雲。秦言賊。  阿伽陀。此雲普去。能去眾病。又翻圓葯。華嚴雲。阿伽陀葯。眾生見者。眾病悉除。律鈔雲。報命支持。勿過於葯。藥名乃通。要分為四。一時葯者。從旦至中聖教聽服。事順法應。不生罪累。二非時葯者。諸雜漿等。對病而設。時外開服。限分無違。三七日葯者。約能就法。盡其分齊。從以日限。用療深益。四盡形葯者。勢力既微。故聽久服。方能除患。形有三種。一盡葯形。二盡病形。三盡報形。  薩褒殺地。西域記雲。唐言蛇葯。佛昔為帝釋時。遭飢歲。疾疫流行。醫療無功道殣(渠??切左傳路死人也)相屬。帝釋悲慜。思所救濟。乃變其形。為大蟒身。殭屍川穀(死不朽也)空中遍告。聞者感慶。相率奔赴。隨割隨生。療飢療疾。  優檀那。妙玄雲。此雲印。亦翻宗。印是楷定。不可改易。釋名雲印信也。所以對物為驗也。說文雲。執政所持信。  婆利。或盎句奢。翻曲鉤。  亟縛屣。或名革屣。此雲靴。佛昔於阿軬茶國。聽著亟縛屣。(所綺)說文皮作曰履。麻作曰屨(音句)。  富羅。正言腹羅。譯雲短靿靴。  舍樓伽。此雲藕根。是也。  葷辛。葷而非辛。阿魏是也。辛而非葷。姜芥是也。是葷復是辛。五辛是也。梵網經雲。不得食五辛。言五辛者。一蔥。二薤。三韭。四蒜。五興渠。准楞嚴經。食有五失。一生過。二天遠。三鬼近。四福消。五魔集。一生過者。經雲。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二天遠者。經雲。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三鬼近者。經雲。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四福。消者。經雲。福德日消。長無利益。五魔集者。經雲。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來為說法。非毀禁戒。護淫怒痴。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又楞伽經大慧問曰。彼諸菩薩等。志求佛道者。酒肉及與蔥。飲食為云何。惟願無上尊。哀愍為演說。佛告大慧。有無量因緣不應食肉。然我今當為汝略說。謂一切眾生。從本已來。展轉因緣。常為六親。以親想故。不應食肉。驢騾駱駝。狐狗牛馬。人獸等肉。屠者雜賣故。不應食肉。不凈氣分所生長故。不應食肉。眾生聞氣。悉生恐怖。如旃陀羅及譚婆等。狗見憎惡驚怖群吠。故不應食肉。又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應食肉。凡愚所嗜。臭穢不凈。無善名稱。故不應食肉。令諸咒術不成就故。不應食肉。以殺生者。見形起識。深味著故。不應食肉。彼食肉者。諸天所棄故。不應食肉。令口氣臭故。不應食肉。多惡夢故。不應食肉。空閑林中。虎狼聞香故。不應食肉。又令飲食無節量故。不應食肉。令修行者不生厭離故。不應食肉。我常說言。凡所飲食。作食子肉想。作服藥想故。不應食肉。聽食肉者。無有是處。複次大慧。過去有王。名師子蘇陀婆。食種種肉。遂至食人。臣民不堪。即便謀反。斷其俸祿。以食肉者。有如是過故。不應食肉。一切肉與蔥及諸韭蒜等。種种放逸酒。修行常遠離(善見論雲)食大蒜。咽咽得提余細薤蔥不犯(西域記雲)。菜則有姜芥菰瓠葷陀菜等。蔥蒜雖少啖食亦希。家有食者。驅令出郭(佛設漸化通。食三種凈肉。所謂一不見殺。二不聞殺。三不疑殺。或言五凈。加自死肉及鳥殘肉。楞伽梵網並皆斷制)。  印。大論雲。佛法印三種。一者一切有為法。念念生滅皆無常。二者一切法無我。三者寂滅涅槃。行者知三界皆是有為生滅作法。先有今無。今有後無。念念生滅相續。相似生故可得見。知如流水燈焰長風。相似相續故。人以為一眾生。於無常法中。常顛倒故。謂去者常住。是名一切作法無常印。一切法無我。諸法內無主。無作者無知無見。無生者。無造業者。一切法。皆屬因緣。屬因緣故。不自在。不自在故無我。我相不可得故。如破我品中說。是名無我印(云云)。寂滅者。是涅槃。三毒三衰火滅故。名為寂滅印。問曰寂滅印中。何以但一法不多說。答曰初印中。說五眾。二印中說一切法皆無我。第三印中。說二印果是名寂滅印。一切作法無常。則破我所外五欲等。若說無我。破內我法。我我所破故。是寂滅涅槃。論又問曰。摩訶衍中。說諸法不生不滅一相。所謂無相。此中云何說一切有為作法無常。名為法印。二法云何不相違。答曰。觀無常即是觀空因緣。如觀色念念無常。即知為空。過去色滅壞不可見。故無色相。未來色不生。無作無用。不可見故無色相。現在色亦無住。不可見不可分別知。故無色相。無色相。即是空。空即是無生無滅。無生無滅及生滅其實是一。說有廣略。問曰。過去未來色不可見。故無色相。現在色住時可見。云何言無色相。答曰。現在色亦無住時。如四念處中說。若法後見壞相。當知初生時壞相。以隨逐微細故不識。如人著屐。若初日新而無故。後應常新。不應有故。若無故應是常。常故無罪無福。無罪無福故則道俗法亂。複次生滅相。常隨作法。無有住時。若有住時。則無生滅。以是故現在色無有住。  顯色篇第三十八  阿毗曇明三種色。一者可見有對色。即色塵一法。為眼所見。假極微所成。名為有對。二者不可見有對色。謂眼等五根。此勝義根也。聲等四塵。此之九法。非眼所見。皆假極微所成。三者不可見無對色。即無表色。唯識宗。明第八識變三種色。一唯粗非細。即山河大地等。二亦粗亦細。內身浮塵色。對山河等色即細。比內身中五根即粗。三唯細非粗。即內五根。此即大乘勝義五根。以能造八法。不可見有對凈色。而為體性也。瑜伽論及五蘊論。明三種色。謂顯色。形色。表色。開顯色為十三。謂青。黃。赤。白。光。影。明。暗。煙。雲。塵。霧。空。一顯色。開形為十。謂長。短。方。圓。粗。細。高。下。若正。不正。開表為八。謂取。舍。屈。伸。行。住。坐。卧。俱捨出無表色者。謂無所表彰也。涅槃出無作色者。謂無所作為也。薩婆多出無教色者。謂無所教示也。事鈔釋雲。教者作也。不可教示於他。業疏雲。此明業體。一發續現不假緣辨。無由教示。方有成用即體任運。能酬來世故云無教。大論明四種色。受色(受戒時得律儀)止色(惡不善業止也)用色(如眾僧受用檀越所施之物也)不用色(余無用之色也。資持雲四分一非為體。體從心發。然限在小宗。曲從權意別立異名退非是)。小進不成大。密使行人。心希實道。多方之義。其在茲焉。  俱蘭吒。此雲色質礙曰色。  伊尼延。或伊泥延。此雲金色。正言黳(烏奚)尼延。大論明三十二相。第八名伊泥延。鹿膊相。隨次??纖。  蘇樓波。此雲妙色。經雲。妙色。湛然常安住。不為生老病死遷。  尼羅。此雲青色。東方甲乙歲星屬木。  阿盧那。此雲赤色。南方丙丁。熒惑屬火。  盧醯呾迦。西域記雲。唐言赤色。  迦沙野此雲赤色。梵音呼異。今具錄之。  叔離。此雲白色。西方庚辛。太白屬金。  訖里瑟拏。此雲黑色。北方壬癸。辰星屬水。  迦茶。或迦羅。此雲黑色。  捷陀羅。或劫賓那。此雲黃色。中央戊已鎮星屬土。  羅差。或名勒叉。此雲紫色。  冰伽羅。梁言蒼色。  凡夫沉迷。為物所轉。聽不出聲。見不超色。今列經論令透聲色。如智論問。心心數法無形故。可言無邊。色是有形可見云何無邊。答無處不有色。不可得籌量遠近輕重。如佛說四大無處不有。故名為大。不可以五情得其限。不可以?秤量其多少輕重。是故言色無邊。複次是色過去時。初始不可得。未來世中。無有恆河沙劫數限當盡。是故無後邊。初後邊無故中亦無。無復邊名色相。是色分別破散。邊不可得無有本相。又摩訶衍寶嚴經雲。譬如畫師作鬼神像。即自恐懼。如是迦葉。諸凡夫人。自造色聲香味細滑之法。輪轉生死。亦復如是。又智論雲。大歡喜菩薩作是念。眾生易度耳。所以者何。眾生所著皆是虛誑無實故。譬如人有一子。喜不凈中戲。聚土為谷。以草木為鳥獸。而生愛著。人有奪者。嗔恚啼哭。其父知已。此子今雖愛著。此事易離耳。長大自休。何以故。此物非真故。菩薩亦如是。觀眾愛著不凈臭穢身及五欲。是無常種種苦因。如是眾生。得信等五根成就時。即能舍離。若小兒所著。實是真物。雖復年至百歲。著之轉深。亦不能離。以諸法皆空。虛誑不實故。得無漏清凈智慧眼時。即能遠離所著。大自慚愧。譬如狂病所作非法醒悟之後。羞慚無顏。仰望後賢。觀色如幻。於內外境。無取著焉。◎  翻譯名義集三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54 冊 No. 2131 翻譯名義集  翻譯名義集四  姑蘇景德寺普潤大師法雲編總明三藏第三十九十二分教第四十律分五部第四十一論開八聚第四十二示三學法第四十三辨六度法第四十四釋十二支第四十五明四諦法第四十六止觀三義第四十七眾善行法第四十八  ◎總明三藏篇第三十九  一經藏。二律藏。三論藏。經藏則刊定因果。窮究性相。律藏則垂範四儀。嚴制三業。論藏則研真顯正。核偽摧邪。同出一音。異隨四悉。用顯圓明之理。式開解脫之門。致立三藏之教也。  修多羅。或修單蘭。或修妒路。西域記名素怛覽。舊曰修多羅。訛也。或言無翻。含五義故。摭華雲。義味無盡。故喻湧泉。能生妙善。故號出生。揩定邪正。故譬繩墨。能示正理。故名顯示。貫穿諸法。故曰結鬘。含此五義故不可翻(出雜心論)或言有翻。妙玄明有五譯。一翻經。二翻論。三翻法本。四翻線。五翻善語教。天台定雲。今且據一名。以為正翻。亦不使二家有怨。何者。從古及今。譯梵為漢。皆題為經。若余翻是正。何不改作線契。若傳譯僉然則經正明矣。以此方周孔之教名為五經。故以經字。翻修多羅。然其眾典。雖單題經。諸論所指。皆曰契經。所謂契理契機。名契經也。摭華雲。契理則合於二諦。契機則符彼三根。經者。訓常訓法。妙玄雲。天魔外道不能改壞。名為教常。真正不雜。無能逾過。名為行常。湛然不動。決無異趣。名為理常。又訓法者。法可軌。行可軌。理可軌。佛地論雲。經者貫攝為義。貫穿所應知義。攝持所化眾生。慈恩雲。為常為法。是攝是貫。常則道軌百王。法乃德模
推薦閱讀:

【翻譯】天國的權柄:在黑暗勢力之上掌權(4)認清仇敵的詭計
《西征賦》原文、翻譯及賞析    作者:[魏晉] 潘安
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原文、翻譯及賞析
中秋月原文、翻譯及賞析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原文、翻譯及賞析

TAG:翻譯 | 譯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