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從救贖史觀點看》羅馬書的全景 ?? 論到他兒子

5. 論到他兒子

羅1:3-4「論到他兒子我主耶穌基督,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里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

我們讀羅馬書的時候,要想到羅馬書的論理性。在1章1節有「為福音」,1章2節緊接著就說「這福音是」。在1章2節說,這福音是「關於兒子在聖經上所應許的」,在1章3節緊接著又說「論到他兒子。」羅馬書是一個接一個地被連接起來的論理性的連續。現在我們回到本論,福音的核心「論到他兒子」,到底是怎樣的一位呢?他是「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這是指耶穌基督的人性。約翰在約翰福音1章14節表現的很好,「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永遠前住在榮光中的他,現在成了肉身來到這地上,是從大衛後裔生的。

使徒保羅說這句話的意圖在哪裡呢?這章節,在教義部分是很重要的。因為有些人否認耶穌基督從肉身來的事實。 約翰二書1章7節,說「因為世上有許多迷惑人的出來,他們不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這就是那迷惑人、敵基督的。」那麼,耶穌基督為什麼非要肉身來到世上,並且是從大衛後裔生的呢?使徒保羅想要說下面的話,所以先說這種話的。我們先看羅馬書8章3節的話語:「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律法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但神是行出來了。怎麼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在成為肉身的自己兒子身上,擔當了人類的一切罪。律法不能解決的問題,神就用這種方法幫人類解決了。解決罪的問題,除了這再無別的方法。保羅在本文羅馬書1章3節中,注重這個話題。

我們再看1章4節。開始就說「按聖善的靈」。1章4節和1章3節有對照性,1章3節是「按肉體說」,而在1章4節是「按聖善的靈」。就是把肉身和靈互相對照起來說明。「因從死里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什麼意思呢?是因著主的復活,才被認定為神的兒子嗎?絕對不是。主在永遠前就是神的兒子。可是,他作為肉身出生在拿撒勒,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里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在木匠家裡的時候,是照以賽亞先知所預言的,「他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乾地。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賽53:2) 可是,因他從死里復活,被掩蓋的作為神兒子的神性顯明出來了,被承認為「他果然是神的兒子。」在1章3節說的是耶穌基督的人性,在1章4節說的是耶穌基督的神性。

保羅在雅典講道的時候,所下的結論記錄在使徒行傳17章30-31節。「世人矇昧無知的時候,神並不監察,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因為他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他從死里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 這就是被顯明為「神的兒子」的意思。我們把榮耀歸給賜給我們這奧秘話語的神。又是詳細查考這話語,應用在我們身上的部分。使徒約翰在約翰一書3章2節,說「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因為必得見他的真體。」

我們是神的子女,不是將來要做神的子女,而是「現在」就是神的子女。可是,作為神的子女的榮耀還未顯明。換句話說,作為神的子女的我們在眾人面前還沒有得到認可。可是,到我們的主再臨的那日子,我們也與他一同復活,變成榮耀體。到那日,被認定為「啊,他們可真是神的子女啊。」但那日之前,世人不認識我們。為什麼呢?如同他們沒能認出耶穌基督一樣。耶穌基督與我們一樣降為卑,是為了與他一樣把我們高舉。可是,這樣的事實世人是不知道的。使徒見證說,「因從死里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他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我們都真實地坦白過,他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我們主耶穌基督」,這名字是我們該羨慕的名字。叫一次,再一次,還想再叫的名字,是我們渴慕的,又是我們愛戴的名字。是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主。看使徒保羅的書信,他很願意這樣的稱呼耶穌基督。你們也一樣嗎?不能把耶穌和基督分開來稱呼,在那前面還加一個字,就是「主」。因此,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初期教會的聖徒,有因認耶穌為他們的「主」,而受到逼迫的。羅馬的官員威脅他們,讓他們只認該撒為他們的主,可是都是枉然的。我們的眾弟兄懷著這樣的信仰坦白,甘心地為主殉道了。

「論到他兒子」,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可是,那只是暫時的。「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里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只有他,才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默想的問題

1.請說明關於耶穌基督的人性。

2.請說明關於耶穌基督的神性。

3.請說明「顯明是神的兒子」是什麼意思,再說明基督徒將要被認定為神的子女的日子。

推薦閱讀:

古會玩!教皇和皇帝互懟,「玩」脫了神聖羅馬
羅馬鼻
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驚艷於CHANEL的羅馬山茶花
羅馬之路---書劍水滸

TAG:觀點 | 羅馬 | 兒子 | 救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