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相爭, 這五個謀士最厲害, 韓信臨死前後悔沒有聽其中一人的話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時期的謀士很出名,一個是三國時期,一個就是秦末楚漢相爭時期。秦末時期的謀士雖然沒有三國時期那麼多那麼有名,但是也有幾位驚才絕艷和謀略出眾之人,其中又以五人名氣最盛,才華最出眾,五人中最終四人歸了劉邦,只有一人效力於項羽。劉邦之所以能擊敗項羽建立大漢王朝,和他的幾位謀士是分不開的。今天就說說那段風雲激蕩的歲月里這幾位才能出眾的謀士。
張良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論在後世的名氣,五人中張良毫無疑問當居第一,如果要對中國歷史上的謀士作個排名,張良至少可列前五。張良有勇有謀,在博浪沙襲擊過秦始皇,是漢初三傑之一,劉邦稱之為「「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劉邦在幾次關鍵時刻能做出正確的選擇甚至於能逃得一命都和張良有關係。比如約法三章盡收關中民心;鴻門宴助劉備逃脫;阻止分封和請封雍齒等等。
漢初三傑中,就屬張良看得遠懂得急流勇退。劉邦立國後,張良託辭多病,閉門不出,對政事不感興趣,醉心於修道其實就是為了消除劉邦的戒心,同時他主動要求封在劉邦的老家沛縣,意思就是我在你眼皮底下,你劉邦大可放心;另外一方面,他在廢立太子一事上站在了呂后一邊,在日後呂后清洗劉邦舊臣時得以置身事外。張良一生有始有終,既能謀國,又能謀身,從這一點看,說張良是秦末第一謀士也不為過。
陳平
陳平原本效力於項羽,後來棄楚投漢,投奔了劉邦。雖然他的名氣不如張良,但是拋開謀身這方面他不如張良,謀國方面的謀略他一點都不遜色於張良。陳平的得意之作主要有三個:一是使反間計成功的離間了項羽和他最重要的謀士也是項羽的亞父范增,沒有了范增在項羽身邊出謀劃策,這對劉邦來說非常重要;二是在韓信打下齊國請封」假齊王「時及時制止了劉邦的不理智行為,封韓信為齊王。後來韓信之所以沒有反劉邦和這個也不無關係;三是劉邦立國後出征匈奴被困白登山,當時情況非常危急,正是靠陳平的計謀才得以脫險。
陳平在呂后專政時沒張良那麼幸運被剝奪了實權,但是日後他在剷除呂后勢力還政於劉氏的行動中居功至偉,在文帝時官居丞相得以善終。
范增
作為項羽的首席謀士,又是項羽的亞父,范增本可以襄助項羽擊敗劉備,這樣的機會其實有好幾次。范增早就看出劉邦非池中之物,幾次要求項羽除掉劉邦,但是都被項羽一次次猶豫之中錯過。特別是鴻門宴時,這本來就是為了除掉劉邦而設的,范增也幾次暗示項羽下手。可是西楚霸王勇則勇矣,關鍵時刻卻是婦人之仁,被劉邦逮住機會溜之大吉。
一次次錯過機會後,終於輪到劉邦對范增下手了:謀士陳平利用項羽剛愎自用,多疑自大的毛病成功的離間了兩人的關係,范增被迫離開項羽。不可一世的項羽沒有了范增在旁邊指點和出謀劃策,終於在垓下之戰一戰而敗。
蒯通
他是韓信身邊的謀士,對於蒯通的謀略,可以用他向韓信兩次獻策來說明:其中韓信聽了一計結果害死一人,另外一計韓信沒聽害死自己。
韓信聽了一計害死一人指的是劉邦分兵與韓信讓他東進開闢第二戰場,結果韓信很厲害接連拿下了魏國趙國和燕國,下一個目標就是齊國。在韓信進軍齊國的同時,劉邦已經派了酈食其前往齊國遊說齊國投降,結果酈食其在韓信大軍到來之前成功的說服了齊國投降劉邦。此時蒯通以韓信並未接到劉邦不攻打齊國的命令,以及功勞被酈食其搶去為由建議韓信繼續進攻齊國。齊國本來已經答應投降了結果韓信卻兵臨城下,齊王認為自己上當了就烹殺了酈食其。
韓信沒聽蒯通之計指的是劉邦封韓信為齊王后,韓信按兵不動,此時項羽派人遊說韓信三分天下保持中立被韓信拒絕後,蒯通同樣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事例勸說韓信自立,結果韓信猶豫之下也拒絕了。之所以說害死了韓信自己,是因為日後韓信被殺和這個有莫大關係,而且如果他當初聽了蒯通的話,韓信的結局再差也差不過日後被殺,臨死前韓信曾嘆息著說: 「我真後悔不聽蒯通的話,以至於死在女人的手中!」
李左車
這又是一個厲害人物,他的爺爺就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提到韓信大家會說井陘之戰韓信背水一戰堪稱經典,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那是因為當時的趙王歇和趙軍主帥陳余沒有聽從李左車堅守井陘,分兵斷韓信糧草的正確意見,否則勝負難料,而且韓信戰敗的可能性極大。
李左車的另外一個驚艷之舉就是井陘之戰逃亡的他被韓信抓到後,韓信深知他的能力,以師禮向他請教如何滅燕和滅齊。李左車的戰略眼光極其出眾,他提出修生養息不急於和燕齊兩國作戰,而是以優勢兵力陳兵燕國迫使燕國投降,燕國一降,在巨大的震懾力之下,齊國也會跟著投降,後面證明他的這一決策是對的,齊國之所以在酈食其的遊說下投降,不是因為別的,主要就是因為懾於韓信的兵威。
推薦閱讀:
※厲害了!慈禧洗澡離不開這兩樣東西,讓她的後人100年抬不起頭
※論裝X,古人可比我們厲害多了!
※齊天大聖孫悟空為什麼這麼厲害?
※婆婆太厲害怎麼辦……(周日 11.8)
※中聯辦高官:辱罵中國制度最厲害的人不在歐美而在在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