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感應統紀》連載:冤冤相報 兩敗俱傷

冤家宜解不宜結(資料圖)主編:許止凈居士 譯:檀作文伍子胥【原文】平王使費無極如秦,為太子建娶婦。婦好,來,未至,無忌(《左傳》作無極)先歸,說平王曰:「秦女好,可自娶,為太子更求。」平王聽之,卒自娶秦女。是時伍奢為太子太傅,無忌為少傅。無忌無寵於太子,日夜讒之於王,曰:「自無忌入秦女,太子亦不能無望於王。王少自備焉。太子居城父,擅兵,欲入矣。」平王召其傅伍奢責之。奢知無忌讒,乃曰:「王奈何以小臣疏骨肉(《左傳》,奢曰,君一過多矣,何信於讒)。」王遂囚伍奢,召太子建欲誅之。太子奔宋。無忌曰:「伍奢之子材,不殺為楚國患。盍以免其父召之。」王使人召之,曰:「來,吾免而父。」伍尚謂其弟胥(《左傳》作員)曰:「聞父免而莫奔,不孝也。父戮莫報,無謀也。度能任事,智也。子其行矣,我其歸死。」尚遂歸,胥奔吳,王殺伍奢及尚。平王卒,昭王立。楚眾不說費無忌,以其讒亡太子建,殺伍奢及尚,與卻宛,令尹子常乃誅無忌以說眾,眾乃喜。十年冬,伍子胥率吳師伐楚,遂入郢,鞭平王之屍以報父仇。(《楚世家》)【譯文】楚平王派遣費無忌前往秦國,為太子建迎娶媳婦。那個女人長得姣美,前來楚國,還沒到達,費無忌先返回,勸說平王道:「秦國女子長得好,可以自己娶,給太子另外找一位。」平王聽從他的話,結果自己娶了秦國女子。當時伍奢任太子太傅,費無忌任少傅。費無忌不受太子寵幸,日夜向平王說太子建的壞話,道:「自從費無忌送入秦國女子,太子怨恨我,也不能不怨恨大王,大王對此要自己稍加防範。況且太子居住在城父,獨攬兵權,將打算入宮為王了。」 平王召見太子的太傅伍奢責備他。伍奢知道是費無忌在進說讒言,於是說:「大王怎麼能因為小人的話而疏遠自己的骨肉?」於是平王就將伍奢囚禁。接著召見太子建,準備誅殺他。太子聞訊,逃亡投奔宋國。費無忌說:「伍奢的兩個兒子都是人才,不殺死會成為楚國的禍患。何不用赦免他們父親作為條件召見他們,他們必定到達。」於是平王派人召見他們,說:「來的話,我赦免你們的父親。」伍尚對伍胥說:「聽說父親能獲赦免而沒人奔赴,是不孝;父親被殺戮而沒人報仇,是無謀;估量才能委任事務,是智。你就走吧,我將回去赴死。」伍尚於是回來,伍胥出奔吳國,楚王殺了伍奢和伍尚。楚平王過世後,楚昭王繼位,楚國民眾都不喜歡費無忌,因為他用讒言害死了太子建,又殺死伍奢和伍尚以及卻宛等人,令尹子常於是將費無忌處死,以撫慰眾人,大家於是十分滿意。十年冬季,伍子胥率領吳國軍隊攻打楚地,大敗楚軍,進入郢地後,找到平王的墳墓,將他的屍體從墳中挖出鞭打,以報殺父之仇。【評語】按:楚平王與子干、子皙同弒靈王,復用詭謀,殺子干、子皙。殺三兄而竊位,當受亡國之報無疑。況專聽饞人無忌之言,殺子娶婦,忠孝之伍奢伍尚,直和之卻宛,均視之如草芥,芟夷唯恐不盡。其得早死,不身嬰誅戮,倖也。伍奢、卻宛之遇饞,實國人所公憤,而況其嗣乎。論佛家高尚之理,則雖父母之仇,亦不得以殺報。蓋以殺報殺,循環反覆,終無已時。遇極惡人,當首先發願度之,始能斷造惡之根源,而完吾心之悲憫。但春秋時,佛教未入中國,故子胥大復仇之義,忍死冒險,而入於吳,一時江上丈人、瀨邊女子,皆哀其志而憐其身,不惜殺身相救,此固足覘當時義俠之風尚,亦正見子胥之哀憤,深入人心也。鞭屍三百,包胥以君臣之義責之,自不值子胥一笑。然取其君臣之妻以辱之,則實為已甚。且令吳受夷狄之譏(《穀梁傳》:書吳,狄之也。何狄之?君妻其君之妻,大夫妻其大夫之妻,蓋有欲妻楚王之母者,故斥其狄道也),楚懷奮臂之斗。(《淮南子》,吳入郢,鞭平王之屍,舍昭王之宮,昭王奔隨,百姓攜幼扶老而隨之,皆奮臂而為之斗,當此之時,無將軍卒行列之,各致其死)。為吳謀而為不忠,為己謀亦不智,此不能不為子胥惜也。然子胥亦是豪傑之士耳,不惟佛理未夢見,即聖賢仁恕之道,亦且背道而馳。己欲報仇,是因父兄無罪受戮。試問王僚何罪,其子慶忌又何罪,而一進專諸,再進要離,成闔閭之篡弒,以遂一己之私,其不仁不恕甚矣。終受屬鏤之賜。殆亦有因果之理存也。【譯文】楚平王和子干、子皙二人一道殺掉楚靈王,又使用陰謀詭計,殺掉子乾和子皙。平王殺掉三個兄弟,從而竊據王位,理應受到亡國的報應,這是毫無疑問的。何況他一味聽信小人費無忌的饞言,殺兒子、娶兒媳婦,忠義孝悌的伍奢伍尚、正直溫和的卻宛,在他眼裡也一併形同草芥,想要將他們統統殺掉。平王只不過因為他死得早,才沒有遭受殺身之禍,也算幸運了。伍奢、卻宛遭遇饞言構陷,連國人都被激起公憤,更何況他們的兒子呢?說到佛家的高尚理念,就算殺父之仇亡母之恨,也不應用仇殺報復兇手。因為以仇殺冤冤相報,循環往複,永遠沒有休止。所以遇即使到非常壞的人,也應該首先心存感動度化他的善良願望,這樣,才能斬斷產生惡的根源,從而完善我們內心的仁愛與關懷。但是春秋時代,佛教尚未傳入中國,所以伍子胥懷抱復仇信念,冒著生命危險和山川險阻,進入吳國,當時江上的老漁夫和瀨水邊的女子,都同情他的想法,可憐他的境遇,不惜捨命搭救他。這一切,固然足以窺知那個時代的俠義風尚,也說明伍子胥的悲憤,深深打動人心。申包胥用君臣標準指責伍子胥掘墓鞭屍,這種迂腐看法,原本不值得伍子胥付之一笑。然而伍子胥抓住楚平王君臣的妻子進行侮辱,則實在做的太過分了,這一報復行為,還讓吳國被譏笑為蠻族(《穀梁傳》寫吳國,說吳國人是蠻族。為什麼以野蠻人稱謂他們,因為吳國國君強佔楚國國君的妻子,吳國大夫強佔楚國大夫的妻子,甚至有人還想強佔楚王的母親為妻,所以指斥這是野蠻人的行為。),令楚國人奮起反抗。(《淮南子》說,吳軍攻入楚國郢都,鞭打楚平王的屍身,佔據楚昭王的宮室,楚昭王逃奔隨國避難,楚國百姓攜幼扶老跟隨昭王,一起奮起反抗,那時的情勢,甚至來不及對軍丁士卒進行整編,追隨昭王的人民,卻人人奮勇戰鬥,捨身忘死)。伍子胥這是吳國謀劃,而不忠於其事;為他自己考慮,也不周全明智。實在不能不讓人替他惋惜。雖然伍子胥也是英雄豪傑,卻不僅對佛經中的道理一無所知,其行為即使與一般聖人賢者所秉持的仁愛寬恕之道,也是背道而馳的。伍子胥要抱仇,是因為他的父親兄弟無辜被殺,可吳王僚又有什麼罪,他兒子慶忌又有什麼罪?伍子胥先向闔閭進薦殺手專諸,接下來又保舉刺客要離,幫助闔閭實現殺君篡位,從而成就個人私利,這人沒有仁德,不懂寬恕,實在到了極致。他最終被闔閭賜劍自殺,也說明因果報應是確實存在的。《歷史感應統紀》連載之三十九,未完待續。歡迎關注騰訊佛學官方微信號:rushidao_qq
推薦閱讀:

《講點兒英國歷史》系列 第十五篇:擴張者愛德華
蜀山筆俠TOP10系列之:十大皇帝番外篇 周世宗 柴榮
天眼看歷史--文化大融合下的盛世隋唐(8) 
蒙古科爾沁部落歷史(原創)
180萬人吶喊簽名創歷史 政府應行動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