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勸酒文化背後的驚人邏輯(深度好文)

你看得到交換的酒杯,沒看到交換的利益,你看得到幹掉的白酒,看不到幹掉的尊嚴。--酒桌文化

春節前後,各種酒局恐怕是每個成年人都要面對的難關。中國人的算命文化、酒桌文化有很長的歷史。在官場上,酒宴成為官員們交際的場所,酒就成為「政治液體」,人們以敬酒和回敬等種種禮儀行使為官之道。

勸酒本身是一種禮儀,但是在歷史中,不乏禮儀變質成為與利益相關工具,敬酒不喝就是不給面子,喝了不知道回敬也是不懂人情世故。這種酒桌文化是如何形成的?這種強制與脅迫何時產生,又是如何蔓延到全國的?

01

勸酒與逼酒 歷史久遠的文化現象

酒有悠久歷史 勸酒自古有之

嚴格地說,勸酒源於敬酒,而敬酒是宗法社會遺留下來的舊俗。敬酒是有社會等級區分的,臣敬君,子敬父,弟敬兄,下級敬上級,晚輩敬長輩等。敬酒首先是下對上的互動,相對沒有強制性。但,上對下的互動,可稱作回敬,也可以是主動敬,就有了極大的強制性。最早的勸酒多來自上對下的敬酒。尤其是從家過度到國,這種倫理慢慢變成了政治強制力。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無數政治語境下的強制性勸酒案例,有些妙趣橫生,但也有很多案例異常殘忍,讓人毛骨悚然。

打殺脅迫 勸酒的極端

曹操、孫權等人的勸酒就有了很強的政治含義。據《三國志》記載,張綉投降曹操後,曹操很高興,開宴會請大家喝酒。曹操在前面敬酒,典韋拿著大斧子緊隨其後。曹操向誰敬酒,典韋就拿著斧子向誰行禮。那架勢的潛台詞是:「你喝不喝?不喝爺爺砍了你」。相比曹操,孫權也沒好哪兒去。在一次宴會上,孫權逼大家喝酒。虞翻假裝喝醉,倒在地上,當孫權要離席的時候,他爬起來就要溜。孫權大怒,拔劍就砍。要不是身邊人拉住,虞翻的腦袋就落地了。

中國勸酒文化背後的驚人邏輯!

1.服從性測試

通過你是否服從勸酒者要你繼續飲酒的指令, 來觀察你是否肯為了「場面」傷害自己身體。聽著好像很變態,但其實這是一種權力的彰顯方式,對方被逼喝酒的窘態,是權力持有者在酒桌上最佳的享受。

有些勸酒者喜歡把利誘包裝成威脅,「你不喝可不夠朋友啊」,言下之意是喝了就是朋友;

有些勸酒者喜歡把威脅包裝成利誘,「這杯乾了,這個合同就是你的了」,言下之意是不喝你就出局了。

有些人覺得這個邏輯很荒謬,但服從性測試恰恰必須荒謬。就比如「指鹿為馬」,上級知道這不是馬,下級也知道這不是馬,上級知道下級知道這不是馬,下級也知道上級知道自己知道這不是馬,但是你還得說這是馬。

對顯而易見的荒謬表示服從,才是服從性測試的核心。

同樣,在酒桌上,你以為他真的不知道喝下去你會難受?不知道對身體有害?不知道你第二天會頭疼欲裂?

勸酒者完全知道,太知道了。但這種傷害和痛苦恰恰是意義所在。如果沒有後果,則無法測出「服從」的程度。就像幫會入會需要在手上劃一刀,是在以最微量的自我傷害的形式,來展示服從的姿態。

在政界,這種測試是往往是一場宣誓效忠的儀式,提醒你上下關係要怎麼擺;在商界,這種測試是給大家明確「到底是誰有求於誰」,看似平等互利的合作關係其實從來都不是平等的。

2. 誠意測試

指的是勸酒者時刻在觀察被勸者是否能夠放下心防和體面,向勸酒者及旁觀者展現醜態。維繫關係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醉酒的後果就是這種代價。醉酒後的醜態是一種小劑量的抵押物,在人和人之間還不能完全信任,但又需要建立合作關係的時候,是某種意義上的誠意測試。

所謂「喝到位」就是在說這個。如果一頓筵席散盡,你仍然表達清晰,步履穩健,會被認為「今天小王沒喝到位」,言下之意你沒有向我交付醜態作為抵押物,你仍然將你自己的體面、形象、自尊看得比我對你的信任更重要。

直到喝的瘋言胡語,脫了上衣跳舞,吐完躺倒,勸酒者心目中的抵押品才算足額交付完畢。這期間觀眾越多越好,洋相越大越好,起鬨者和圍觀者實質上都是抵押交付的見證人。

美國大學的兄弟會也是這樣,入會的時候需要經歷羞辱性的儀式,比如骷髏會據說需要當眾手淫,其道理是一致的:一個時刻體面的人一定是抱著戒心的人,不值得信賴。只有抵押物給的「到位了」,咱們的合作關係和信賴程度才可能再上一個台階。

這種酒桌文化是地地道道的中國特色,世界上嗜酒如命的國家有的是,比中國人貪杯的民族多了去了,但人家大多都是自己喝自己的,絕不會管到別人杯子里去。自己躲著不喝卻想盡辦法讓別人多喝的,惟中國獨此一家。這種酒桌文化也並不是什麼「中國的古老傳統」,而是最近幾十年才興起的東西。

至於這個傳統的來源,有人認為這是下層軍隊文化的雜交物,理由是中國酒局對於高度蒸餾燒酒的偏好,和中國傳統士大夫階層偏好黃酒完全不同,我覺得有一定道理。中國的「商」許多是從「官」變來的,而中國的「官」又是從「軍」脫胎而來的。而權力等級體系體現的最淋漓盡致的,必是軍隊無疑。

03

大部分的中國式酒桌,是場權力的遊戲

似乎酒桌上有一條隱形的戰壕:一邊要被敬,一邊要管陪。被敬的不想喝,被陪的也未必愛喝,但是一旦開了場,就務必要讓對方喝下去。就像一邊是盟軍,一邊是軸心國,你也不想死,我也不想死,一開戰都要衝上去殺死對方。

這是每晚都上演的,酒桌上的戰爭。這些酒桌戰爭,雖然又無知又耗費,大概還稍微有點騎士精神,赤膊上陣,刺刀見紅。可更多的酒桌,喝的不是情分,拼的不是實力。

不然,為什麼喝吐了的業務員,還要在客戶的喝彩聲中吹一瓶啤酒?為什麼兩眼充血的下屬,還能替領導勇猛地擋下滿滿的一杯高度白酒?為什麼一群衣冠楚楚的中年男子,非要起鬨讓紅臉的年輕小姑娘再多喝一杯?

簡單的很,你看得到交換的酒杯,沒看到交換的利益,你看得到幹掉的白酒,看不到幹掉的尊嚴。

歸根結底,大部分的中國式酒桌,是場權力的遊戲。強者用逼人喝酒彰顯權威和控制力,弱者用自虐式主動喝酒表白忠誠和服從。這裡暗含著大部分人都沒意識到的邏輯:人最重要、最寶貴的是健康,喝到吐了還在喝,好比是遞了一張投名狀、歸降書。

為了你,我連身體都不顧,老闆/領導/客戶/老丈人,您滿意了嗎?

我們從熟人社會轉為陌生人社會才幾十年而已,而缺乏成熟的互信機制,才是這套看似荒謬的酒桌文化背後的真正邏輯。個人觀察,喝軟飲料長大的80,90後一代人現在已經淪陷。這套酒桌儀式是如此普及和具有感染力,以至於滲透到了這個國家的每一寸土地。這證明了其具有深厚的民眾土壤和現實基礎。

酒桌十大訣竅

酒桌文化

訣竅1酒桌上雖然"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但喝酒的時候決不能把這句話掛在嘴上。

訣竅2韜光養晦,厚積薄發,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

訣竅3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

訣竅4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訣竅5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乎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態度,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訣竅6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隨意,方顯大度。

訣竅7自己職位卑微,記得多給領導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領導確實想找人代,還要裝作自己是因為想喝酒而不是為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比如領導甲不勝酒力,可以通過旁敲側擊把準備敬領導甲的人攔下。

訣竅8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墊杯底,記著自己的杯子永遠低於別人。自己如果是領導,知趣點,不要放太低,不然怎麼叫下面的做人?

訣竅9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

訣竅10碰杯,敬酒,要有說詞。 桌面上不談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裏面瞭然,不然人家也不會敞開了跟你喝酒。

酒量不行的9個技巧

拯救你的酒桌尊嚴

1、不要主動出擊,實行以守為攻戰略;

2、桌前放兩個大杯,一杯放白酒,一杯放礦泉水,拿小酒盅乾杯,勤喝水,到酒桌上主客基本都喝8分醉時,可以以水代酒,主動出擊;(這條不建議用)

3、乾杯後,不要馬上咽下去,找機會用餐巾抹嘴,把酒吐餐巾里;(適用女性)

4、上座後先吃一些肥肉類、澱粉類食品墊底,喝酒不容易醉;

5、掌握節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

6、不要幾種酒混著喝,特別容易醉;

7、領導夾菜時,千萬不要轉酒桌中間的圓盤,領導夾菜你轉盤是酒桌上的大忌;

8、喝到六分醉時,把你面前的醋碟中的醋喝下,再讓服務員添上……

9、每次乾杯時,倒滿,然後在喝前假裝沒有拿穩酒盅,盡量灑出去一些,這樣每次可以少喝進去不少。

當代勸酒文化是傳統社會酒文化的變體,是強制性的政治行為內化到普通大眾心中的價值觀念和風俗習慣。這本質上是一種文化,或曰一種政治。只要酒的「政治液體」身份還在,酒桌的「權力場」還未消除,敬酒勸酒的習俗也會一直持續下去。


推薦閱讀:

如何弘揚傳統文化
紅山文化80年(上)
耶路撒冷有幾座門?
你感覺俄羅斯最讓人不解的是什麼?
每日小情書,倘有來生,若給死別,別不生離!

TAG:中國 | 文化 | 邏輯 | 酒文化 | 背後 | 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