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大光圈和防抖哪個更有用
06-21
談大光圈和防抖哪個更有用
常聽一些老鳥說「鏡頭後面的頭更重要」,但筆者認為這是似是而非的觀點。試想,鏡頭固有的解像力、色彩還原能力等成像素質,會因為是菜鳥而下降,是老鳥而提升么?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只不過老鳥的經驗對於充分發揮「牛頭」的固有成像素質到極致有幫助,菜鳥因缺乏經驗可能使用不當沒能充分發揮出「牛頭」固有的成像素質。但是,菜鳥只要勤奮,也會掌握技術技巧,總有成為老鳥的一天,而「狗頭」永遠都是「狗頭」。「鏡頭後面的頭更重要」這說法,唯一的積極意義在於告戒菜鳥:光有好器材是不夠的。 在一諮詢D80配廣角鏡頭是選16-85VR/3.5-5.6還是選SP17-50/2.8的帖子,看到「大光圈要比防抖有用,廣角端防抖作用不大」這樣的回復,認為這也是一個似是而非的說法。 本帖討論大光圈是否要比防抖更有用和廣角端防抖作用大不大的問題,不涉及鏡頭本身固有的成像素質。 在開始探討問題前,先學習一些相關的基礎知識,以消除可能存在對廣角鏡頭、光圈、安全快門速度的定義和VR的效果等的誤解發言,引發無謂的爭論。 一、廣角鏡頭 按35mm(即135)傳統相機鏡頭的一般劃分法,廣角鏡頭的焦距一般在24mm-35mm之間,視角在60°-85°左右;超廣角鏡頭的焦距一般在17mm-21mm,視角90°-105°左右;魚眼鏡頭焦距一般是6mm-16mm,視角在180°-220°之間。尼康公司的分類略有不同:20mm-35mm為廣角鏡頭;20mm以下為超廣角鏡頭。 廣角鏡頭焦距短,視角大,視野寬闊,景深長,能強調畫面的透視效果,誇張前景和表現景物的遠近感,在較狹窄的場合拍攝到較大面積的景物等,更適合於拍攝需要表現出相當大清晰範圍的大場面、有氣勢的景物題材,而非需要虛化背景的人像、微距等題材。 二、光圈 光圈的主要功能,一是控制光通量,光圈大,光線通過多,光圈小,光線通過少;二是控制景深,光圈小,景深大,光圈大景深小。 光圈係數是1、1.4、2、2.8、4、5.6、8、11、16、22……,相鄰兩檔在數值上相差√2(根號2)倍,入射光瞳直徑相差1/√2(根號2分之1)曝光量也相差一級。 實際拍攝中影響景深的因素,除光圈外還有兩個因素,一是鏡頭焦距的長短,焦距長,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二是調焦點的遠近,調焦物點遠,景深大,調焦物點近,景深小。 三、快門 常見快門係數是B(T)、30〃、15〃、8〃、4〃、2〃、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1/4000、1/8000。上列快門係數除B(T)門外,在光線和光圈不改變的情況下,相鄰兩檔在曝光量上相差一級。 同樣的曝光量,可以有不同的快門時間和光圈組合。如F2.8 和1/500 s,F4和1/250 s,F5.6和1/125 s,F8和1/60 s,F11和1/30 s,F16和1/15 s,雖然光圈和快門速度組合不同,曝光量卻是相同的。但是,當快門速度慢於某一數值,會出現倒易律現象。 四、手持相機拍攝的安全快門速度 在相機握持方式得當的情況下,為避免受相機抖動影響拍攝畫面的清晰度,手持相機拍攝容許的最慢快門時間的分母等於鏡頭焦距。 如24mm鏡頭和50mm鏡頭的安全快門速度分別為1/24s和1/50s。由於相機的光圈、快門速度和ISO調節是以1/2或1/3步進調節,以1/3步進調節為例,相機可以設置為1/50s,不能設置為1/24s,但可以設置為1/25 s,通常為了方便操作,將比1/24s稍快的1/25s作為24mm鏡頭的安全快門速度。值得注意的是:用DX格式拍攝的視角相當於1.5倍,所以24mm鏡頭焦點距離相當於36mm,50mm鏡頭焦點距離相當於75mm,安全快門速度以鏡頭標示的焦距乘於鏡頭轉換係數的積作為快門時間的分母。 五、感光度(ISO) 常見的ISO數值是25、50、100、200、400、800、1600、3200等。相鄰兩檔ISO數值的感光度相差一級,若光線、使用的光圈和快門速度不改變,相鄰兩檔數值會導致在曝光量上相差一級。 ISO100為普通感光度;ISO100以上至ISO200為擴展普通感光度;ISO50為低感光度;ISO25及以下為極低感光度;ISO200以上至ISO400為高感光度;ISO400以上為極高感光度。 用低感光度和普通感光度拍攝的圖片,總體表現要比用高感光度拍攝的圖片更好。膠捲的感光度越高,顆粒就越粗。高感光度在數碼圖片上就表現為有雜訊,很粗糙,而且還會損失色調和階調。 六、尼康VR II的效果 按尼康的說法是:「VR II操作使得在相當於降低 4檔的快門速度仍能獲得銳利影像。」 http://www.nikon.com.cn/productitem.php?pid=1218-a6b9250679 「大光圈要比防抖更有用」的說法成立與否,得看是什麼焦距段的鏡頭、在什麼場合、拍什麼題材。假設使用XGP和XSL的200mm端拍攝飛行的鳥,在ISO800時,F2.8的快門速度為1/4000s,F5.6的快門速度相應降到1/1000s,而清晰定格飛行的鳥需要1/1500s的快門速度。F2.8的大光圈可以提供比F5.6小光圈快兩檔的快門速度,高速快門對清晰定格快速運動物體有很大作用而VR沒這種作用,而且在快門速度遠高於安全快門的情況下VR也沒什麼作用。此時,使用XSL拍攝除了提高ISO數值別無選擇,而使用XGP拍攝則可有兩種選擇:為加大些景深將光圈設為F4.5或為求圖像更細膩將ISO設為400仍能達到需要的快門速度,這時大光圈要比防抖更有用。假設使用16-85VR/3.5-5.6和SP AF17-50/2.8的20mm焦距在弱光環境下手持拍攝,ISO800和F2.8光圈時的快門速度為1/30s,剛達到安全快門速度,使用SP AF17-50/2.8拍攝,只能接受ISO800的成像水平,而使用非恆定光圈的16-85VR/3.5-5.6拍攝,20mm焦距也許最大光圈已是F3.8或F4了,按F4快門速度相應降為1/15s,低於安全快門速度一檔,但VR II可以提供降低四檔快門速度的防抖效果,這時還可以選擇將ISO設為400或200,以1/8s或1/4s拍攝「仍能獲得銳利影像」,而且比ISO800拍攝的圖片更細膩。此時,VR比大光圈更有用。 利用廣角鏡頭大光圈虛化背景、實現突出主體意圖的想法不太實際。廣角鏡頭的景深遠比標準鏡頭、長焦鏡頭和超長焦鏡頭的大,除非拍攝的主體距離很近,背景距離較遠,否則,用廣角鏡頭尤其是超廣角鏡頭,無法像標準鏡頭、長焦鏡頭、超長焦鏡頭那樣,利用大光圈來達到虛化背景的意圖。況且SP AF17-50的最大光圈F2.8,只比16-85VR的16mm最大光圈F3.5大0.5檔,16-85VR的35mm焦距最大光圈不會是F5.6,也就大不了2檔,虛化效果能有很明顯的差別? 廣角端防抖作用大不大? 拍攝興趣和涉獵題材寬窄不同,會有不同的判斷。如果您對拍攝風景興趣不大,有光線不好不拍攝或者出門總帶三腳的習慣,廣角鏡頭的大光圈和防抖,對您來說都作用不大;如果您喜歡拍攝風景,經常不帶三腳架在弱光場合手持拍攝,對您而言,廣角鏡頭的防抖(尤其VR II)要比大光圈更有用。因為,目前不帶防抖的廣角鏡頭,除適馬的30/1.4和20/1.8兩支大光圈廣角鏡頭之外,包括原廠的35/2在內大光圈廣角鏡頭,與帶防抖的新款廣角鏡頭的最大光圈相差都沒有超過3檔,而VR II防抖補償4檔(老款的VR是3檔)。到一些禁止使用閃光燈和三腳架(如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或者不方便使用閃光燈和三腳架,環境光線又較弱的場所拍攝後(如地方窄、人流多的岩洞內燈光景觀),您就會深切地體會到廣角端防抖作用有多大了。 |
推薦閱讀:
※迷人的光芒,用什麼光圈拍的?
※三星S9國行評測:Galaxy旗艦的一次補完進化 | DigiLab
※關於景深與焦距、拍攝距離、光圈的關係及疑惑
※一款定焦鏡頭的最大光圈值在不同畫幅的機身上是否會發生變化?
TAG:光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