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發言稿8000字
學習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發言稿8000字
(新文秘網www.wm114.cn)
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行使職權的能力
尊敬的葉書記、郭州長,各位領導,十分感謝能提供這次學習彙報的機會。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下簡稱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致力於將依法治國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旗幟鮮明地提出,要走依法治國道路。全會以依法治國為主題,這在我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表明我黨執政理念、執政方式的重大變化。學習領會貫徹四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全黨一項重要政治任務。要通過學習,努力提高依法決策、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水平,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行使職權的能力。下面我就這個問題談一點學習體會,彙報的題目是《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行使職權的能力》,講三個大問題:1、依法治國的重要性與緊迫性;2、全會關於全面依法治國路線圖與新舉措;3、全會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特點。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依法治國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全會提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作用。對法治的重要性、緊迫性作了深刻闡述。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
1、法治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好的治國理政方式。人類歷史上不同時期曾經奉行不同的治理模式,如宗教國家奉行的神治,封建國家信守的德治,強權政治下的人治,等等,然而法治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好的治國理政方式。法治一詞最早出現於《晏子春秋·諫上九》:"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狹於今,修法治,廣政教,以霸諸侯。""威不兩措,政不二門,以法治國,則舉措而已。"意思是說,統治者治理國家,自己的權威不必要建立在更多的基礎之上,只要不政出多門,僅僅運用法律,就會象人們舉手抬足那樣,輕而易舉地治理好國家了。這是對法治作用最深刻認識,也是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以法治國"四個漢字的並排連接。我國歷史上關於法治決定一個國家興衰、強弱的論述很多,如《《韓非子。有度》:"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慎子。君臣》云:"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墨子。法儀》云:"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強則國家強。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等等。
2、依法治國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由之路。孫中山先生說過,"立國於大地,不可無法也。立國於世紀文明競進之秋,尤不可以無法。"文明一詞,最早出自《易經》,曰"見龍在田、天下文明。"是需要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與準則,是一種社會進步狀態,與野蠻相對立。這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特徵。因此我黨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並寫入憲法。依法治國,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由之路。
3、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擴大對外開放的內在要求。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法治經濟,只有加強法治建設,努力營造經濟發展優良的法治環境,才能使經濟改革順利推進。法治化是經濟轉型的重要前提。從國際經驗來看,新興市場國家經濟轉型能否成功,能否避免拉美化,一個法治的、公平的、市場化的體制能否搭建將是關鍵。在對外交往中,也需要按國與國之間約定的法則和國際慣例辦事。依法治國,就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這種內在要求,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也將繼續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進一步贏得世界對中國的信任,增強國家軟實力。
4、依法治國是化解我國當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必然選擇。眾所周知,我國建設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正面臨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大量存在。廣大人民群眾政治參與意識不斷增強,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自身合法權益的要求日益提高。如果說,過去更多靠的是"摸石過河"的勇氣、以"破"為主的血性、先行先試的闖勁,那麼今天,當前怎樣才能保障健康、平穩、可持續發展呢?只有藉助法治的力量,因為法律是大家最基本的共識,法律有國家強制力做後盾。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從粗放發展階段轉向科學發展階段,必須通過法治克服短期化、功利化傾向;改革進入"深水區",必須通過法治對既有的利益結構進行調整,打破既有的利益結構。同時,通過法治化的方式正確處理群體性事件,以及老百姓正當的合理訴求。
5、依法治國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本質特徵。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明確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同志指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國家治理現代化本質上是國家治理法治化,關鍵就是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管子·明法解》"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此謂為大治。")。
二、全會關於全面依法治國路線圖與新舉措
(一)、全會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路線圖
四中全會公報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路線圖可以概括為一個目標、五個體系、六大任務。
一個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根據全會公報,這個總目標具有三個方面的內涵,即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全會提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也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全會公報一共出現了13次"黨的領導".公報並且首度寫入"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這表明中國的法治建設旨在強化執政黨的權威,而非推行西方式的政治體制。值得注意的是,公報提到了黨和法治的關係問題,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這意味著,中國的法治要在黨的領導下來進行,同時,黨的執政行為,黨的活動要在《憲法》法律的範圍之內。全會強調,各級黨組織,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包括黨委也要依法決策,包括黨的建設也要按照一些法規制度去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法治體系的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這三個方面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規定和確保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屬性和前進方向。
五個體系。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010年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如期形成。截至2014年3月,我國現行有效法律242部。68部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列入了本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規劃中,"有法可依"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但是現有法律體系中不協調、不一致、體系性不強等問題依然突出。制定法律只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個環節,法律制定出來以後還停留在紙面上。因此全會將法治的重點由形成法律體系轉向形成法治體系,從法律體系到法治體系,意味著我們將把法律的實施和執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使書本上、紙面上的法律變為行動中的法律。法治體系概念的提出,是我們黨在法治理論上的一次重大飛躍。
十八屆中紀委四次全會在京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會上提出了黨內法規制度體系的建設"時間表":確保到建黨100周年也就是2021年時,建成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
六大任務。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這六大任務涉及到依法治國的前提、重點、保障、起點和歸宿、生力軍、核心等方面問題。完善的法律體系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只有完善法律體系,讓法律不斷地適應實際,才能有效的推進依法治國向前發展。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重點。公平正義是保障,即公正司法。人民群眾是起點和歸宿,因為依法治國離不開群眾,要將依法治國理念貫徹和普及到廣大的人民群眾中去,廣泛宣傳依法治國,加強群眾對依法治國的深入理解,培養群眾的法治意識,增強全民法制觀念,讓群眾自覺做到懂法、知法、守法、宣法,讓依法治國深深的根植於群眾之中。依法治國需要精明強幹、懂法知法、文明執法的法治隊伍去執行,他們就是依法治國的生力軍。指明了依法治國的核心。黨的領導是核心,只有在黨的領導之下,才能更好地建設法治中國。依法治國"六大任務"可以說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缺一不可,只要落實六大任務,依法治國一定能夠健康、深入發展。
(二)、全會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新舉措
1、堅持依憲治國,完善人大及常委會憲法監督。5000餘字的公報,先後10次提到憲法,並明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還提出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突出依憲治國的基礎地位,進一步明確表明了依憲治國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布局的基石。將習近平總書記提過的"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寫進公報,意義重大。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規定了一國的社會制度、國家制度、國家機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在一國的法律中有最高的權威和最大的效力。任何的法律法規都不得與之相違背。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只有嚴格依法辦事,認真貫徹實施憲法,才能夠推動憲政建設。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憲法的實施可以說是法治的首要問題。公民的基本權利即憲法權利為基本人權,其價值的實現就在於規定公民享受哪些權利,以及這些權利是否得到保障。
2、立法先行。全會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立法先行這是一個亮點,強調我們國家的各種活動,包括改革要發揮立法的先行促進作用,也是保障我們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一個重要措施。
(《管子》強調,"法而不行,則修令者不審也;審而不行,則賞罰輕也;重而不行,則賞罰不信也;信而不行,則不以身先之也。故曰:禁勝於身。")
3、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公報特別提出建設法治政府,提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此外,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這意味著在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中,法治政府是重中之重。
10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黨組會議,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研究部署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工作。會議強調,政府的一切權力來自人民、源自法授。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所有行政行為都依法辦事、程序正當。各級政府及工作人員要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不斷提高法治意識和依法行政能力,用法治引領改革發展破障闖關、推動民生改善和社會公正。要強化權力制約和監督,築牢法治"籬笆"、遏制權力"越線".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在法治軌道上推動政府各項工作邁上新台階。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依法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二是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健全政府依法決策機制,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堅持立改廢釋並舉,推動重點領域立法,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決策和立法緊密銜接。三是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梳理各部門執法權,推進綜合執法,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問題。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實現決策、執行、結果公開透明,增強政府公信力。
4、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及責任倒查機制。全會提出,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體現出重大決策有法可依、依法追責思路。只要是濫用決策權或失職瀆職等原因導致重大決策出錯,那麼不論時間變化、空間變化,也就是不管經過了多少年,是現職還是已經退居二線,不管身處何地,都要對錯誤決策付出代價,有利於促進領導幹部依法行政、慎重決策。
5、建立幹部干預司法活動責任追究制度。全會提出,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以解決行政干預司法的問題。
(明太祖朱元璋皇帝:"畏法度者最快樂。")
6、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法院和檢察院。司法改革是依法治國突破口,截至目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的三次會議,兩次都涉及司法改革。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成為全會重頭戲。全會提出,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以解決司法行政化、地方化問題。
("官不私親,法不遺愛,上下無事,唯法所在。"《慎子?君臣》)
("夫愛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愛惡各以其正,治之至也。臣故曰:法任而國治矣。"《商君書·慎法》)
7、把法治建設成效納入政績考核。全會提出,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這就意味著,幹部的升遷在一定程度上將取決於法治工作的成績。
8、從律師、專家中招錄法官、檢察官。全會提出,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範便捷機制,完善職業保障體系,有利於推進法治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9、形成配套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全會提出,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形成配套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促進黨員、幹部帶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可以看出,十八屆四中全會對依法治國提出了很多高標準的發展目標,將為中國未來發展提供法律制度保障。"法者,治之端也。"今日中國,法治正在成為國家治理理念、社會共同信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向國內外鮮明宣示,我們將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為總抓手,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建設法治中國而奮鬥!
(《淮南子·氾論訓》:"知法治所由生,則應時而變;不知法治之源,雖循古終亂。")
三、全會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特點
全會公報為中國建設法治國家描繪出新的路圖線,推出的新舉措,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綱領性文獻,依靠法治為改革頂起大梁的堅實步伐。從依法治國到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法治建設的一次極為重要的升級,是中國共產黨探索治國理政規律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成果,是中國政治文明進一步提升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契機。
(一)、全面依法治國是人類法治文明的繼承版。法治是政治文明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標誌,凝結著人類智慧,為各國人民所嚮往和追求。從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法家提出的法治概念到亞里士多德對法治的經典論述,從古希臘、羅馬到後來的英國、美國及歐洲大陸,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澱,人類法治文明結出了以下累累碩果:(1)規則治理;(2)良法善治;(3)主權在民;(4)人權保障;(5)權力控制;(6)法律平等;(7)法律至上;(8)司法公正;(9)程序正當;(10)人人守法。對這些人類傳承下來的優秀法治文明成果,四中全會進行了充分借鑒。
四中全會強調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涵。
(1)、憲法法律至上是第一要義。習近平同志就任總書記後不到一個月,就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頒行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並強調憲法的生命和權威在於實施。這是黨的十五大正式將依法治國確定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以來,黨的最高領導人首次肯定了憲法的至上性,首次從憲法的生死存亡的高度來強調憲法實施的重要性。(2)、保障人權是精髓所在。(3)/公平正義是價值追求。習總書記今年1月份接連兩次發表重要講話,分別要求加強對權力的制約監督,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4)、權力制約是重要原則。(5)、社會和諧是最終歸宿
(二)、全面依法治國是法治國家建設的中國版。一國的法治總是由一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決定並與其相適應。法治中國,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經歷三十餘年的發展,中國探索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道路,並已經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其本質特徵與基本標誌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主要方面:1、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為路徑。全會公報首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2、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系為基礎;3、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針;4以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為根本,等等。
(三)、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法治建設的升級版。中國的法治建設從古至今大體上經過了以法治國、依法治國和法治中國三個階段。新中國成立後,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太重視法治建設。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逐漸地強調法制建設,進入依法治國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關於法治建設的主要精神:1、進一步突出了法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中的重要地位;2、將法治精神貫穿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過程和各方面;3、全面部署了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各個環節;4、集中闡述了新時期堅持不懈抓好憲法實施工作的基本要求;5、系統強調了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6提出了建設法治中國的目標;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全面依法治國命題的提出,將我國的法治推到了一個新階段。全會公報有兩個關健詞非常重要,那就是全面、體系。四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而且整個設計的法案確實也表現為依法治國在各個領域的全面展開。在國家的領域、政府的領域、社會的領域、政黨的領域,包括軍事的領域。全會提出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個法治體系是第一次提出。它有別於我們傳統所提的法治體系,這個法治體系就意味著我們不僅停留在法律制度的建設上,更重要的要關注法律的實施和法律遵守。而且這個法治體系非常完整,它包括法律規範的體系、包括法制的實施體系、包括法制的監督體系、包括法制的保障體系,還包括黨內的法規體系,甚至還包括軍隊的軍事的法制體系,所以這些完整的體系構成了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個目標體系,等等。
10月25日新華社"新華視點"微信刊發了《習近平八論"規矩"》一文:全黨必須遵循的總規矩;定了規矩就要照著辦;這裡是立規矩的地方、自覺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使大家熟悉民主集中制的規矩;自覺按原則、按規矩辦事;要堅持原則、恪守規矩;按規矩辦事、按規矩用權意識顯著增強。
最後我想用康德一句話作為這次彙報的結束語:"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法則。"
謝謝。
推薦閱讀:
※雪漠:不改變行為的學習,是在浪費時間
※如何快速積累素材,提升爆款文章寫作技巧?
※八字學習基礎之十天干
※初二學習方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