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常熟冶塘鎮----老街的記憶

記憶,我走在被歷史沖刷過後的老街上,零星點的記憶在塵封了多年後再次打開,曾經在這裡生活,走過,撫摸過,剃頭,打油,買一, 冶塘位於常熟市鏡西北部,北與張家港市鳳凰鎮等相鄰,距城區約定4公里。據1987年夏大河村出土五代後周廣順三年(953)《大吳越國吳郡陸氏墓志銘》記載:「以當年十一月窆於感化鄉招靈里冶塘村買地新建塋」,可知在五代十國間已為村,隸屬於常熟縣感化鄉。但至明代時,邑志載述仍不多。明清間設有街3道,居民約百餘戶,有永寧橋,張墓橋,冶塘橋,李王廟,呂孝子坊,胡氏節孝坊,范氏節孝坊等。附近有唐代柴丞相墓,明代獅林寺,柴涇庵等。二,距鎮北3公里之大河小鎮,原比冶塘繁榮。明萬曆姚宗儀《常熟縣私志》載:「大河市,范氏創,縣西三十五里」。清光緒龐鴻文《常昭合志稿》載:「大和鎮在張姆塘西北,舊屬感化鄉,距城十八里,街三道,居民約三百戶,丁口千餘,范姓為多。」歷史上有名人明湖廣按察副使范來賢,刑部主事龔立本,泰安同知王輔臣,太常寺少卿陳策,清翰林院編修陶貞一,景州知州屈成霖等。原有元代東水庵,明代偃王廟,觀音堂,范氏家祠,王孝子坊,東嶽廟,城隍廟,總管廟,孫墅庵,南泉橋,北泉橋等。三,在冶塘東北距湖橋約2公里處原有土墩一座,名「金姬墩」,又名:「金雞墩」。相傳系元末吳王張士誠妃李金兒所葬處。明嘉靖間山東副使,藏書家邑人楊儀曾作《金姬傳》考其事迹。建國後平整土地時毀。《永寧橋全景圖》

《冶塘老街景》

〈節孝坊殘石匾及獅子滾繡球殘構件〉

〈冶塘鎮80年代重建永寧橋及清代嘉慶年間查溥原重建橋額〉

張墓橋始建於明代崇禎年間(1628-1644),位於尚湖西岸(張墓橋塘入口處,約400米)南北走向,座落於平湖表家橋與林場洩水村之間。橋為三段平板橋,橋墩用金山整方石塊砌築。橋樑、橋欄、響板面都用金山石料,全長20米、寬2米。現基本完好。原市級文物控保單位,現正申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閱讀:

聊聊常熟話
常熟在進行三合一和群租房的整頓過程中發生的強拆房屋、強制驅逐生產經營人員是否合法?
常熟之春 奼紫嫣紅
常熟古裝【靚女】
新四軍曾經在沙家浜.常熟(組圖)

TAG:記憶 | 常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