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書畫名家:吳鎮

吳鎮(1280-1354),元代畫家,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嘗自署梅道人,又梅沙彌,自題其墓曰梅花和尚之墓。浙江嘉興魏塘人。為人抗簡孤潔,高自標青。工詞翰,草書學鞏光,山水師巨然,墨竹宗文同。與黃、王、倪並稱元四大家。工詩文書法,善畫山水、梅花、竹石。山水師法董源、巨然,自有一種深厚蒼鬱之氣。其畫風對明清山水畫的發展,有較大影響。他與王蒙、黃公望、倪瓚同被稱為元四家。

墨跡今存世的有《雙檜平遠圖》軸(台灣故宮博物院藏)、《漁父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漁父圖》卷(美國佛利爾美術館藏)、《長松圖》軸(南京博物院藏)、《草書心經》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等。

洞庭漁隱圖紙本水墨1341年作縱146.6厘米橫58.6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館藏

元以前的畫,多用絹作畫本,線條較實,較濕。元人漸以紙作畫本,筆中蓄墨水較少,所謂「干筆皴擦」,線條便顯得較毛,較松,若有若無,筆墨的表現力更為豐富。但是在「元四家」中,似乎吳鎮更偏好用實筆,濕筆,他的山水畫絕大多數用絹作畫本,而且好用禿筆中鋒,勾皴的線條凝重厚實,而濕墨形成的水暈蒼潤,確也更適合表達他所喜歡畫的「漁隱」題材。

此圖畫嘉興東洞庭的湖山景色,秋巒蔥鬱、長鬆勁拔,漁舟細小如葉在水面飄浮,構圖用闊遠的二段式,突出了江南山重水複的自然之美,內容亦為畫家長年活動的湖澤沙渚,黃蘆短荻。山石作披麻皴,再加濕筆濃墨點苔,充分發揮了水墨氤氳的特徵,抒發了幽閑澹遠的情致,自識:「梅花道人戲墨」,「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白方印。幅上自題:「洞庭湖上晚風生,風攪湖心一葉橫。蘭棹穩,草花新,只釣鱸魚不釣石。至正元年秋九月,梅花道人並書。」詩意清新,坦言其志。元四家中唯有他家境清貧而又甘隱林下,性情孤傲,不為勢曲。題款以草書書就,這在歷來的山水畫中可謂獨樹一幟。山水畫自宋入元,由寫實漸趨寫意,但題字的書體大多為正楷、行楷,連楊維楨那樣的行草也絕少,而純以草書題畫,似乎僅有吳鎮。吳鎮的畫以雄強的禿筆中鋒勾、皴、點,線條凝重爽利,頓挫極富節律。而他的書法亦然,純正的中鋒,提按頓挫,法度森嚴,與畫筆極相吻合。其草書貌似跳動,其實用筆很沉著。吳鎮題款的位置在畫中往往居中,顯示其無比的自信和匠心獨運。

秋江漁隱圖絹本水墨縱189.1厘米橫88.5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桐陰論畫》稱吳畫墨汁淋漓,古厚之氣,撲人眉宇。吳鎮的繪畫對後世的影響頗為深遠,明代沈周、文徵明等人多以他為師。《秋江漁隱圖》畫高山平湖,一葉輕舟隨波蕩漾。左方高嶺斜聳,一道清泉順勢而下,注入平湖之水中。山腳林木郁然。前方喬松挺立,松下樓閣,州渚蘆荻搖曳。筆墨濕潤雄秀。境界深遠。畫上自題:「江上秋光薄,楓林霜葉稀,斜陽隨樹轉,去雁背人飛,雲影連江滸,漁家並翠微,沙涯如有約,相伴釣船歸」。

漁父圖立軸 絹本水墨 1336年作縱176.1厘米橫95.6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題識:目斷煙波青有無,霜凋楓葉錦模糊。千尺浪,四腮鱸,詩筒相對酒葫蘆。至元二年秋八月,梅花道人戲作漁父四幅並題。鈐印:「梅花庵」(朱文)、嘉興吳鎮仲圭書畫章(白文)。

以江、湖漁父的捕、釣生活為題作畫是吳鎮山水畫中最主要的題材,這是作者追求的理想生活境界,很可能是畫家隱逸生活的真實寫照。這類題材的繪畫奠定了吳鎮山水畫的基本程式。上幅以草書題詩,下畫一江兩岸夾一舟。近景作坡石水草,在構圖上與倪瓚相近,只是倪畫不繪人物,遠山平緩。  這幅《漁父圖》軸,畫一漁翁坐在船頭持竿垂釣。作者把處於靜態的樹木坡石處理得頗有動感,近、中、遠三組景物在結構上顧盼自如。作者不畫層層林木,只有四株遠近不同的雜樹,映帶全幅。遠處流水潺潺,迤邐入江。山石的筆墨雖宗董源、巨然,但行筆趨於方硬和簡練。  現存吳鎮《漁父圖》的還有美國佛利爾美術館的長卷(年款至正二年即1342年)、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立軸(年款同上)、上海博物館的長卷(年款至正五年即1345年)等。

蘆花寒雁圖立軸絹本墨筆縱83.3厘米橫27.8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題識:點點青山照水光,飛飛寒雁背人忙。衡小浦,轉橫塘,蘆花兩岸一朝霜。鈐印:「梅花庵」(朱文)、嘉興吳鎮仲圭書畫章(白文)。

此圖也是吳鎮漁父題材之一,並與上圖併合為四條幅,其創作年代應為同時。此圖畫遠岫平溪、石灘叢樹。溪中蘆葦叢生,扁舟一葉。一人坐舟中抬頭眺望,兩隻寒雁翱翔水面。蘆葦漁舟用細筆勾描,遠樹灘頭隨意點染,筆法靈活,水墨濕潤,意境幽深。畫法與《漁父圖》差不多,依然是用柔潤的線條勾寫,再加以披麻皴,罩一層淡水墨。淡水墨略分濃淡,以區分山石的凹凸向背。吳鎮最為其明顯特徵是運用愈遠愈高的構圖手法。圖畫秋景漁父,蘆葦隨風搖曳,秋雁振翅而飛,靜中有動。畫面空靈,意境寒寂。畫中的漁父坐在船頭仰首觀天,饒有情致。構圖平中見奇,作者大膽地採用置景、平行的手法來表現空闊無際的水泊,利用橫斜的微差和遠近層次使其作不失於僵板。這是作者得益於長期在故里蕩舟的觀察和體驗,故取於在平中出奇制勝,其難度比險中求穩更大,足見作者的藝術膽識。吳鎮山水畫的用墨技巧更可在本幅中領略到。他以淡墨勾、皴坡石,再以粗重的濃墨點醒畫面,遠山輕描淡寫,一抹而過,長線畫波,一反傳統的畫鱗波紋。

雙檜平遠圖絹本水墨縱180.1厘米橫111.4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吳鎮年輕時從毗陵柳天驥學「天人性命之學」,一意韜晦,隱居終身。除研究儒家經典外,旁通佛、道學說。常往來於嘉興、杭州一帶,以占卜為主。《雙檜平遠圖》畫平地上並立古檜兩株,參天聳立,氣勢雄偉挺秀,下臨坡石溪流,遠山層疊,具有平遠之勢,筆力堅實,筆墨圓潤。此為吳鎮現存最早的山水畫。

松泉圖紙本水墨 縱105.3厘米橫31.7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題識:長松兮亭亭,流泉兮冷冷,漱白石兮散晴雪,午天風兮吟秋聲。景幽佳兮足靜賞,中有人兮眉長青。松兮泉兮何所擬,研池陰陰兮清澈底,掛高堂兮素壁間,夜半風雷兮忽升起。至元四年夏至日,奉為子淵戲作松泉梅花道人書。

此圖以淡墨渲染山體,飛泉倒垂而下,旁邊一株蒼松枝幹虯曲,蒼勁剛健。吳鎮在此畫中即容納了南宋骨體,又趨於溫潤,捨棄一味的剛勁清味,別具一格。蒼松以淡墨寫出樹體,又以濃墨點苔,提寫針葉,其餘山木樹叢直接以墨彩暈染點寫,營造出水氣空瀠的景緻。

雙檜平遠圖《雙檜平遠圖》在巨大的畫幅上畫兩株老檜並立於平坡上,頂天立地,佔據整個畫幅。造型盤曲遒勁,氣勢雄秀挺拔,使遠處山巒、林木、村居蹊徑,盡在其俯視之下。畫中描繪秀麗的低巒平岡,豐茂的雜木叢林,滿布湖泊溪澗略起丘陵的平原,一派旖旎的江南風光。圖中檜樹用勾勒染墨法,描繪精工,表現出檜樹枝幹的挺秀剛硬。樹冠高高聳立,姿態虯曲若蒼龍在天。遠樹簡略雙鉤樹榦,枝葉用淡墨草草點成,曠遠幽深。遠山用淡墨輕染,若隱若現。下坡上多礬石,水墨密點小石的陰凹處,再用淡墨暈染,使山坡濕潤融合。其帶濕點苔,五墨齊備,天機一片。統觀全圖,筆墨圓潤,多渲染,少皴擦,凹凸分明,層次細膩,可見吳鎮濕筆重墨,大氣磅礴的畫風。

漁父圖立軸 上海博物館藏

清溪釣艇手卷 絹本

溪山清遠圖立軸 水墨紙本 1335年作煙嵐疊翠圖立軸 絹本

山居圖立軸 水墨紙本 1334年作題識:至元二年孟春月,梅道人戲墨。鈐印:仲圭

吳鎮擅畫山水、墨竹。山水畫遠宗五代董源、巨然,這在後代畫史中多有評述,如元?夏文彥的《圖繪寶鑒》論他「畫山水師巨然。」明?何良俊《四友齋畫論》云:「黃子久、叔明、仲圭(吳鎮)皆宗董巨。」吳鎮山水畫中常見的披麻皴和礬頭,即源自董巨。同時他也近學同代的高克恭和趙孟睿菰廝胝悅項之子趙雍的外甥陶宗儀交往很密切,故當受趙氏畫風影響,其作品中的諸多沙渚、叢樹畫法以及濃墨苔點、注重濕筆和用墨等特點,都反映了趙、高的影響。墨竹則遠師文同,近學李,得寫實之長。誠然,吳鎮宗法前人能軼出畦畛,這得力於他對自然真景的觀察,他遊歷水鄉、青山,觀賞玄妙觀倒垂竹,並強調作畫是「適一時之興趣」,其畫風必然自具新意。吳鎮山水畫的獨創之處,一是重用墨,以濕筆積染較多,尤其是趁濕點苔法,更產生渾厚華滋的效果;二是構圖追求奇險,有時岩峰突起,有時長松倒掛,有時平遠逶迤,有時高遠疊嶂,有時又局部取景,勢逼眼前;三是草書題識,奔放不羈,欹側披離,有力增強了畫面氣勢。

吳鎮存世作品不多,最早見到的是1328年49歲時所繪的《雙松圖軸》,其餘均為50歲以後所作。《山居圖軸》也屬於較早時期山水畫。此圖紙本水墨,畫面繪雜樹、竹林圍繞,屋外小橋流水;中景兩重山巒,陡崖平台,叢林流泉,樓宇隱現;遠景數層峰巒,直插天際,景色密集,布局飽滿。畫面景緻和布局十分類似五代巨然的《秋山問道圖軸》,高山峻岭如「巨碑式」地矗立,山腳不直露水面,隱藏在近景的叢林和壘石、平坡之中,兩圖構圖何其相似乃爾。圓弧造型的山形、中景巒頂的諸多平台以及長線條平行的披麻皴,也均相彷彿,只是吳鎮較少卵石礬頭,苔點則稀而重。這些畫法均與吳鎮主宗董巨的師承相一致。同時此圖作於57歲較早時期,尚少後期重墨的自身面貌,而存較多宗法巨然的痕迹,從階段上看也是吻合的。此圖再與吳鎮同時期的作品相比較,也能看到很多的一致性。如作於同年(1336年)的《中山圖卷》(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圓弧形山巒輪廓用粗線一筆勾成,披麻皴較密,且粗重,然墨色均較淡;苔點則濃重,且多豎點;遠山以濃淡水墨渲染;樹木叢葉以橫點為主,這些畫法在《山居圖軸》中都可以找到,稍有不同的是,《山居圖》樹叢有雙勾葉、介字點、蟹爪枝等多種畫法,並穿插有屋宇、小橋、流泉,景緻和畫法稍見複雜,然筆墨個性是一致的,可證兩圖繪於同時。此圖再與稍後的1341年《洞庭漁隱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相比較,一河兩岸式的布局是不同的,但遠景山巒的形態,披麻皴法、濃墨苔點等畫法仍相一致,只是在水墨渲染方面加重了,已呈現成熟風貌。其他還有1336年的《漁父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1341年的《漁父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等山水,在山石形態、皴法、苔點和樹葉的點染等方面都有很多相同之處。因此,《山居圖》從畫風方面鑒析,與吳鎮較早時期面貌是吻合的。《山居圖》的款字作草書,兼具章草點劃,顯得較拙,與成熟期流暢、披離、自然、生動的草書有一定區別。然與同年的《中山圖卷》、《漁父圖軸》相比較,同樣有帶章草和具拙意的點劃,尤其「至元」、「道人」幾個字,分外相像,呈時期相同特色。

漁父圖立軸 絹本水墨 1336年作縱176.1厘米橫95.6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溪山高隱手卷 水墨絹本

草亭詩意圖卷美國波士頓博物館藏

嘉禾八景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疏林幽居圖立軸 水墨紙本

溪山逃禪水墨絹本蒼山萬疊圖鏡心 絹本

巒光送爽圖立軸 水墨紙本

款識:布穀聲中雨乍晴,巒光送爽到軒楹。山家風物清幽甚,但作歌詩頌太平。梅道人戲筆。鈐印:梅花陁(朱文)、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白文)

乾隆帝御題:遠岫雲歸膩雨晴,一川新爽拂檐楹。高松謖謖鳴幽籟,試問因何不得平。己亥暮春中殯御題。鈐印:乾(朱文)、隆(朱文)

把元四家一起作些比較,論名聲與影響,應該是黃公望(子久)首屈一指。黃不僅對於明、清兩代山水畫壇無數知名和不知名的畫家產生過或深或淺的影響,就是與他同期或稍晚的如倪雲林、吳鎮、王蒙、陸廣、馬琬、趙原、陳汝言等,無不因師法子久而成名成家。若論功力與技法,王蒙堪稱深厚而全面,他的作品最為多樣,尤其是那千岩萬壑、重巒疊嶂的繁山復水,其豐富的筆法墨色,實在令人嘆為觀止。而論簡雅高逸,無疑當推倪雲林,其古淡的畫格已經達到超凡入勝的境地,故謂之:獨倪元鎮不可學也。那麼,吳鎮最為出色,或者說有別於黃、倪、王之處何在?吳鎮,字仲圭,號梅花道人。生於浙江嘉興。祖上曾為宋朝官員,而吳鎮本人則大逆其道,他雖學而優,卻隱居不仕,且從不喜歡交往達官貴人。黃公望則不然,只要有機會,便不放過與上層人物接觸靠攏。吳鎮也許是天性孤峭,也許是志行高潔,他平日所接近的,多是方外人士與隱逸文人,如釋竹禪師、古泉講師、松岩和尚、元真道士、詩人陶宗儀、畫家吳鯧等。他每以梅花自況,在家園周圍遍種梅樹,除自號梅花道人外,又稱梅花和尚、梅道人、梅沙彌。他不僅精通道、佛學說,還對儒家、理學頗有研究。他的畫被認為極具「山僧道人氣」。從吳鎮所畫題材多取漁隱獨釣,也可以看出他的放逸情懷。正如他在一幅作品上的自題詩句:林深禽鳥樂,塵遠竹松清。泉石供延賞,琴書悅性情。既不為官,又不從俗,有時便不得不以賣卜維持生計。他的畫名逐漸大起來後,依然不肯介入官僚豪紳的交際圈,而遇有知己寒士,他則主動作畫相贈。吳鎮常常是自畫自題,不似那三家,相互題詩贈句。儘管如此,黃、倪、王對他還是欽佩有加。黃子久曾云:是知達人遊戲於萬物之表,豈形似之徒誇,或者寓興於此,其有所謂而然耶。可見他對吳鎮的人品與藝術一樣的推崇備至。倪雲林亦有詩讚道:家住梅花村,夢繞白雲鄉。弄翰自清逸,歌詩更悠長。從中不難看出,梅道人於畫之外,詩書造詣同樣高妙不群。他的書法,在四家中堪稱第一,尤其草書,可謂熔懷素、楊凝式於一爐,遒健十足而古雅有緇。他的詩,在《四庫全書總目綱要》里已有定評:胸次既高,吐屬拔俗。讀他畫上題詩,簡直比比皆佳,如「放歌蕩漾蘆花風」,如「一葉隨風萬里身」,無不盎然而又飄然。

此幅《巒光送爽圖》為諸多藏家傳承遞接之珍品,且有乾隆皇帝御題和詩一首於畫端,更是罕見。畫家雖謂「戲筆」,實則精心妙造。元畫的典型特徵,往往體現在景緻愈遠愈高,其實,也可以反過來說,愈高愈遠。吳鎮頗能在近坡與遠峰之間構建高遠相宜的視覺效果,並且善於通過勁拔的喬松古木將前後上下的峭石危岩、煙巒雲峰形成對照,取得呼應。此圖筆墨濃中有淡,淡中見濃,極富「元氣淋漓幛猶濕」之意,顯然,這是汲取董源之法,而畫面長線短皴,枯濕並舉的筆勢,則近似巨然畫風。不過,比之董、巨,既少了些明晰,又多了些溫潤,因而愈發顯得沉鬱朴茂。在元四家中,若以渾然天成,雄強豪放而論,吳鎮的作品或許當拔頭籌。

桃溪捐漁卷 設色絹本

溪徑通幽立軸 水墨絹本

幽居圖鏡片 水墨紙

松風飛泉圖立軸 水墨紙本 1344年作

題識:遠山含翠樹蒼蒼,六月松風灑面涼。坐覺已忘塵世慮,飛泉時引紫芝香。至正甲申夏日,梅道人戲墨。鈐印:嘉興吳鎮仲圭書畫印

董其昌題詩堂。沈周,吳志淳題跋。吳鎮,浙江嘉興魏塘人。字仲圭,號梅花道人,梅道人,晚年亦號「梅沙彌」。工詩文,擅畫山水、梅竹、樹石。其畫風對明清山水畫的發展,有較大的影響。他與王蒙、黃公望、倪瓚同被稱為「元季四大家」。書法善草書,筆法古秀蒼勁,風神瀟洒。

漁隱圖立軸 水墨紙本 1345年作款識:至正五年穀雨日梅道人戲筆。印鑒: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梅花盒發軔於兩宋之間的文人繪畫,至元代乃臻於大成,特別是山水畫。「元四家」山水更達到了完全成熟的境界,均具有不同的鮮明個性風格。《漁隱圖》軸,或可視為吳鎮的代表作之一。吳鎮,字仲圭,號梅花道人,浙江嘉興人,以山水畫名於世,他的山水畫風與其它三家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點:從歷史淵源而言,均來自五代時期的董(源)巨(然)筆法的系統,然因他們各人的秉性差異,而使他們的作品無論從構圖、取材、境界等各方面都各各相殊。一般說,黃公望與倪瓚偏愛用筆疏瘦,干筆皴擦的特點較為明顯;而吳鎮的筆性則較粗拙,且喜較濃重的墨色。吳鎮一生隱居鄉里,所交往者大都為道士、僧人,「隱逸」之士,由此足以看出吳鎮的生活態度與藝術個性,他的作品大都以「漁隱」點題,自為情理中事了。縱然「元四家」山水的個性各之相殊,但卻有共同點——藝術上均如王原祁評議的「情深流逸之致」。他們或喜畫「漁隱」,或偏愛「山居」,均為江南人士的「隱逸」情趣在繪畫藝術中達到淋漓盡致的表露;最終說來,亦為元代許多江南士人淡泊仕進得「隱遁」生活的真實反映。

秋江獨釣圖立軸 水墨絹本

春江垂釣圖立軸 水墨紙本

溪山獨釣水墨紙本秋林幽居水墨紙本

山水人物軸松巒圖立軸 設色紙本

山水卷手卷 紙本 1352年作

款識:至正壬辰夏,梅道人戲墨。鈐印: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白文)

題跋:(一)甲子冬至前六日。吳興蔡之定識。鈐印:之定(朱白文)

(二)嘉慶甲子冬至前二日,國子監司業兼修實錄,德清蔡之定重觀並識,呵凍書。

(三)嘉慶乙丑二月十八日石雲山人借觀於桐壽山房,時春風初煦,筆研皆潤也。吳榮光並記。鈐印:吳榮光印(白文)

(四)卷陬宋葆淳識。鈐印:宋葆淳印(白文)

(五)嘉慶乙丑花朝錢唐陳嵩慶觀於桐壽山房並記。

(六)丁丑十一月初三日義州李葆恂審定。

(七)光緒丁未十二月仁和王燮、南皮張彬、吳江沈塘、馬佳德謙、衡水孫桂澄、福山王崇烈同觀。崇烈記之。鈐印:王瓘私印(白文)墨卿(朱文)靜緣齋(白文)伊秉綬印(白文)生甫(朱文)荷屋(朱文)鄰謝(朱文)

草堂圖手卷 設色紙本

知音圖立軸

諸葛武侯遺像鏡心 紙本設色

偃松圖手卷 水墨紙本

荔枝圖手卷 紙本

梅花鏡片 絹本

墨竹手卷 紙本

古木幽篁圖立軸竹林夜月立軸 1342年作

多福圖紙本墨筆天津博物館藏

墨梅流派的發展,從釋仲仁開始,在寫實的形態上以清淡疏簡為宗。至揚無咎,更把仲仁的點墨變為直率的帶有飛白的用筆。吳鎮在畫古梅的枝幹時,顯示了能放能收、力能扛鼎的沉鬱超曠。此圖表現老梅一枝,峭石一塊,疏竹一叢,顯得老辣沉渾。

墨竹圖立軸

仿東坡風竹圖紙本墨筆250.4×54.1cm弗利爾美術館藏

東坡先生守湖州日,遊何道兩山,遇風雨。迴憩賈耘老溪上澄暉亭,命官奴執燭,畫風竹一枝於壁間。後好事者刻於石,寘郡庠。予遊霅上,因摩挲斷碑,不忍捨去。常憶此本,每臨池,輒為筆遊而成,彷彿萬一。遂為作此枝以識歲月也。梅道人時年七十一,至正十年庚寅歲夏五月十三日竹醉日書也。

梅華庵主仿東坡《風竹》一枝,用筆勁而雅,深得長公遺意。先君子藏盦主畫佳者,為絹本山水一軸、紙本山水手卷一,及此而三,今均在余處。病起展視,追想當年與南弟侍立時,評論三者之高下。事隔三十年,南弟去世而已三年,惟此畫無恙,不禁慨然。平子題,丁卯正月。

竹石幽蘭立軸絹本風竹堅石立軸 水墨絹本 1341年作

知音圖立軸 水墨紙本款識:與可畫竹不見竹,東坡作詩忘此詩,秋蠶繞繭秋雲薄,戲作渭川淇澳風,煙姿紛紛蒼雪落,碧籜謖謖好風來,舊枝信倉雷雨霞,□夜拔地起作蒼虯飛。梅花道人戲作於春波客舍。印文:梅花庵、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希之

篔簹清影圖紙本水墨這是吳鎮的一幅墨竹。元人畫墨竹成了風氣。畫墨竹在北宋時已有,不過到了元代,由於異族統治中國,南宋遺老多潔身自愛,不肯替元人作鷹犬,對那些變節求榮的南宋舊臣,更是鄙視不齒。翠竹天生虛心而有「節」,寧折不屈,不畏霜雪,終年長青。因此它就被一般以節操自律的士人,用來作舒情寄意的對象。元時畫幅上題詩已極普遍。畫上幾竿竹題上一首,或發泄心中的感想,或排遣一時的逸興,確實能滿足當時苦悶士人的需要。畫出來的竹,有些僅求適一時的興趣,不求形似,作者常常自題為「墨戲」。表示是玩笑之作,不是一板正經的傳統藝術。這種「墨戲」多數是水墨畫。其最早之源流,可以上溯至北宋時代,當時文同以水墨畫竹,米芾、蘇軾等又提倡「文人畫」。到了元朝,加上當時的社會因素,這種傳統大為發揚。每個畫家差不多都兼工水墨「四君子畫」,名之為「墨戲」。亦即以遊戲態度作的畫。吳鎮說:「墨戲之作,蓋士大夫詞翰之餘,適一時之興趣....」倪瓚說得更加清楚:「余之竹聊以寫胸中逸氣耳!豈復較其似與非....」又說,「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這幅「篔簹清影圖」就是墨戲畫。畫名中的「篔簹」二字是竹名,作者的款識中又有「「篔簹一谷老煙霏」之句,篔簹谷位在陜西洋縣,谷中多竹,宋代畫竹名家文同曾在此建築披雲亭。此處畫風中竹梢一枝,構圖十分簡練,全以濃墨畫成,筆勁墨飽,顯得神采煥發。

風竹圖鏡片 水墨絹本

款識:梅道人戲筆。鈐印:梅花盦(朱)、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白)

梅花道人遺墨彙集,吳鎮題畫詩作,集腋成裘編為二卷。後收入欽定四庫全書集部五,別集類四,題竹詩十二首,其中是一首為風竹圖的內容,落落不對俗,娟娟凈無塵。緬懷湘渭中,歲寒時相親。此幅風竹倜儻,書法草而逸氣,絹墨年份亦盈古氣,得之寶之。吳鎮,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嘗自署梅道人。浙江嘉興魏塘人。工詞翰,草書學辯光,山水師巨然,墨竹宗文同。擅於用墨,淋漓雄厚,為元人之冠。兼工墨花,亦能寫真。其工詩文書法,繪畫題材多為漁父、古木、竹石之類,善畫山水、梅花。草書學鞏光,山水師法董源、巨然而又獨出機杼,以雄強筆法輔以豐富墨法,自有一種蒼茫沉鬱、古厚純樸之氣。精寫竹,師李衎,晚年則專寫墨竹。墨竹宗文同,為文同後又一大家。善於用墨,淋漓雄厚,為元人之冠。兼工墨花,亦能寫真。同以竹掩其畫,鎮以畫掩其竹。其畫雖勢不能奪,唯以佳紙筆投之,欣然就幾,隨所欲為,乃可得也。詩詞風格簡勁奇拔,感情真摯,常以比興自吐胸臆,接近陶潛詩風,外示平淡而內實鬱憤。書法能結合王羲之和懷素之長而自具面目。每作畫往往題詩文於其上,或行或草,墨沈淋漓,詩、書、畫相映成趣,時人號為「三絕」。其畫風對明清山水畫的發展,有較大影響。他與王蒙、黃公望、倪瓚齊名,並稱為元四家。

竹石圖水墨絹本竹月圖立軸 設色絹本

墨竹譜圖手卷

墨竹圖手卷 水墨絹本 1350年作

錄文:△晴飛光煜煜,曉日影瞳瞳。為問東皋塵,何如北窗風。梅道人戲墨於醉李春波門笑俗陋室,老飲冰先生以樗翁所出笑俗二字木刻示余。揭之陋室,為問俗之移人而賢者猶不能自免,而況愚者而能免之乎俗之可笑不可笑,何則然而俗之果可移人而人果不可移俗者乎使其喜名者而乏才識,喜利志而尚浮華,皆習俗移人而然焉。間有墮於其中而自覺者,得非心出天賦人能移俗者至是乎俗果可笑乎果不可笑乎因誦東坡詩,得「士俗不可醫」之句。先生乃掀髯大笑,捧腹出門疾走而去。余遂歌曰:我有淵明琴,長年在空屋。客來問宮商,胡盧捫軫足。幸俗不可醫,那使積習熟。我慚疲欲眠,清風動修竹。梅道人戲墨。

△孔子適衛,公孫青仆子在淇園。有風動竹,蕭瑟團欒之聲,欣然忘味,三月不肉。顧謂青曰:人不肉則瘠,不竹則俗,汝知之乎梅道人寫至此乃遂寫竹以破俗雲。至正庚寅夏五月,時宿雨未霽,勞倦少息。

△鮮於伯機題高房山墨竹詩云:涼陰生研池,葉葉秋可數。京華客夢醒,一片江南雨。至正十年夏五月九日因雨孤坐,捉筆寫此以識歲月。梅道人戲墨。

△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川千頃在胸中。與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筍晚食,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於陳州。是歲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畫見此竹,廢卷而哭失聲。昔曹孟德祭橋玄文,有車過腹痛之語。而予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於予親厚無間如此也。梅道人為佛奴畫竹譜,書此記於卷首。至正十年庚寅夏五月十日雨窗筆。鈐印:梅花盦(朱文)、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朱文)

引首:竹深留客處。丁卯(清嘉慶十二年 1807)之秋,山舟梁同書。鈐印:山舟(白文)、梁同書印(白文)

中國人畫竹,一般認為起於唐朝。翠竹、松柏與梅花皆比之歲寒君子,被譽為「歲寒三友」,深受文人的喜愛,常常將其比喻為人之氣節。吳鎮稟性孤耿,終生不官,也不與權勢往來,氣節高尚,他所繪之畫,寧肯不為時人所賞,也決不隨俗以處,這些正是酷愛竹和畫竹的所在,以竹來喻以自己的人品高潔。

《墨竹圖》卷,共分為四個段落,每段竹後都有題語,分別為「晴飛光煜煜」、「孔子適衛」、「鮮於伯機(鮮於樞,元書法家)題高房山墨竹詩」、「漢川修竹賤如蓬」等詩和文,以記述四段竹成的有關故事。四段圖皆畫於元至正十年(1350)五月九、十日前後數日,為吳鎮晚年的重要城作,被稱為神品、極品。四段墨竹的風姿各不相同,通過對用筆的控制,使墨隨之產生出濃淡不一的形態,墨色也呈現出有機的節奏感。竹葉隨著墨勢的走向,產生出長度,使之變長、變窄,竹葉排列參差均勻。這種畫法,正是與吳鎮書法中出現的一些形態相似的筆鋒,如捺畫、撇畫,與竹葉的形態甚為相似,這種用筆,應是書、畫之間的有機交融,使畫面富有節奏感。吳鎮在四段中所題詩文中,多有「戲墨」、「梅道人戲墨」等語。但四段竹譜確畫得十分認真,很有章法,功力獨具,決不為隨意塗抹。畫竹,他自己在《竹譜》中寫道:「如墨竹,稦、節、枝、葉四者,若不由規矩,徒費功夫,終不成畫。畫濡墨淺深,下筆有輕有重,逆順往來,須知去就,轠淡粗細,便見枯葉,仍需葉葉著枝,枝枝著節,……使筆筆有生意,面面得自然,四向團鵮,枝葉活動,方為成竹。……必使疏不至泛,繁不至亂,翻正向背,轉側低昂,雨打風翻,各有法度,不可一例塗去,如染皂絹然也」。吳鎮在《書畫題跋記》中也說「墨竹之法,作稦、節、枝、葉而已,而疊葉為甚難,於此不工,則不得為佳畫也」。所以吳鎮的「戲墨」涵詠著深刻的藝術修養,也揭示著藝術家的自我尊嚴。

元朝人畫竹者,柯九思、李珩、吳鎮等最為有名,也稱「湖州竹派」。吳鎮曾畫過數本《竹譜》,其中元至正十年(1350)為他的兒子佛奴所作的長篇巨冊《竹譜》圖冊(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為吳鎮晚年的重要城作之一。在《竹譜》中,不是用濃淡墨繪於某一固定的位置,而是通過用筆的節奏,使墨色隨機產生出濃淡不一的形態,從而產生出豐富的節奏感。在這本圖冊中,每圖之後,均寫有大量的題跋,系統記述了他畫竹的經驗、方法和創作理論,為畫竹圖論之重要著作。他所繪竹石圖的題詩,時人將其詩、書、畫、合稱為「三絕」。吳鎮的繪畫,對明清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在明代畫家中,最能得吳鎮筆墨真傳的是沈周,沈周的畫大多為濕筆、重墨,水墨飽滿。董其昌也從吳鎮學到不少精華。清初的四王、吳惲,也從吳鎮繪畫中受益。


推薦閱讀:

清名家詞之五十 劉嗣綰《箏船詞》(二)
[轉載]名家書畫:劉繼卣《雞》欣賞
清名家詞之六十 葉申薌《小庚詞》(一)
王宗岳《太極拳論》名家解(上)
名家評妙方

TAG:名家 | 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