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明天的糧食,誰來種??

導語: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大量勞動力湧向了城市和非農產業。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流入城市的已不僅是農村「富餘」的勞動力,還包括大量農業生產所必需的勞動力。農業勞動力短缺與勞動力老齡化這兩個問題互相伴生,老齡化則是更為嚴峻的現實問題。農業人口老齡化現象正日益嚴重並導致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質量的下降。

一、你知道農業老齡化嗎?

農業老齡化是指隨著城市化的進程,老年人特別是老年婦女,成為務農主力軍的社會現象。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入城鎮,在許多地方,老年人成了種地的主力軍,老齡化逐漸成為農業發展的隱憂。年輕人都不願、也不會種糧了。

二、現代農業為何會被農業老齡化問題纏繞?

出現農業人口老齡化的根本原因是傳統農業日漸進失去競爭力和吸力。

1、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的必然結果

勞動力從農村轉移到城市是城鄉差異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釋了我國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的原因。

在我國,農村和城市在經濟、文化、公共事業、社會福利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為分享現代文明成果以及追求更好的發展機會,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正源源不斷地向城市轉移。

隨著城市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年輕勞動力不斷流向城市,「高齡」勞動力不得不因此返回農村。

2、農業比較效益低

農業生產比較效益偏低,使得農民紛紛流向城市,最終導致農業勞動力短缺。

三、農業老齡化將會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1、土地粗放經營 撂荒現象日益嚴重 生產率下降

留守農村的老年人大多隻選擇生產條件好、離家近的田地耕種,離家遠的坡地和旱地則撂荒。原來一年可以種兩季作物,現在也只種一季。許多農民種糧就只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口糧需求。

2、農業發展後勁不足

城鄉二元結構的存在,很難把高素質人才吸引到農村來,後繼乏人是我國農業的潛在威脅。現代化農業需要懂技術、會管理、能夠掌握現代化農業機械設備的人才,而目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老齡勞動力很難適應現代農業的要求。

3、勞動年齡老化 農村勞動力資源不足

中國務農人口平均年齡在40至50歲,再過10年,將達到50至60歲。國家在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方面出台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也未從根本上留住農民外出打工的腳步,種糧農民老齡化的趨勢還將持續。

4、農產品供給短缺 價格將持續上漲

粗放經營,產出比率低,農產品供給出現了較大缺口,導致農產品價格的大幅上漲。

四、克服農業老齡化為現代農業搭橋

(一)培育職業農民

應著力吸引高素質人才從事農業生產,加大對農民培訓的力度,營造留住農村人才的有利環境。

(二)加強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建立和完善對農業生產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農業服務體系建設。

(三)提高機械化程度

鼓勵和支持相關科研機構研發符合農業生產需求的機械設備,提高我國農業生產的機械化程度。

(四)改變農業生產的組織經營方式

鼓勵農民建立不同形式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和產業化程度。

編後語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農業對社會發展起第一推動力。農業占絕對主導地位,代表了文明發展程度,社會發展程度,經濟發展程度和科技發展程度。不論中外,現代工業社會中,農業具有隱性主導地位,是社會生產的最原始動力,社會消費中最基礎嚮導和社會穩定中最直接前提。克服農業老齡化需要發展現代化農業,讓一批有知識、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來種糧,讓專業化、機械化和集約化的農業生產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成為我國農業生產的重要模式。在政策保障下,搞活農村經濟,保證農產品的穩定供應,促進國民經濟協調有序發展。


推薦閱讀:

昨天 ? 今天 ? 明天(精闢)
今天不知明天事 過好每一天
財神爺知多少!明天零點你接哪一位?
昨天、今天、明天
明天----取決於今天的選擇

TAG:糧食 | 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