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學會提問

斯圖爾特·基利

好奇心,不一定會害死貓,但實實在在讓我們對生活滿滿的都是問號,學會提問題,能夠幫助我們接近真理,抵抗忽悠,順便還能好好秀一下高智商。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認知工具,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面對海量信息,如何鑒別,這是一個問題,通往真相的道路充滿了崎嶇坎坷,而 zuozhe磕磕盼盼,就是問題,批判性思維,就是把關鍵的問題「揪」出啦,通過解決問題,搬開前進的絆路石,最後看到真相。

作者認為,所謂批判性思維,有三個方面:

1,有一套相互關聯,環環相扣的關鍵問題的意識。

2,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關鍵問題的能力。

3,積極主動地利用關鍵問題的強烈願望。

問題一旦提出來,就需要有人給出一定的答案,通過提出關鍵問題,可以讓你從被動的接收者化為平等的互動者,引導對方的思路,得到你想要的回答,還能提高個人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從此不再盲從盲信。

恩格斯說過,人類的智慧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但老人家沒說,這朵花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簡單來說,就是被動式思維和互動式思維,也可以稱為海綿式思維和淘金式思維。

被動式思維:就像海綿,照單全收,主要運用記憶能力,狂抄狂背狂記,並對腦海里的東西深信不疑。

主動式思維:就像淘金,不僅動用記憶力,還要動用推理能力,不斷質疑接收到的信息,篩選最有效的信息,從知識層面看,兩種記憶不分上下,都是我們和外界信息互動的手段,但如果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看,過多的無效信息會佔用我們的認知內存,影響分析其他問題的效率,相對而言,淘金式思維更能幫助我們思考實質性問題,海綿式思維強調單純的知識獲取結果,而淘金式思維則重視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展開積極互動。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能力,好鋼用在刀刃上,糾結於火星上有沒有外星人,不如考慮考慮你的心上人心裡有沒有你。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工具,有不同的使用價值,根據使用價值的不同,作者區分了強勢批判性思維和弱勢批判性思維。

強勢批判性思維目的是為了接近真理,尋求真相,為此,質疑包括自己的觀點在內的各種主張,有種海納百川,兼聽則明的大氣感。

相比之下,弱勢批判思維的工具意義較弱,主要是為了捍衛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抵制反駁甚至狡辯耍賴,主要是利用對手的邏輯漏洞,來凸顯自己的正確,對能否接近真理和發揚美德並不十分關心。

所謂價值觀,就是人們認為較有價值而沒有說出來的觀點,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的價值觀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多數來自社會生活,來自周圍人的影響,他為我們確定了一定的行為準則,據此來區分人與人的不同。

每個人的觀點背後,都附加了個人價值觀,情感取向甚至自己的自由意志,遇到別人的質疑時,心理防禦機制多少都會被激活,戰鬥激素大量分泌,容易衝動,甚至與對方雄辯三百回合,一不小心就容易感情用事,啟動弱勢批判性思維,實際上,接受還是拒絕是一個立場,感情上的依戀絕不應該成為最重要的基礎,犯錯不可怕,就怕不改正,觀點被質疑時,依然要保持理智,要看對方的質疑有沒有充足的證據和邏輯推理。

前面提到,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質疑,也必將激起對方的心理防禦機制,為了保證批判性思維的效果和質量,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態度,不要激怒對方,要牢記,我們的目標:尋求真經,控制表現欲,控制秀智商,對話才能繼續進行下去,你的提高才會有回應。

歸納法是一種有效的認知方法,如果對各種論點作為一個初步歸類,可以分為:

1.描述性問題:是指有關世界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什麼樣的一類問題,是對現實世界的描述。

2.規定性問題:是指有關世界應該是什麼樣的問題,是針對該不該,對不對,好不好所提出的問題。

同樣是論點,有的人開門見山,直接了當擺在標題出,有的人拐彎抹角,深藏不漏,不管作者有沒有點名論題,在行文最後,他總要提出自己的結論,首尾呼應,結論就是論點。

結論一定是觀點,但是觀點不一定是結論,所謂結論,是經由推理產生的,必須要有原因,要有一定的推理過程,而觀點,是一些缺少論據支持的說法,所謂理由,就是用來支持和證明結論的看法,證據,隱喻,類比以及其他陳述,換句話說,也就是說服我們相信某個結論的邏輯依據,沒有理由支持的結論,只是一種觀點,每個人都可以隨意提出觀點,而每個觀點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真正有技術含量的,是對方能不能找出足夠的理由來支持他的觀點,只有在這個論證過程中,才能識別邏輯錯誤,才能利用理性精神和邏輯規則進行批判性思維,找到結論背後的理由和論證過程,是批判性思維不可缺少的一步。

結論雖然只有一個,但理由有很多種,事實調查報告,生活常識,統計數據,專家或者權威意見,「公知」言論以及邏輯類比者,不同的理由還可以有不同的組合方式,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結論本身不是理由,而是一個和多個理由支持起來的陳述,無論哪一類問題,都應該遵循「先有理由,再有結論」的過程,當你準備評價一個結論的理由是否合理地支持其論點之前,必須先確定對方的陳述和你理解的是用一個意思。

凡是對方提出的問題,都應該自問「我知道他的意思?」,簡言之,就是要有意識地避免「心靈感應」,不停地問「你這樣說是什麼意思」,而不是想當然「我就知道是這個意思」。

堅持批判性思維,需要不斷地思考關鍵詞語可能有的含義,「具體標準定義」。

定義假設,所謂假設,就是對方的一種看法,在多數的論證過程中,沒有嚴明,對方認為是不言而喻的,不證自明的,影響對結論的判斷,也具有潛在的欺騙性,如果更貼切一點,眼前的筆記,本身也是一種假設,一切自以為理所當然的共識:勤於動腦,好奇心,批判性思維等對塑造一個合格公民大有裨益,找准了假設,能夠更深刻理解對方的論證體系,批判性地接受對方的觀點。

價值觀假設:是指在多數論證中,那些對方認同但卻沒有清楚表達的看法,這些看法維繫著整個論證體系,批判性思維既要注意假設的合理性,還需要結合情景來分析假設的科學性。

描述性假設:如果說價值觀假設表明了對方的一種期望,那麼描述性假設則反映了對世界和社會本質從古至今的看法。

我們在自己表達觀點的時候,要注意儘可能明顯地展示自己的潛在假設,把邏輯推理過程完整在線,方便受眾全面,深入了解你的邏輯線條,在平時我們所說的謬誤,就是作者在推理過程中,有意識的使用一些邏輯技巧,用以增強說服力,促使我們接受其結論。

不要擔心批判性的讀者,讀者的質疑是完善論據鏈的動力,我們要儘可能多地利用互聯網的便利,一方面調查研究者的個人背景,另一方面,接觸最原始的證據,逐條分析對照,審查驗收。

萬事萬物都處在一定的因果鏈條之中,對於同樣的結果,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釋,所謂替代性原因,就是指一個合情合理的替代性解釋,可以說明為什麼特定的結果會發生。

我們找到的任何一個單獨的原因,都極有可能是真正導致事件發生的其中一個原因,而不是其唯一的原因,需要警惕簡化因果關係謬誤,不要過分強調某一個或幾個非充分合理的作用。

人的行為是複雜的,收到內外因共同的作用影響,一種常見的偏見是基本歸因錯誤,也就是說,我們在解釋對方的行為時,汪往往會高估個人的主觀性,而忽略了環境的影響,因此,解釋問題時,最好能把整個的利益相關方都考慮入內,這樣才能找到真正較為合理的原因。

總的來說,尋找替代原因,一是要發掘經可能多的原因,逐步解釋認可的問題,二則是根據因果邏輯,逐步縮小潛在原因的範圍,篩選出真正的原因,每一個我們接收到的觀點,都潛藏著說服者的心理期待,希望能夠影響到我們的思維方式,在接收對方的觀點之前,應該警惕對方是否省略掉了一些影響推理結論的關鍵信息。

事實上,不完善的推理和信息丟失,都是信息溝通中常見現象,作者的建議是找到做夠的,被省略的信息之前,先不要生成任何預判。

從一套理由和論據中,能夠推斷出多個備選結論,而且都滿足因果關係,批判性思維需要我們從眾多備選結論中,尋找最合乎情理的結論,從理由到推論結論,需要對理由的含義進行特定的解讀,但是人的認知模式千差萬別,同樣的理由,不同的人得出的結論並不相同。

批判性思維作為一種認知工具,雖然耗費了大量的認知資源,但是到目前為止,能夠熟練掌握並運用批判性思維的人,總是少數,能夠不斷修鍊自己批判性思維,就能更好的掌握自己的生活,與諸君共勉。

上個周的終於寫完啦,原諒我的遲到,五一大家玩的都開心哈

喜歡就關注我呀

一周一本書 寫給大家哦

推薦閱讀:

【學會安靜是一種心態,心安放在哪裡,快樂就在哪裡】
今春學會「塞衣角」的套路,比你看10篇搭配還有用!
學會這三招讓女生主動撩你
學會拿壺
《學會提問

TAG:學會提問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