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那爾蘇貝勒與慈禧太后的故事-康平縣人民政府

那爾蘇貝勒是博多勒噶台親王僧格林沁的孫子。是伯彥納謨詁的長子。按照清朝規定滿蒙王公子弟十歲前都送到北京讀書,十歲後學習武藝。那爾蘇是有名望的僧王后代,不到二十歲就當上了朝廷的乾清門侍衛。僧格林沁率領清軍在山東曹州與捻軍打仗時被捻軍打死,其子伯彥納謨詁承襲了親王爵位,朝廷把伯彥納謨詁的貝勒銜賜予那爾蘇。那爾蘇從小聰明伶俐,光緒皇上很賞識。由普通侍衛提升為皇宮中的一等侍衛,即執豹尾槍的侍衛,他們的差事是在保衛光緒皇帝的同時保衛慈禧太后。

在紫禁城內外,在科爾沁地方傳聞有關那爾蘇貝勒與慈禧太后發生曖昧關係事情,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的。

自從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以後,朝廷規定,慈禧太后出門的排場更甚於皇帝出門的排場。當她定時出來之前,先由奏事官傳旨,雖不是御前大臣扶持上轎,但必須有旁邊跪請慈禧太后上轎的。在有典禮時,還有十幾名前引大臣為前導。太后出太和門外,扈從人等各自上馬,前引大臣在轎前分兩行五對為前趨。御前大臣則從由滿蒙王公充當,人員無定數。騎馬隨在轎後,在這個後邊有舉大纛,歸大纛大臣率領。其後方近侍衛即一等侍衛十名拿豹尾槍人員,滿語稱為「阿呼魯」。領豹尾槍侍衛的為領侍衛內大臣,在清朝武官中最高級者,正一品,位在總督之上。執豹尾槍人在馬鞍子右前方裝有鐵圈置槍其上便於保執,執豹尾槍侍衛後頭為二、三等侍衛和各王府的保衛。這些列隊最前方有專人報二里。當時呼作「報二里」,就是說皇帝或慈禧太后(也叫老佛爺)距此有二里。其後為「傳籌」兵分五等,頭一、二、三為大籌(即大聲喊)、四、五為小籌(即用小聲報),傳籌的後方為「打吃」,即在前面喝道使人肅靜迴避,口中發出「嚇」音,皇帝老佛爺在宮中行動時亦經常如此。照例由「敬事房」太監擔任。這種列隊為「模音」,即皇帝一行的隊列之意,那爾蘇貝勒就是執豹尾槍的近侍衛之一。

慈禧太后的生日是正月十五。每年過生日,過元宵節看花燈都得到頤和園排雲殿擺酒、設宴、賞戲熱鬧一番。

一八八八年正月十三日先由敬事房奏事官傳旨,老佛爺這天去頤和園過萬壽吉日,又過元宵節看花燈,御前大臣和滿蒙各王公都忙著做準備。乾清門侍衛們更加緊張地整理器械、衣冠準備出發護衛太后,那爾蘇貝勒從故鄉科爾沁左翼後旗選來的高頭大馬,喂得膘肥體壯,提前把馬的鬃尾修齊,把馬身洗刷乾淨,在馬的腦門和尾上繫上紅綠黃各色彩一樣整裝待發。到正月十四,早飯早吃,領侍衛內大臣集合侍衛隊準時到太和門前專等慈禧太后出宮。

正當卯時,「老佛爺」的鑾駕出來了,這些御前大臣、滿蒙王公跪倒在地。齊聲叫「老佛爺玉體安康!」「老佛爺萬壽無疆!」慈禧在轎內說聲「平身」、「起駕」。模音就行動了,浩浩蕩蕩奔向頤和園。列隊正要出北京城西直門的時候,忽然路旁想起了鞭炮聲,離鑾駕很近的一等侍衛那爾蘇貝勒的馬突然驚跳,騰空後又猛跑,那爾蘇貝勒的騎術是很高超的。但駕馭起來的這匹烈馬頓時不聽駕馭了,前後直衝,那爾蘇控制不住坐騎,就把前邊的慈禧老佛爺鑾駕給撞了,太后的轎子停了下來。那爾蘇闖下了天大的禍,可把他嚇壞了。頓時魂不附體,不知所措。這時他的耳朵里只聽道:「大膽無理的奴才。還不趕快下馬請罪,待等何時!」這是跟隨太后的老太監李連英的聲音。那爾蘇拚命地控制住烈馬。跳下來跪在太后轎前象雞叨米似的叩頭,口稱「奴才罪該萬死。」慈禧太后讓太監把轎簾打開怒氣沖沖地問道:「哪一個大膽的奴才撞了我的轎?」這時。太監回答說:「科爾沁那爾蘇貝勒!」慈禧又問:「那爾蘇在哪裡?」太監答:「在轎前請罪。」慈禧向下一看,雖然沒有看到臉面,但從外表看這個人身體魁偉,整裝乾淨。慈禧心想看看臉面模樣:「把頭抬起來。」那爾蘇只得揚起臉來。這一揚臉不要緊。可把「老佛爺」看動了心。她目不轉眼地看了半個時辰不眨眼,不說話。旁邊的大臣和太監們可急壞了。他們以為老佛爺一定會嚴厲處置那爾蘇呢。可是他們哪裡知道,慈禧太后想的另一種情景呢?慈禧看那爾蘇長得天庭飽滿、地閣方園、眉清目秀、唇紅齒白,真是一表人才,美男子。何況那爾蘇闖禍後,急得臉紅一陣白一陣。此時更顯得可愛可親了。慈禧太后心想。我有很多男「奴才」(實為情夫)。論丰姿哪一個能比上呢,若把他弄到手,那就心滿意足了。太后心裡是這樣想著,可是表面上裝著怒氣沖沖的樣子。發問道:「你是不是有意撞駕?」那爾蘇回答道:「老佛爺饒恕奴才,這個馬是剛從故鄉選送來的,還沒調教好,街上傳出鞭炮聲就驚起,奴才沒有控制住就撞駕了。」慈禧正好有了發旨的台階了,就說:「不是故意的就免你死罪,以後要好好訓練,今天就走在轎前吧,省的馬驚了再撞我的轎子。」慈禧的意思是那爾蘇在轎前走,他好從後面瞧。這樣在路上不知偷看了多少次,太后感到怎麼看也看不夠似的,尤其那爾蘇年方三十正當年,正是好時候。慈禧太后拿定主意,一定要把那爾蘇拿到自己手上,她到了頤和園排雲殿。盡情地玩樂,盡情地吃喝。大臣和太監們以為老佛爺晚間吃喝完了後,不知觀賞什麼戲曲,但是出乎意料,太后並沒有發旨,而是早早準備要睡覺,使人們感到意外。

那爾蘇回到侍衛住處以後,正為今天護衛中惹惱了最大的當權者慈禧太后,闖了大禍犯愁呢。險些獲殺頭之罪,幸虧老佛爺「天恩」免於一死,又後怕又僥倖。長長吁了一口氣。正當那爾蘇在侍衛室默默地慶幸今天闖禍被免罪的情景時,後宮太監來傳旨:「老佛爺有旨,宣那爾蘇進宮。」那爾蘇跪著聽旨。聽的魂不附體,驚呆不已。心想這回可完了,白天老佛爺沒殺成。是因為大庭廣眾之下,她得了寬宏大量的好名聲。現在夜深人靜了,傳我到宮裡,一定是凶多吉少,不是問罪斬首,就是投入大牢。當那爾蘇胡想亂想的時候,太監卻和顏悅色地說:「你快準備進宮吧。老佛爺正等著你呢。」這樣太監在前,那爾蘇在後,來到太后住的排雲殿門口,太監示意讓那爾蘇自己進去,那爾蘇哪敢擅進,就跪在門外稟報:「奴才那爾蘇聽從太后發落。」殿內傳出來「快進來」的聲音,一個宮女把那爾蘇領到太后殿內,那爾蘇跪倒叩頭,慈禧說:「平身,」那爾蘇也不敢抬頭,又不敢站起來,並說奴才不敢。慈禧說:「你要隨我就免你死罪。」那爾蘇說:「老佛爺饒命。只要老佛爺有旨,奴才不敢不遵從。」這樣慈禧下令太監推出,「老佛爺」親自動手把那爾蘇拉上床來,兩人盡情尋歡,第二天是正月十五,太后這個生日過的別有風趣,慈禧特別高興,滿蒙王公大臣也為「老佛爺」高興而高興。從此,慈禧太后一有機會就叫那爾蘇進宮,為了使那爾蘇進宮方便,光緒十五年即一八八九年正月二十一日丁卯,慈禧發出懿旨任「科爾沁貝勒為內大臣。」但帶進後宮仍是費不少周折的,主要是怕露出馬腳名聲不好,因為朝廷規定,除了太監和宮女以外,什麼人也不許隨便進後宮的,慈禧太后剛剛得到手的那爾蘇也不能隨便進宮來,她的慾望得不到滿足,致使她食慾減少,晚上失眠不能入睡,老太監李連英看出這個心理,故意問道:「老佛爺是否請御醫診治。」慈禧說她沒有病不知道怎的吃飯喝水都不香了,老太監又說是否天氣炎熱的關係呢。慈禧無奈對心腹太監李連英說:「我心裡事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很喜歡那爾蘇這孩子,你如果想出一個妙法把那爾蘇經常帶到我這裡來侍奉我,陪著我,使我高興,將來我不會虧待你的。」太監領命道:「奴才一定照辦。」他們主僕兩個人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想出一個較穩妥的辦法來。

早在乾隆皇帝時就規定下來,皇帝的飲水,每天必須從西效玉泉山運來「玉泉水」,運的方法是由御膳房的太監帶著侍衛,趕著一輛毛驢車上插著一面黃旗,午前出去,午後拉回。怕晃混了,在道上慢慢地走進神武門的。老太監李連英說:「現在老佛爺就吃喝這水,這回我們自己運水,就能使人不知不覺的把那爾蘇帶進來。」慈禧說:「那不同樣讓別人看見嗎?宮廷侍衛照樣禁止。」老太監李連英說:「我們打一個雙格大水箱,一邊裝水,一邊裝那爾蘇,早晨出去時把那爾蘇放出去,晚間運水回來時把那爾蘇裝進來,車上也插上小旗,什麼人敢問!」慈禧當即笑稱好辦法。可是慈禧又說:「怎麼無故不從卸膳房用水,自己另運水來,別人不懷疑嗎?」老太監說:「太后要成佛,借口御膳房用毛驢車拉水不吉利,這樣我們就有話說了。」第二天慈禧裝出病來,光緒皇帝和各王公大臣們都去問吉問安。慈禧說:「你們不要擔心,我的病不重,我在過去曾向神靈許願,死後要成佛,不飲用不乾不淨的水,不食不乾不淨的食,我聽說御膳房運來的水是用毛驢車拉來的,不吉利又不幹凈。」王公大臣們說可以立即改變,太后說:不用了,我派自己的太監去推水來,我就沒有疑心了。」從此慈禧太后的太監們每天推車運水,車上照樣插上一面小黃旗,大寫老佛爺用水吃水。行人誰也不敢靠近水車,推車運水,早上出來把那爾蘇放出來,晚上回來再把那爾蘇裝進來,慈禧就與那爾蘇在一起尋歡作樂,好不快活。常言道:沒有不透風的牆。天長日久紫禁城內特別是乾清門侍衛內有議論但誰也不敢公開議論,怕傳出去擔不起風險,對那爾蘇的父親博多勒噶台親王伯彥納謨詁更是避著。可是伯王府內發現那爾蘇經常不在家住宿,起初以為值班或有事,後來時間長了,伯王的福晉一天向伯王說起那爾蘇經常不在家住,那爾蘇的幾個妻室(當時那爾蘇有三個老婆)也說過這個情況,伯王懷疑那爾蘇年輕,是否在北京城裡背著他吃喝嫖賭,搞不正當事情。一天,伯王把那爾蘇叫到身前,追問經常不在家住宿的原因。那爾蘇不敢說真情,既怕老佛爺翻臉不認人,怪罪下來招致殺頭之罪,又怕父親責怪,只得敷衍說:「為了防賊乾清門侍衛不敢離開崗位。」伯王是領侍衛內大臣,是知道內情的,他說:「侍衛們不是輪班嗎?」那爾蘇說:「我是貝勒銜侍衛比別的侍衛責任更重,並且你的兒子多付點責任不好嗎!」伯王認為孩子想的周到,就了事了。又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朝廷內外輿論就大了,這時慈禧太后白天也不讓那爾蘇回府,一些和伯王有交情的王公反映給伯王,和伯王有私仇抱有成見的王公們也打算乘機搞垮伯王。因當時伯王擔任北京城的九門提督,又是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等數十個職務,權高位極,北京流傳「伯半朝」的稱呼,當時外藩、蒙、回、藏、維吾爾、哈薩克等少數民族的王、貝勒、貝子、公、台吉,扎薩克與朝廷辦事,都通過伯王,所以向伯王送賄賂有日進斗金的說法。伯王知道自己兒子那爾蘇與慈禧太后有關係的消息後,就像晴天霹靂怕的不得了,因為考慮這個事情一旦泄漏,慈禧為了面子就要滅九族,我們祖祖輩輩忠實為朝廷立下的汗馬功勞毀於一旦,但為了弄清真偽,伯王以查皇宮內防衛為名到各殿走一走,趁此機會要求見慈禧太后。宮內太監向慈禧太后報說:「伯王在外侯旨求見。」這時慈禧正在與那爾蘇對坐飲茶之際,慈禧問太監:「伯王幹什麼到這裡來了?」太監說:「查皇宮防賊到此。」慈禧大怒說:「大膽的奴才伯彥納謨詁,竟敢查到我的殿里來了。」太監趕忙起奏說:「老佛爺息怒。伯王已查完皇宮,給老佛爺請安後就回去。」慈禧無奈。讓伯王進宮請安,但那爾蘇坐不住了要躲避,太后下令不準動看伯王怎麼得了。伯王到了宮門外,跪著進去叩了幾個響頭,慈禧下令出去。伯王又跪著爬回來,他在從宮內往外爬時,從腋下稍一偷看,見其兒子那爾蘇與慈禧對坐飲茶。伯王回來後,更是寢食不安,福晉和幾個側室也跟著伯王犯愁,但都不敢動嘴勸他。到了一八九○年正月十五,慈禧太后過完生日和元宵節,有一天那爾蘇回到王府來,伯王就責怪兒子不說實話,這種事一旦暴露就全完了,講起「伴君如伴虎」歷史典故。尤其慈禧這個人陰險毒辣,一旦翻臉不僅要殺死你,還要滅門九族,歷史上唐朝對薛家鐵丘墳,宋朝的胡家肉丘墳事件將要重演。這時那爾蘇才對他的父親如實將經過全部講出來,並說身不由己,而是被逼的。說著跪著向父親請罪,伯王也知道這個事情不能光怨那爾蘇,就讓孩子起來研究對策。但當時也想不出好辦法來,只得讓那爾蘇回乾清門供職,並囑咐絲毫不能露出不高興的表情。不久,伯王與知心的王公商量出一個妥當的辦法來,這個辦法就是借清明節掃墓回故鄉處置那爾蘇。這樣,一天早朝,伯王向光緒皇帝奏請說:「前幾年朝廷事多,臣未回故鄉掃父親僧王墓,現在快到清明節了,請求領幾個兒子回鄉掃墓祭祖,請皇上恩准兩個月假。」當時光緒皇帝沉默了很長時間,等簾後的老佛爺說什麼,結果慈禧沒發話,光緒認為老佛爺同意了,就准假了。當時北京到東北的科爾沁全是旱路,伯王坐四輪帶篷馬車,三個兒子(四兒敖力雅蘇年幼未來)騎馬,通過喜峰口回到了科爾沁左翼後旗,在博王府,伯王還講起了這個事情的利害關係。最後與兩個孩子商定,採取措施致死那爾蘇,保全家族,那爾蘇也同意。表示聽從父王的發落,但他提出三個要求:一是我兒子阿穆爾靈圭年幼要好好扶養他成人;二是死後能否埋在祖墳內;三是死前娛樂一番,在祖籍科爾沁草原上與全旗台壯打三次大圍。伯王當時就答應了三條要求,那爾蘇的兩個弟弟溫都蘇、博迪蘇也在場。伯王說:「你的兒子阿穆爾靈圭,我死後承襲我的王位,不傳給你的三個弟弟。」談到死屍埋入王爺陵內的問題時,溫都蘇提出非正常死亡之人,埋入老陵恐怕對後代不吉利,是否另找一處風景好的地方建陵,但伯王說:「咱們祖先就有先例,岱王陵園內就放有咱們祖宗王爺騎馬拖死的墳,我兒那爾蘇遵父命之死的人。放老陵有什麼關係呢?」這時那爾蘇號啕大哭。伯王繼續說:「我死後也埋在你墳不遠的地方蓮花崗,相距十二里,咱們爺倆永遠在一起。」伯王叫協里台吉烏力吉、管旗章京富樂暉部署建孝節陵的事宜(地址在康平縣西四十多華里處老岱王陵一個山崗上,現在柳樹屯鄉添壽庄村)這些問題商定完了之後,就通知各地台壯打三次大圈圍。

到了清明節前三天,伯王率領三個兒子,由協里台吉烏力吉、管旗章京富樂暉等王府官吏跟隨,用大馬車拉著牛羊祭品,首先到公主陵、僧王陵(現在法庫縣王陵山)掃墓祭祖,然後到岱王陵祭祀之後,伯王親自折斷手帶的金鎦子交那爾蘇吞下去(因為伯王原來就考慮用別的毒藥或其他手段致死那爾蘇,怕慈禧太后派人察看就會發現,那樣事情就鬧大了。)那爾蘇死後,伯王立即派人上報朝廷,慈禧太后聽到那爾蘇的死訊,猶如晴天霹靂,回到內宮後連哭帶嚎的大罵伯王,說非報仇不可。這時老太監李連英勸說:「老佛爺息怒,我有一個兩全齊美的計策。」慈禧忙問「是什麼計策,快說出來讓我聽聽。」李連英說:「因為那爾蘇是朝廷命官內大臣,他死了朝廷一定派人去弔唁,咱們不如趁這個機會派心腹太監隨同去。一則憑弔死去的那爾蘇,盡君臣之義收買蒙古王公,二則通過祭祀察看那爾蘇真死了,還是伯彥納謨詁稿陰謀,如若我們一旦發現伯王毒死那爾蘇的痕迹,好加倍處置他。」慈禧太后同意了這個計策,派一名心腹太監隨同朝廷派的人來到科爾沁岱王陵弔唁那爾蘇。光緒十六年,即一八九○年朝廷命:貝勒帶騎領侍衛十員,往奠故科爾沁貝勒那爾蘇茶酒,賞恤如例,子阿穆爾靈圭襲爵。尋予謚曰『誠慎』。伯王為了讓朝廷派來之大臣解除懷疑。讓他們驗看了那爾蘇的屍體,沒有發現刀傷,也沒有毒死的痕迹,只得入棺埋葬了。朝廷命官和伯王先後回京去了。旗王府按照伯王的吩咐,協里台吉、管旗章京出面建立了孝節陵,意思是遵照父親旨意去死的兒子,符合「三綱五常」倫理道德,這就是孝節陵的由來,當地群眾叫孝家陵,也叫孝子陵。

朝廷命官回到北京奏報不久,伯王也回到京城向光緒皇帝銷假的同時,又詳細奏報那爾蘇得急病未來的及治療致死的情況,陰險毒辣的慈禧太后雖然沒有說啥,但知道這事是伯王搞的,從此對伯王忌恨起來,總想找機會報復一下伯王。當時慈禧太后裝出對蒙古王公關懷的樣子,實際是對情夫的感戴。通過光緒皇帝發旨,光緒十八年,即一八九二年,已巳又諭:「已故貝勒那爾蘇系僧格林沁之孫,追念伊祖前勞,加恩准如阿穆爾靈圭所請追親王,用視優異嗣後不得援以為例。」象那爾蘇這樣生前沒執過政的人,死了之後被追封為親王爵位的事,在清朝開國以來的歷史上沒有先例的。大約過了半年時間,一天慈禧太后秘旨叫來心腹大臣榮祿商量致死伯王的計策,榮祿說:「伯王是朝廷的命臣,並且是僧王的兒子,怎麼無緣無故地加罪殺害他呢?」慈禧說:「正因為這樣才叫你來商量嘛。」榮祿雖然心裡不願意,但不敢違抗慈禧意旨,只得幫助出謀劃策,最後商定出兩個辦法:一是收買亡命之徒刺伯王;二是借例行宴會下毒藥致死。慈禧說:「例行宴會要到臘月或正月才搞。時間太拖後了。」榮祿說就派刺客吧。慈禧說:「你有那樣的人嗎?」榮祿搖頭說:「我跟前沒有那樣合適的人,怕暴露出去敗壞名聲。」慈禧說:「那派誰呢?」榮祿想了半天說:「最好在皇族親王中找一個手下人刺殺,准能成功。」榮祿接著說:「一是皇族親王中有些人忌恨伯王權力大,搞掉伯王內心同意。並且有人干;二是皇族親王中派人人員接近伯王,因為伯王武藝高強,並有軍權,接近他不容易的。」這樣慈禧指使榮祿找對伯王有成見的皇族親王派人干這個事,最後找了一個有武藝的皇帶子干這個事。一天早朝散後,伯王回府休息,突然有一個素不相識的皇帶子要求見伯王,口說有要事相商。當時伯王府大門的崗哨搜查了這個人,什麼也沒有發現,就放進去了。到了二門崗哨搜查也沒發現武器,也放進去了。到了伯王寢室剛要進門時,伯王的隨身四個護衛一看這個人賊眉鼠眼,鬼頭鬼腦。但身上什麼也沒有,只是長辮髮直,一個侍衛上前抓住這個皇帶子的長辮。發現裡面有匕首,這四個侍衛就準備把刺客打死,這時伯王從室內走出來叫侍衛們住手。親自審問才知底細,他是來殺伯王的。伯王把刺客的口供畫押,記下來後想用劍刺死,怕朝廷責怪,不殺吧後患不能除,只好和侍衛呢說「踢!」就這樣刺客被踢死了。

第二天早朝上,伯王把口供畫押及兇器向皇上奏報,光緒皇帝沒有說什麼,慈禧太后忙著在簾後收起刺客的口供,發旨責怪不經朝廷隨便殺人。伯王進一步向前跪倒奏報說:「奴才不是隨便殺死罪犯,在一怒之下侍衛踢一腳,罪犯死了。」慈禧讓人查看屍體沒有刀傷,只是失腳踢死了,也沒有辦法加罪。到了一八九一年正月十二元令節。通過王公例行宴會,慈禧太后等人拿出謀害伯王的第二個辦法。叫自己的心腹給伯王敬酒,在酒里下了慢性毒藥。伯王死前發覺中毒這個事是慈禧太后指使人乾的,在北京不知反誣加什麼罪名,甚至遭到分屍,連累家族後代,不如回到旗里死為好,這樣決定後,就想出一個辦法向朝廷請假,想來想去沒有別的辦法,只得說得病很長時間了,吃了不少中藥不見效,回故鄉求蒙醫治療看看,光緒皇帝准奏。伯王回到本旗公主陵(老王陵也在那裡)不久就死了。當時旗扎薩克向朝廷奏報伯王之死,但慈禧太后不相信真死,怕伯王謀反又以朝廷派人弔唁名義到科爾沁左翼後旗驗屍才放了心。伯王突然死在公主陵,因為旗扎薩克事先沒有準備。臨時借陵丁老白家的棺材裝殮伯王屍體,由六十四人的抬杠到旗王府所在地吉爾嘎朗街停靈三年。當蓮花崗的陵園建好後,才把伯王下葬到陵寢的。

慈禧太后毒死了伯王,除了心頭之恨。但表面上裝出特別關係的樣子掉了幾滴淚,指使光緒皇帝撥銀兩把伯王喪事辦好,並加封「慎親王」了事。

旗扎薩克按照原來的囑咐,在伯王死後向朝廷奏請,准旨讓那爾蘇六歲兒子阿穆爾靈圭承襲了王位,命烏力吉印務協理兼任為護理協理,署理旗務。

①貝勒:蒙王旗中僅次於郡王的爵位。

②親王: 蒙王旗中最高爵位。

③清朝規定一年有二次例行宴會,一次是正月十二元令節筳宴蒙古王公喇嘛;第二次是臘月二十三日也是筳宴蒙古王公喇嘛。

(本文摘自康平縣政協文史資料)

推薦閱讀:

香港政府公開公務吃喝賬 不點魚翅剩菜需打包_
中國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算不算低?
專訪吳曉靈:看得見的政府
為什麼部分政府不願予民間慈善組織的成立以便利?
稅收是為了影響消費者行為還是政府籌集資金的一種工具?

TAG:政府 | 故事 | 民間故事 | 慈禧太后 | 人民 | 民間 | 慈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