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談魯迅
讀魯迅、張愛玲,即使不盡認同,也總是「自己人」之感。周作人是文學上的雜家、解人,他的文筆很乾凈,很樸素,但沒有創作性,只是閑談;胡蘭成是報人、術士、縱橫家,蘇秦、張儀之流等而下之。
近當代,我最喜歡的還是魯迅的文字,除了他的社會意義和歷史意義,他的文字是非常美妙的。你可以不信宗教,但不妨礙你欣賞教堂。一個魯迅,一個張愛玲,都是懂得調理文字的。
魯迅早年受尼采啟示,他的才華品格也合乎尼采,後來半途而廢,晚年魯迅,尼採的影響完全消失。為什麼?儒家思想勢力太大。
魯迅那篇《非攻》,寫墨子,寫得很好,很幽默,但幽默救不了中國。
魏晉風度,魯迅本來是想讚揚的,說著說著就說錯了。魏晉人及其文學的格調在世界上也是最高的。他們的個人主義也貫徹得很徹底。我就是受這影響。
魯迅自己弄不清自己的心態。他愛魏晉,一說,卻成了諷刺取消魏晉。……《魏晉》,真稱得上「言不及義」。
魯迅的大量諷刺文,對象太具體,今日沒有人看了。大的叛逆,要找大的主題。攻擊上帝的,是尼采。攻擊宇宙的,是老子。他們從來不肯指具體的人,事。
(談諷刺)伏爾泰的意義比較大,世界性。魯迅比較民國性,三十年代性。
戰國以後,中國沒有出大思想家。魯迅,是一個人物。他早期的思想宣言《摩羅詩力說》,就對拜倫大為讚揚,以為要救中國,必須提倡「惡魔精神」,可惜魯迅先生的抱負只在反帝反封建,可惜他剛剛開始懷疑,就找到了信仰。
知識學問是偽裝的,品性偽裝不了。魯迅,學者教授還沒看清楚,他就罵了。
魯迅啊,太在意他罵的那些人了,他自己也知道自己遠遠高於那幫人,但還是罵個不停,太看得起他們了,沒辦法,是他性格的原因。
魯迅真的是為人生而藝術嗎?他的人生觀還是比較狹隘的。他對人生的回答,還是比較起碼的。
我看魯迅的雜文 ,痛快;你們看,快而不痛;到下一代,不痛不快——而今燈塔在動,高度不高,其間不過一百年。
梁啟超、章太炎、胡適、魯迅,都曾反孔,最終還是籠罩在孔子的陰影里。中國的集體潛意識就是這樣的,奴性的理想主義。總要找一個依靠。
藝術家、詩人的悲哀痛苦,分上下兩個層次,一個是思想的心靈的層次,對宇宙、世界、人類、人性的絕望。另一個是現實的感覺的層次,是對社會、人際、遭遇的絕望。高爾基、魯迅、羅曼羅蘭,有下面的一個層次,而對上面那個層次(即對宇宙、世界、人類狀況、人性本質),未必深思,一旦聽到看到共產主義可以解決社會、生活、人際關係、個人命運,就欣欣然以為有救了。
高爾基以為陀氏是惡的天才,中國則由魯迅為代表,認為陀氏是殘忍的。要去評價一個偉大的人物,你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物?這是致命的問題。尼采,紀德,一看之下,就對陀氏拜倒。
愛國文人以良心為武器,沖啊殺,魯迅也以戰士自命。……魯迅寫起《朝花夕拾》來,就好了,是藝術家,一份熱發兩份光。
靠文學藝術來解決社會問題,開始就打錯算盤。我從來不想靠筆濟世救人。魯迅,論文學改造國民性,完全失敗。可是魯迅的文學,無疑是五四以來第一人。
魯迅受益於俄國文學的影響,寫好了短篇小說。他的中國古典文學修養也一流。但他接受得有限,成就也有限。
中國不會浪漫、唯美,給唐宋人浪漫、唯美去了。寫實倒是有過了,但魯迅、茅盾、巴金,才不如陀氏、托氏高。魯迅的詩和哲學的底子不夠,寫不成長篇。
五四以來,中國夠分量的評論家一個也沒有啊!出了一個戰士,魯迅先生,出了一個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沒有評論家,苦在哪裡呢?是直到現在,不是誰好誰壞的問題,而是什麼是好什麼是壞的問題,都沒有弄懂。魯迅沒有擔當這些,熱心於枝枝節節,說得再好,還是枝枝節節。讓魯迅評論,他也擔當不起來。……魯迅在文學上缺乏自己的理論,也缺乏世界性的藝術觀。談繪畫,談到木刻為止。對音樂,魯迅從來不談。
現在看來,現代幸虧有個魯迅,否則更荒蕪了。魯迅後來去做「立此存照」的事,那對象是新聞,弄文學的為新聞存照,終究是有些浪費。新聞是弄不過來的。整個來看,魯迅非常好,遺憾還未展開。
魯迅的世界觀、宇宙觀,有一度和佛教觸摸了一下,就避開來。尼采也碰過一下,避開來。他們都急著要去建立他們的人生觀。
梁啟超、陳獨秀、蔡元培、胡適、魯迅,想的都是如何救中國,中國國民性是什麼,等等。但是,戰後西方人的大問題——什麼是人的存在?人在世界中占何種地位?人應當如何看待世界——這些思想家很少想到。
魯迅他們,是從人生觀半路半路殺出來的,世界觀不成熟,更沒有宇宙觀。他們往往容易為政治觀說服,拉過去。
頻繁介入政治活動,成為一個知識界的領袖,這種事在法國做起來,可以,在中國,太麻煩。魯迅如長壽,必然給推到這種地位。
(談黑色幽默作家)他們以沉重的心情把現實的惡誇大,寫出來。以黑色的心態,用文字幽默,是悲憤痛苦的幽默。魯迅的幽默有類似傾向,但魯迅不能稱為絕望者。他有紅的成分,黑多紅少,魯迅是紫色幽默。
周氏兄弟古文根底好,卻不願正面接續傳統,老作打油詩。
(談及魯迅對西方文化的理解)魯迅是有邊界的,有限的。對西方也不透。你不要說「不太透」,要麼是透,要麼是不透,「不太透」是什麼意思呢?我能不能說我「不太懂」你的意思呢?你看我的書里有沒有這樣說話。
內容來源:讀木心(muxinduzhehui)
推薦閱讀:
※吳猛強:少年魯迅的煩惱
※21世紀,還需要魯迅嗎?
※魯迅在今天的意義
※魯迅挨「罵」錄
※魯迅為何寫《自題小像》
TAG:魯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