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世系
06-21
黃帝世系一世 :黃帝 林姓元祖,姓公,號軒轅。少典之子,母曰附保視有大電繞北斗星而有孕,二十五月而生帝於壽丘,熊氏部落首領,長姬水故姓姬。約四千多年前,居西北高原,後分路東進,在陂泉一戰打敗炎帝,遂合併為一,并力合戰,在湯鹿之野擊敗九黎族,擒殺蚩尤,被尊為炎黃部落聯盟之首領。納四妃,生二十五子,得姓十四人,共得姬、酉、祁、已、騰、箴、任、荀、嬉、姞、儇、依等十二姓。二酹,少昊氏居庵,大昊氏居陳。在位一百年,享年一百一拾歲而終(前2575年),崩於荊山之陽,葬於陝西省黃陵縣橋山。元妃嫘祖,西陵之女,生子二:其一玄囂,是為青陽。二為昌意,是為青仆,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二世 :玄囂 黃帝之子,以金德玉,故號少昊金天氏,子橋極,余未考。其裔孫台駘,水官嘗通汾兆二水,顓頊帝嘉之,封於汾水,其後裔以沈為姓。故林、沈有同源異姓之說。東周時,楚國沈尹成生諸梁,梁食采於葉(南陽葉縣)子孫因以為氏;五代時,王審知為閩王,閩人沈氏避沈諱,去水為尤,為尤氏。綜上所述,葉、尤兩姓均出自沈姓,故與林姓世稱同宗。三世 :橋極 玄囂之子,生子帝嚳,余未考四世 :帝嚳 高辛氏,接顓頊之位,為五帝之三。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納利物,不於其身,聰一知遠,明一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曆日月而迎送之,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納四妃,元妃姜生棄、次妃簡狄生契、三妃慶都(陳鋒氏女)生堯(放勛)、四妃常儀(娵訾氏女)生摯。其時有犬戎之寇,其子勇猛無比,率大軍平寇亂,獻賊將首級於闕下,帝大悅,賜封於鍾縣,子孫因以鍾為姓。(有曰鍾姓源自微子,紂王無道,微子奔周,周王封微子啟於宋,都商丘。宋桓公的第四代宋州黎,封於鍾蘺,故以地為姓。楚漢相爭時,鍾離昧為楚國大將,劉邦欲捕昧,昧遂自刎,其子鍾離接避禍於穎川郡長社,並改姓鍾,為鍾氏一世祖)。故林,鍾亦有同源異姓之說。五世: 契 帝嚳之子,母曰簡狄,有狨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墜其卵,取而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左禹治水有功,授官司徒。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封於商,賜姓子氏,稱商契玄王,教誨庶人五倫之道。契興於唐?虞,大禹之際,功業著於百姓,百姓以平。子:昭明。六世: 昭明契玄王生,居於砥石遷於商,十有(又)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湯。契卒,昭明立。商朝先祖。七世: 相土,子姓,名相土。契之孫,昭明之子,昌若之父。商民族的第三任首領。 昭明卒、子相土立,遷都泰山建東都、與繒相鄰。相土身材高大、體質健壯、在帶領氏族民眾狩獵時,常與野馬、野豬、大象、猛虎、凶狼等野獸搏鬥,並經常將各種野獸打死或制服。長期與野獸的爭鬥過程中,相土觀察到,高大健壯的野馬,是與人類最親近的動物。野馬不吃肉,食物是野草與野果一類的東西。如能將野馬馴服,將野馬由野生變為人工飼養,其利用價值將不可估量。於是,相土開始馴服野馬的活動,經過與野馬的無數次搏鬥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將野馬馴服了。相土精心照料被馴服的野馬,耐心細緻地選用草料飼養,使馬慢慢適應了家養的生活習慣。相土馴馬成功後,又親自或指導商族部落的人馴服野牛、野豬、野羊、野狗、野雞等,將它們馴服之後,由野生變為家養。這些動物變為家養後,由於飼養條件及生活環境的改善與改變,繁殖能力增強,數量逐漸增多。今天所稱之的六畜,即馬、牛、羊、豬、狗、雞,在相土時代,均有大量飼養。《世本·作篇》中有關「相土作乘馬」的記述,便是對相土馴服並飼養牲畜的真實寫照。八世:昌若,子姓,名昌若。契之後,相土之子,曹圉之父。商民族的第四任首領。九世:曹圉,子姓,名曹圉,一名糧圉。契之後,昌若之子,冥之父,商湯的九世祖。商民族的第五任首領。雖然司馬遷著《史記·殷本紀》時,有提到他,不過沒有描述其的事迹。祖父相土在夏相在位時,為了馴養馬匹,而製作乘馬。昌若死後,曹圉繼位。曹圉死後,其子冥繼位。十世: 冥:夏朝時商部落首領,相土的曾孫,曹圉之子,商湯八世祖,子姓,甲骨文中稱謂季,其子為王亥和王恆。冥任夏司空,是在大禹之後的又一位治水英雄,任官勤勞,死於水中,後商人以郊祭祭祀。《國語魯語上》載:冥勤其官而水死。 後世之人奉為水神,稱之為玄冥。,冥在漢字中的解釋為昏暗、深奧、深沉、糊、愚昧等意思。十一世:振,商的開國君主湯的祖先。他是曹圉的孫子,冥的兒子。冥死後,他成為商族首領,子微。十二世: 微,子報乙。十三世:報乙,子報丙。十四世:報丙,子報丁。十五世: 報丁,子主壬。十六世: 主壬,子主癸。十七世: 主癸,子天乙。十八世:天乙 即成湯,主癸之子,自契至湯八遷。湯始居毫,從先王居作《帝誥》。湯是一位英明寬厚仁慈之君,因夏桀無道,興兵伐桀,放桀南巢(今安徽巢縣),於是結束夏朝四百餘年之統治,從此開創商代。子三:太丁、外丙、伸壬。十九世:太丁 天乙之子,成湯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子二:太甲、太宗),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伸壬,是為帝伸壬。伸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二十世:太甲 太丁之子,是為帝太甲,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桐宮,三年,伊尹攝政當國,以朝諸侯。帝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反善。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受之政。帝太甲修德,諸侯咸歸殷,百姓以寧,伊尹嘉之。二十一世: 太庚 太甲之子。帝太甲崩,沃丁立。帝沃丁崩,弟太庚立。帝太庚崩,子小甲立.二十二世: 太戊 太庚之子,接帝位。帝小甲崩,弟雍乙立。是為帝雍乙。殷道衰,諸侯或不至。帝雍乙崩,弟太戊立。帝太戊,伊陟為相,毫有祥桑谷共生與朝,一暮大拱,帝太戊懼,問伊陟。陟曰:「臣聞妖不勝德,帝陟政有闕與?帝其修德」。太戊從陟,而祥桑枯死而去。伊陟贊言於巫咸,巫咸治王家成,作《咸艾》。帝太戊贊伊陟於廟,言弗臣,伊陟讓,作《原命》,殷復興,諸候歸之,故稱中宗。子三:仲丁、外壬、河亶甲。二十三世: 河亶甲 太戊之子,中宗崩,仲丁立。帝仲丁遷於隞,河亶甲居相。帝仲丁崩,弟外壬立,是為帝外壬。帝外壬崩,弟河亶甲立,是為帝河亶甲,殷復衰。子:祖乙。二十四世: 祖乙 河亶甲之子,帝河亶甲崩,祖乙立,殷復興,巫賢任職。子二:祖辛、沃甲。二十五世: 祖辛 祖乙之子,祖乙崩,祖辛立。子:祖丁。祖辛崩,弟沃甲立。子:南庚。二十六世: 祖丁 祖辛之子,沃甲崩,祖丁立,是為帝祖丁。子:陽甲、盤庚、小辛、小乙。祖丁崩,南庚立。二十七世: 小乙 祖丁之子,南庚崩,陽甲立。是為帝陽甲,殷衰。陽甲崩,弟盤庚立。盤庚渡河南,復居成湯之故居,殷復興。盤庚崩,弟小辛立,殷復衰。小辛崩,弟小乙立,是為帝小乙。子:武丁。二十八世: 武丁 小乙之子,小乙崩,武丁立。武丁即位,思復興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與冢宰,以觀國風,武丁夜夢得聖人,名曰說,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史,皆非也,與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於傅險中。是時說為胥靡。築於傅險,見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與之語,果聖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繼而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歡,殷道復興。子:祖庚、祖甲。二十九世: 祖甲 武丁之子,武丁崩,祖庚立。祖庚崩,弟祖甲立,是為帝甲。帝甲淫亂,殷復衰。子二:稟辛、庚丁。三十世 :庚丁祖甲之子,帝甲崩,稟辛立。帝稟辛崩,弟康丁立。是為帝庚丁。子:武乙三十一世: 武乙 康丁之子,帝康丁崩,武乙立.殷復去毫,徙河北.武乙無道,獵於河渭之間,暴雷,武乙振死。子:文丁、太乙。三十二世: 文丁(有曰太丁)武丁之子,武丁崩,文丁立。文丁子三:帝乙、比干、箕子。三十三世: 比干 文丁之子,原姓子,名干。因封於比,叫比干。比,在山東淄博一帶。古人以封邑為氏,故稱他比干。生於公元前1092年夏曆四月初四日,是軒轅皇帝33世孫,帝乙皇帝的弟弟,商朝皇帝帝辛(即紂王)的叔父,有聖德,輔佐紂王為孤卿,官至少師,殷商大忠臣。見紂王窮奢華,荒酒色,暴虐無道,天怒人怨,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少師謀,遂去。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一連三天進宮強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而死。終年63歲(前1029)。子:堅.中華民族的前身華夏族是以夏商周三族為主體經過長期血緣交匯形成的,因此夏商周三族都自認為黃帝的後裔,也就是說,黃帝是華夏族的始祖。關於黃帝與華夏族這個問題,還是要從有關黃帝的子孫的傳說史料說起。《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嫘祖可能是有蟲喬氏的族女。黃帝娶有蟲喬氏族女為正妃,具有加強部落聯盟的意義。此外黃帝還有三位次妃。《帝王世紀》載:「元妃,西陵氏女,曰嫘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節,生青陽。次妃,彤魚氏女,生夷鼓,一名蒼林。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四妃之中,嫫母貌丑而賢。《國語·晉語》、《史記·五帝本紀》等書均言黃帝共有二十五子。黃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陽與夷鼓皆為己姓。青陽,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魚氏之甥也。其同生而異姓者,四母之子,別為十二姓。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儇、依是也。唯青陽與蒼林氏同於黃帝,故皆為姬姓(《國語·晉語》)。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史記·五帝本紀》)但二十五子的世系, 《世本》 、《大戴禮記》等書與《山海經》等書所說略有不同。楊寬結合《世本》、《大戴禮記》等書所列黃帝世系表是:契玄囂(青陽)—蟜極—帝嚳(高辛)堯(放勛)稷黃帝窮蟬—敬康—句芒—牛—瞽叟—舜昌意—顓頊(高陽)鯀—禹重黎老童(卷章)—吳回(《古史辨》第七冊上編)而依《山海經》所載,當列黃帝世系表為:禺虢—禺京(《大荒東經》)伯服(《大荒南經》)淑士(《大荒西經》)祝融—太子長琴(《大荒西經》)昌意—韓流—顓頊(《海內經》)老童重(《大荒西經》)黎—噎(《大荒西經》)黃帝三面(《大荒西經》)叔馱(《大荒北經》)頭—苗民(《大荒北經》)炎融—頭(《大荒南經》)駱明—白馬(鯀)(《海內經》)禹(《海內經》)—均國—役采—修革合綽人(毛民)(《大荒北經》)苗龍—融吾—弄明(一作卞明)—白犬(犬戎)(《大荒北經》)…始均—北狄(《大荒西經》)黃帝子孫所封之國,據《路史·國名紀》所載,共七十國:少典有熊 「帝之開國,今鄭之新鄭。《輿地廣記》云:『古有熊國,黃帝所都。』」在今河南。壽丘 「在兗之曲阜東北六里,高三丈,今仙源。」(《廣記》雲黃帝所生之地,此本《史記·索隱》。皇甫謐說在魯東門外。)在今山東。陳「今鳳翔寶雞故陳倉,有陳山,非宛邱。」在今陝西。昌「昌意後」。若水 「昌意國,今越之台登。《盟會圖》疏以為,故《世本》雲『允姓國,昌意降居為侯』,非也。」在今四川。安息 「安之後」。党項 「悃之後」。江水 「玄器國,若之下流水也。今蜀州。」在今四川。卞「卞明國,湯代有卞隨……今泗水縣有卞故城,漢屬魯國。」在今山東。蠻人 「龍畝之裔,今湖南北、桂林等處皆是,辰、澧、沅、湘之間尤盛。」在今湖南、廣西等處。清「少昊父封。」在今山東。張「揮之封。然黃帝臣,自有張若。故河東解有張陽城,漢之東張,今邢之任縣是。《通典》云:『漢張縣地。』《紀年》:『齊師逐鄭太子齒奔城張陽。』南鄭是也。」在今山西、河南、河北等地。采「紀姓,夷彭子,故左人地,今中山之北平。」今在河北。北狄 「始均之裔。」在今蒙古。資「《陳留風俗傳》云:『資姓,黃帝後。』《姓纂》云:『益州資中,今資州。資陽有資川江。』然古資陽城在簡之陽安(祁之無極有資河,衛之北糾山),而潭之益陽有資水(出縣北流入資口,即益水。酈云:即資水之殊口。武岡又有資水出唐。)或其派裔。」在今四川。郮 「《潛夫論》:『詹、資、、翟,黃帝後。』故《玉篇》雲『資、故國,黃帝後,封在岐山之陽,所謂『周原』者。顧伯邶云:『昌意後,止於夏商間。』」在今陝西。虔 「《風俗通》:『虔氏出黃帝。』與《陳留傳》同。今河東聞喜、虔聚是。」在今山西。寇 「在鄭有寇水,北行唐。今莫之任丘西一里,有寇水枯瀆。《陳留傳》:『寇氏自黃帝出。』」在今河南。酈 「故南陽。酈音尺,今內鄉菊潭鎮也。」在今河南。翟 「北地古翟國。後徙西河。《盟會圖》云:『今慈州。』(《地道記》):『伐衛懿公者。』賈逵雲『處北地,後為晉所滅。』引春秋時隗姓。)」詹 「周有詹父(庄公十八年《傳》),詹桓伯(昭公九年),圻內地,與楚詹尹異。」在今安徽。葛 「《郡國志》:『高陽有葛城。』今鄭西北有葛鄉城,一名依城,漢高陽地。然葛鄉故葛城,乃在寧陵北十五,郾城北三十,周四里,去亳城百里,即葛伯國。(《說文》:,南陽陰鄉。郾城隸許寧國,本屬應天,今隸拱、應劭、杜佑、樂史等並雲古葛伯國都),非贏姓之葛。」葛在河南。髦氏 「依姓。《山海經》:『髦氏國,近積石。』」在今青海。狂犬 「黃帝後,任姓。分見《潛夫論》。」契阝 「薊也,中絕。武王復繼之,記皆為祝。祝,堯後。」橋 「僑即喬阝,橋也。葬於橋,因食其地,以世祀者。《唐表》:『橋,姬後。』」在今陝西。祈 「蘄也,歐陽修《祁公銘》以『祁為黃帝之子所封』,非也。祁,少昊後。祈,黃帝後。」在今山西。酉 「即酉陽,今黔之彭水,漢酉陽也,有酉水。」在今四川。滕 「今徐之西南十四,有故滕城縣(古蕃縣小邾國)……《紀年》『越王朱句,二十年滅滕』是也。」在今山東。葴 「衛有葴成公六年),邵氏《姓解》作箴,皆音針。」在今河南。任 「禹陽國。倉頡為任大夫。晉邑,今邢之任縣。」在今河北。苟 「戰國有苟變,子思薦之(能將五百乘,薦之衛侯)。《程氏世譜》以河內多杞氏焉,妄也。」在今山西。釐 「僖也。齊國城,為來音。簡王十二年,舒庸人道吳國巢及虺。」在今安徽。佶 「佶氏,見《詩》。《風俗通》云:『殷時侯國,一作吉。』《潛夫論》云:『郅與同,而字異。』周封女氏於南燕,鄧名世以《潛夫》為誤,非也。《說文》『佶文』為正。」在今山西。儇 「與環同音,月宣輕也。《集韻》音旋,非。」依 「史伯說十邑有依、疇、歷、莘,皆鄶邑,後屬鄭。韋昭云:『國』。」在今河南。紀(劇) 「劇是今齊之臨朐東、壽光西南故劇城,漢之劇縣。鄭樵云:『紀後遷劇,所謂朐劇。』雲紀、劇聲訛,非也。」在今山東。滑 在今河南。濟 在今河南。奚 「鄭樵云:『魯奚邑。』今徐之滕東南六十青丘村,有奚家冢、奚公山。陽曄《徐州記》云:『仲造車轍存焉』。」在今山東。薛 「侯爵(庄公三十一年),吉光國。今滕東南五十里有故薛城,故漢縣,戰國屬齊,為徐州,秦為薛郡,有仲祠,或曰大薛。」在今山東。伾 「邳也,今淮陽治下邳城。漢下邳國,梁下邳郡,周邳州,唐隸泗城,三重,處泗、沂之會,有仲虺祠。(《寰宇記》:『祠在徐之沛。」有仲虺城。見《九域志》。)鄭樵云:『仲虺居在薛,魯奚仲遷邳,後以邳為薛』,妄。」在今江蘇。摯 「祖己七世孫,成封周文王母太任國。今蔡之平輿,有摯亭。」在今河南。謝 「歐陽修《謝絳銘》云:黃帝後,昔周滅之,以封申伯,在南陽之宛,見《詩·崧高》。其地西甚廣,鄭公友言『謝西之九州者』,二千五百家者也。」在今河南。章 「章與謝,本皆任姓,周始以封太公之支子。」在今河南。舒 「春秋之留舒, 去谷七里, 亦曰柳舒。故城在鄆之須城,許氏作。,邾之下邑(《說文》『邾在薛縣』)。」在今山東。洛 「周書之有洛氏。史伯雲『北有路、洛、泉、徐、浦』,韋昭雲『皆赤狄』,宜於此異。或作絡(衛賢者絡疑)、雒,廣漢屬縣。」在今河南。昌 「春秋,昌間多在河東北。」在今河北。薊 「今范陽治,地多薊。《水經注》:『薊城西北隅,薊丘為名。』《班志》云:『薊,故燕國名。』」在今河北。終 「商有終古,宜即佟後有佟氏、佟通。今襄陽有水。」在今湖北。泉 「洛陽西五十故伊關縣北有泉亭,周世狄居之,俗呼前亭。(伊拒泉皋是也。昭二十二年有前城。)」在今河南。卑 「宜晉郫邑,一曰郫邵(文元年)。絳之垣東九十有郫邵,卑氏所出,非越雋。」在今山西。遇 「禺也,宜即番禺。魯襄公救成至遇(十五年)。魯邑近成,然非必禺。」在今山東。儋 「《山海經》:儋人任姓。今儋州。周有儋翩。」在今海南。牛黎 「《經》雲『牛黎之國,儋人之子儋』,今有黎姥山。」在今海南。番禺 「賁隅也。今清海之屬縣,有禺山。《傳》雲『禺號南海』,故予謂此即禺。《經》文有無腸、繼無之國,皆任姓。」在今廣東。南燕 「伯爵。伯倏國。后稷妃,南燕氏也(石癸曰『吾聞姓后稷元妃』)。今滑之胙城東北,漢南燕縣,隋改曰胙。」在今河北。密須 「子爵。《世本》云:『商有密須,文王伐之。』(《晉志》云:『商侯國。』)魯有密須之鼓。杜預謂姓國,在安定陰密,今涇之靈台也。」在今陝西。闞 「子爵。今鄆之壽張有闞鄉,而闞古城在中都(桓公十一年。《寰宇記》云:『今屬齊之鉅野。』)闞亭又在須昌東南(即昭公末年取闞者,《郡國志》:『東平陸有闞亭,今壽張也。』) ,齊有闞止。」在今山東。允 「高陽時有允格,或雲少昊後,出黃帝。」蔡 「蘄春江中有蔡山,在廣濟縣(《高崇文傳》蔡山,竇蘋云:『蘄水縣北。』)大龜納錫,故曰蔡,非姬姓蔡。」在今湖北。光 「《春秋圖》有光國,今光州。」在今湖北。敦 「任、冷、敦之田,許地也,鄭取之。《陳留風俗傳》云:『敦氏,姓後。』」在今河南。「晉襄公母,國,即周陽國。」在今河南。燕 「伯爵。宜為東燕,與南燕比(昭三年北燕伯款亦姓)。」在今河北。魯 「汝之魯山縣,非兗地。」在今河南。雍 「伯爵。汴之雍丘,鄭庄夫人雍國。《姓纂》云:『宋之雍氏,本姓。』《寰宇記》『雍氏,黃帝後』,姓是矣。又冀之堂陽東北三十六(里),亦有雍氏城。《寰宇》之高城,本於隴切。自漢州名人姓皆於用切。《談苑》雲『當作平聲』。昭十四年《傳》:『晉屍雍子。』杜云:『陽翟東北有雍氏城者非。』」在今河南。斷 「晉地有斷道,即卷楚也。《世本》作段,寫誤。」在今山西。密 「河南密縣東四十故密城是, 武德三為密州, 與須城比,故說者謂即密須,蓋亦號密須雲(《史索》雲密須今河南密縣,與安定姬姓密別)。」在今河南。雖 「開封長垣,近須城是,衛在今澶之衛南二十八里。《衛詩》所謂『思須與曹』者,由聲轉也。」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黃帝素問直解68】在線收聽
※軒轅黃帝世系總錄
※《黃帝內經》中養生三原則
※史皇倉頡氏政權、九黎蚩尤氏政權、黃帝軒轅氏政權、聯盟時代、氏族聯盟時代
TAG:黃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