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奕訢對康梁變法的看法
[摘要]可以說,奕訢是推動變法改革的老前輩。19世紀60、70年代的洋務運動,奕訢是重要人物。
奕訢(圖自網路)
可以說,奕訢是推動變法改革的老前輩。19世紀60、70年代的洋務運動,奕訢是重要人物。
奕訢去世於1898年。這一年,發生了一件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那就是「戊戌變法」。在奕訢去世之前,變法還沒有正式開始,不過已經吵吵嚷嚷、眾人皆知了。對此奕訢不可能不知道。他的態度很出人意料,明確表示反對變法。有這樣一個傳聞:奕訢臨終時,光緒皇帝前去探視;奕訢對光緒說出了自己的「政治遺言」:聞有廣東舉人主張變法,當慎重,不可輕任小人也。奕訢這樣的立場當然使得維新人物把他視為對立派,視為阻礙維新變法的絆腳石。
後世的歷史學者也往往認為,早年的奕訢有改革的銳氣;進入老年後,他暮氣沉沉,思想也趨於老化、圓滑和保守。而且,經歷了多次的政治風浪並且賦閑多年後,奕訢難免心灰意冷、意志消沉,看淡了一切。他對維新變法當然也就提不起勁頭來。這樣的解釋的確有一定的道理。不過我想,奕訢對1898年的變法持反對態度恐怕還有別的原因。
奕訢的「政治遺言」說得很是具體:對於「廣東舉人」(似指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所提出的變法主張,要持慎重的態度;不要輕易就相信他們,對他們委以重任。可見,奕訢所針對的,是很具體的人事,而不是泛泛地反對變法。
我猜想,奕訢對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為人似乎是有所了解的,他斥之為「小人」恐怕有他自己的道理。作為後人,我們對康有為的了解是越來越多了:篡改歷史,給自己塗脂抹粉;挪用捐款,供自己享用或者投資不動產;貪財好色。康有為遠遠不能算是白璧無瑕。事實上,戊戌變法前,京中很多官員對康有為「希圖利祿」、「求富貴」的行為就十分反感。翁同龢對康有為的評價是:「此人居心叵測。」在很多人看來,康有為實際上是一個私心很重的人,他所追求的,無非是出名和出仕。這種人的變法熱情有多少出於公心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後來的歷史表明,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推動的戊戌變法操切而且急躁,毫無章法可言。畢竟,康、梁不在權力中樞,不知道行政系統如何運作,難免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遺憾的是,光緒皇帝想要在現存行政系統之外建立起自己的「國王的班底」,自然要避開李鴻章、張之洞這樣的權臣和重臣,自然要起用新人、重用小官了。奕訢的話算是白說了。
制度重要還是人事重要?當然是制度重要。變法的過程,就是改變舊制度、建立新制度的過程。不過,主持變法的人也很重要。不同的人主持變法,就會有不同的變法路徑、變法風格,當然也就會有不同的變法結果。設想一下,如果主持戊戌變法的是張之洞這樣老成謀國的人,結果會是多麼的不同啊。(文/張書克 文史學者)
推薦閱讀:
※昭信股票毀了戊戌變法(二)
※戊戌變法中隱藏一個驚天秘密!這位變法圖存的維新鬥士,其實是近代中國的第一賣國賊!
※[分析中國歷史上的改革和變法
※破土動土權變法|破圖|動土|破土動土化煞
※日本的明治維新與中國的戊戌變法 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