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夜聽 | 你就是自己最好的「故鄉」

你就是自己最好的「故鄉」

來自讀者

14:33

點擊上方綠標,可收聽主播 小賢 的朗讀音頻

文 | 艾霖

李健在《異鄉人》裡面唱:

「不知不覺把他鄉,當成故鄉。只是偶爾難過時,不經意遙望遠方。」

我已經來美國整整五年了。

那時候22歲的我,只想獨自一人闖蕩遠方,認為沒有任何事情比夢想更加重要。我帶著對外面世界蠢蠢欲動的幻想,迫不及待地降落在波士頓。那時候我只覺得離家並不遠,不過也就16個小時的距離。

如今,我興師動眾地搬到離大陸更近的西海岸,床底卻依然放著當年從家鄉帶來的泥土。高大纖細的棕櫚樹下,往來著絡繹不絕的同鄉人。可我卻覺得:家鄉跟自己的距離,已經不僅僅只有五年。

跟從各個地方跑到北上廣的青年人一樣:自己的故鄉,從離開那一天開始,就是一個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01-

有朋友曾經說:.

大學畢業留在上海,一晃十多年過去了。現在也算是有房有車有娃有妻,生活還算安定不少。可是每次有挫折的時候,都會盤算著賣了房子,回老家過再也不用上班的日子。可是誰都知道,習慣了一二線城市的忙碌和便利,那個小城市的家鄉,是想回都回不了的。

在異國他鄉,不管如何艱苦,都不會輕易回去。

在他鄉,不管被不被接納,是不是被嘲笑,也都能望著晚上湖中的星星點點,打起精神說不能放棄。

可是無聲無息之下,總是會想起家裡的種種。每當夜深人靜,別人家的窗戶透出暖心的燈光;或者是在這個偌大的城市裡,找不到站立之地的時候,鄉愁如呼出的一口輕煙,悄然地把你包圍。

少小離家,滿心歡喜。一朝回望,鄉愁如許,淚落紛紛。

-02-

每次回上海,只要夜幕籠罩、華燈初上,看著這滿街的繁華,我都會有一種「最熟悉的陌生人」的錯覺。

美國從來都不是想像中的繁華。大多數的城市,晚上八點之後,路上很少出現行人,有的也只是飛馳而過的小汽車。當市中心流浪漢開始出沒,那空無一人卻燈火通明的寫字樓,也被映襯得有那麼一點惶恐。

在美國,很少有國內那樣飯後逛街的小姐妹,沒有喝酒聊天、整夜無眠的大排檔;很少有大浴場里三三兩兩的互訴衷腸,沒有KTV里的排遣嘶吼。看起來高大上的美國,其實顯得非常單調。

每次回國,撲面而來的熱情讓我受寵若驚:長輩的關懷、朋友的敘舊、吃不完的零食,說不完的話。可是呆的時間一長,卻開始有些不適應了:推不掉的飯局,扯不完的牛皮,道不盡的家長里短,沒來由的「好意相勸」,讓我有些疲憊,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在美國的時候,我懷念國內的接地氣和柴米油鹽;然而在國內的時候,我卻想念美國的清靜和自由。

這時候我終於知道,李健的那首歌唱錯了:其實以後不管到哪裡,都是異鄉,包括家鄉。

-03-

我們無法把異鄉當成真正的故鄉,卻也無法再回頭找到自己的故鄉。

林宥嘉唱:

「走不完的長巷,原來也就這麼長。跑不完的操場,原來小成這樣。」

記得以前上高中的時候,最開心的就是可以去路上的一家生煎鋪吃生煎。老遠的地方,就可以聞到那讓我惦念多年的蔥油味兒。

我還記得那個又高又瘦的老師傅,每天板著一張臉,從來不見他笑。可是只有他做出來的生煎,皮薄汁多。也只有他,每次即使有30個人排隊,他也能記住每個人點的生煎是幾個。

在鋪子里叫上六個生煎,再配上一碗見不到多少肉的小餛飩,就能成全我的一整天。

後來有一次回國,因為實在抵不住念想,就特意去吃了一次。好的是,店鋪還在;壞的是,老師傅早已退休,接替他的是他的徒弟。生煎的價格已經貴到讓我驚訝,可是味道卻再也不似從前。

在回去的路上,我有些失落。忽然晃蕩到曾經熟悉的高中校址,卻發現校區也早已遷走,周圍的建築結構,大致沒變。那個買過無數雜誌的報刊亭,早已經不知去向;那個最愛的鴨肉麵店,也早已被不名的燒烤店代替。大多數小店早已易主,跟往昔的時光一樣。

有時候即使回來了,但找不回曾經的東西,終究還是失去了。曾經嚮往的是比遠方更遠的地方,如今故鄉卻成了遠方的遠方。

-04-

離開家鄉的人,誰沒有痛徹心扉地哭過,沒有被人騙過,沒有跟性格不合的人擠在一個屋檐過。那些如今可以雲淡風輕笑著講出來的故事,都烙上了擦不去的血紅印記。

可是,每當你想撩起電話,打給家鄉最要好的朋友的時候,你總會被時差退回。即使有時候電話通了,「你還好嗎?」,「最近在幹嘛?」,寥寥幾句,卻如鯁在喉。含在嘴裡的抱怨,還沒有來得及吐出來,電話就斷了。

即使是面對面,你如一個從戰場歸來的戰士,耐不住性子地想分享如何在異鄉打拚、跌倒的故事。可是,在對方的眼裡,你的腥風血雨,可能還抵不過婆媳之間的矛盾糾結,或者是親娘的催婚。

不再生活在同一個世界的朋友,就如談異地戀的情侶,只能由著兩個人之間的話題越來越少。最後的關係,不是敗給了感情,而是敗給了距離。

曾經在飯桌上,有一個同學衝口說:「你咋這麼想不開出國了呀,現在所有出國的人都回國了,都說沒有國內好。」他脖子上的黃金亮閃閃的,桌上的奧迪車鑰匙也是不停地在手裡拋來拋去。

我不再想說在這幾年的摸爬滾打里,自己經歷過什麼,也不再想分享自己曾經有過多少裂變甚至是重生。

我不再想說什麼,因為說不明白。

我本來以為,在故鄉,我們永遠都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孩子。在那裡,我們都記得彼此的好,站在同樣的台階上,聽著高壓鍋的氣鳴聲,遠眺著家家炊火。

可是時間和距離,卻把世上的一切都甄別得特別詳細。曾經一個微小的決定,就讓我們再也到不了對方的彼岸。

-05-

鄉愁的本質是一種尋求庇護的感覺,人們在離開家鄉之後,失去了可以依戀的載體,從而導致了安全感與愛的缺失。它是一種間歇性的慢性病,有其他情感將它覆蓋的時候,我們就會忘記它的存在。可是它永遠都不會痊癒,又時不時就會發作。

其實,我們沒有必要時刻傷春悲秋。

我們每次感受到的和家鄉的連接缺失,不是因為家鄉變差了,或者家鄉拋棄我們了,而是因為我們變得不一樣了。我們的格格不入說明了思想上的差異化。

我們從來都不會真正完全擁有故鄉,也不會完全失去它。

家鄉跟每一個自己愛過的人一樣,永遠不會在你的精神世界裡消失。它影響著你的口音、你的菜單、你的習慣、你的期待。

它會時時時刻刻出現在你的早飯間、辦公室、晚安前。

它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現在的你,或許你本身才是自己最好的「故鄉」。

不是老家,不是異鄉。

而是你自己。


作者:艾霖,美國商學院畢業,常駐洛杉磯。在上市公司做運營管理,同時參與好萊塢影視互聯網創業。想在30歲前美美地看遍世界。文章轉載自個人微信公眾號「夢徑」(ID:mengjingDK)。


推薦閱讀:

一日禪:放低自己的心
另一個自己——克隆技術
種因得果,擔負起自己丨財迷智歷&廚娘說(338)
光陰寄語:在每一個清晨叫醒自己
人生最難的事情,也是很多人終其一生也執迷不悟的事情——做自己

TAG:自己 | 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