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詩經》的由來

孔子說過:「不學詩,何以言?」這說明,在孔子時代,《詩經》已經成書了,而且還是比較流行的,那麼也就是說,《詩經》的成書時代,至少不晚於孔子時代,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人,《詩經》的成書也就應該是春秋中期以前了。

好像現在比較流行的,關於《詩經》成書的說法卻有四種:采詩說;獻詩說;刪詩說;作詩說。我沒興趣去作一些無謂的考證,我只想針對這四種說法,說說我個人的理解。

首先來說說,采詩說,據我所知,這也是現在最為風行的說法,相信有很多人,都可以舉出一大堆證據來證明,我就不湊這個熱鬧了,我想大家都知道,在漢朝,那時,是有專門的采詩官這個職業的,也就是說,起碼在漢朝,是有這個采詩這個制度的。漢朝離春秋不是太遠,應該說,春秋的那段記憶,在漢朝人的眼中並沒有怎麼淡去,那麼,說春秋時代的周廷有采詩制度,似乎也沒什麼不妥,我們要知道,連漢朝人自己也沒說,采詩制度是他們的首創,那麼可能漢朝的采詩制度,本來就是春秋時代采詩制度的一個遺留。那麼采詩這個說法,似乎還是能站得住腳的。

但是,采詩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其中有一些諷刺(或者說諷諫)詩,這些詩一定程度是罵統治者的,那麼統治者,怎麼可能允許這種詩也進入《詩經》呢?這個問題,也是許多人對采詩說,提出質疑的主要原因。其實我們仔細去讀讀諸子百家,我們就會發現,在那個時代,什麼人都能跳出來說話,根本沒什麼忌諱,什麼文字獄之類的玩意根本沒出現,相反,那時候君王根本不在乎別人說什麼,比如虢國國君的名字就直接叫「醜」,就是丑的意思,現在你看到過哪個人,會把自己的名字叫丑?還有一個故事,也能說明那個時代的思想的開放,據正史記載,周成王同弟弟叔虞做遊戲,順手摘了一片梧桐葉子給弟弟,說這是玉圭,我封你為諸侯。叔虞很高興地把這件事告訴了周公,周公立刻去見成王,求證封侯的真假。成王說,我不過是陪他玩玩而已。

周公說,天子一言既出,史官就會記下來,朝廷上下就會談論,也會在全國流傳開來,封侯怎麼可以當兒戲呢?

於是,成王只好封叔虞於晉。這個故事也說明那整個國君也還是注意影響的,不會因為一些詩感覺上,像是罵自己的就不讓它見光。

第二個就是獻詩說,這個說法也有點意思,我們看見《詩經》中一些《頌》的部分,感覺就像是人做的,這一部分是用來祭祀用的,祭祀,這種高級活動當然不能隨便就從民間找點東西來讀,肯定有專業人士來寫,寫好了就獻給天子,這個說法也還說的過去,但要說全部都是獻的,那就有點牽強了。特別是《風》的部分,有很多都是諷諫詩,天子肯定不怎麼願意看,如果你還獻上去,那你就是找死了,但如果是采詩官采來的,那就不一樣了,采詩制度是周朝的創立者們定下的,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死去的帝王,有時候比活著的帝王還牛,大臣們都喜歡用祖制來壓帝王,那麼為了影響,采來的詩還是要看,要編成書的,至於是獻上去的,看不看都是個問題,更別說給你出版了。所以如果全是獻的說不過去,只能說部分獻詩吧。

第三種是孔子刪詩說,關於這點,我認為是扯淡,我記得在論語中說過:「不學詩,何以言?「這是孔子對他兒子說的,那就證明在孔子說這話的時候,《詩經》已經很流行了,至少在當時的上層社會很有名,我們去讀史書,也能看到許多諸侯國在搞外交時都喜歡用《詩經》中的一些話,完全可能猜測,在孔子活著的時候,用《詩經》說話已經是一種時尚,孔子再牛也不能把那麼出名的一部書從三千多刪成三百多吧(史記上說的),這個改動太大了,當時的人會接受?我確切地相信,如果今天有人把論語改短几句,都會遭人罵,更別說還流傳下來了。所以這個說法我認為不可靠,儘管 我還是很喜歡司馬遷的。

第四種是作詩說,關於這種說法,我們可以有這樣一個想像:在兩千五百年前,有一位牛人坐在一盞燈下,日夜不息,於是創作三百首左右,不同風格的詩,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打住,我們別開玩笑了,這個太牛了,如果《詩經》真是一個人或幾個人作的,那這一個或幾個就太牛了,功比炎黃,能比禹湯了,不一定要留下姓名,但至少有點傳說什麼的吧,可是我們能找到這樣的傳說嗎?沒有吧?當然了,詩,肯定是人作的,但不會是我們認為的,一個人或幾個小團體作的,而是兩千五百年前的先民共同的智慧結晶,然後當時的政府收錄的,在編成書的時候呢,又加了些祭文(就是現在的頌和雅的部分)。這應該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詩經》了吧。

最後,我再說一點,有人問為什麼只有十五國風的問題,因為那時候的諸侯國多如牛毛,不可能只有十五國,從而來質疑采詩說。其實這個想法是不對的,我們可以舉當下的流行歌曲來說明一下,現在出名的明星多的要命,每個明星唱的歌也多的要死,但真正流行的,也就是那麼幾首,現在如果要編一本流行歌曲集,你總不能要求,我把所有的明星的歌都編進去吧,《詩經》其實開始也就是些民歌,采詩官居然采上去了,總得有人整理一下,然後才給天子看吧,你總不能把所有的都給天子看吧,天子也是人,你總不能讓堂堂天子,一輩子就看民歌吧?既然要整理,只能找最典型的了,這樣一來,有十五國風就不錯了,要知道這點幾是三百多首,要看完也要點時間,不信你現在讀去。

至於沒有楚國的問題,那根本就不是問題,要知道楚國地處南方,南方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還是蠻夷之地,春秋戰國時代的中原人,認不認可南方,可能還是個問題,至於南方發歌,中原人能不能聽懂恐怕都懸,還想要天子聽懂,有難度,那時候好像沒普及普通話吧?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有點淺陋,但是,有觀點總比沒有觀點好,那怕是錯的也沒關係,要知道,沒有錯,也就不會有對的了。    

推薦閱讀:

關於進一步加強鄉鎮紀檢監察組織`規範化建設的意見
關於石文化(十)寶石的「五皇一王一後」
關於前任,你是如何看待的?
關於水晶改運的選擇
關於母愛的詩句,歌頌母愛的詩句

TAG:詩經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