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胡陽:留守女童為見母親縱火燒房刺痛了誰?

  • 【導讀】12歲的廣安女孩小琳為了見媽媽,竟然燒毀鄰居家的房屋,只因她覺得「事情搞大了,媽媽就回來了」。這樣的極端案例,足以給留守兒童的家長敲響警鐘。如果你在這個城市打工,如果你的孩子也留守老家,你一定要看這個版。然後拿起電話,給你的孩子打打電話,談談心、問問暖……(03月25日《成都商報》)

    應該說,這是一個讓人心痛的極端案例。12歲的留守女孩就因為想見到媽媽,竟然想到用燒毀鄰居家的房屋來實現。特別是她一句「事情搞大了,媽媽就回來了。」道出了進城務工家庭幾多辛酸與尷尬,也道出了留守兒童存在問題的必然性,足以給留守兒童的家長敲響警鐘。那麼,孩子為見母親縱火燒房是誰的悲哀?

    毫無疑問,12歲的小琳就是因為平時太缺少母愛,才通過這種極端方式來得到父母的關注,證明自己的存在,這是孩子對母愛呼喚的一種本能。換句話說,父母外出打工,將年幼的孩子留在家裡,會在他們幼小的心裡留下抹不去的憂傷。雖說「留守兒童」的問題,只是中國國情的一個突出表現點,但多年的呼籲,可現實還是那樣的不盡人意。如今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留守兒童的問題可能會得到緩解。但眼前6000萬留守兒童和他們背後的家庭,不容我們忽視。

    不是嗎?我們看看針對留守兒童的順口溜就知道了!「父母在遠方,身邊無爹娘,讀書無人管,心裡悶得慌,安全無保障,生活沒希望。」它是不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大家知道,這幾年,有關留守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去年南昌紅谷灘新區發生的一起留守3兄妹在村口池塘旁邊玩耍全溺亡的悲劇,更是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然而,以如此慘烈的悲劇發生只是引得一時的關注,還僅僅是停留在媒體的呼籲,更多的是一種同情,而無實際行動,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筆者在這裡不想談什麼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監管,這是專家學者研究的問題。如今,12歲的女孩為見母親縱火燒毀鄰居房子,讓這「留守之殤」變成了讓人揪心的疼。我們捫心自問,假如孩子能在父母打工的城市就進讀書,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嗎?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每年到了孩子讀書報名的時候,打工的子女是公辦學校沒關係進不去,民辦學校又讀不起,以前好不容易有幾所打工子弟學校,現在又被強行關閉。遺憾的是,嚴格的戶籍壁壘、城市艱難的求學環境,令他們不得不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如此無奈之下,讓人想到兒時記憶里的鄉村田園牧歌,正變成今日鄉村留守的悲歌。這背後直指社會發展之痛。遺憾的是,多數情況之下,這種痛——被高速發展的經濟,被小家庭的物質條件變化所遮蔽了。於是乎,中國傳統的鄉村生活中以小家庭為中心的家族聚居模式,正在被這種青壯年在外務工,以老帶小的模式所取代。要知道,隔代教育存在的過度溺愛或者過度冷漠都會給孩子的心靈投下陰影。可以說,12歲的女孩為見母親縱火燒毀鄰居的房子,「把事情鬧大」就是最好的例證!

    當然,這「留守之痛」有他們揮之不去的「鄉根情緣」存在,歸根結底,還是這個社會無奈的一種體現!試想,要是12歲的小琳能天天見到在父母,或是在打工的城市就近讀書,還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嗎?我想,這個問題就用不著作答!如今,雖說這「留守之痛」已成一個社會問題,但最終還須國家來解決,家庭來化解。希望這「留守之痛」在我們以後的生活中慢慢消失,讓整個「大社會和小家庭」都能和諧相處,讓這些留守的家庭重新聚首,通過家庭人倫親情來消融這留守之痛。(文/胡陽)

    推薦閱讀:

    今天是母親的生日,明天是母親節(作家選刊期)
    關於母親的現代詩歌有哪些?
    今天是母親節,如何從自己八字看母親吉凶?
    好言好語獻給偉大的母親節
    抱養回來一隻2個月大的土狗,母親說這是狼狗,長大了會很嚇人!

    TAG:母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