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療愈必經的三個階段
06-21
?宇宙中的一切都在你體內,向內尋求一切的答案吧。--魯米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著這樣的煩惱:身體病痛,心靈受傷,財富障礙,事業不順,感情困擾,生離死別,親子關係等,療愈不是簡單的治療,更是一種覺知、接納和轉化的過程。所以要療愈身體和內在的創傷、恢復人格平衡,達到喜悅、和諧、健康的目的,需要經歷三個必不可少的階段和層次:自我覺察、如是接納、行知轉化。療愈的第一階段:自我覺察。記住一點:你要覺察的對象不是別人,也不是外部的生活狀態,而是自己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狀態。恐懼是我們內在創傷常見的一種形態,也是阻礙我們和諧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因為恐懼而拒絕,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在我們未曾了解的時候,總是由於恐懼而把它拒之門外。事實上,恐懼多來源於未知,以及我們過去的創傷,倘若不能擺脫恐懼,往往給我們的生活,乃至人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當我們每一次情緒升起時,要學會覺察自己正在害怕什麼,內心有著什麼樣的顧慮和擔憂。因為每一個負面的情緒背後,往往都指向一個最深的恐懼,如果那個恐懼被他人觸發,就會使得我們開始害怕,開始延伸出許多憤怒、傷心、厭惡和緊張的情緒,然後才會驅動我們做出某些行為,以預防我們害怕的事情發生。那份源自過去的傷痛的恐懼,尤其需要我們及早的發現它,並療愈它。也許是早期童年的陰影;也許是青少年時期的懵懂無知;也許是成年後的悲傷體驗;也許我們並不記得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但是它就深深的存在於我們的內心。不過,無論你是否記得恐懼的根源,它都是可以療愈的,幫助你釋放那個恐懼。比如說,當你要求伴侶要多陪伴你、多關心照顧你的感受時,就是一個為避免恐懼而做出的行為。此時你可以自我覺察看看:為何自己會有這樣的行為,你的內心深處在害怕什麼?是害怕被遺棄?害怕不被愛?或是害怕沒有安全感?無法覺察自己的人,就會不斷的重複體驗以上的痛苦情緒。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你沒有覺察到的事,就會變成你的命運。」所以,並非命運天註定,而是你沒有自我覺察到命運的真相。在未覺知的無明之中,我們總是重複著同樣的行為與模式,自然就會創造與之相同不變的命運;如果不能覺察到恐懼的根源,就會在生命中經歷更多的恐懼。然而,一旦讓覺察照亮內在的恐懼,從內在學會接納,意識才能轉化、進而改變外在行為,命運才會開始改變。命運為果,內在是因。如果你直接改變外在的人和事物,結果往往徒勞無功,所以,只有你覺察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或創傷,才是從根本改變命運的方法。也正是如此,自我覺察,是療愈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一旦有了覺察,你就等於開啟了療愈之門,生命也將因此擁有更多可能性。療愈的第二階段:如是接納。《金剛經》有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萬般皆如是,如是,本意即如此,這樣,引申為事物的本來面目。所以當我們覺察到內在的恐懼時,切記不要批判,不要譴責,也不要拒絕,要如是地接納它。批判與譴責是在我們覺察之後最容易產生的,因為我們都希望不要痛苦、排斥痛苦,往往把恐懼、負面情緒這類會帶來痛苦的東西定義為不好的、邪惡的,當面對它們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就是批判和譴責。當覺察到恐懼之後,我們會認為這些恐懼和負面情緒是不好的、是它們讓我們經受痛苦,是不應該存在的,所以要馬上除之而後快。然而,事實上是,批判越多,譴責越多,常常越無法讓恐懼與負面情緒消失。我們所有恐懼與負面情緒,就像一個受傷後膽怯的孩子一樣,當他害怕的時候,如果你對他說:「你不應該害怕,你這樣太膽小了」。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好糟糕,儘管勉強讓自己表面上忍受下來,其實內心還是很害怕。同樣的是,當恐懼與負面情緒受到批判後,或許會暫時性的壓抑和隱藏下來,但並不會清除和消失,只會累積下來。在日後同樣情境下又會被引燃起來,衍生出更龐大的恐懼、更多的負面情緒。心中有愛,才會快樂,而接納則是一種愛的表現。如是的接納意味著:我不認為這樣好或不好,我就是全然地接受它,接受它本來的樣子,接受它的存在。接納,就是拿掉所有的應該或不應該。應該與不應該是二元對立的思考,在愛與接納的角度來看,接納則是容納一切,沒有好壞對錯的二元想法,不做分立,不做對立,合二為一的去看待。容納一切,當然也就包含我們所面臨的恐懼、傷痛、負面情緒等。這些表面上看來負面的東西,其實是為了幫助我們找回內在的愛與力量,我們無法區分本質上的好與壞。它們只是此時此刻,存在於你的狀態里。療愈的第三階段:行知轉化。當一個恐懼或傷痛已經被自我覺察,也被如是接納之後,就可以來到療愈的第三階段,也就是行知轉化的階段。放下過去因為恐懼或傷痛所形成的舊的模式、重複的行為,才能重新選擇新的行為模式,新的認知。所以這個階段需要我們學會「放下」。拿起,很容易,但是放下,談何容易。人的行知都是有慣性的,慣性的眼光,慣性的思維,慣性的行為,往往是因為我們缺乏安全感。遵循過去的模式生活,也許不是讓人舒服,但是至少是熟悉的、可預測的,較不會有意料之外的結果,相對來說它是安全的。所以,為了這份安全感,我們往往緊抓著一種固定的想法和做法,也因此常常用慣性的模式來生活。生命時常會安排一些意外,來打破我們的慣性,突破舊的生命模式。意外往往打的我們措手不及,連預防的辦法都來不及想到,就只能當下立即做出改變。事實上,意外多半是為了促使我們改變而發生的,它在革新我們的舊模式。倘若我們已經覺察到自己需要轉化了,我們便有了「自覺」的意識,人有了「自覺」就不需要由意外來驅使我們去做出改變了。所以,學會自我覺察,如是接納,才能行知轉化,才能療愈自我,讓自己帶著覺知和覺醒,喜悅、和諧、健康的生活。源自:大連心理諮詢師楊光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禪定中身心的變化及偏差糾治--心理變化及心病之對治
※夏天避暑最佳旅遊地 青山綠水放鬆身心*
※21天瑜伽計劃第 11天:清晨喚醒身心
※為什麼學佛之後反而出了問題?
※善於社交,有利於身心健康和成功幸福
TAG:身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