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兒自控力的五個方法

【作者簡介: 「常青藤爸爸」,是耶魯畢業、在世界頂級投資銀行工作多年的奶爸創建的微信公眾號(微信號:ivydad_ivydad),旨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和推介高質量的教育資源。】

1. 信守承諾、獎勵延遲享受

我們在前面文章里提到過棉花糖實驗,後期有許多修改版的跟進實驗,其中一個比較有名的是Celeste Kidd的關於信任的實驗。在這個實驗里,Kidd把28個小朋友分成隨機分成A、B兩組,每組14人;然後在做棉花糖實驗前,讓研究人員分別與兩組小朋友做遊戲。在做遊戲時,研究員給了兩次承諾;A組的研究員兩次都信守承諾,而B組的則兩次都食言。結果在棉花糖實驗中,A組的小朋友有9個等了15分鐘,拿到了第二塊棉花糖;而B組的小朋友只有1個等了15分鐘。

這個道理其實很好理解:如果孩子不相信你會信守承諾給他第二塊棉花糖,為什麼他要白白等那15分鐘?對他來說,最佳的選擇就是直接吃掉第一塊棉花糖。

很多家長在孩子哭鬧時為了圖一時省事,給孩子開了空頭支票(比如「你乖乖坐著等我十分鐘,馬上帶你去公園坐小火車」);然後等手頭的事一忙完,馬上食言或者換了一個相對小得多的獎勵(不去公園坐小火車了,就在小區里轉轉)。這些家長以為騙騙小孩子無傷大雅,其實是在一點一點地蠶食孩子對他們的信任,並使孩子的潛意識裡樹立起「延遲享受」不如「現時享受」的觀點。這不僅容易使孩子的自控力受到負面影響,而且會使孩子將來更難管教– 適度的懲罰和獎勵都是有效的管教手段,但如果孩子已經在潛意識裡對你的承諾不再信任,他避免懲罰和獲得獎勵的動力都可能減弱。

所以,要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家長的一諾千金就是「道」,而其它的訓練方法則是「術」。如果家長自己不能做到言出必行,而只是花時間去嘗試各種方法來訓練孩子,是重「術」輕「道」,捨本逐末,很難有什麼令人滿意的效果。

[參考資料:Kidd C, Palmeri H, and Aslen RN. 2011. Rationalsnacking: Young children』s decision-making on the marshmallow task is moderatedby beliefs about 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 Cognition 126(1): 109-114. ]

2. 玩與直覺/習慣相反的遊戲

有一個很簡單的遊戲叫「紅燈停、綠燈行」,適合幾個3-4歲小孩一起玩。估計各位80後的家長小時候也都玩過。家長/老師叫「綠燈」的時候,孩子可以往前走,叫「紅燈」的時候就必須停住;做錯動作的孩子要回到出發點重新開始,看誰最後第一個過終點線。我們只要在這個遊戲基礎上加一點小改變,就能起到訓練孩子自控力的目的。當孩子習慣了「紅燈停、綠燈行」這個規則後,把規則倒轉:叫「綠燈」的時候必須停止,而叫「紅燈」的時候可以往前走。

家長可以自己設計出很多類似的遊戲。比如,在很常見的Freeze遊戲中,聽到音樂的時候要跳舞,音樂停了馬上靜止;在孩子習慣了這個規則後,倒轉規則:聽到音樂的時候不動而音樂停了反而要跳舞。再如,聽到快的音樂的時候動作放慢,聽到慢的音樂的時候動作變快。或者,在放音樂的時候家長做一些動作,但要求孩子這時只能觀察,不能模仿,只有在音樂停止的時候才能模仿著做。

做這些與直覺/習慣相反的遊戲,目的就在於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抑制自己衝動的能力。研究表明,對於那些自控力低於平均水平的孩子,這種遊戲可以提高其自控力。還有一些研究表明,有意識地做一些與直覺/習慣相反的事,像每天用左手刷牙,只要長期堅持,也可以改善大人的自控力。

[參考資料:Tominey S and McClelland M. 2011. Red Light, PurpleLight: Findings From a Randomized Trial Using Circle Time Games to ImproveBehavioral Self-Regulation in Preschool. Early Education & Development22(3): 489-519.]

3. 玩角色扮演遊戲

對一個3-4歲的孩子來說,叫他儘可能久地安靜地站著,他可能堅持不到一分鐘;但是如果你讓他假裝守衛一座城堡,他可能堅持五分鐘。

角色扮演很有趣,所以孩子很容易融入其中,在快樂的玩耍中不知不覺地提升了他們的自控力。孩子在角色扮演遊戲中學會的,是藉助想像的力量,抑制自己本能的衝動。更重要的是,角色扮演遊戲都是有規則的,孩子會非常主動地認真對待這些規則,在遵守這些規則的同時,孩子也受到了控制自己的行為來達到既定目標的早期訓練。以「守衛城堡」為例,在這個遊戲當中,他們學會遵守城堡守衛員的規則,抑制了他們到處亂跑的本能衝動,自控力也因此得到訓練。

角色扮演遊戲的場景可以有很多:醫院、商店、學校、市場等等。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興趣來設計。

美國現在開始流行一種學前教育課程叫「心智工具」(Tools of the Minds),這種課程的一部分就是在一般的角色扮演遊戲的基礎上加了一些創新性的元素,比如要求孩子們遊戲前討論出遊戲規則,計劃一下自己在遊戲的時候想幹什麼,並記錄下來(不會寫的話就畫下來),然後堅持執行自己的計劃。一些近期的研究表明,參加心智工具課程的孩子顯示出更高的自控力和執行力。由於完整的心智工具課程設計比較複雜,且一般需要在幼兒園裡由有經驗的老師帶領完成,這裡就不多做介紹。對一般家長來說,在家裡仍然可以做一些簡單的角色扮演遊戲,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參考資料:Diamond,A., Barnett, W. S., Thomas, J., & Munro, S. (2007). Preschool programimproves cognitive control. Science, 318, 1387– 1388.]

4. 鼓勵孩子做計劃

計劃是自控力很重要的一部分。計劃能力比較強的孩子,一般自控力也比較強。在前面說到的「心智工具」里,就把計劃的元素加入到了角色扮演遊戲當中。有研究表明,玩國際象棋的小朋友,會顯示出更強的計劃能力(實驗是基於國際象棋做的,但其它棋類,如中國象棋、圍棋等,應該也是同樣的效果)。所以玩棋類遊戲,或許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當然,父母不要為了刻意培養孩子的計劃能力而逼著孩子去學下棋;事實上,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可以培養孩子的計劃能力。比如去商場前,先計劃好要買的東西(是買玩具還是買零食?是買一件玩具,還是買兩件?);到商場後,嚴格按照計劃執行– 不能出現計劃買一件玩具,最後買回四五件的情況。讓孩子習慣這種按計劃買東西的方式,也可以避免出現孩子在商場滿地打滾要求買這買那的情況。要是計劃買一件,但是遇到兩件孩子特別喜歡的玩具怎麼辦?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學習「取捨」和 「計劃」的好機會 – 讓孩子選其中一件,然後和孩子商量好,一周後(或一個月後、或孩子生日時)來買另一件,並在小本上記錄下來作為憑證;然後信守承諾,按時把玩具買回來。

要提醒家長的一點是,家長在這件事上必須自己要有自控力,嚴格執行計劃,否則給孩子留下一個「計劃就是用來打破的」印象,反而會削弱孩子的自控力。

[Unterrainer JM, Kaller CP, Halsband U, Rahm B. 2006.Planning abilities and chess: a comparison of chess and non-chess players onthe Tower of London task. Br J Psychol. 2006 Aug;97(Pt 3):299-311.

5. 從小學習一門外語

學習外語能提高自制力?很多人可能覺得很困惑:難道知道 「狗」在英語里叫「dog」就能幫孩子抵制棉花糖的誘惑了?是的,很有可能。

研究表明,學習雙語能夠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自制力,而不僅僅是讓他們在語言上佔優勢。原因是:學多種語言是很有挑戰性的,雙語的孩子在說一種語言的時候,必須抑制另一種語言的干擾。而「自控力」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抑制現時誘惑的干擾,而將注意力集中在將來要實現的目標上。雙語的孩子,開口說話的時候就是在練習他的自控力了,因此他們比單語的孩子有更多訓練的機會,顯示出更強的自制力也就不足為奇了。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分析,當雙語者在兩種語言間切換的時候,他們的前額皮質、基底神經結和前扣帶皮質會很活躍,而這部分的腦組織在執行需要自控力的任務時也很活躍。換句話說,雙語者平時更頻繁使用與自控力相關的這部分腦組織。這或許可以從另一個維度解釋為什麼說兩種語言可能提高自控力。

【關於幼兒學習外語的最佳時間和方法,常爸會在7月底整理出一系列文章來介紹;屆時還會有優質英語學習資源推介,敬請關注。】

[參考資料:Yoshida H. The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earlybilingualism[J]. Zero to Three, 2008, 29(2): 26-30.]

「常青藤爸爸」公眾號二維碼(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推薦閱讀:

紫微斗數四柱的具體推排方法
八字催旺姻緣桃花運,讓感情順利的方法
無自制力的治療方法_自製 04 |塑造品格的學問
Excel 常見函數使用方法
常用針灸保健的四種方法

TAG:幼兒 | 方法 | 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