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主張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縱橫家,他們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學術主張

儒家:孔子 《論語》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愛人」。他把「仁」作為行仁的規範和目的,使「仁」和「禮」相互為用。主張統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而再現「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進而實現他一心嚮往的「大同」理想。 墨家:墨子 非攻 《墨子》 其思想主張為:兼愛,非攻,沿、尚賢,尚同,節用等。 道家:老子 《老子》在政治上提出「無為而治」的思想,其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觀點,體現尊重客觀規律、保護自然的思想。 法家:韓非子 《韓非子》 韓非子攻擊主張「仁愛」的儒家學說,主張法治,提出重賞、重罰、重農、重戰四個政策。韓非子提倡君權神授。 縱橫家:蘇秦 中國戰國時期的一個以政治遊說為特點的謀士集團儒家和道家是中國思想中的兩個主要流派。這是經過長期演化的結果。從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前三世紀末,儒道兩家只是許多互相競爭的學派中的兩派。在這時期中,思想流派多到如此程度,以至在中國歷史上稱之為「諸子百家」。 司馬談和六家 後代史家試圖對「百家」進行分類。首先進行這種嘗試的是司馬談(卒於公元前110年),他是司馬遷的父親;父子二人著述了中國第一部斷代史《史記》。在《史記》最後一章,司馬遷援引了他的父親司馬談的一篇文章《論六家要旨》,其中,司馬談把在他之前幾個世紀中的哲學家分為六家。 首先是陰陽家。它是講宇宙論的一派,由於它把宇宙的原理歸結為陰陽兩個主要原則,因此被稱為陰陽家。陰是代表女性的原則,陽是代表男性的原則,兩者相生相剋,相反相成,由此產生了中國人心目所見的宇宙一切現象。 第二個學派是儒家,儒字的本意是讀書人(儒生)或思想者。在西方稱之為「孔子學派」,這個名字沒有指出,它的隊伍主要是由學者和思想家所組成。他們講授古代的經書,因此是古代文化的傳承者。孔子無疑是這一學派的領袖人物,也是這一學派的創始人。但這一學派之稱為「儒」,還有更廣的含義。 第三個學派是墨家。這一學派在墨子領導下,內部有嚴格的紀律和組織。這一派已經自稱是「墨者」,所以,它的名稱不像其它有些學派的名稱,是司馬談的發明;「墨者」的名稱是原來就有的。 第四個學派是名家。這一派的興趣是分辨名實,究明它們之間的關係。 第五個學派是法家。在中文裡,「法」的含義是規範或法律。這一學派源自一些政治家,不贊成當時一些儒生強調政府要以德治國,他們認為,一個好的政府必須建立在一個成文法典的基礎之上。 第六個學派是道德家或稱道家。這一派人的形而上學和社會思想都「尚無」,也就是「道」,並認為它是人天生的本性,也就是「德」。「德」是「道」在任何事物內的具體化,成為事物內含的能力,如果把它譯成英文,或許譯作「能力」較妥。司馬談把這一派稱為道德家,後來簡稱為道家。在第一章里,我曾指出,道家和道教必須加以區別。 劉歆和他關於各家緣起的理論 試圖對「百家」進行分類的第二位歷史家是劉歆(約公元前46年-公元後23年)。他是當時最著名的學者之一。他和他的父親劉向一起,對宮廷所藏圖書進行整理,分類編目。這個附有說明的分類編目名為《七略》。後來,另一位漢代歷史家班固(公元32-92年)便用《七略》作為《漢書·藝文志》的基礎。從《藝文志》中可以看出,劉歆把諸子百家分為十類,其中六家同於司馬談所列出的六家。另四家為:縱橫家,這是當時的外交家;以及雜家,這是當時不拘於一家之言的折衷派;還有農家和小說家。劉向在結論中說:「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意思是說,小說家不如其它九家重要。 在這個分類中,劉向並沒有比司馬談深入多少,但他系統追溯了各家的起源,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一次。 劉向的理論經後來的學者,特別是章學誠(公元1738-1801年)、章炳麟(公元1869-1936年)予以發展。劉歆的理論主要是說,在周朝(公元前1122?-255年)禮崩樂壞(即社會動亂政制解體)之前,即周朝前期,吏與師不分。換句話說,政府各個部門的官員便負責把有關這一部分的知識傳下去。這些官吏和貴族諸侯一樣,是世襲的。因此,當時只有「官學」,沒有「私學」。這就是說,當時沒有任何私人教師;擔任教師的都是政府的官吏。 按照這個理論,當後來周朝皇室失去權力時,官吏們也失去了原來的優裕地位,而散落民間,他們便以私人身份招收學生,傳授他們的知識。這時,他們已經不是「官」,而成為「師」。就在教師與官吏分化的過程中,興起了諸子百家。 劉歆這段分析的原文是:「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業,已試之效者也。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其所長也。 「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曆數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 「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此其所長也。 「名家者流,蓋出於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此其所長也。 「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以上賢;宗祀嚴父,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尚同;此其所長也。 「縱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孔子曰:『誦《詩》三百,使於四方,不能顓對,雖多亦奚以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當權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辭,此其所長也。 「雜家者流,蓋出於議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國體之有此,見王治之無不貫。此其所長也。 「農家者流,蓋出於農稷之官。播百穀,勸耕桑,以足衣食。……此其所長也。 「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漢書·藝文志》) 以上是劉歆關於十家來源的陳述。他對於各家意義的闡述並不充分,對有些流派所由來的官職,也有任意牽強之處,例如:關於道家,他只說到老子的思想,對莊子竟全未涉及。尤其是說到名家時,沒有注意到它的主張與禮官職司並無相近之處,只不過它們都注意各種名分的區別。 春秋戰國時期(周秦之際),學者輩出,各著書立說,欲以改制救世。學者不止一人,流派不止一家,著書不止一種,故稱之為「諸子」,又謂子「諸子百家」,又謂之「百家爭鳴」。官失其守,學術分裂,由天子而諸侯、而私學,乃百家之背景也。《莊子·天下篇》言「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是乃歷史與學術之勢必所然也。後又以「諸子」名學術思想之一大部類,進而以之名古書部類之一種,至四部分類而定型。 子、夫子者,本以稱卿大夫。故章炳麟有所謂「子猶今言老爺」之說。自孔子始,漸變為弟子稱師之詞也。加氏以別之,曰某子。諸子之書,多非自著,乃弟子後學記述成書;即出自著,亦本為單篇,由後人編纂成書。古昔著書,意在筆先,又非有意為之,故著書之初本無名,弟子後人取首簡文字以命篇;積篇成帙,亦不另題書名,而以某子稱之。 呂思勉曰:「先秦諸子之學,非至晚周之世,乃突焉興起者也。其在前此,旁薄鬱積,蓄之者既已久矣。至此又遭遇時勢,乃如水焉,眾派爭流;如卉焉,奇花怒放耳。積之久,泄之烈者,其力必偉,而影響於人必深。」(《先秦學術概論》,頁4) 根據呂氏的總結,先秦百家的興起有二個原因:一謂出於王官之一守,官、師分離,故「諸子皆出於王官」。二曰出自救時之弊。實際上,諸子百家的興起是經濟、社會、政治變化的直接結果,是對政治社會進行變革的內在要求的結果。一言以蔽之,是應付挑戰的結果。如《漢志》所謂:「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於王道衰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蜂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 百家爭鳴 諸子蜂起 七國爭雄,天下紛擾,各國皆千方百計謀求富國強兵之策。社會的變革使文化走向民間,遊說之士面對劇烈動蕩的社會,莫不以匡君救世為己任,紛紛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他們或遊說列國,干謁君主;或課徒講學,著書立說;或放浪形骸,以批判的形式表達對世俗的關注;或輔政秉國,以求治世。造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除孔學儒家外,還有墨、道、法、陰陽、名諸家。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大多具有獨立思考的學風,絕不苟同別人的見解,做到了思想上的大解放。 所謂「百家」,只是對當時學派眾多的現象的一種概括。在眾多學派中,比較重要的也只有儒、墨、道、法、陰陽等數家。 先秦諸子百家之說,當時前後有數篇文獻已論述之。一曰《莊子·天下篇》,一曰《荀子·非十二子》;至於文中間論及此者,所在多有。總結性的論述最早出現於《史記·太史公自序》,乃遷之父司馬談所撰。柳詒徵謂:「莊子泛稱百家(益案:《天下篇》有『其數散於天下而設於中國者,百家之學,時或稱而道之』),而未指稱某氏之學為某家;漢司馬談《論六家要旨》,遂有法家、名家、道家之名。」司馬談總分在他之前共幾個世紀的「百家」為陰陽、儒、墨、名、法、道德六家(或六大學派)。馮友蘭以為,司馬談是後來對「百家」試行分類的第一人,是。此後《漢志》承向歆之說,益以縱橫、雜、農、小說,為諸子十家,去小說家,又謂之九流,總稱「九流十家」,而各溯其所出(益案:向、歆父子溯其源流,是主要貢獻,見前文論「諸子出於王官」)。實際上,呂思勉認為,《漢志》之「數術」、「方技」、「兵書」三略,亦可稱為先秦諸子之一,故實可概算為十二家,即再益以兵、醫二家也。 《莊子·天下篇》之六派:一墨翟、禽滑厘;二宋鈃、尹文;三彭蒙、田駢、慎到;四關尹、老聃;五莊周;六惠施、桓團、公孫龍。 《荀子·非十二子》之六派:一它囂、魏牟;二陳仲、史鰍;三墨翟、宋鈃;四慎到、田駢;五惠施、鄧析;六子思、孟軻。 老子:生卒年不能詳考。若有老聃其人,大約生於前580年。但此老子與《老子》一書,尚無明確理由聯繫在一起。 關尹:與老子同時。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 孫子(孫武):與孔子大體同時。 墨子:名墨翟,生卒年不詳,大約是戰國初人,後於孔子。 子思子:孔子學生,與墨子同時。 楊子:名楊朱。諸家記載不一,極難確定。應在墨子同時或稍後,而在孟子之前。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認為楊朱所代表 的一些隱者是道家的第一階段,而老子無考,《老子》一書應在其後,故《老子》學說僅能稱之為道家的第二階段。 陳仲:墨翟之徒,齊人。 宋鈃、尹文(簡稱宋、尹):生卒年不詳,約與孟子同時或略早。尹文出於周之尹氏,或雲(《漢志》顏注)齊宣王時居稷下,與宋銒、彭蒙、田駢同學於公孫龍。 《漢志》著錄《宋子》十八篇、《尹文子》一篇,均佚。今存《尹文子》,魏黃初山陰仲長氏析為上下兩篇,故《隋志》作兩卷。乃後人依託之作。目前關於宋、尹的重要材料是《管子》中的《心術》、《白心》、《內業》篇,與《莊子·天下篇》、《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的記載基本一致。 宋、尹之學, 孟子:約公元前372至289,上距孔子約百年。 孫子(孫臏):與孟子同時。 禽滑厘:魯人,與孟子同時。 莊子:與孟子同時略後。 惠施:約生於公元前370年,卒於公元前318年,宋人,曾做過魏國的宰相,是合縱的實際組織者。與莊子同時,先莊子死。經常與莊子進行辯論。莊子「子非我」之論,即與惠施言之。莊子謂「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雜,其言也不中。」惠施的十個命題,散見於先秦諸子書中(主要是《莊子·天下篇》): 1. 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2. 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 3. 天與地卑,山與澤平。 4. 日方中方睨(音逆,斜視、斜),物方生方死。 5. 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結異,此之謂大同異。 6. 南方無窮而有窮。 7. 今日適越而昔來。 8. 連環可解也。 9. 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 10. 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魏牟:魏公子,後於莊子,與公孫龍同時(錢穆《系年》)。 公孫龍:約生於公元前325年,卒於315年,較惠施略遲,約與鄒衍同時。字子秉,據說是趙國人,曾做過平原君的門客。《漢志》著錄其書十四篇,六篇保存至今,其中五篇基本可信。「公孫龍析辯抗辭,別同異,離堅白。」(《淮南子·齊俗訓》) 稷下學者淳于髡、慎到、環淵、接子、田駢、鄒奭: 《史記·孟子荀卿傳》: 自騶衍與齊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環淵、接子、田駢、騶奭之徒,各著書言治亂之事,以干世主,豈可勝道哉! 淳于髡,齊人也。博聞強記,學無所主。其諫說,慕晏嬰之為人也,然而承意觀色為務。客有見髡於梁惠王,惠王屏左右,獨坐而再見之,終無言也。惠王怪之,以讓客曰:「子之稱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見寡人,寡人未有得也。豈寡人不足為言邪?何故哉?」客以謂髡。髡曰:「固也。吾前見王,王志在驅逐;後復見王,王志在音聲:吾是以默然。」客具以報王,王大駭,曰:「嗟乎,淳于先生誠聖人也!前淳于先生之來,人有獻善馬者,寡人未及視,會先生至。後先生之來,人有獻謳者,未及試,亦會先生來。寡人雖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後淳于髡見,壹語連三日三夜無倦。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髡因謝去。於是送以安車駕駟,束帛加璧,黃金百鎰。終身不仕。 慎到,趙人。田駢、接子,齊人。環淵,楚人。皆學黃老道德之術,因發明序其指意。故慎到著十二論,環淵著上下篇,而田駢、接子皆有所論焉。 騶奭者,齊諸騶子,亦頗采騶衍之術以紀文。 於是齊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覽天下諸侯賓客,言齊能致天下賢士也。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宣王喜文學遊說之士,自如騶衍、淳于髡、田駢、接予、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復盛,且數百千人。 《史記》稱稷下學者以鄒衍為首(齊有三鄒子,其先鄒忌,先孟子;其後鄒衍,後孟子;再後鄒奭),「談天衍、雕龍奭」。田駢、慎到、彭蒙常對舉,「齊田駢好談論,故齊人謂之天口駢」(王應麟《漢志考證》引《七略》),大約為道家之言。慎到,大約本黃老,歸刑名。 稷下學派,大部繼承道家學說和儒墨兩家思想,但又不同於各家,有自己的特點。 最好的時代 雖然百家爭鳴的時代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戰亂頻仍、兵荒馬亂的時代,但是這個時代,卻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自由、最為開放和最不可思議的一個時代。特別是對於學術發展和思想傳播而言,確實是一個黃金的時代。在這個時期里,誕生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思想和學術派別。以後的朝代里,幾乎不可能不受到這一時期百家爭鳴的思想的影響。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縱橫家、陰陽家、兵家、農家等等等等學派的思想,無一不對後代產生著影響。這一時期思想之豐富,以至於我們無法能夠超越他們。試想,在他們之後,還有比他們更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哲學家和軍事理論家嗎?

推薦閱讀:

醫藥代表自我管理
民俗中哪些事情是吉兆的代表呢?
紫薇斗數裡面十四主星在十二個宮位裡面代表什麼?
芮成鋼與「被代表」
全身上下的痣各代表什麼???

TAG:人物 | 諸子百家 | 諸子 | 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