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再聊聊傅雷

蘇七七的日記

  • 蘇七七的主頁
  • 廣播
  • 相冊
  • 喜歡
  • 二手
  • 活動
  • 發豆郵
  • 再聊聊傅雷2011-09-01 10:51:55

    1/傅雷這個人。錦瑟說傅雷「譯筆很棒,人算有才華,也很刻苦,但是從來沒覺得他有什麼天才,也沒有覺得他多麼有學問。所以覺得那樣偉大藝術家的暴烈性情生在他身上,還是過了一些。」我也覺得如此。暴烈性情這回事,一大部分是天生的。後天能多些修養,但修養壓不倒性情。傅雷的道德修養藝術修養很高,但是日常生活中的嚴苛暴躁,特別年青時候的壞脾氣,是他自己晚年也後悔的吧。56年與兒子的通信,就是從「認錯」開始的。「跟著你痛苦的童年一齊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幸虧你得天獨厚,任憑如何打擊都摧毀不了你,因而減少了我一部分罪過。可是結果是一回事,當年的事實又是一回事;儘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與熱愛呢?」他自己四歲喪父,在母親的嚴格管教下長大,度過的是「修道院式的童年」(這是朱梅馥的話),是一個被嚴格要求過,對自己要求嚴格,進而也對他人要求嚴格的人。——不太能體會除嚴格外的人生道路的可能性。這是一種貧乏經驗帶來的問題,帶來沒必要的苛刻與偏執。傅雷最後懂得後悔,而不是「還好我對你嚴格你才有今天」,已經是一種在他這一代對貧乏經驗的增補了。傅聰傅敏當然是很倒霉的,但人總是在一個歷史的鏈條中生存的,上一代的問題變成沉甸甸的痛苦落在這一代身上,不僅僅只能作為原因存在,還要要越過原因,爭取在這一代有所改善吧。傅雷的事業是翻譯,他的業餘愛好絕對是教育,他是個極愛說教的人,因為性格原因,難以與人共事,他在學校里呆不下去,結果只能教育老婆,教育小孩,教育情人……對於一個五四後,既稟承儒家傳統,又學習西洋思想藝術的一代,傅雷身上有典型的兩面性,一面,是「被啟蒙者」,美術,音樂,藝術哲學,文學,他都一邊被啟蒙一邊翻譯成中文,在這個翻譯過程中,他又擔當起一個「啟蒙者」的角色,而且他又不單單對讀者啟蒙,他是那種思想/生活一以貫之的人(這種知識分子其實是越來越少了),在生活中也照樣擔當啟蒙者的崇高角色。有意思的是他是用獨裁的方式啟蒙的,他是一個獨裁的家長,暴君,一般獨裁者都是要搞愚民教育的,可他卻要用獨裁的方式提高家庭的思想與文化水平。這實在分裂得很,但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特定的個人情況下,倒好像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朱梅馥英文水平不差,家信寫得挺好,不能不說傅雷這個老師沒有完全白當。他的毛病是他這個老師當得完全沒有一點「春風化雨」的樣子,他是極其強勢的正確,在他的正確後,往往還跟一段論證自己為什麼正確,哪裡最正確的話:)。從讀者的角度看,有時會覺得比較好笑,甚至比較可愛。但是當兒子的看的話,估計不是那麼舒服吧。他的正確,因為一種「不平等」的氣氛而被削弱了。傅雷的毛病在於,他把他的正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正確到底是不是最重要的呢?每一個家庭的意識形態是不同的,傅雷在家推行過「正確至上,我最正確」,但是在他給傅聰的信里寫下那麼一段話的時候,我覺得他已經感受到,人的「感受」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切切實實的痛苦。不是你正確,我就不痛苦了。而且正確,總是相對的,在某一個前提設定下的正確。2/父子關係在家書里,有些人看到一個對孩子控制得無孔不入的父親:工作上,感情上,財務上。但我看到的是一個已經失去了控制力的父親。他寫給兒子的信遠遠多於兒子寫給他的信,有時他懇求兒子給他寫信的口氣已經讓他自己都感到「屈辱」。如果不是預先知道傅雷在青年時是那麼壞脾氣的一個人,看他一次又一次地叮囑兒子不要談戀愛呀,要理智呀,要經常去大自然里走走呀,不要接那麼多活呀,花錢要省著點呀……其實就是一個特別普通的嘮嘮叨叨的老爸吧。如果這個兒子已經從精神上脫離了父親的控制,他從信中讀到的是無微不至的關懷,如果還沒有的話,也有可能讀出控制欲,讀出壓力與負擔。孩子要有一個基本健全的自我了,才能帶著寬容的心態看待父母吧(反過來也是一樣,父母得自我基本健全,才能對孩子比較寬容)。信里談音樂談藝術的部分很多,這是傅雷真正把傅聰作為一個平等的對像進行探討的部分。在彼時的中國,他的內心大概是非常孤獨的,國內能讓他看得上的人沒幾個(他使勁誇的只有一個黃賓虹),而「好為人師」的他亦有「好為人徒」的一面,如果見解與兒子契合,有時也有很快樂的像被表揚了的好學生的樣子。終其一生,他都是那麼努力的人,愛學習的人,家書是他還可以學習,可以交流的一個去處,是在當時的大環境里,是他精神上的一塊飛地。他給傅敏的信少得多,大概還是因為從傅聰的信里他能得到他需求的「精神食糧」,而不只是生活上的互相關懷。傅敏是被忽略的,或者籠罩在父兄陰影之下的嗎?這個我也沒有那麼覺得,我覺傅敏是一個普通人,但他也許更繼承了父親的某部分呢,他成了一個老師,而且在家書里看來,是一個受到學生喜愛的老師。一個普通人如果能在父兄的光輝之下,經歷風刀霜劍,踏踏實實做一個普通人,教好書,編好書,懷抱著父兄的愛與敬意,我覺得挺好。藝術家的家庭里的普通人,有時候我覺得並不是完完全全的弱勢,他們也許倒是安靜而柔韌的部分,是生活對藝術進行容納與整理的部分。3/夫婦關係桃花的跟帖說了個八卦,說張愛玲的《殷寶灧送花樓會》寫的是傅雷情史,我趕緊也很八卦去重新翻出來看了一遍,真的是「原型人物」還看得出來呢。傅雷少年時認識朱梅馥,很早訂婚,真正算青梅竹馬了?但是他至少變心過兩次,一次是法國留學的時候,54年的家書里寫的:「我二十歲出國,出國前後和你媽媽已經訂婚,但出國四年中間,對她的看法三番四次的改變,動搖得很厲害。」(這段在時間與年紀上與朱梅馥說的稍微有出入,朱的說法是:「我十四歲上,你爸爸就愛上了我(他和你一樣早熟),十五歲就訂婚,當年冬天爸爸就出國了,在他出國的四年中,雖然不免也有波動,可是他主意老,覺悟得快,所以回國後就結婚。)桃花說他當時愛上了一個法國女人,當然是無疾而終了。朱對他的這段變心好像不以為忤,居然還誇他「主意老,覺悟得快」(這聽上去是一個媽媽在表揚孩子)。第二次是結婚以後了,57年朱的信里寫:「回想二十年前,我跟你爸爸的情形,那時你五歲,弟弟二歲,我內心的鬥爭是劇烈的,為了怨恨,不能忍受,我可以一走了之;可是我再三考慮,覺得不是那麼簡單,我走了,孩子們要吃苦,我不應該那麼忍心、自私,為了一個『我』而犧牲了你們的幸福。我終於委曲求全地忍受了下來。反過來想一想,要是你爸爸當時也只為了眼前的幸福而不顧一切,那麼,今天還有你們嗎?還有我們這個美滿的家庭嗎?那是不可想像的。」這段話顯然就是《殷寶灧送花樓會》從朱這個角度出發的觀點。她說的為了孩子而把自己的「怨恨」壓下,這還是人之常情,妙在她又替傅雷說了兩句話,有點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意思。能與善變的暴君長期相處的女性,總是母性特彆強大的女性。在她的價值觀里,顯然自我與自我的感受都不是放在第一位的,她的人生價值的實現,不在於追求一種「完美」的愛情,而是一種長相廝守、朝朝暮暮的普通而「完整」的生活。比起玉碎來,她更要瓦全,何況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想法對她來說是根深蒂固的。朱梅馥既不是朱安也不是江冬秀,她的寬容後面有一種強大的東西,就是她真寬容了,沒有當一個寬容的怨婦,她中年之後的照片胖起來,沒有了青年時那樣讓人驚嘆的美貌,但她的神情是舒展而自信的。她不是傅雷的保姆,在思想與感情上,兩個人有緊密的聯繫,61年的信里傅雷說:「我無論如何忙,要是一天之內不與你媽談上一刻鐘十分鐘,就像漏了什麼功課似的。時事感想,人生或小或大的事務的感想,文學藝術的感想,讀書的心得,翻譯方面的問題,你們的來信,你的行蹤……上下古今,無所不談,拉拉扯扯,不一定有系統,可是一邊談一邊自己的思想也會整理出一個頭緒來,變得明確;而媽媽今日所達到的文化、藝術與人生哲學的水平,不能不說一部分是這種長年的閑談熏陶出來的。」傅雷總把自己放在老師的位置上,但朱梅馥倒更像是一個聽孩子上了學回來嘮叨一天見聞的媽媽吧:)。她能給傅雷當一個能交流的聽眾,更能給傅雷一种放松感,這种放松感是他做出那麼多翻譯乃至於思想感受一直保持在靈敏狀態的一個條件。朱在54年的信中說:「婚後因為他脾氣急躁,大大小小的折磨總是難免的,不過我們感情還是那麼融洽,那麼牢固,到現在年齡大了,火氣也退了,爸爸對我更體貼了,更愛護我了。我雖不智,天性懦弱,可是靠了我的耐性,對他無形中或大或小多少有些幫助,這是我覺得可以驕傲的,可以安慰的。我們現在真是終身伴侶,缺一不可的。」最後他們一起自殺,我覺得朱是甘心情願跟傅一起去的。能說傅雷不愛朱梅馥嗎?他一開始愛她,最後愛她,中間溜走了兩次,這算什麼呢?我覺是這說明男人都是自私的,貪心的,尤其是婚後的那次出軌,那是朱有兩個幼小的孩子要照顧,最累,最忙碌,最沒有時間學習與思考的時候,然後他居然另外找了個美女學生教起來了!在女人面對最勞累的生活的時候,男人卻把肉體與心靈的需求換了一個對像……傅雷向朱梅馥道過歉嗎?就像他向兒子道歉那樣?不得而知。對於朱所經歷的痛苦,任何道歉都不夠,然而女人還是需要一個道歉吧。或者對於朱來說,回頭就足夠?張愛玲在小說里描寫「羅太太」:「扁薄美麗的臉」。朱的美麗絕不是扁薄的,而恰恰是鮮艷的,張愛玲只是一寫就用上孟煙鸝式的套路,這篇小說並不怎麼好,用來懸想三個人的關係,也只是一家之言,而且張愛玲與傅雷之間是並不互相理解的,傅雷寫的評論,張愛玲特特地去反駁,他們一個陽性,一個陰性,一個返身面對著古典的遺產有著對道德,對藝術的堅定信念,一個已經從舊世界裡如幽魂般化身而出,開始描繪人性的廢墟了。她把羅潛之寫成另一個模糊的佟振保,但傅雷比佟振保好得多,他沒有那麼灰色,那種成年人的陰暗,傅雷是有幾分赤子之心的。雖然是感情上,這種赤子之心也可能變質成極度自私的孩子氣。在感情中,有時遇到的是壞人,有時遇到的是壞事,壞人與壞事還是可以區分對待的吧。:)。這算是給傅雷找的借口了。在傅雷的愛里,更多的是索取,在朱梅馥的愛里,更多的是給予。施比受有福。

    推薦閱讀:

    《傅雷家書》有感
    這部完整的《傅雷家書》,我們等了三十年
    傳授給兒子 傅雷
    像硬米粒兒一樣的傅雷
    傅雷與黃賓虹的忘年交

    TAG:傅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