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育愛:讓君子精神在教育中傳承
習酒薦讀:
君子,這個詞語似乎對於現在追求時髦的互聯網時代來說,已經過時了。
然而,正是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社會,我們才更加需要對君子和君子精神的提倡和追逐。時代愈是鼓吹追求利益和慾望,被忽視和冷
落的道德精神和人格力量就愈發需要有人來提醒和呼籲。教育,作為文明傳遞的重要手段,在這其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君子精神究竟是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培養和教育出具有君子精神的孩子們呢?為此,習酒和鳳凰號邀請了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研究員,和大家分享教育學家對於君子精神的理解。
孫雲曉先生(攝影: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王瑤)
文|孫雲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研究員)
我所理解的君子精神,其實是一種道德精神和一種人格力量。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就有很多對於君子精神的著墨和描述,尤其常與小人之德行進行對比。《論語》中孔子有云:「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思是君子看重道義和原則,而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孔子亦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認為,君子胸懷寬廣、坦蕩無邊,而小人則心裡陰暗、斤斤計較。《論語》中還有君子三德三畏的描述:「君子有三德:仁而無憂、知而不惑、勇而不懼」;「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這些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經典中對於君子的描述。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我認為的君子精神有兩個內在核心:大愛和責任。這意味著君子是關懷天下,心系蒼生的,對社會、對家庭、對自己都有著強烈的責任心。並且,君子精神是通過良好的修養和習慣所體現出來的。君子之風不是做作之風,不是故做姿態,亦不是一種表演,而是日常的習慣,是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
「最誠實學生」的君子之風
在我們談論君子時,好像總是離不開那些偉大和崇高的字眼,但其實君子精神離我們並不遙遠。我至今仍記得幾年前的一則新聞:2012年11月,江蘇揚州大學附中高一二班的學生徐礪寒,在騎車上學途中不慎剮蹭到一輛寶馬車,在原地等了近半個小時都沒等到車主。急著上學的他在車上留下了帶有聯繫方式的字條,承認自己的剮蹭行為,想要事後賠償。而寶馬車主看到字條後非常感動,主動放棄了賠償。
徐礪寒
我認為這就是當代少年的君子之風。這個17歲的孩子,當年被社會譽為「最誠實學生」。這種高度的追捧恰恰說明了現在道德精神的稀缺,因為罕見,才越加顯得寶貴。這也恰恰說明了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社會和崇尚市場經濟的網路時代,就更加需要道德精神和君子之風的倡導。君子精神不但沒有過時,反而更加被需要。
以愛育愛,培養習慣
我一直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家庭教育豐富的資源寶庫。教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也是文化的傳承。
要培養出具有君子精神的孩子,最首要的,就是父母和老師本身必須對孩子和學生髮自內心的愛護,讓孩子在真愛的呵護和澆灌中長大,才能培養孩子的愛心。教育者本身需要有愛心,才能以身作則,成為言傳身教的榜樣,才能培養出具有愛心的孩子。用自身對孩子的愛和責任,來教會孩子們對君子精神的核心——大愛和責任的領悟。以愛育愛,始終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中國的君子傳統
其次,我們要注重對孩子們良好的習慣的培養,單純講道理是不夠的,只有養成習慣,才能有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將孩子們內心的愛和責任表現出來,成為一種良好的修養和習慣,成為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展現出來的行為方式。這種行為方式不一定要是驚人的英雄之舉,許多生活中的一些微小細節,或許不起眼,但正是一個人是否具有君子之風的區別體現。
舉個例子,我天好的時候會在小區里和拳友們一起打太極。每天早晨七點多鐘,總會有一個小女孩出現,背著書包,大聲和我們這些爺爺奶奶打招呼,有時候快遲到了,她蹦蹦跳跳地跑著也不忘記問好。有一次我在小區碰見她,聊天后才知道,這位小姑娘現在人大附小讀五年級,她從一年級開始,五年時間,每天都會和鄰居的爺爺奶奶問好。這其實是非常小的一件事,但這就是君子習慣的最基本的體現,有禮貌、有教養,懂得尊重他人,並且有恆心肯堅持,這就是君子精神的基礎。
君子文化
這些習慣的養成,其實都離不開家庭教育,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和從小在良好的道德環境中耳濡目染所受到的影響。良好的家風所帶來的影響力之大,也許是很多人都想像不到的。
美國首位華裔女部長的嫁妝:不是金錢,而是教育
美國現任交通部長趙小蘭,曾任美國勞工部長。她是首位兩度進入美國政府內閣的華裔女性,同時也是美國內閣中的第一位亞裔女性。她的成功和良好的家風就有很大的關係。
趙小蘭
趙小蘭在家中六姊妹里,排行老大。她與三妹小美、五妹小亭、六妹安吉都畢業於哈佛大學,二妹小琴是威廉和瑪麗學院的碩士,四妹小甫則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法學博士,因為學業和事業上的優秀建樹,六姐妹甚至被稱為「趙氏6朵金花」。
趙小蘭和她的妹妹們,因為家庭的關係,雖然身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但從小受到中國傳統的君子之風的培養。她們的母親朱木蘭,一生以家庭為自己的事業,非常注重家庭教育。她常說:「我們給女兒的嫁妝不是金錢,而是教育。」
而朱木蘭的教育方法,就是以愛育愛,以身作則,她說:「我對孩子是嚴而不苛。規定的事,一定要做到,尤其要以身作則。比如說她們年幼時,晚飯後,父親在處理公務,我就讓她們做功課,大家都不可以看電視,父母也一樣。後來家庭富裕了,家中人多,請了個傭人,但我要孩子們必須自己洗衣服,整理房間,年輕人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要各自分擔家務。」
趙小蘭與父母的合影
最為難能可貴的是,當朱木蘭50歲時,她決定要重返校園攻讀碩士學位。在紐約聖約翰大學亞洲研究所為期兩年的學習時間以來,朱木蘭風雨無阻,沒有缺過一節課,甚至從未遲到過,我想這是很多二十歲的年輕人都做不到的。
這種家庭教育,就是君子精神的傳承。其實在中國,這種具有君子家風的家庭還有很多,比如大名鼎鼎的江南錢家。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錢穆、錢鍾書等等在中國歷史上如雷貫耳的人物,都出自這個家族。為什麼一個家族能湧現出這麼多人才?這和錢家秉承的家風家訓是分不開的,《錢氏家訓》中有這麼一句話:「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必謀之」。這就是大愛和責任的體現,這就是君子精神的培養和傳承。
錢氏家訓
君子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君子文化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不論在什麼時代,君子精神都是應該被需要、被提倡的,希望我們的教育能秉承著大愛和責任的原則,以愛心培育愛心,讓君子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本文轉自「鳳凰新聞」)
???? 查看博主原文>> 24轉載 喜歡 閱讀┊ 評論┊ 收藏 ┊轉載 ┊ 喜歡▼ ┊列印┊舉報
推薦閱讀:
※05天台的傳承
※張澤華傳承盲派的星、宮、神
※獨生子女無法繼承父母遺產,99.99%的人都想不到
※孝文化的現代價值與當代傳承
※傳承優秀傳統道德理念就是踐行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