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革命與反法戰爭:英國如何成為世界霸主?

2014年09月18日13:53新浪歷史我有話說光榮革命是英國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它見證了國家利益戰勝一個把宗教認同看得高於一切的政權,見證了新的現代統治方式戰勝宗教改革產生的教派政治的殘餘。隨著《烏得勒支條約》的簽訂,英國成為世界大國。更重要的是,英國作為阻止法國稱霸歐洲大陸的決定性力量進入18世紀,並且有了更強的民族認同。

威廉三世在托貝登陸英國,開始了光榮革命。本文摘自《世界大歷史:1571—1689》,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光榮革命的目的之一是將英國拉入反法聯盟歐洲的外交是促使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革命的影響又改寫了歐洲外交史。除了保衛他妻子的英國王位繼承權,威廉三世願意開始在英國的軍事行動,原因還在於他需要把英國拉入他的同盟,該同盟針對的是路易十四統治的法國。法國實力在歐洲的上升與1618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戰爭同時進行。從17世紀20年代到17世紀40年代初,樞機主教黎塞留擔任路易十三的首相。儘管黎塞留是羅馬天主教主教,但他奉行民族主義對外政策,支持信仰新教的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對抗信仰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王朝。樞機主教馬薩林在路易十四幼年時擔任首席大臣,並繼續奉行黎塞留的政策。到1660年路易十四開始親政時,法國毫無疑問已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17世紀60年代法國力量的繼續發展威脅到歐洲的國家體系,法國主導歐洲大陸成為歐洲其他國家真正擔心的事。路易十四開始實施一系列富有冒犯性的對外政策之後,這種威脅變得更加明顯。1667年至1668年的遺產繼承權戰爭與1672年至1678年的荷蘭戰爭使新近(1648年)獨立的荷蘭陷入危險境地。隨著西班牙為路易十四統治早期的這些冒險行為付出代價,荷蘭領導人奧蘭治親王威廉認識到,他的國家很容易成為犧牲品,除非他與其他國家結盟。英國的查理二世認識到均勢面臨的危險,但他這個人讓人難以預料,因為他本人對路易十四非常崇拜。查理十分仰慕法國宮廷的壯觀。

1692年的拉和岬海戰,英荷艦隊擊敗剛稱霸的法國海軍,從此法國海軍不斷衰落,英國海軍成為歐洲第一。圖為被攻擊焚燒的法國船艦。奧格斯堡同盟反法戰爭1685年,路易十四撤銷了1598年頒布的《南特敕令》,該敕令給予法國新教徒宗教寬容。撤銷《南特敕令》後,成千上萬的人逃離法國,到英國、荷蘭和普魯士避難。路易十四的行動激怒了歐洲新教國家的領導人,這些人同時也面臨著一場繼承危機,該危機是由於巴拉丁選帝侯查理去世但沒有繼承人引起的。路易十四堅稱他有權佔有巴拉丁(巴拉丁是一個重要的德語地區,位於萊茵河中游西岸),但在1686年,奧蘭治親王威廉宣布路易十四的要求不可接受,並組成一個外交同盟(奧格斯堡同盟)來對抗法國。除了荷蘭,反法同盟的成員還包括瑞典、西班牙、巴伐利亞、薩克森和巴拉丁。奧格斯堡同盟戰爭開始於1686年,但直到1688年才演變成全面敵對。就是在那時,威廉三世(奧蘭治親王威廉)和他的妻子取代了詹姆斯二世成為英國君主,並將英國帶入這場衝突。隨著英國成為同盟的一員,威廉成功地抵制了法國吞併荷蘭的努力。他領導同盟反對法國,在1692年的拉和岬戰役(the Battle of La Hogue)和1695年的那慕爾戰役(the Battle of Namur)中取得重要勝利。1697年,戰爭結束,簽署了《里斯維克條約》。簽署國包括英國、法國、西班牙和荷蘭。儘管條約的條款對法國有利(損害的主要是西班牙的利益),但威廉三世成功保住了荷蘭的獨立地位並防止了法國在歐洲取得霸權。下一個外交障礙是即將到來的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西班牙國王查理二世病重,人們認為他時日不多。1698年和1700年,威廉與路易十四就西班牙王位繼承和分割西班牙帝國問題達成兩個秘密協議。之所以達成這些協議,比起獲得西班牙的殖民地,威廉考慮得更多的是避免與法國的又一場鬥爭。然而,1700年查理二世去世讓這些條約變得毫無意義。查理二世的遺囑將西班牙王位和西班牙帝國的一切財產授予路易十四的孫子安茹的腓力,腓力成為西班牙國王腓力五世。威廉三世再次組織了一個反法同盟。1701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開始了。

路易十四的勁敵——奧蘭治親王威廉三世。1688年他發動光榮革命,躍升為英荷兩國的共同領袖,並率領14萬的英荷聯軍,成為奧格斯堡同盟的主力。光榮革命與反法戰爭對英國的饋贈儘管威廉三世於1702年去世,但英國繼續參加戰爭,直到1713年戰爭結束。隨著《烏得勒支條約》的簽訂,英國成為世界大國,獲得了紐芬蘭、直布羅陀、梅諾卡島以及在西屬美洲開展貿易的寶貴商業權。更重要的是,英國作為阻止法國稱霸歐洲大陸的決定性力量進入18世紀,並且有了更強的民族認同。在18世紀中葉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英國將支持普魯士對抗法國,並且在18世紀90年代,英國將在組建反對法國革命軍和拿破崙的聯盟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些政策是光榮革命的直接表現,通過這些政策,英國成了法國的首要對手。與此同時,英國致力於使流經低地國家的歐洲河流開放,這成了它的政策的基石。或許,更為重要的是英國國家認同感的轉變。那時,英國的國家利益已與世界貿易、帝國主義和殖民聯繫在一起。光榮革命之後,英國成為一個世界大國,不再局限於主導歐洲政治的地區性問題。的確,英國政治家和政治領導人越來越多地將英國視為獨立於歐洲之外。這些觀點受到英國的商業革命即18世紀的工業革命以及隨後新重商主義者與自由貿易倡導者之間的爭論的支持。光榮革命是英國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它見證了國家利益戰勝一個把宗教認同看得高於一切的政權,見證了新的現代統治方式戰勝宗教改革產生的教派政治的殘餘。(責編:胡難)文章關鍵詞:英國光榮革命法國霸主歡迎發表評論分享到:
推薦閱讀:

政府砸錢千萬英鎊 英國孩子們要開始學漢語了(圖)
《英國花園探訪攻略》
二戰中英國王室如何斬斷「納粹黑歷史」
在英國生活必須知道的shop網站,一點點的收集,多年的...
英國女人離婚為啥比中國女人瀟洒?

TAG:戰爭 | 英國 | 世界 | 光榮 | 革命 | 光榮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