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起,從走近它到走進它 錢江晚報
本報記者 林梢青 通訊員 付玉婷
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被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其中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的龍門石窟,是中國石窟寺藝術早期後段(5世紀末6世紀初)和中期(7、8世紀)的典範作品。 一直以來,來到龍門的普通觀眾只能在一個個窟外隔著圍欄向內看,3月10日,龍門石窟終於要面向公眾全面開放第一座洞窟——東山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千年石窟「看經寺」。你可以步入其中,近距離觀賞被稱為「中國佛教石窟中現存最精美」的一組唐代石刻羅漢像。 這是龍門石窟研究院成立63年以來,首次向公眾開放洞窟。
龍門石窟有1500多年歷史。從北魏開鑿,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
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以皇家造像藝術為主,具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2000年,這裡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龍門石窟現存的2300餘個洞窟、近11萬尊造像、80餘座佛塔、2800餘塊造像題記就在那長達一公里的崖壁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
以伊河為界,龍門石窟分為西山和東山兩部分。西山石窟開鑿於北朝和隋唐時期,其中包括奉先寺的盧舍那佛像和古陽洞中的「龍門二十品」——「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東山石窟則開鑿於唐代,看經寺就位於東山萬佛溝北側,是東山石窟中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座。
龍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李隨森說,之所以選擇將看經寺作為龍門石窟第一個開放的洞窟,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看經寺空間比較大,具備遊客入內參觀的條件。
記者了解到,看經寺正式開放的安全措施現已經準備完畢,羅漢造像外將設置一圈玻璃隔斷,因為一些造像已十分脆弱,這是在不影響遊客參觀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護文物避免觸摸、碰撞等帶來的傷害的最佳方法。
為了防止遊客過多對洞窟中溫濕度產生較大影響,景區將對看經寺採取限流、錯峰觀賞等措施。
《西遊記》里,唐玄奘從西天取經歸來,路過龍門,在過河的時候弄濕了佛經,攤在石頭上曬。於是曬經書的地方,成了「看經寺」。
李隨森說,那只是傳說,看經寺名字真正的來源是,清代洞窟前建過一座小房子,房子上面寫有「看經寺」,便約定俗成沿用了這一名稱。
從造像風格和內容來看,看經寺大約開鑿於唐武則天至玄宗時期,應為禪宗主持開鑿的禪堂窟,用於坐禪講經禮佛。
通常我們看到的許多石窟內部大多為穹頂,看經寺內龕頂部卻是方形平頂的,這種平頂的開鑿以及雕刻難度,相比穹頂要大得多。
窟內最精彩的,當屬頻頻被提及的29尊石刻羅漢群像。李隨森說:「29個羅漢像栩栩如生,沒有一個相同,雕得非常好,但觀眾在外面是看不清楚的,直接進入則一目了然。」
這29尊高浮雕羅漢像,身高1.8米左右,分布在窟內北、正、南三面窟壁的下部。
其中的佛祖大弟子是摩珂迦葉,多以苦行僧形象出現。這座像的上半身於1936年後被盜鑿流失海外,僅僅保留了下半身。到了2001年,加拿大國家美術館重新捐贈龍門石窟研究院永久保存,這是龍門石窟通過國際合作渠道回歸的第一件流散珍貴文物。
目前這尊半身像正在瑞典外展,當年它被從崖壁上鑿落,已經不適合在看經寺展出,之後將會專門在龍門石窟展示中心進行專門展示。看經寺開放後,你將在窟內看到通過三維合成技術復原的造像形象。
評分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 | ?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版權所有 版權聲明 | 關於浙報集團 | 聯繫方式
推薦閱讀:
※拷問生命的意義,祝福所有的明天
※明天會更好0616的文件夾【男人養生】
※明天就到驚蟄節氣了,送句問候吧
※速告親朋,趕走窮運 就在明天!
※昨天越來越多,明天越來越少(寫得真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