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應用抗生素
我國抗生素應用的現狀濫用抗生素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在我國尤其嚴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抗生素的醫院使用率是30%,我國則放寬了要求,是不高於50%。現實情況是怎樣呢?在美、英等發達國家,醫院的抗生素使用率僅為22%~25%。而據2006-2007年度衛生部全國細菌耐葯監測結果顯示,全國醫院抗菌藥物年使用率高達74%,外科科室更成為抗生素的重災區,其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達到了97%。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濫用抗生素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不僅醫療機構內存在嚴重的抗生素濫用情況,由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等聯合發布的《2010年中國家庭藥箱調查》顯示:79.4%的居民有自備抗菌藥物的習慣;75.4%的居民在本人或家人感冒發燒時,會自行服用抗生素。如此普遍和大規模使用抗生素,直接導致藥物不良反應的人群不斷增加。全中國每年有8萬人因濫用抗生素死亡。濫用抗生素有何危害藥物都可能會伴隨一些不良反應,而臨床上引起藥物不良反應最多的就是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也就是說該用抗生素的時候才用,用的時候選擇恰當的抗生素,採用的藥物劑量滿足殺菌濃度以及有一個恰當的療程。反言之,凡是不該用的時候用了,選擇了不恰當的抗菌藥物,超量、超療程應用抗生素,都屬於濫用抗生素。通過下面的案例大家就知道濫用抗生素的後果有多麼嚴重。1 陳某,女性,48歲,著涼後出現咽痛、輕咳,自行服用益薩林(青黴素類)3片,5小時後感覺手部皮膚髮癢,膚色變紅,並逐漸向上蔓延紅成一片,皮膚腫脹、疼痛,10小時後出現米粒大小的膿皰瘡,皮疹越出越多,最終融合成片,並出現發熱,小片皮膚剝脫。經治療一月後痊癒出院。點評 抗生素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就是過敏。過敏的表現可輕、可重。輕者皮膚瘙癢、出現皮膚紅斑或蕁麻疹;重者則有可能出現過敏性休克,表現為用藥後出現面色蒼白、胸悶、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搶救不及時則有可能導致死亡。該病例主要系青黴素類引起的皮膚過敏。陳某出現的感冒癥狀大多是由病毒引起,本身就不應該服用抗生素治療。2 小王,男性,35歲,身體健康。3天前因周身不適、咽痛、低熱,去藥店經藥師推薦購買頭孢拉定口服。5天後出現關節酸痛、血尿。小王趕緊前往醫院就診,檢查尿常規出現大量紅細胞、少量蛋白,被診斷為頭孢拉定所致的腎臟損傷,停葯後一月複查腎功能恢復正常。點評 對機體重要臟器的損害也是抗生素的常見不良反應。抗生素多在肝臟進行代謝,然後經腎臟排出體外,因此肝臟和腎臟是最容易受損的器官。本例小王所出現的血尿就是由於頭孢拉定所致的腎臟損害。3 小燕,女,5歲,家住偏遠山區。感冒幾天後出現發熱,咳嗽,體溫最高達39℃,父母急把她送到村中小診所,診所大夫懷疑肺炎給予慶大黴素輸液治療。連著輸了10天後,小燕開始對父母說她的耳朵嗡嗡響,父母沒有在意。又接著輸了4天停葯。小燕的體溫恢復正常了,卻出現了頭暈、站立不穩,有時家長叫她沒有反應。到縣醫院檢查,發現雙耳的聽力明顯下降。點評 中國7歲以下兒童因為不合理應用抗生素造成的耳聾患者數量多達30萬,佔總體聾啞兒童的30%~40%,而一些發達國家只有0.9%。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常見不良反應就是腎毒性和耳毒性,目前臨床應用已經較少,但在偏遠山區,由於價格便宜、不需做皮試等優點還有應用。臨床應用應嚴格掌握適應證,並且重視患者的反應,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停葯。4 老劉,男性,68歲。因為咳嗽前去醫院就診,醫生給予常規劑量左氧氟沙星口服,7天後走路覺得雙側腳跟疼痛,沒有在意。14天後雙腳疼痛加劇,發現局部腫脹,經磁共振診斷為雙側跟腱斷裂。點評 該病例也屬於抗生素引起的機體器官損傷。左氧氟沙星屬於喹諾酮類抗生素,喹諾酮類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頭痛、失眠、皮膚過敏等,跟腱損傷較為少見,但一旦延誤治療則可能致殘。5 老李,男性,71歲,有肝硬化。因吃棗後出現腹瀉,呈稀水樣,看到家裡的藥箱里有左氧氟沙星就開始服用。誰知道越吃腹瀉越厲害,每天5~7次。他趕緊到醫院就診,醫生給他進行了化驗,發現大便中正常存在的細菌明顯減少,診斷他是腸道菌群失調。停用左氧氟沙星並且給予腸道益生菌後癥狀好轉。點評 抗生素可以導致機體菌群失調。腸道的細菌有益生菌,有有害菌,正常情況下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約,處於一種平衡狀態。當人體抵抗力降低的時候,尤其應用廣譜抗生素後,這種平衡可被打破:對抗生素敏感的正常細菌會被殺死,有害菌則會因為少了正常細菌的拮抗作用而進一步繁殖,導致腸道菌群比例失調。嚴重的時候還會導致偽膜性腸炎,腸黏膜壞死脫落。6 小張,女性,36歲。半年前間斷出現腹瀉,偶有便中帶血。曾在一家診所診為痢疾,經服用抗生素後癥狀緩解。腹瀉時好時壞,小張自己就「久病成醫」了,每次出現腹瀉後就自行服用抗生素。半年後便中帶血增多,有時為膿血便,她這才意識到需要去醫院好好查查了。經過結腸鏡檢查,發現是直腸癌,而且已經是晚期了。點評 該例是典型的因濫用抗生素而耽誤了病情。直腸癌早期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合併細菌感染後可以出現痢疾樣大便,抗生素治療暫時有效。在腹瀉癥狀反覆多次出現的情況下,小張就應該及時去醫院診治,而不應自己想當然地自行服用抗生素治療。如果及時就診,就不至於會喪失手術機會。通過以上的案例,想傳遞給大家的一個理念是:抗生素不是萬能葯,它既能治病,也能致病。抗生素本身就存在引起機體過敏反應,導致重要臟器如肝臟、腎臟、血液系統、神經系統損害等諸多不良反應。這些不良反應在用藥時存在個體差異,具有不可知性:有的人用了就很安全,有的人則會出現各種常見甚至罕見的不良反應。不恰當地應用抗生素還可能導致疾病的誤治,嚴重者可危及生命。雖然抗生素有這麼多潛在的不良反應,但是只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應用,會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上述威脅。只是在我們國家,老百姓對抗生素的依賴根深蒂固,出現發熱、腹瀉等不適,首先想到的就是用抗生素。「發熱就是有炎症,有炎症就要消炎」的錯誤觀念深入人心。濫用抗生素對個體而言,存在危害自身的可能;對整個社會而言,更會導致細菌耐葯,以致出現可怕的超級細菌。細菌為什麼會耐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為了適應環境,抵禦外來侵害,細菌在強大的生存壓力下會主動進行改變,這是細菌在進化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的演變。抗生素攻擊細菌都有特定的作用目標,細菌在和抗生素做鬥爭的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了多種本領來應對。它們可以改變自身結構,使抗生素無法與之結合;可以產生水解酶等物質,破壞抗生素的結構從而使之失效;還可以通過細胞內的小泵把進入體內的抗生素排出體外……這些本領還可以通過繁殖傳遞給下一代,也可以傳遞給周圍不同種類的細菌。耐葯細菌的產生是使用抗菌藥物無法避免的結果,而濫用抗生素則是造成超級細菌的主要因素。超級細菌是怎麼產生的上個世紀40年代青黴素髮明前,葡萄球菌引起的重症感染都是不治之症。青黴素使用後,當時葡萄球菌的感染幾乎是藥到病除,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但是不久,就發現了對青黴素耐葯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接著科學家研製出了甲氧西林,可以殺滅這種耐青黴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可沒過多久,又出現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於是,科學家又研製出了頭孢菌素等新一代的抗生素。隨著頭孢菌素的廣泛應用,細菌又出現對頭孢菌素的耐葯……出現一種新的抗生素,細菌就會想辦法武裝自己來抵抗它,而科學家也會馬不停蹄地加緊研製新型抗生素。抗生素和細菌在這場孰強孰弱的比賽中彼此都想贏,可惜的是,細菌的耐葯速度已經超過了我們的想像。研製一種新的抗生素大概需要十幾億美金和10~15年時間,而如果使用不當可使細菌3~5年就對此產生耐葯。在這種情況下,細菌耐葯往往能跑贏抗生素。在抗生素的強大壓力下,細菌會從對一種抗生素的單一耐葯,發展到多重耐葯,也就是對多種抗生素都有耐藥性。所謂超級細菌:是指對目前幾乎所有抗生素都有耐藥性的細菌。這份名單已經從最初的一兩種細菌,發展到現在的近十種。這種情況如果任其發展下去,終有一天人類社會會出現抗生素統統失效的局面,我們也將重新回到感染肆虐的黑暗時代。如何合理應用抗生素合理應用抗生素,在醫療機構尤其重要。醫院是合法使用抗生素的場所,也是產生耐葯菌的場所,規範應用抗生素可以提高疾病的治癒率、降低花費,更可以減緩耐葯菌的產生。對我們每個人而言,如何合理應用抗生素呢?主要有以下幾點可供參考:1 不隨意使用 抗生素不應該成為藥箱中的常備葯,家裡常備的藥物應該是一些感冒藥、治療腹瀉的葯、外傷用藥等。不要去藥店想當然地購買抗生素,也不要點名讓醫生給自己開具抗生素。是否需要應用抗生素,應該由醫生決定,並在其指導下規範應用。2 規律用藥 抗生素必須要有足夠的劑量和療程才能夠殺死病菌,如果劑量或療程不足,病菌不但不容易被清除,反而會導致病情反覆,也會導致細菌產生耐葯。有些患者覺得癥狀見好就馬上停葯,想起來了就吃,急於求成而不按醫囑自行加大藥量,或者害怕複發而多吃一段時間,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應該嚴格按照醫囑服用藥物。3 能口服的就不輸液 比起口服,靜脈輸液起效是比較快的。但是從安全的角度上講,靜脈輸液的安全性較低,其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如過敏性休克一旦發生,甚至有可能連搶救都來不及。因此,如果口服可以起到作用,能夠口服的就不要選擇輸液。抗生素使用的幾個誤區1 有炎症就需要用抗生素 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用抗生素是對的,但是有些炎症是無菌性的,這種情況下用抗生素是無效的,比如腱鞘炎、關節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也不需要用抗生素。那種認為抗生素就是消炎藥、有炎症就一定要用抗生素的想法是不對的。2 相似的癥狀就可以用同一種抗生素 有些人總是憑經驗用藥。比如上一次是嗓子疼,醫生開的抗生素吃好了;這次嗓子又疼了,於是在藥箱中翻出上次剩下的抗生素吃。疾病有一個發展過程,初期的一些癥狀可能是非常相似的,比如扁桃體化膿會嗓子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也會嗓子疼,但是前者是細菌感染,後者是病毒感染,如果用治療扁桃體炎的抗生素去治療病毒感染是無效的。3 抗生素可以預防感染 有數據顯示,在我國,兒童出現咳嗽、流涕、鼻塞等癥狀時,超過50%的家長會選擇應用抗生素。在醫院亦是如此,經常可以看到同一個處方上抗病毒的葯與抗生素雙管齊下。家長和某些醫生的心理是:即便是病毒感染,用抗生素預防一下也是好的,這樣比較保險。抗生素是殺滅細菌的,不是用來起未雨綢繆的作用的。用抗生素來預防感冒、腹瀉是無效的。4 廣譜抗生素比窄譜抗生素好 廣譜抗生素對細菌的覆蓋面較廣,殺菌範圍較廣,使用不當很容易造成體內菌群失調,反而會導致二重感染。抗生素使用的原則是能用窄譜的就不用廣譜的,能用低級的就不用高級的,一種抗生素可以解決問題的就不用兩種。5 新的抗生素比舊的好,貴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經常會在門診聽到患者要求醫生給自己開些「好葯」。筆者也曾治療過一名患細菌性痢疾的大學生,開具的藥物是諾氟沙星,這名大學生取了葯轉身就來到診室問我:「大夫,這葯怎麼這麼便宜啊,管用嗎?」人們總覺得新的、貴的就是好葯,進口的葯就是比國產的好。有些抗生素如紅霉素確實歷史悠久,但正是經過了多年的臨床應用,這些葯被證明既安全又有效。而新葯、貴葯上市時間不長,還需要經過臨床的應用其某些不良反應才能表現出來。不要盲目求新、求貴,不然一不小心很可能就會成為受害者。真正的好葯是不分新舊貴賤的,對症就是好葯。6 感冒、腹瀉需要用抗生素 90%以上的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出現感冒的癥狀如鼻塞、咽痛、流涕等可以應用對症的藥物,抗生素對於病毒沒有一點效果。而且出現了發熱,也不意味著機體肯定有了炎症,這種情況下可以用些退熱的藥物。是否需要用抗生素,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對於腹瀉同樣如此:多數的腹瀉不是細菌引起的,通過喝水補液、服用腸道黏膜保護劑和補充腸道益生菌,多數都可以緩解;只有在出現細菌感染時,比如細菌性痢疾、沙門菌腸炎等情況下,才需要服用抗生素。(郭新珍)
來源:《中老年保健》2011年第11期 由【醫覽】微信公眾號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推薦閱讀:
※為什麼牙醫不喜歡開藥?
※你了解抗生素嗎?(三)
※為什麼要慎用抗生素?
※「超級細菌」警示:別濫用抗生素
※首先你要知道,抗生素並不能分「強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