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鍊「十德」,做堂堂正正中國人
5月8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在湖南調研時強調:踐行核心價值觀人人可為、人人有責,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堅定理想信念,帶頭加強道德修養。曾經,中國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享譽世界,而今,各種道德缺失現象卻屢見不鮮:缺乏誠信、冷漠自私、各行各業職業道德滑坡,一些政府官員作風敗壞,呈現出集體性道德失范。我們該如何反思今天出現的道德缺失現象?怎樣看待傳統文化與道德建設的關係?如何進行道德重建?就此,光明網記者採訪了原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北京東方道德研究所原所長王殿卿。
道德「亂象」非一日之寒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這是世界公認的。但審視當下,整個社會道德滑坡、道德淪喪的現象屢見不鮮,似乎越來越不像「禮儀之邦」了。很多人將其歸咎為市場經濟。有關係,但絕不僅僅是。今天出現的道德「亂象」,非一日之寒,是一百年來西方普世價值衝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加之長期忽視道德教育導致的。
從「五四」以來,新文化運動把西方文化作為最先進核心,而把中華民族自己的文化作為「舊」文化、批判的對象。這樣一來,西方文化逐漸在中華大地上發展起來。西方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科學、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逐漸成為了中國人普遍遵循、甚至是極力推崇的價值觀。這樣批判了一百年,把幾千年來「中國人成為中國人」的那部分共同價值觀、中華民族「魂」的那部分,看成是「封建禮教、封建糟粕」,全盤否定,使傳統文化遭受重創,被拋棄。而照搬過來的西方價值觀,本身也在異化,「自由、平等、博愛、科學、民主、人權」都變了味兒,其中有些是連西方自己也在摒棄的,而我們還在堅持。所以,今天出現道德滑坡、道德淪喪,都是有歷史原因的。人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沒有信仰,無所適從。
荀子言「舊禮已廢,新禮未立,必生亂象」,孔子道「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都是至理名言。《禮記·禮運篇》里講「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這是我們世世代代的中國夢,兩千多年的中國夢。兩千多年來我們一直所追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中國要實現「小康」、實現「中國夢」,需要一個有道德的倫理社會。整個社會應當提倡道德重建,實現以倫理社會為標誌的「小康」「大同」「中國夢」,進而建設道德大國。
腐敗是官員「德」缺失的體現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道德是辯證統一的,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屬於這個時代的、具有方向性的、有指導意義的、大家需要共同遵循的價值觀。道德是基礎性的,是人與人之間互動產生的規範,與價值觀相比,不受社會制度、國度、種族的限制。只有在道德的基礎上,才能形成社會主義價值觀。如果沒有道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沒有根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屬於意識形態,是政治思想、指導思想。政治和道德關係密切,政治是方向,道德是基礎;政治離開道德就會腐敗;道德離開政治就失去了方向。現在有不少人曲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似乎政治是第一的,道德是次要的。其實二者誰也離不開誰,在這方面我們已經有過歷史教訓。
文革期間,我們強調政治教育比較多,忽視了道德教育,導致一兩代人「德」的缺失。比如,現在那些腐敗的官員,能說他們政治有問題么?他們其實是道德問題,是因為他們缺「德」這一課。他們接受過政治教育,也曾表態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所以有相當一部分人,在政治上沒犯錯誤,但卻在道德方面問題頻發。所以二者是統一的,本質上是一回事兒,不能偏廢其一,只講道德不講政治不行,只講政治不講道德也不行。沒有道德教育和建設,是難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
我們應該從理論上理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傳統文化、道德之間的關係。十八大以後,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反覆強調這兩者之間的關係。2013年11月,習主席在山東考察時強調「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這兩句,和三千年前《管子·牧民》中「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是一致的,這是對「德」很高的定位;2014年2月24習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講話中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2014年3月習主席訪歐洲時提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2014年5月4習主席在北大講話時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實是一個「德」字,是國家、社會、個人的「三級」道德。「北大講話」是具有根本性的、轉折性的歷史事件,標誌著中國文化進入一個歷史新的階段,不再僅僅用「五四」的思維、西方思維來看待與評判中國的歷史文化。
從這些可以看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傳統文化、道德密不可分。實際上習主席從2012年開始的從嚴治黨、反腐等一系列舉動,都是在弘揚道德建設。反腐倡廉,反腐是手段,倡廉是目的。反腐倡廉就是道德建設,道德建設就是政治建設。
現在要從理論上明確,要轉變觀念,搞清政治與道德的關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文化的關係。
倫理道德建設是法治社會的根基
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依法治國。其實,道德是自律,法律是他律。法律的本質是道德,是要守住道德的底線。只有突破道德底線時,才需要用法律去約束。所以法律是「懲惡揚善」,如懲治腐敗,是為了倡廉,懲惡是為了揚善。道德是「揚善抑惡」,弘揚「善」,抑制「惡」。法律與道德之間不矛盾,並有一致性。當然,它們也不能互相抵消,所以我們在工作中不能顧此失彼。
法治社會是實現倫理社會的工具和手段。不是為了建立法治社會而建立法治社會,建立法治社會目的是為了建立倫理社會。不可想像,一個國家,法律多如牛毛,監獄到處林立,警察無處不在,這說明整個社會都很難自控,沒有信仰,自私自利,這樣的法治國家是我們嚮往的嗎?是我們的「夢」嗎?所以倫理道德的建立,是法治社會的根基。倫理社會是目標,法治社會是手段。
以「十德」教育接續中華文化基因
道德重建,非一日之功。培育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對青少年進行良好的道德教育開始。建設道德大國,需要兩代人的氣鍥而不捨、堅持奮鬥。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翻開了中國教育的歷史新篇章,開始告別「應試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價值導向,擺脫百年來,只靠引進外來功利主義、工具主義、實用主義教育思維與模式的「鐐銬」,為重振教育的中華文化主體性,建設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適應的中國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是接續中華文化基因的載體,不能淪為去中國化的工具。
為此,我們需要認真考慮:立德樹人里的「德」是什麼德、「人」又是什麼樣的人?
這裡的「德」是要以基本道德規範——中華美德教育作為基礎,要特別重視從娃娃抓起,尤其學校中的中華美德教育。我們有一項全國教育科學教育部、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學校中華美德教育實驗研究」,從1994年至今,已經在9個省市的千餘所學校,百餘萬學生中,連續滾動研究實驗20年,效果良好,積累了經驗。前十年選定了8個德目:忠、孝、誠、信、禮、義、廉、恥。2004年之後的10年,增加了勤與寬,變成「十德」:孝、禮、勤、誠、恥、忠、信、義、寬、廉。這是基於新一代中國人,需要有勤奮、勤勞、勤儉和嚴己寬人的品質而增加。小學階段,進行前「五德」教育,重在學生品德習慣的養成;中學階段,進行後「五德」教育,意在學生道德理性與公民道德的培養。一個學生若能在中小學階段,有如此「十德」之修鍊,把中華美德鑲嵌在頭腦里,就為他們成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接納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著眼學生道德成長,人生體驗的進程,學校「樹人」之「人」,是要教育學生:做有人性的人,不是冷血的寵物;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不做他國洋奴;做好公民,不做罪人;做接班人,不做敗家子;做國之棟樑,不尸位素餐之輩。
此項教育試驗,為我們中國學校確立了德育目標體系。有了相對穩定的目標體系,才能培育出具有相對穩定思想品德的新人。希望此項20年連續滾動教育實驗的成果,為21世紀中國教育,落實「立德樹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一些前期可行性的參考。
(光明網記者 康慧珍採訪)
推薦閱讀:
※職場女性邁向成功的七項修鍊
※擒拿內功修鍊法之內力金剛手功第四組套路
※張方:我為什麼要修鍊
※太極修鍊中的所悟所思(下)
※談小周天修鍊的三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