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正紫砂壺鑒別方法

紫砂陶器,是一種質地細膩,含鐵量高的特殊陶土燒制而成的無釉細陶器,它的出現晚於陶瓷。明、清時代的史籍記載,紫陶器創始於明代弘治、正德年間。第一個紫砂壺相傳是書童供春所做。明代正德年間,金沙寺內有一老僧精於制陶,當時吳門唐寅的好友提學副使吳頤山帶著書童供春在這裡讀書。供春常常看著老僧做缸,出於好奇,供春取了老僧做缸洗手後沉澱在缸底的紫砂泥,模仿寺旁一棵古銀杏樹上的樹癭紋樣,做了一把紫砂壺。這第一把紫砂壺就是史上著名的供春壺。

用紫砂壺泡茶,茶味雋永醇厚,紫砂壺用的時間愈長,泡出的茶水味道就愈好。《長物志》說它 「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梅堯臣的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描述的就是用紫砂陶壺烹茶。

紫砂壺能適應冷熱急變,寒冬臘月注入沸水,紫砂壺不會因溫度急變而脹裂;砂質傳熱緩慢,無論提撫握拿均不燙手。而且還可以置於文火上烹燒加溫,不會因受火而裂。紫砂壺具有比較高的氣孔率,因此有透氣性好,古人說用它泡茶, 「暑月越宿不餿」。而且即使長久不用,也不會有宿雜氣。只要用開水泡燙兩三遍,晃動後倒去水,用涼水浸一下,再泡茶原味不變。隨著時光流逝年代久遠,壺身色彩更加沉穩厚重,越使用越顯光滑滋潤,表面不易老化,因此紫砂壺越老價值越高。

代代有創新

紫砂壺可分五大類:光身壺、花果型、方壺、筋紋型、陶藝裝飾壺。光壺是以圓為主,它的造型是在圓型的基礎上加以演變,用線條、描繪、銘刻等多種手法來製作。花壺是以瓜、果、樹、竹等自然界的物種來作題材加以藝術創作,使其充分表現出自然美和返璞歸真的原理。方壺是以點、線、面相結合的造型,以書畫、銘刻、印板、繪塑等作裝飾手段,壺體壯重穩健。筋紋菱花壺俗稱 「筋瓤壺」,是以壺頂中心向外圍射有規則線條之壺,豎直線條叫筋,橫線稱紋,故也稱 「筋紋器」。陶藝壺是一種是圓非圓,是方非方,是花非花,是筋非筋的較抽象形體的壺,可採用油畫,國畫之圖案和色彩來裝飾,有傳統又非傳統的陶瓷藝術。

宜興早期的紫砂壺是用來煮水,做工簡單粗糙,形制變化很少,僅有頸部變化高矮或六方長頸和提梁等。明代中葉紫砂陶壺逐漸被精於茶理的文人所關注和喜愛,眾多名人雅士參與設計製作,在造型上爭奇鬥勝,到天啟崇禎時期,紫砂壺首創書法銘文。經過不斷改進,紫砂壺最終成為雅俗共賞、飲茶品茗的最佳茶具。馮可賓在 《祘茶箋》中寫出了當時的紫砂壺製作風尚及茶風: 「茶壺以小為貴,每一客,壺一把,任其自斟自飲,方為得趣。」

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紫砂壺往往書畫合璧,山水花鳥人物俱全,陳洪綬使紫砂壺更加文人化。陳洪綬,字曼生,是清代中期著名書畫家、篆刻家,陳洪綬把詩文書畫與紫砂壺陶藝結合起來,在壺上用竹刀題寫詩文,雕刻繪畫,使紫砂陶藝更加文人化。他與楊彭年合作設計了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壺,曼生十八式即為其所創。楊彭年首創捏嘴新工藝,他不用模子,信手捏來,頗具天趣。兩人合作,由此開啟紫砂壺 「名士名工,相得益彰」的韻味,將紫砂創作導入另一境界,給予人們視覺上美的享受。

民國以來,宜興紫砂壺藝師徒相傳,名人輩出。建國以後,顧景舟、朱可心、任淦庭、蔣蓉、吳雲根、裴石民、王寅春七位老藝人稱為紫砂泰斗,他們創作的紫砂壺別有韻致,名動天下。

行情漸走高

一壺之中,集詩、書、畫、篆刻於一體,技法聚雕塑、釉彩、泥繪、摻砂於一身,或精巧、或大氣,或仿古、或仿生、或典雅、或雄渾,百壺百態,匠心獨具。近年來,紫砂壺的收藏價值不斷引人注目,在拍賣市場上屢創新高。以顧景舟為例,他與書畫大家吳湖帆合作的一把紫砂壺拍出1232萬元的高價;與韓美林合作的「提梁盤壺」以1150萬元成交;與魏紫熙合作的 「矮井欄壺」以1035萬元成交;他創作的 「雲肩如意三頭茶具」以1023.5萬元成交。

儘管紫砂壺整體收藏投資行情走高,但依然有價值窪地,與顧景舟大師同時代的 「紫砂七老」中,蔣蓉、吳雲根、朱可心、任淦庭、裴石民、王寅春等人的作品價值被嚴重低估,因此具有很大的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正因為如此,此次滬上的紫砂壺拍賣專場「五星匯聚」拍品尤其令收藏者感興趣。據悉,顧景舟的 「座有蘭言」仿古壺創作於1964年,限量版100把,起拍價為280萬元。吳雲根創作的拍品為洋筒壺,壺身刻老人松下品茗,神態安然自得,刀法爽利,線條遒勁,整個壺在直圓相間中韻味濃厚,起拍價僅5萬元。 任淦庭創作的一對梅花京中盆造型典雅,書畫精絕,成對更少見,被業界稱為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但起拍價也僅為5萬元。蔣蓉是當代陶都第一位女紫砂工藝大師,被譽為 「花貨泰斗」, 其代表作品 《荸薺壺》被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收藏。此次走上拍台的是蔣蓉創作的竹根壺,線條簡潔柔美,起拍價為26萬元。

真品有保障

任何藝術品只要價值受到重視,贗品便如影相隨,紫砂壺也不例外。可從幾個方面辨別紫砂壺真偽:

一是泥料胎土。不同年代胎土采自不同的礦脈,色相、顆粒度及光澤肌理都有差異。古代的壺在泥料研磨及配製上都屬初期階段,採礦又接近地表,因此其壺泥都有粗糙及色澤偏淡的特徵。清後期的 「天青泥」也與歷代泥料不同,當時的泥砂粒粗,可用竹刀,木質印章刻鐫。二是工藝手法,紫砂陶人會有不同的風格,如面上的光潤細潔、線條的粗細曲直、輪廓的方圓銳鈍等。三是氣質神韻,凡名家之作,有一股不可模仿的神韻和靈氣,這是最重要的鑒別標準。獨具高超的藝術素養和熟練的製作技巧,以及對泥料性能的深入了解和窯溫氣氛的把握,獨到之處,自成一家。四是書畫特徵,山水花鳥人物與同時代書畫相通,書法篆刻更會有個性特徵,從構圖,從刀法、速度、熟練程度,是作偽者很難仿製的。此外還可從造型風格、印章款識中辨別真偽。

鑒別純正的紫砂壺首先學會四步:一看 二聽 三摸 四養。

一、看顏色:純正紫砂的顏色,不論紫色、黃色、紅色或者是兩者之間的顏色都應有玉石般的韻味,其光質為黯然之光,象上了油一樣,越擦越潤,不能上臘,不能拋光,可參考老玉石的材質效果,材質越稀有、越有價值,因為資源有限。

二、聽聲音:紫砂壺是陶之上品,所以壺的聲音是陶的聲音。泡茶以後,聲音沙、啞、沉,不能象金屬聲或者瓷器那麼脆聲,聲音沙啞說明材質透氣性好,內部不結晶,能保持茶的香味,不易變味。

三、手感:紫砂壺的手感應具光滑圓潤、舒坦,雖有顆粒但很圓潤,紫砂顆粒一般以32目-60目為適宜,通過傳統手工加工,石磨碾粹的砂粉其手感和機器加工出來砂粉的手感是不同的。

四、養壺效果:好的紫砂,通過養壺泡茶少許,然後用於布乾擦就能看出啞光色質,油性很重,時間養的越長,色質越深沉,古樸,直至產生壺之靈氣,與人通性情。

傳統紫砂壺鑒別方法

1.「形」,壺的造型尺寸與結構比例要均勻,「點、線、面」,立面須配合得當完全一樣,壺嘴、壺把、蓋鈕三點成一直線,壺口壺蓋合適關係近,通轉自若,口沿、 嘴沿厚薄勻稱;出水長、急且圓。壺嘴、壺蓋、蓋鈕與壺身的連署洒脫恰當,渾然一體,無漏洞。壺胎顏色光澤滋潤,有淡淡的幽光,手撫摸時的感覺舒服安逸中 意,便捷實用,提拿便捷。

2.「神」,是指紫砂壺的群體造型精神韻味,講究珠圓玉潤耐看,精巧高雅,曲線流暢,起落有致。方器造型,方中藏圓,大概輪廓線條分明,整潔利索,明白通暢挺秀,還要看壺的不同風格,或柔雅清秀美麗,或氣派磅礴,或神氣光采飛揚。

3.「氣」,壺之氣質和涵養。通過巧奪天工的工藝手法,達到圓曲剛勁,忠厚古樸,牢穩心情安定,氣派鏗鏘,具備猛烈的藝術感染力和視物感覺衝擊力的藝術效果,有鮮亮的個性。

紫砂壺長久以來,即被人們推崇為理想的注茶器。它優良的實用功能,在明清兩代的文獻中即有所記載。明清兩代人們認為茶壺之所以「黜銀錫及閩豫瓷,而尚宜陶」,是由於紫砂壺能發出茶之色、香、味,並且既不奪香,又煮熟湯氣。關於「越宿不餿」的說法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紫砂壺以宜興紫砂壺最為出名,宜興紫砂壺泡茶既不奪茶真香,又無熟湯氣,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紫砂茶具還因其造型古樸別緻、氣質特佳,經茶水泡、手摩挲,會變為古玉色而倍受人們青睞。紫泥確實是宜興得天獨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備了制陶所必須的化學組成及礦物組成。從顯微觀察發現,紫泥主要礦物為石英、粘土、雲母和赤鐵礦。合理的化學、礦物、顆粒組成,使紫泥俱備了可塑性好、生坯強度高、乾燥收縮小等良好的工藝性能。紫泥粉碎的細度,以過60目篩為宜。泥料過粗製作時費功;泥料過細製作時粘手,坯體表面會引起皺紋,同時還會引起乾燥,燒成收縮增大,降低燒成溫度,則發生氣泡缺陷。過60目篩的泥料,大的顆粒尚粗,在成型過程中系用精加工這道關鍵工,把器形周身理光,形成一層緻密的表皮層。由於表皮層的存在,產品燒成的溫度範圍擴大了,不論在正常燒成溫度的上限或下限,表皮層容易燒結,而壺身內壁仍能形成氣孔。因此,成形時的精加工工藝,俱有把泥料、成型、燒成三者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的作用,賦予紫砂表面光潔,雖不掛釉而富有光澤,雖有一定的氣孔率而不滲漏等特點。紫泥經過1150℃燒成後,形成了殘留石英、雲母殘骸、莫來石、赤鐵礦、雙重氣孔等物相。

平時我們見到過各式各樣的紫砂壺,但是並不知道它們都叫什麼名字,今天就來科普一下,最常見的紫砂壺器型都有哪些。

西施 、掇球 、石瓢 、潘壺

仿古 、德鍾 、容天 、笑櫻

文旦 、漢鐸 、匏尊 、漢扁

井欄 、漢君 、茄段 、漢瓦

美人肩 、牛蓋蓮子 、秦權 、柿圓

如意 、乳鼎 、書扁 、傳爐

一粒珠 、玉乳 、鐘鼎 、君德

巨輪珠 、思亭 、線圓 、龍旦

漢雲 、乳釘 、葫蘆 、逸公

華穎 、合歡 、掇只 、神燈

供春 、三友 、松段 、四方

唐羽 、大彬提梁 、鷓鴣提梁 、洋桶


推薦閱讀:

《速算 秘訣》,共 100 多條速算方法。(02)
清宿便最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神經衰弱類型及其調節方法
笛卡爾的哲學和方法論
轉盤奇門遁甲的排局方法

TAG:方法 | 鑒別 | 紫砂壺 | 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