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道教中的孝道思想

發表於 2015-01-19 22:47 來源:轉載 [閱讀](299) 評論(0)

傳統道教中的孝道思想_中國傳統文化社區_才府 http://sns.91ddcc.com/t/47679

中國傳統文化的重心在倫理道德的修養,這一點絕大多數學者已形成共識,並且認為在意識形態領域佔據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是傳統道德的主要來源。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家庭佔有極重要的社會地位。正如陳顧遠先生曾談到的:「從來中國社會組織,輕個人而重家族,先家族而後國家」1,家庭組織在社會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也就決定了它對人們的道德生活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關於家庭的道德規範,早期道教的大部分理念雖然受儒家道德體系的影響,但它把人的道德自覺和宗教規範緊密的結合起來,使得早期道教的家庭倫理獨具特色。

  一、「天下之事,孝為上第一」

  「孝」是發生於家庭內部的一種道德文化現象,在中國文化中處於核心地位。「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儒學將孝當做一切行為的根本,孝是儒家家庭倫理的基石。道教的孝文化是伴隨著道教的產生而形成的,「天下之事,孝為上第一2」,「夫學道之為人也,先孝於所親3」,不難看出,在「以孝治天下」漢代社會背景下,早期道教認為孝不僅在家庭生活中非常重要,它更是一切道德規範的根本所在。

  贍養父母為孝的首要內容,「居常善養,旦夕存其親4」、「家中雍雍,以養父母5」,孝子應當盡心儘力地善養父母。「未嘗見善食以上其親,是上孝子也6」,物以稀為貴,將未曾見過的珍饈進獻給父母,這才是上等的孝子之行。不僅得到美食要給父母,還要使他們吃飽穿好,「人生一子,而父母常得其樂而不饑寒者,是賢孝之子7」。反之,「不仁之子……不養父母……捐棄溝瀆,不得藏埋8」,那些不贍養父母的無義不仁之人,死後都將無葬身之處。身為人子,要全心全意孝養雙親,即使為了求仙而出家在外也應該定時回家省問雙親,「出家之人……若在遠,隨四時省問;若在近,隨月朔省問;在寒在熱,在涼在暄,定省之時9」。贍養父母,使父母感到平安快樂、老有所依,這是孝的基本準則。

  孝道的另一個內容為尊敬和順從父母,「為子乃當敬事其父而愛其母10」,尊敬愛護父母是為人子女應盡的道德義務,如果「忽其父母,背叛其父母11」那麼「天地甚疾之惡之,使其短命而早死也12」。孝子還應「順從嚴父之教令13」,順從父母、聽從父母的教誨是孝子時時遵守的道德規範。既然要順從父母,也就要求不能欺騙父母,「為子則欺其父母……罪過不除也14」。尊敬父母、孝順父母同樣是孝道思想的重要內容。

  道教信徒修鍊的最終目的是長生不死,所以為父母求長生也是早期道教孝道思想的內容之一。正如《太平經》所說,作為上善第一孝子者,看到父母逐漸老去,應該「獨居閑處念思之,常疾下也,於何得不死之術15」,儘力為父母求得長生之法,「常為求索殊方,周流遠所也。至誠乃感天,力盡乃已也16」。

  為父母服喪儒家特重之,春秋戰國時厚葬久喪之風盛行,墨子提倡節葬節喪,道教是道家思想的繼承者,主清靜、反浮華,認為「凡是道學,當知出家離俗,資於父母,生成恩重,不可無服17」,父母對子女的恩德深重,應為父母服喪,但治喪和守孝所投入的財力不能超過生前侍奉父母的程度,「其葬送,其衣物,所齎持治喪,不當過生時18」,主張應感恩於父母,為父母服喪,但不應鋪張浪費。

  此外,「慈孝者,思從內出,思以藏發,不學能得之,自然之數19」,說明道教不僅要求做到外在行為上的孝,在內心情感上,也要發自內心愛戴父母。

  從上述內容我們不難看看出,道教所提倡的孝道思想雖然部分繼承了先秦儒墨道等家的觀點,但它在宣揚這些道德倫理的時候,將它和學道成仙緊密地結合起來,成為學仙的必要條件,「壽孝者,神靈所愛好也。不壽孝者,百禍所趨也20」、「不孝而為道者,乃無一人得上天者21」、「不忠不孝,罪之大惡22」,不實行孝道,是神靈所惡的,要想得道成仙更是毫無可能。這樣看來,與儒家實行說教式的倫理體系相比較,孝道的實際效用將大大的增強。

  二、「并力同心,共治一家」

  儒家倫理強調家庭和諧,如《禮記?禮運》:「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主張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家庭成員的關係方面,早期道教認為父、母、子是家庭組織的三個基本要素,這三者應保持最親密的關係,相互依存、并力同心,共同構建和睦的家庭,「男女相通,并力同心共生子。三人相通,并力同心,共治一家23」,父、母、子作為家庭中的重要角色,需做到「父慈、母愛、子孝24」,從而形成和諧的家庭氣氛。「人有三名,父、母、子……此三者常當腹心,不失銖分,使同一憂,合成一家,立致太平25」,家和是國致太平的基礎,早期道教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倡導家和萬事興的理念,這無疑對當時父母慈愛、子女孝敬、家庭的和睦相處等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道德是社會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孝敬父母的忠孝之德、家庭和睦的和諧之德等有助於促進家庭關係的穩定,增進家庭生活的幸福,增強家庭的凝聚力,有助於人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家庭和睦,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推薦閱讀:

炫麗的思想火花(280)
《道德經》的管理思想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思想家魯迅的光輝
有人預測中國未來的主流思潮會怎麼變化嗎?

TAG:思想 | 傳統 | 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