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不成功?重新評估你自己!
受訪專家/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醫師陳宏文/羊城晚報記者陳輝通訊員胡瓊珍
你是否焦急目前的身材、體重?你是否猶豫林林總總的減肥方式?你是否頭疼於日減不下還反彈的體重……上述一類的標語在報紙、書籍、網路上不會少見,減肥的效果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內分泌代謝科陳宏主任醫師接受採訪時介紹,對於減肥不成功或準備減肥的人,最好用科學的指標評估下自己,知己知彼,減肥才能事半功倍。
評估1:減肥你夠資格嗎?
你真的肥胖嗎?陳宏介紹說,判斷肥胖的指標,通常採用體重指數、理想體重、腰圍、MRI或CT皮下脂肪厚度及內臟脂肪量測定、體脂總量或體脂率。體脂率並非最準確的方法,可以作為一個參考指標。目前肥胖的診斷標準仍然是體重指數——
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平方)大於等於24為超重;大於等於28為肥胖。
如果你的BMI大於等於24但小於28,至少維持體重不增加,積极參加體力活動,合理膳食。如果BMI大於等於28,則提示你需要改變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降低熱量,加強運動,定期檢查體重,制定好降低體重5%—10%的「減肥目標」。
評估2:為何會肥胖?
確定自己確實肥胖,有減肥的必要後,在你動手開始減肥前建議去醫院評估下導致自己肥胖的原因是。陳宏介紹,許多人嘗試網上介紹的各種減肥方法,又到美容院去購買減肥按摩……花了很多錢又吃了不少苦,最後才知道自己的肥胖其實與某種疾病或正在服用的某種藥物有關。
許多疾病是可能引起肥胖的,最常見的是內分泌系統疾病,如皮質醇增多症、下丘腦性肥胖、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功能減退等。這些疾病控制好或治癒後,體重自然就會降下來。另外某些藥物也可能引起肥胖,如皮質激素、胰島素、促胰島素分泌劑、抗精神類藥物等,病情控制好後隨著藥物的減少,甚至停葯後,體重也自然會降下來。這些由於疾病或藥物引起的肥胖屬於繼發性肥胖。
排除了以上因素後,那你就屬於單純性肥胖了,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肥胖。肥胖的原因不外乎包括遺傳、環境、精神在內的多種因素,只要入大於出,即無論多食或消耗減少,或兩者兼有,均可引起肥胖。對於單純性肥胖減肥的方法很多,但總的原則就是出大於入,即你消耗的能量要多於你攝入的能量。通俗的說就是少吃多動。
評估3:你是蘋果還是梨?
這個評估是判斷你的肥胖對身體的危害有多大,減肥的迫切性有多高。
蘋果指的是蘋果形身材。陳宏解釋,蘋果形是指以腹部肥胖為主,也就是中心型肥胖,我們通常說的大腹便便者。如果男性的腰圍超過85厘米,女性的腰圍超過80厘米即認為是中心型肥胖,即蘋果形肥胖。如此「圓潤」的脂肪堆積並不都是來自皮下脂肪,而更多是內臟脂肪在腹部大量堆積所致肥胖隱患,患慢性病的可能性較大,減肥的迫切性非常高。
梨是指梨形身材,指臂部脂肪堆積者。他們患慢性疾病的危險性雖然沒有蘋果形的高,但是脂肪較頑固不易減掉。
少吃多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你自己減肥效果不好,不妨到醫院嘗試「非藥物體重干預」。陳宏介紹,非藥物體重干預是指患者在綜合臨床醫生、營養師、心理學家等團隊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調節飲食,改變生活習慣,合理運動,管理好體重。
陳輝、胡瓊珍
推薦閱讀:
※【軍力評估】美國空軍遠程打擊力量發展路線圖
※骨科評估—髖關節(口袋系列)
※班組長安全培訓(危害辨識與風險評估、風險控制)橫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