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讓孩子20年後有錢花(轉的)

您的孩子20年後是否會有錢花,這在孩子搖籃的時候似乎開始成型。「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孩子擁有和父母相似的五官和性情,但是可能很多人並未注意到,父母對金錢的概念和處理方式正通過生活細節和思維習慣變成孩子的理財基因,並決定著孩子未來是否會理財。在搖搖車裡就能開始「優生學」認為,孩子的行為習慣在0至3歲已經形成,也已經完成了對事物的基礎認知。除了認識錢,更多的衍生品,比如信用卡、賬單、房貸、外幣、股票、基金等,這樣的基礎概念在0至3歲滲透到孩子的金錢認知里也很合時宜。孩子在這個時期接觸最多的人就是父母,所以,父母是陪孩子一起成長的第一任理財師,父母的理財觀念和習慣,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當下外國很多好的兒童理財觀念非常系統,但是沒法在國內推廣,最主要的還是人的意識問題。」理財專家認為,中國兒童財商不成熟,關鍵問題出在父母身上。「現在國內的父母本身財商也不是很健康,做父母的都是二十歲以上的人,由於中國經濟轉型太快,很多人的思維和習慣系統還沒有形成,註定這代人是中國最缺乏財商的一代。」言不能傳所以身不能教,父母對財商教育的不理解和不契合也勢必影響他們教育和影響下一代。「這一代父母沒有來得及細細品味錢是什麼、財富是什麼,就被社會的大潮一窩蜂推向了股市和房地產」。好習慣勝過學知識財商智慧跟其他的專業知識不同,理財是一種思維習慣。如果一個家庭的年收入超過30萬元,那麼該考慮的就不是如何花錢,而是如何花對錢。「人和金錢的關係存在很多方面,源於童年的映像」,理財專家說,「要讓父母先學習好的理財習慣,而不是理財知識,然後才能影響孩子。」怎麼看股票K線圖遠沒有決定投什麼的感覺重要,這種感覺不是學來的,而是源自於孩子童年的思維習慣。「一個人對財富的認知從小時候就開始形成了,童年接受的心理習慣和認知會影響一生。」從理財的研究數據看,孩子早期的童年環境和行為習慣會影響到他十幾年後在社會上的方方面面。比如帶孩子去玩具商場買玩具這件事,不同家庭表現不同:A家庭媽媽去之前就說這次沒錢,只看不買,孩子去了就看看; B家庭的孩子家長予取予求,要什麼就買什麼;C家庭媽媽開始不買,但孩子一哭鬧,媽媽就受不了周圍人的眼光,最後妥協買了。三種完全不同的選擇會對孩子財商甚至性格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A家庭的孩子,會有物質壓抑,自我價值感的認知非常低下,結交異性都會選擇條件最低的那種,工作到了一定階段就會莫名的恐慌,莫名的自卑感出現,即使是有所成就,也會因為財富產生恐懼感和不安,他們往往都沒有太大的慾望。另一種極端是物慾橫流,也就是購物狂,通過消費來獲得內心的安全感,有多少財富都要很快散掉,事業也很難成功。B家庭的孩子總是有強烈的滿足感,但沒有感恩的心。統計數據顯示這些孩子往往有特別好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但是只能在單向行業發展,也很難與周遭交往。從小就感覺獲得是理所當然的事,一旦失去,就無法接受,挫敗感很強,情商也會很低。C家庭的孩子,所有需要的東西都是通過一種情緒的宣洩得到的,持續的心理習慣會隨之形成,對金錢和財富會有一種不健康的認識,也會用一種宣洩和對立的情緒對待財富。用實戰培養理財經驗系統的財商教育應該從七八歲開始,這樣孩子到十五六歲的時候起碼已經經歷了一個經濟周期。理財專家建議在孩子的成長期就要讓孩子通過幾次投資吃到甜頭,也摔點跟頭。要讓孩子知道理財的各個方面,包括權證、股票、保險,所有的投資關係都是一個買賣關係,這些作為基礎常識,都應該在十歲之前讓孩子掌握。在孩子小時候經常生病需要花錢的當口,告訴他風險保障的重要。在上學前就知道以後讀大學需要多少錢。那麼在他們心裡,就會有長遠的理財概念。「讓孩子知道一磅牛奶多少錢,不如讓孩子知道在哪兒買更重要」。到了十歲之後,父母可以和孩子一人一萬塊錢比賽投資,通過一年,看看各自的收益。最初,父母可以把孩子的壓歲錢存進銀行(最好是一個整數),讓孩子記住這個數字,一年之後,帶著孩子去取錢,讓孩子知道錢變多了,告訴他們這是因為利息,就是「錢生出的錢」。還可以與孩子玩一些電腦遊戲,讓孩子在潛意識裡形成初級的錢「生」錢觀念。這樣孩子們可以認識到「生錢」的辦法很多,而不同的選擇和操作會決定「生錢」的多寡。財商畢竟是一個心理成長的過程,心理成長也有自身的連貫性,如果想讓孩子二十年後「有錢花」,已經不是給多少零花錢那麼簡單了,因為從父母「買牛奶」、「買橙子」的時候,財商教育就已經開始了。
推薦閱讀:

讓入園的孩子順利「斷乳」
[轉載]提升EQ為孩子成功加力
她說絕不為了孩子犧牲自己,卻把6個孩子送進哈佛耶魯
【轉載】教育孩子只允許有一種聲音
飯館裡,別人盯著我家的孩子瞧

TAG:孩子 | 有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