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對子女成長影響最重大:古代父親如何教子

正蒙學堂北京晨報 [微博 ] 朱翔非2014-03-11 15:34[導讀]作為父親,對子女「敬的教育」責任重大,是第一責任人。

父親對子女成長影響最重大(資料圖 圖源網路)「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與事父以事君,而敬同。」這段經文談的是父教,但不能運用我們平時的生活常識去理解。我們中國人有母教,還有父教。怎麼樣做父親?現代人有現代人的解釋,古人有古人的解釋。父親不是可以隨便做好的,不是養了孩子就是父親。孩子也不是生下來就算是孝子,都必須得把自己人性的光芒顯露出來才可以。動物之間也是生養的關係,但是我們不稱其為孝道。當然,另外一部經典《大學》裡面也談到了父教:「為人父止於慈,為人子止於孝。」這個談的也是父教,但談的沒有《孝經》具體。現在看看經文怎麼說。「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是說怎麼樣對待母親呢?回答這個問題,孝子要拿父親做標準,從對待父親的某一個方面來提取出來的感受。哪一方面的感受?就是愛,既要愛父親,也要愛母親。「資與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怎麼樣對待君主?也是從對待父親這裡找到一種倫理上的感受,敬!這裡的參照者都是父親,可見對待父親,孝子是敬和愛兼而有之的。那麼,反過來,如果以父親為主體,我們會發現什麼呢?這個父親他身上既要有母親對待孩子的特點,也就是愛;他還要有社會成員尤其是職位比較高的這些社會成員對待下級的那樣的尊嚴、責任,這就是父親。而一個是「愛」,一個是「敬」,二者加起來等於父教。古代人稱父親為「家嚴」,突出的是父親嚴肅的一面,也是不全面的。好比《紅樓夢》里的賈政,賈寶玉很不親近他,一聽到他召喚,就好像聽到了焦雷一樣,這應該是賈政對父教理解有偏差了。當然,愛和敬,兩方面都做得很好也不容易,但至少我們頭腦中要清楚地懂得什麼是父教才行。

古代的父親怎麼教孩子(資料圖 圖源網路)母教在這裡等於說也提到了,對母親而言更多的是愛,但是父愛涵蓋的面要廣一些,因為他要兼顧人的社會性。你不能僅僅在家裡,「中於事君」(《開宗明義第一》)嘛,成長了,你要走向社會了。那麼走向社會這方面的教育哪裡來?現代人認為應該由社會來教育,這很不恰當。父親很早就要承擔這個教育責任,做父親的不能忘了。今天父教缺失的很大,我接觸過一些學生家長,在涉及到這方面內容的時候,更多的是埋怨社會風氣不好,社會環境怎麼影響了他的孩子,他沒有說自己的家庭教育不夠。一般講家庭教育好像都偏重於愛,講愛多,講敬少。其實,作為父親,對子女「敬的教育」責任重大,是第一責任人。當然這也都是一個代表性的說法,是說一般情況。如果在單親家庭,母親就要承擔全部的教育責任,敬和愛都要教出來,這對於母親來說任務是很艱巨的。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古人對待親情的表述是以父親為坐標的,這和父系的家族制度有關。這個習慣近百年來在中國發生了改變,我們不要因為這個改變,而質疑古人親情的真實。至於「敬」的教育主要由父親來承擔,這和當時的時代特點有關。後世婦女承擔了更多的社會工作,雖然在教育問題上,父母可以有所偏重,但母親在「敬」的教育上,可以當仁不讓,是毫無問題的。「母取其愛,君取其敬」,「其」這裡指誰?指的是父,都是從父教這裡取來的。「兼之者父也」,我說父教是愛的教育和敬的教育加起來的,這是很簡單的說法,也是經典的說法。要記住「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這個指的是從「事君事長」表現出來的人的品質。什麼是忠?這就表現出來了,這是很狹義的忠,事君叫忠。那麼事君的根源在哪兒呢?還是從家庭生髮出來的。事長,也是一樣,實際上是順從。這兒的「順」不能解釋為訓,這個地方就是順,順從。(朱翔非)
推薦閱讀:

【轉】她身家高達3億卻仍未婚,說到她父親你一定會大吃一驚!
十條笑話:第一次去男友家,他父親把我叫進書房
不要等自己做了父親,才理解你的父親
回憶父親金中先生(十)
父親的貧窮與母親的富有

TAG:成長 | 子女 | 父親 | 古代 | 影響 | 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