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提問 》
分享學會提問[美]尼爾·布朗,[美]斯圖爾特·基利著;吳禮敬譯編輯推薦批判性思維領域「聖經」之作!權威大師30年暢銷不衰的經典!史上最有內涵的思維訓練書!俞敏洪高度推薦老師不會教給你的批判性思維打開心智,提早具備未來創新人才的核心競爭力!拒絕被「標準答案」束縛一輩子,拒絕淪為別人思想的木偶!絕不想當然地盲從!海報:
內容簡介· 如果在你的家鄉投資建一座核電廠,你會支持還是反對?· 如果學校出於安全考慮要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安全檢查,你會高興還是憤怒?· 如果你的兄弟姐妹做了父母明令禁止的事,你會告訴父母還是隱瞞不說?· 無數專家都說股市要跌、房價要漲,或者激烈地唱著反調,你相信誰?質疑誰?結論是唯一的嗎?· 所有這些問題背後,你自己的觀點是什麼?你的理由是什麼?有確鑿的證據來證實嗎?在一個被泛濫信息包圍的時代,每時每刻都會遇到各種問題,大到涉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小到個人生活的決策。面對別人兜售的觀點——他們熱衷於讓你相信這是「事實」,你明明覺得有什麼不對勁,可一時又很難找到突破口反駁,你是不加思索懶惰地全盤接收信息?還是提出關鍵問題,讓眾說紛紜的爭論立見分曉,讓道貌岸然的說謊者原形畢露嗎?面對立場和你完全相左的意見,你是只願聽價值觀取向和自己相似的觀點,黨同而伐異?還是能夠控制感情衝動,做出理性的判斷?面對提問和質疑,你有能力組織更多確鑿的證據支持自己的觀點嗎?還是只把聲高當有理?一遇到別人提出相反的觀點,就認為是沒事找茬,有意和自己過不去,甚至為此惱火:他為什麼橫豎不肯接受我的觀點?過於感情投入,最大危險就是可能沒法識別謬誤和操縱。將難回答的問題直接槍斃掉比仔細思考後再回答要容易得多,而且這樣做一定讓你顯得一言九鼎霸氣外露,但也在無形中關閉了通往批判性思維的大門。不草率、不盲從,不為感性和無事實根據的傳聞所左右,儘力理解那些價值觀和我們背道而馳的分析推理方式,克服偏見對判斷的影響,這樣才有可能得出更為正確、理性的結論。我們需要靠自己去問為什麼!擦亮雙眼看清世界!作者簡介尼爾·布朗(Neil Browne),博林格林州立大學(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的傑出經濟學教授。獲有托雷多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和德州大學的博士學位。曾經合著七本書,並在專業期刊發表一百餘篇研究論文。威斯康星大學、印第安納大學、科羅拉多大學等幾十所大學曾經聘請布朗教授,協助培養教職員批判性思維技巧。他也任職於《韓國批判性思維期刊》的編輯委員會、「國際批判性思維大會」的主要發言人。2002年獲博林格林大學「傑出教學能力獎」,2001年獲「終生成就獎」,以及美國教育促進支持協調會的「全國年度傑出教授」銀牌獎章、「俄亥俄州年度傑出教授」等無數地方性和全國性的榮銜。近期為美國國家安全部、俄羅斯國家秘密服務部門、IBM亞太公司、樂高公司、新加坡K2B國際公司、美國商學院聯盟、美國空軍研究院等眾多機構及公司提供批判性思維的訓練及諮詢服務。斯圖爾特·基利,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博士。現為美國博林格林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精彩書評這本《學會提問》是一本非常經典的批判性思維讀物,很出色地完成了傳授批判性提問的技能這一目標,既簡潔又全面,實踐指導性強,會對同學們提供很大的幫助。想要去國外留學深造的同學,應該學習批判性思維,學會用批判性眼光去看待、評價問題,理性思考,擴展你的思維和眼界,豐富你的內心世界!——俞敏洪(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地提出問題、思索問題。——@哈佛大學名言經濟的競爭最終是創新的競爭,創新的競爭最終是人才的競爭。創新源於好奇心、想像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錢穎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美國「神童」教育(天賦教育)的「童子功」入門第一招是「培養批判性的閱讀能力」,第二招是培養「批判性的聆聽能力」。在小學階段還是作為一種行為習慣來培養,到了大學階段就已經成為一種思維方式了。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因而成為各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學課程設計圍繞的核心。——@天賦教育在美國【改變你的發問方式】一次有人問德魯克:「我如何才能成功?」現代管理之父德魯克:「如果你不改變問問題的方式,你永遠都不會成功。」——@德魯克提問題比回答問題更啟發人的智慧。——@潘石屹【以蘇格拉底為師】最好的導師不是告知答案,而是向人提問。——@喬布斯我管理公司是靠「發問」,不是靠「回答」。問答會啟動對話,對話會刺激創新。如果你想要一個創新文化,那就多發問。——@谷歌CEO施密特如何培養批判式思維(critical thinking)?我的回答:1)多問「」how「」;不要只學知識,要知道如何實踐應用;2)多問「」why「」;突破死背的知識,理解「為什麼是這樣」之後才認為學會了,3)多問「why not」「;試著去反駁任何一個想法,無論你真正如何認為,4)多和別人交流討論,理解不同的思維和觀點。——@李開復【奧巴馬總統的開學演講】你們需要通過理科課程的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技能,治療癌症和艾滋病,開發新能源技術,和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你們需要從文科學習中培養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維,消滅貧困、愚昧、犯罪和歧視現象。——@奧巴馬2011年某學院畢業典禮上吳敬璉先生以「畢業以後」為題發表演講。他說,學會批判性分析性的思維方法,堅守實事求是,是促使他不斷探索經濟學的真理的兩個根本動因。他希望同學堅持真理而非教條,努力思考而非盲從,在現實世界中保持理想,不斷進步。——@吳敬璉目錄前言第1章 學會提出好問題好多影評家迫不及待的告訴我們,哪些電影不容錯過,哪些電影不看為妙。可是他們的看法到底有哪些我們可以篤信不疑呢?你需要發展相關技能,樹立正確態度,這樣才能自行判斷出哪些觀點能為我所用,從而形成你自己的觀點。引言:一切從批判性思維開始激發你的批判性思維兩種思維方式:海綿式思維和淘金式思維淘金式思維舉例:美國該禁槍嗎爭議的正確答案莫非只是神話最好先問一問「關我什麼事」弱勢批判性思維和強勢批判性思維親自動手才更有樂趣也許我們根本就問錯了問題價值觀決定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理智思考和感情用事讓對話一直進行下去一廂情願是批判性思維的最大勁敵第2章 論題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找不準博客作者、演講者的結論,你就會曲解別人的意圖,這樣做出的回應也就顯得驢唇不對馬嘴。「是什麼」問題和「應不應該」問題他到底在說什麼啊他想讓我相信什麼結論找到結論有線索可循輪到你自己寫時,可得吸取教訓第3章 理由是什麼只有問一問別人為什麼持有這樣的觀點,並得到一個明確的答覆,才能公正地判斷為什麼應該同意它。他為什麼相信這個觀點找到理由有提示詞理由是模具,結論據此成形輪到你自己寫時,可得吸取教訓第4章 哪些詞語意思不明確如果每個詞都只有一種潛在的含義,而且大家都認同這個含義,那麼迅捷有效的交流就更有可能實現。可惜的是,大多數詞語都有不止一種含義。讓人捉摸不透的多義詞找准關鍵詞檢查有沒有歧義判定歧義看看上下文,這才是它的真實含義字典里的定義不一定適合文章里的情境小心那些飽含感情色彩的詞語,它會讓你的思維短路誰想要說服你,誰就得負責解釋清楚輪到你自己寫時,可得吸取教訓第5章 什麼是價值觀假設和描述性假設在所有的論證中,都有一些作者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特定想法,但通常情況下他們卻不會明說出來。就好像你眼看著魔術師把手帕放進了帽子里,出來的卻是一隻兔子,而你壓根兒就不知道魔術師暗地裡到底玩的什麼把戲。到哪兒去找假設找出幕後遙控的價值觀假設兩種價值觀衝突時寧要哪個典型的價值觀衝突對方的背景可以作為價值觀假設的一個線索可能發生的結果是價值觀假設的重要線索如果爭論的人採取相反的立場,他們會關心什麼一個例子:關於競爭與合作的爭論價值觀及其相對性找出沒說出來的描述性假設找到描述性假設的一些線索避免浪費時間分析無意義的假設輪到你自己寫時,可得吸取教訓第6章 推理過程中有沒有謬誤判斷交流者的推理是不是以錯誤的假設為基礎,是不是通過邏輯上的錯誤或帶有欺騙性的推理來糊弄你,就要特別小心推理過程中的那些詭計花招。不用死記硬背各種謬誤的名稱也能找到推理中的謬誤有可能假設是明顯錯誤的推理理由謬誤百出警惕分散注意力的干擾愚弄人的循環論證推理錯誤小匯總擴展你關於謬誤的知識輪到你自己寫時,可得吸取教訓第7章 證據的效力如何:直覺、個人經歷、典型案例、當事人證詞和專家意見如果有人對出示證據這一簡單要求的反應是怒火中燒或退避三舍,往往是因為他們覺得尷尬難為情,因為他們意識到,沒有證據,他們對自己的看法本來不應該那樣底氣十足。我為什麼要相信它事實斷言可靠嗎證據從哪兒來直覺作為證據可靠嗎個人經歷作為證據可靠嗎典型案例作為證據可靠嗎當事人證詞作為證據可靠嗎專家意見作為證據可靠嗎引用套引用的問題輪到你自己寫時,可得吸取教訓第8章 證據的效力如何:個人觀察,研究報告和類比從某種意義上說,所有類比都是錯誤的,因為它們做出了錯誤的假設:因為兩樣東西在一兩個方面有相似之處,它們在其他重要方面也必然會有相似之處。個人觀察作為證據可靠嗎研究報告作為證據可靠嗎研究結果能採用嗎樣本能夠代表整體嗎調查和問卷的回答真實嗎一個例子:對取消終身教職的批判性評價類比作為證據可靠嗎輪到你自己寫時,可得吸取教訓第9章 有沒有替代的原因人類都有這種強烈的傾向,願意相信如果兩件事緊隨前後發生,那麼第一件事肯定導致了第二件事。比如你可能在寫出一篇極出色的論文的同時戴了某一頂帽子,所以現在你一逢到寫論文就堅持非要戴同一頂帽子不可。有果必有因可能的原因不止一個找到更多的替代原因唯一的原因,還是原因之一組間差異的替代原因相關不能證明因果關係「在這之後」不等於「因為這個」很多事件並不只有一種解釋哪個原因更合理輪到你自己寫時,可得吸取教訓第10章 數據有沒有欺騙性當你遇到聽起來讓人動心的數字或者百分比,一定要當心!你可能需要其他信息來判定這些數字到底有多讓人動心!不知來歷的和帶有偏見的數據令人困惑的平均值把一個結論改頭換面包裝成另一個結論省略數據也是欺騙表述方式不同效果更加動人輪到你自己寫時,可得吸取教訓第11章 有什麼重要信息被省略了說服力不夠強的推理,並不是因為說出來的不頂用,而是因為省略掉的太關鍵。就像馬眼睛上所戴的一副眼罩,眼罩讓馬心無旁騖全神貫注於正前方的道路,但是眼罩同時也阻止它去關注某些特定的信息——也許是至關重要的信息。接受說服之前,先打個問號不完整的推理在所難免識別省略信息的線索考慮是否有負面效果面對信息缺失的現實輪到你自己寫時,可得吸取教訓第12章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結論很少有重要的問題我們可以用簡簡單單的「是」或斬釘截鐵的「不是」來回答。各種假設和多個結論二分式思維方法:妨礙我們考慮多種可能性兩面還是多面尋找多個結論某個條件下才合理的結論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可能結論讓思維更加靈活不是所有的結論都生來平等更多可能的結論,更多可能的自由選擇最後的話前言/序言「我也知道做個慎思明辨的人挺好的,會問很多恰到好處的問題也挺不錯,可我就是不知道該問哪些問題,不知道怎麼個問法。」很多人不知道怎樣切實有效的提出一些關鍵問題(critical question),希望我們能提供較為詳盡的指導,鑒於此,我們專門寫了這本書來滿足大家的需求,目前這本書已經是第十次修訂了。只有公眾都能批判性地思考問題,民主制度實行起來才會更加順利。只有經過關鍵問題的層層考驗後形成的決定和看法,才讓我們覺得更加理直氣壯。從開始寫作時起,本書就一直處在改進和提高當中,我們不斷汲取來自我們的學生以及使用本書的廣大教師的意見和建議。一方面我們為本書的大獲成功和來自許多國家許多讀者的積極反饋而感覺無比振奮,另一方面我們又覺得任重而道遠,覺得我們還需要付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努力來教導公眾「提出恰當的問題」。新的意見和建議一多,哪些需要牢牢把握,哪些可以不予考慮,取捨也就變得越來越難。每天都有人想盡一切辦法要說服我們,對我們死纏爛打,其中很多人都喜歡鑽牛角走極端,他們的論說訴諸情感的部分多,訴諸理智的部分少。記不清在多少次的公開討論中,我們遭遇到普遍的極度無視證據、語言草率、錯把聲高當有理的情況。滿足於似是而非,或者說對真相漠不關心的態度正變得越來越普遍。我們一心追求的是希望修訂本既能保持《提問的藝術》這本書的主要特色,同時又能適當調整內容以適應我們新的思考重點和讀者不斷發展的新需求。例如,我們首先最想做的就是保留本書簡明扼要、清楚易懂以及篇幅短小的特色。經驗告訴我們,這本小書出色的完成了它的既定目標—傳授批判性的進行提問的技能。40多年傳授學生批判性思維技能的經驗也讓我們確信,儘管學生能力有差異、術業有專攻,只要我們用簡單易懂的方法傳授他們批判性思維的技能,他們很快就能成功將其應用於各種實踐。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他們的信心逐步增強,在重大社會問題和個人問題方面做出理性抉擇的能力也與日俱增,哪怕面對從前極少經歷過的重大問題他們也一樣可以應付自如。因此,本書可以實現其一貫秉持的、而其他書籍無法實現的一系列目標。它培養學生一整套提問的技能,使其可以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這些技能的訓練都是在輕鬆自然的討論中展開的。(我們的讀者對象是普通大眾,而不是什麼專業人士。)本書最為顯著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適用範圍遠遠超出小小一方教室,延伸到形形色色的生活實踐之中。和批判性思維息息相關的種種習慣和態度可靈活運用到消費、醫療、法律及一般倫理和個人的抉擇當中。當外科醫生說有必要做手術時,本書所倡導的尋找關鍵問題的答案這一步驟就可能變成生死攸關的大問題。此外,堅持練習這些批判性思維的問題也可以鞏固我們不斷增長的知識,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發現世界萬物運行的方式,更好的理解這些方式,教會我們怎樣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誰會覺得《提問的藝術》這本書特別有用呢?因為我們的教學經驗里涵蓋了各種不同水平和層次的學生,我們很難想像出這本書對哪一門專業或課程派不上用場。事實上,本書前九版曾被廣泛應用於法律、英語、製藥學、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宗教學和各種門類的社科課程,同時還被普遍應用於無數的中學課堂里。本書在以下幾個領域當中的應用可以說是特別合適。普通教育學課程的老師第一堂課就可以布置學生閱讀這本書。這樣當學生刨根問底地想要知道他們能從這門課當中學到什麼的時候,本書就能全部回答他們的問題。英語課上訓練學生說明文的寫作能力時也可以利用本書,不僅在寫作前可用來參考客觀評價不同論證的格式,同時還可以不斷提醒作者寫作中應當注意避免的種種問題。有些課程專門用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閱讀和思考的技能,本書自然可以成為課堂上的討論重點。雖然《提問的藝術》這本書主要是從我們的課堂教學經驗中總結出來的,但它的目標在於指導每個人的閱讀和聆聽的習慣。它旨在培養的種種技能,任何一個帶著問題去讀書的人都應該拿來當成理性決斷的基石。本書所反覆強調的關鍵問題可以提高每個人的推理分析能力,不論其受過的正規教育有多少。
分享清醒思考的藝術+明智行動的藝術[德]羅爾夫·多貝里著;朱劉華,劉菲菲譯內容簡介《清醒思考的藝術》和《明智行動的藝術》橫跨心理學、經濟學、管理學諸學科,以104個既科學又輕鬆,既嚴肅又有趣的精品篇章,總結了人們思考和行動時常犯的錯誤,生動形象而又具體辯證地指出思維之錯在哪裡,並且還給出了糾正的建議。將「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落實到了可操作的細節。《清醒思考的藝術》和《明智行動的藝術》各配有52幅詼諧生動的德式手繪彩插,與52個思維和行為錯誤映照,讀來既驚心又悅目。作者簡介羅爾夫·多貝里,1966年生於瑞士,在聖加侖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益得書摘(getAbstract)的創始人之一,撰有超級暢銷書《清醒思考的藝術》和《明智行動的藝術》。精彩書評羅爾夫·多貝里 1966年生於瑞士,在聖加侖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益得書摘(getAbstract)的創始人之一,撰有超級暢銷書《清醒思考的藝術》和《明智行動的藝術》。羅爾夫·多貝里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創造才能,這是自文藝復興結束以來少有的組合。——納西姆·塔勒布 《黑天鵝》作者必須讀這本書嗎?務必要讀!因為它以最具娛樂性的方式,非常嚴肅地把你引入人類思考的王國。——羅蘭·貝格 羅蘭貝格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榮譽主席本書開啟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嶄新視野。羅爾夫·多貝里的文字令人深思,見解獨到,生動精彩,能夠引發讀者無盡的思考。——克利斯托弗·弗朗茲 德國漢莎航空公司董事長閱讀本書是一種享受,你絕對不會後悔!本書兼具現實性和科學性,精彩絕倫。——克勞迪奧·費瑟爾 瑞士麥肯錫公司CEO這本書會徹底改變你的思維方式。——丹·戈爾茨坦 倫敦商學院教授目錄《清醒思考的藝術》自序倖存偏誤為什麼你該去逛逛墓地游泳選手身材錯覺哈佛是好大學還是爛大學?我們不清楚過度自信效應你為什麼會系統性地高估自己的學識和能力從眾心理就算有數百萬人聲稱某件蠢事是對的,這件蠢事也不會因此成為聰明之舉糾纏於沉沒成本你為什麼應該忽視過去互惠偏誤你為什麼不該讓別人請你喝飲料確認偏誤之一遇到「特殊情況」這個詞,你要格外小心確認偏誤之二幹掉你的寵兒權威偏誤你為什麼該藐視權威對比效應你為什麼最好別找模特兒等級的朋友一起出門現成偏誤你為什麼寧可用一張錯誤的地圖,也不願沒有地圖「在好轉之前會先惡化」的陷阱如果有人建議你選擇一條「先經歷痛苦的道路」,你應該敲響警鐘故事偏誤為什麼就連真實的故事也是騙局事後諸葛亮偏誤你為什麼應該寫日記司機的知識你為什麼不可以把新聞播音員說的話當真控制錯覺你實際控制的少於你以為的激勵過敏傾向你為什麼不該按實際開銷付錢給你的律師回歸均值醫生、顧問、教練及心理治療師的作用令人懷疑公地悲劇為什麼理性的人不去訴諸理性結果偏誤切勿以結果判斷決定選擇的悖論為什麼更多反而是更少討喜偏誤你行為不理性,是因為你想討別人喜歡稟賦效應請不要死抱著某種東西不放奇蹟不可能事件的必然性團體迷思共識為什麼有可能是危險的忽視概率偏誤累計獎金為什麼會越來越多零風險偏誤你為什麼會為零風險支付過多稀少性謬誤?為什麼餅乾越少越好吃忽視基本概率?當你在懷俄明州聽到馬蹄聲、見到黑白條紋時……賭徒謬誤?為什麼沒有一種平衡命運的力量錨定效應?數字輪盤如何搞得我們暈頭轉向歸納法?如何把別人的錢弄進自己的口袋規避損失?為什麼兇惡的面孔比友善的面孔更容易引起我們注意社會性懈怠?團隊為什麼會使人懶惰指數增長?一張對摺的紙為什麼會超出我們的想像贏家的詛咒?你願意為100歐元支付多少錢?基本特徵謬誤?千萬別問一位作家他的小說是不是自傳錯誤的因果關係?你為什麼不該相信仙鶴送子光環效應?長相好的人為什麼容易事業有成替代途徑?恭喜你贏了俄羅斯輪盤賭預測的錯覺?水晶球如何歪曲了你的目光關聯謬誤?有說服力的故事為什麼會誤導人框架效應?言為心聲行動偏誤?為什麼不行動光等待是種痛苦不作為偏誤?為什麼你不是答案就是問題自利偏誤?你為什麼從不自責享樂適應症?你為什麼應該縮短上班路程自我選擇偏誤?請不要驚訝有你存在聯想偏誤?為什麼經驗有時讓人變蠢新手的運氣?假如開始時一切順利,請務必多加小心認知失調?你如何撒點小謊,讓自己感覺好一些雙曲貼現?及時行樂——但請只限於星期天《明智行動的藝術》收起全部↑精彩書摘倖存偏誤為什麼你該去逛逛墓地不管雷托望向哪裡,都能見到搖滾明星。他們出現在電視里,出現在畫報封面、音樂會節目單和網路論壇上。到處都能聽到他們的歌曲,搖滾明星無所不在,而且有很多。他們成功了。在無數吉他英雄的成功的激勵下,雷托也組建了一支樂隊。他也會成功嗎?概率甚微。估計他也會與許多人一樣,最終會走向失敗音樂家的墓地。墓地里音樂家的數量要比娛樂節目舞台上的多幾萬倍,但從來不見有哪位記者去關心這些失敗者——那些落魄明星除外。因此人們往往看不到失敗者的墓地。倖存偏誤是指:由於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敗,你會系統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不了解現實的你(與雷托一樣)對成功抱有一種幻想,認識不到成功的概率有多微弱。每位成功的作家背後都有100個作品賣不出去的作家,每個作品賣不出去的作家背後又有100個找不到出版社的作者,每個找不到出版社的作者背後又有數百個抽屜里沉睡著剛動筆的手稿的寫作愛好者。而我們總是聽到成功者的故事,認識不到作家的成功概率有多小。攝影師、企業家、藝術家、運動員、建築師、諾貝爾獎得主、電視製作人和選美冠軍的情況也是一樣。媒體沒興趣去刨挖失敗者的墓地,這事也不歸他們負責。這意味著:要想緩解倖存偏誤,你就得了解這些。在涉及金錢時你也會出現倖存偏誤:一位朋友想創辦一家公司,你也可以參與投資。你嗅到了機會:公司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微軟公司。的確有可能你運氣好,可現實又是如何呢?最有可能的情形是,公司根本成立不起來。還有一種可能是,3年之後公司破產了。3年後倖存下來的公司,大多數會萎縮為一家員工人數不足10人的小企業。你被媒體對成功公司的介紹迷惑了。可是,因此就不去冒險嗎?不是這樣,不過你在行動時一定要意識到,倖存偏誤這個小魔鬼會像哈哈鏡一樣扭曲概率。我們就以道瓊斯指數為例吧。它由純粹的倖存者組成。因為失敗公司和小公司——也就是大多數公司——都不會出現在股票指數里。股票指數並不能代表一個國家的經濟,就像新聞不會報道所有音樂家一樣。你也應該懷疑那些暢銷圖書和成功教練,因為失敗者是不著書立說,不去演講他們的失敗的。如果你本身就是「倖存者」的一分子,倖存偏誤就非常麻煩了。哪怕你的成功純屬偶然,你也會發現你與其他成功者的共同點,並將它們詮釋為「成功因素」。不過在逛失敗者(人員、公司等)的墓地時你會發現,這些人經常也運用了他們以為的「成功因素」。當足夠多的科學家調查某種現象時,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中一些研究純屬巧合地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統計結果——比如喝紅葡萄酒和長壽之間的關係。於是這些(錯誤的)研究立即贏得了很高的知名度。這就是一個倖存偏誤。倖存偏誤意味著:你系統性地高估了成功概率。解決辦法:儘可能常去逛逛曾經大有希望的項目、投資和事業的墓地。這樣的散步雖然傷感,但對你是有好處的。游泳選手身材錯覺哈佛是好大學還是爛大學?我們不清楚納西姆·塔勒布是位作家和證券交易商,當他下決心要想辦法解決他的頑固體重時,他考慮過各種體育活動。他覺得慢跑者乾巴巴的、可憐兮兮的;練健美的看上去肩很寬、傻裡傻氣的;打網球的人呢,哎呀,他們是高貴的中產階層!但他喜歡游泳健將們,他們身材勻稱、優美。於是他決定每周兩次鑽進游泳館含氯的水裡,好好練練。一段時間後他才發覺,他上了一種錯覺的當。職業游泳者體形完美,並不是因為他們鍛煉充分。實際情況正好相反:他們之所以成為出色的游泳選手,是因為他們擁有這樣的身材。他們的身軀是一種選擇標準,而不是他們運動的結果。女模特兒為化妝品做廣告,有些消費者就以為化妝品會讓人變漂亮,但其實讓這些女人成為模特兒的並非化妝品。這些模特兒天生麗質,因此才被選來拍化妝品廣告。就像游泳選手一樣,在這裡,美麗是一種選擇標準,而不是結果。一旦我們混淆選擇標準和結果,我們就會產生游泳選手身材錯覺。如果沒有這種錯覺,一半的廣告都不會奏效。不光惹火的身材如此。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學也是這樣。許多成功人士都曾經在哈佛就讀過,這是不是就等於哈佛是所好大學呢?我們不清楚。有的大學也許很爛,但它一樣可以招收全世界最聰明的學生。我曾就讀過的聖加倫大學就是這樣的。它名聲極佳,但課程(20年前)一般。儘管如此,出於某種原因——精心挑選的學生、狹窄山谷里的氣候、食堂的飯菜……許多畢業生都事業有成。MBA(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大打收入牌,在全世界賺足了人們的眼球。它先算給感興趣的人聽,一個MBA的收入平均會增加百分之多少。這一簡單計算旨在表明,學費雖高,但短期內就會得到回報。許多人都上當受騙了。我不想硬說這些學校虛構出了這些統計數字,但它們的說法沒有價值。不想拿到MBA學位的人,所走的道路截然不同於追求MBA學位的人。造成人們收入差別的理由有成千上萬個,而不只是有沒有MBA證書。因此這又是游泳選手身材錯覺:將選擇標準與結果搞混淆了。如果你考慮繼續深造,請另找原因,別拿收入增長說事。每當我詢問快樂的人們他們的快樂有何秘密時,我常聽到這樣的話語:「必須保持樂觀,不要悲觀。」這些人似乎不承認他們天生就是快樂的人、傾向於在所有事情里看到積極因素。快樂的人不願認識到,其實快樂大多是與生俱來的,在生活中恆定不變。因此游泳選手身材錯覺也是自我幻覺。如果快樂的人還來寫書,這一欺騙就完美無缺了。為此,請你從現在起遠離成功自助圖書,它們百分之百是那些天生具有快樂傾向的人所著。書中從頭到尾都是好點子,但讀者不知道,這些點子對數十億人都不管用——因為倒霉蛋是不寫成功自助圖書的。結論:凡有人謳歌某種東西值得追求——強健肌肉、美貌、高收入、長壽、影響力、快樂,你都要看仔細。在跨入泳池之前,不妨先照照鏡子。你要誠實地對待自己。過度自信效應你為什麼會系統性地高估自己的學識和能力俄羅斯女皇卡塔琳娜二世以淫亂聞名,曾與無數情人在她的床上顛鸞倒鳳。她到底有過多少位情人?我在下一章告訴你。這裡暫且談些別的:我們應該在多大程度上信賴我們的學識?讓我們先來做個小小的試驗吧:「請你估測女皇情人的數量範圍,要讓你的估測98%都是正確的——僅2%錯誤。」比如,這一範圍介於20~70之間。也就是說,你估計卡塔琳娜女皇的情人多於20個,少於70個。納西姆·塔勒布曾經對我做過這個試驗,他用這樣的方式詢問過數百人。有時是問密西西比河的長度,有時是問一架空客飛機的耗油量,有時是問蒲隆地有多少人口。被問者可以自由選擇範圍,而且要像所說的那樣,錯誤率最高是2%。結果驚人——40%的被問者估計的範圍都是錯的。率先發現這一驚人現象的是研究人員馬克·阿爾佩特和霍華德·雷法,他們稱之為過度自信。這種現象同樣適用於預測。對股市未來一年的走勢或公司3年後預計營業額的估計就受這種效應的影響:我們總是系統性地高估我們的學識和預測能力——而且高估得很厲害。對於過度自信效應,重要的不是單個估計是否正確。過度自信會令你忽視你真正知道的東西與你已知的東西之間的區別。真正令人吃驚的是:過度自信效應對專家的影響比對非專家的影響還嚴重,一位經濟學教授在預測油價的5年走勢時會與非經濟學家一樣出錯。只不過他這麼做時過高地估計了自己。這一效應也影響了其他能力:在詢問時,84%的法國男人都聲稱自己是高出平均水準的好情人。沒有過度自信效應時正好是50%——這符合邏輯,因為「平均」(準確地說是:正中)指的正是,50%在上面,50%在下面。企業家就像想結婚的人:堅信自己不在統計之內。如果沒有過度自信效應,工作上的積極性不會這麼高。每個飯店老闆都夢想開成下一家Kronenhalle餐廳或Borchardt餐館——可大多數3年後就關門大吉了。飯店業務里自有資本的利潤低於零,像患了慢性病似的。換個說法就是,飯店老闆在系統性地資助他們的客人。幾乎沒有哪個大項目會比原計劃更快、更便宜地竣工。空客A400M運輸機、悉尼歌劇院、3條戈特哈德隧道的延期更是令人難以置信。這個清單想列多長就有多長。為什麼會這樣呢?這裡有兩個效應在共同起作用。一個是傳統的過度自信,另一個是項目的直接利益人在激勵下低估成本。調研員希望拿到系列訂單,建築企業和供應商亦然,建築業主感覺得到了樂觀數據的支持,政治家們靠這樣做拉選票。我們會在另一章簡述這種激勵過敏傾向。重要的區別在於:過度自信不是受到了激勵,而是自然單純、生而有之的。讓我們用3點說明來結束這一章吧:(1)不存在相反的不夠自信效應。(2)過度自信效應在男人身上比在女人身上更明顯——女人較少高估自己。(3)不僅樂觀者會受到過度自信效應的影響,就連自稱悲觀的人也會高估自己——只不過高估的幅度要少些罷了。結論:請對所有預測持懷疑態度,尤其是當這些預測是由所謂的專家們作出的。請你在籌劃任何事情時都從悲觀的角度出發,作最壞的打算。這樣你才會真正有機會,更現實一些地判斷形勢。從眾心理就算有數百萬人聲稱某件蠢事是對的,這件蠢事也不會因此成為聰明之舉你去參加一場音樂會,在十字路口遇見一群人,他們一個個仰望天空。你不假思索,也仰頭觀看。為什麼?從眾心理。音樂會期間,當表演到一個精彩段落時,一個人帶頭鼓起掌來,於是整個大廳里頓時掌聲雷動,你也會跟著鼓掌。為什麼?從眾心理。音樂會結束後你去更衣室取你的外套。你看到前面的人將一枚硬幣扔進一隻碟子里,雖然更衣室的費用是包含在票價里的。你會怎麼做?你恐怕也會留下一份小費。從眾心理(有時被含糊地稱為隨大溜)是指:只要別人做什麼我也跟著做什麼,我的行為就是正確的。換言之,越多的人認為一個想法正確,這個想法就更加正確——這當然是荒謬的。從眾心理是僅次於股市泡沫和股市恐慌的惡魔。在時裝、管理技術、業餘活動、宗教和節食里都存在從眾心理。從眾心理能讓整個文化癱瘓——請想想邪教的集體自殺吧。簡單的所羅門·阿希試驗第一次是在1950年進行的,試驗顯示了團隊壓力如何壓倒健康的人類理性。試驗時將不同長度的線條拿給受試者看,要他說出線條比起參照線條是更長、一樣長還是更短。如果此人是獨自坐在房間里,他會正確估計所有線條,因為這任務確實很簡單。現在有7個人走進房間——全是演員,但受試者被蒙在鼓裡。那7個人相繼說出一個錯誤答案,雖然線條明顯長於參照線條,卻說它「更短」。現在輪到受試者回答了。30%的試驗者會說出與前面的人一樣的錯誤答案——純粹是受到了團隊壓力的影響。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過去的進化過程證明了這一行為是生存良策。假設5萬年前你與朋友們在塞倫蓋蒂一起外出狩獵、採摘野果,忽然,你的夥伴們全都跑了。你會怎麼做呢?你會停在原地,撓撓額頭,思考你看到的是一隻獅子還是沒有危險的動物,只不過看上去像只獅子嗎?不,你會跟在你的朋友們身後奔跑,能跑多快就跑多快。等你身處安全時,你可以事後再反思。誰不這麼做,誰就早已從基因池裡消失了。這一行為模式深深植根在我們體內,我們至今還在使用它。這一模式同時也用於缺少生存優勢的地方。我想到從眾心理能派上用場的唯一一種情況:比如你有一張陌生城市的足球賽的票,但你不知道體育館在哪兒。這樣,你只要跟在那些看上去像足球迷的人後面往前走就行了。喜劇和訪談節目常會利用從眾心理,在關鍵位置插入笑聲,事實證明這會引得觀眾發笑。約瑟夫·戈培爾在1943年所作的「你們想要全面戰爭嗎」的演講,是最令人難忘的從眾心理的例子。可是如果單獨和匿名地詢問,恐怕沒有一個人會同意這一荒唐建議。廣告會有計劃地充分利用我們擁有從眾心理的弱點。當消費者的選擇漫無頭緒時(汽車品牌、洗滌劑、美容產品等的數量多得無法全面掌握,它們都沒有明顯的優缺點),在「你我」這樣的人們出現的地方,它最有效。當一家公司聲稱它的產品「銷量最高」時,請你表示懷疑。這是個荒唐的說法。憑什麼一種產品「銷量最高」就應該更好呢?英國作家毛姆這樣講道:「就算有5 000萬人聲稱某件蠢事是對的,這件蠢事也不會因此成為聰明之舉。」糾纏於沉沒成本你為什麼應該忽視過去電影很糟糕。1小時後我對妻子耳語說:「走吧,我們回家吧。」她回答:「肯定不行,我們不能白花30歐元買電影票。」「這算不上什麼理由。」我抗議說,「30歐元已經花掉了,你在糾纏於沉沒成本。」「你那沒完沒了的思維錯誤啊。」她說道。說到「思維錯誤」時她的嘴裡好像含著什麼苦澀的東西似的。第二天召開營銷會議。廣告宣傳的影響已經連續4個月遠遠低於預期了,我主張立即停止此事。廣告部負責人用下列理由反駁我:「我們已經投入了這麼多錢作宣傳,要是現在停下來,那些錢就全都打水漂了。」他也是在抓住沉沒成本不放手。一位朋友被一段問題戀情折磨多年。那女人一次次欺騙他。每當他逮住她時,她都後悔不迭地回來,懇求他的原諒。雖然再跟這個女人維持關係早就沒有意義了,他還是一次次接受了她。當我與他談論此事時,他向我解釋道:「我在這段戀情中投入了那麼多感情,現在離她而去是錯誤的。」這是典型的糾纏於沉沒成本。每個決定,不管是私人的還是業務上的,始終是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作出的。我們的設想,有可能兌現,也有可能落空。任何時候我們都可能離開選取的小道,並承擔後果,比如中斷項目。這種不確定情形下的權衡是理性行為。然而,在我們已經投入特別多的時間、金錢、能量、愛等因素之後,沉沒成本令人難以放手、難以釋懷。於是已經投資的錢就成了繼續做下去的理由,即使客觀來看堅持下去毫無意義。投資越多,沉沒成本就越大,將項目繼續做下去的理由就越充分。股市投資人經常成為沉沒成本的受害者。他們在決定是否出售股票時常以買入價作為參照。當股價高於買入價時,就賣掉股票;如果股價低於買入價,就抱住不賣。這是不理智的,絕不可以讓買入價處處扮演角色。唯一有效的是股市未來的前景(和可選投資未來的行情)。每個人都會出錯,特別是在股市裡。糾纏於沉沒成本的不幸,其關鍵就是:你投資一隻股票虧的錢越多,你越是抱緊它不放。為什麼會有這種荒謬行為呢?因為人類想努力表現得堅韌,堅韌是我們發出的可信信號。我們害怕矛盾。如果我們決定中斷一個項目,我們就在製造矛盾:承認從前的想法與今天不同。繼續執行一個無意義的項目是在推遲這一疼痛認識。那樣我們就顯得更堅韌。協和式飛機是一個虧本的國有項目的典型例子。即使英、法兩個合作夥伴早就認識到了,永遠別指望超音速飛機的運營,他們還是繼續投入巨資——只為了保住國家的臉面。放棄就等於投降。因此糾纏於沉沒成本經常也被叫作協和式飛機效應。它不僅導致成本巨大,而且還會造成後果嚴重的錯誤決定。越南戰爭被延長的理由正是如此:「我們已經為這場戰爭犧牲了這麼多士兵的性命,此刻放棄將是錯誤的。」「我們已經行駛了這麼遠……」「我已經讀了這本書的這麼多頁……」「我已經花了兩年時間接受這個培訓了……」從這種句子可以看出,你是如此與沉沒成本難捨難分。有許多好理由支持你繼續投資下去,但如果你只是因為捨不得已經作出的投資而決定繼續做某件事,這就不是一個好理由了。理性的決定意味著忽視已經投入的成本。你已經投資了什麼並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現在的形勢及你對未來的評估。……收起全部↑前言/序言自序一切都始於2004年秋天的一個夜晚。那天,我接受出版商胡貝特·布爾達的邀請,前往慕尼黑,去參加「一場知識分子的自由交流」。之前我從未感覺自己是「知識分子」(我讀過企業管理學,成了企業家——似乎是知識分子的反面),但我出版了兩部長篇小說,這顯然足夠了。桌旁坐著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他當時還是個不知名的喜好哲學的華爾街商人。我被作為英語和蘇格蘭啟蒙運動的專家介紹給他——說我尤其精通大衛·休謨。很顯然,他們是把我與誰搞混了。我什麼也沒說,有點不安地向在座的人笑笑,將由此產生的間歇當作是我龐大的哲學知識的證明。塔勒布馬上拉過一張椅子,輕輕拍拍椅面,請我坐下來。幸好聊了幾句之後話題就由休謨轉向了華爾街,讓我至少可以參與。我們取笑首席執行官們常犯的系統性錯誤,也沒將自己排除在外。我們談論不可思議的事情,可事後回想起來顯得也蠻有可能性。我們取笑投資者在股價低於買入價時幾乎不能割捨他們的股票。隨後他寄給我手稿,我作出評論,並對部分內容提出批評,它們變成了全球暢銷書《黑天鵝》。這本書讓塔勒布一下子躋身知識分子型世界巨星的行列。我對知識的饑渴日漸增長,狼吞虎咽地讀完了這本關於「啟發式偏差」的書。與此同時,我與許多人的交流加強了,他們堪稱美國東海岸的知識分子群體。數年後我認識到,在作為作家和企業家的工作之外,我完成了名副其實的社會心理學和認識心理學研究。我在這裡使用的思維錯誤的概念,是指系統性地偏離理性,偏離最理想的、合乎邏輯的、理智的思考和行為。「系統」一詞很重要,因為我們經常錯誤地走向同一方向。比如,我們高估我們的學識要比低估我們的學識頻繁得多。失去某種東西的危險要比獲得某種東西的前景更能促使我們加快速度。一位數學家談到我們思維錯誤的一種「不規則」分布。幸運的是:這種錯誤有時候是可以預測的。為了不草率地輸光我靠寫作和做生意積累的財產,我列了一份系統性思維錯誤的清單。我沒打算將它發表,我這麼做完全是為了我自己。但我很快發覺,這份清單不僅在金錢投資領域有用,在生意和私人生活中也有用。有關思維錯誤的知識讓我更平靜、更審慎:我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思維陷阱,並在它們造成重大損害之前予以避免。我第一次發現,當別人行為不理智時,我可以胸有成竹地面對他們——甚至也許更具優勢。但最重要的是,這樣一來非理性的幽靈就被放逐了——我手裡有類別、概念和解釋,可以用來轟走它。自本傑明·富蘭克林以來,電閃雷鳴沒有變少、變弱或響聲變低,但不及原先令人害怕了——從那時起,我自己的非理性也是這樣。很快,聽說此事的朋友們就開始對我的小小提綱產生了興趣。這一興趣的結果是《法蘭克福總彙報》和瑞士《星期天報》上每周的專欄文章,是無數的報告(主要是針對醫生、投資者、董事和首席執行官們),最後是這本書。瞧,你現在手裡就拿著它——它也許不能給你帶來好運,但至少能保證你不會面對太大的災難。
推薦閱讀:
※方法:如何更好地提問問題以及思考
※《學會提問:批判性的思維指南》筆記
※《學會提問》:實踐出真知
※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筆記
※《學會提問》—從此擁有改變人生軌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