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精心刻劃的風雲人物,曾縱橫一時,到頭來,卻是一出大烏龍

說起戰國的縱橫家,大家都知道,最頂級的人物是張儀和蘇秦。

按照《史記》所載,蘇秦是與張儀同時期的縱橫家,兩人是同學,但蘇秦入世比張儀早,推行合縱策略,得佩六相國印,迫使秦國十五年不敢輕出函谷關。張儀出道,蘇秦暗中助了一把,最後兩人互相鬥法,一個推行合縱、一個推行連橫,共同上演出一幕幕開闔縱橫,卻又精彩絕倫的歷史大戲。

然而,從山東銀雀山出土的竹簡本《孫子兵法.用間》、《呂氏春秋.知度》等書可知,蘇秦是為燕而仕齊、最後導致齊亡而興燕的風雲人物。《荀子?臣道》因此把「齊之蘇秦」和「秦之張儀」相提並論。

齊亡燕興的時間指的是齊愍王和燕昭王當政之世,可見,蘇秦和張儀不是同一時代的人。

按時間推算,蘇秦至少比張儀晚生了三十多年。

公元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本《戰國縱橫家書》也證實了這一點。

所以,《史記》所載的蘇秦事迹,絕大多數是錯誤的。

要了解蘇秦,就得先從燕、齊兩國的恩怨說起。

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諸侯,封宗室召公於燕地(今北京、河北北部、遼寧西部一帶),即燕召公奭為了燕國的開國君主,也由此可見,燕國和魯國一樣,是周王室的宗親之國。

由於燕國遠居華北,與中原各地來往比較少,文化較齊國、晉國等中原大國落後。

春秋初年,山戎入侵燕國,燕國差點滅亡。所幸秦秋第一任霸主齊桓公義薄雲天,高舉「尊王攘夷」大旗,齊桓公本人更是以盟主的身份率軍北上,大敗山戎,終於救護下了燕國。

那一戰,齊軍將山戎追逐到孤竹(今河北盧龍縣一帶)才凱旋班師。

班師之時,齊桓公還上演了一出流傳千古的仁義佳話:劫後餘生的燕庄公因為感激齊桓公的出手相救,一路相送齊軍,進入齊國境內還不肯回去。齊桓公認為自己不是天子,燕庄公相送出了燕地就違反了禮制,為了顯示自己絕不會對燕國無禮,毅然下令分開溝界,將燕庄公所經過的地方全部割送燕國。

此舉,燕庄公不但感恩戴德,齊桓公也因此德布天下。

可見,燕齊兩國間原本存在著很深的淵源的。

齊者,臍也。當年分封諸侯,周公的意思就是以魯為首,燕為足,而首足中間為臍(齊),這就是齊國國名的由來。

但是,到了戰國中期,姜齊為田齊所代,齊國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齊國了。

田氏立國,大招天下賢士。齊地人才濟濟,成為東方學術文化的中心。

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改革政治,齊國不斷強大;用田忌、孫臏為將,齊軍大敗魏軍於桂陵、馬陵,齊國隨即取代了魏國的霸主之位。

而在魏、楚、秦、齊、韓等國紛紛進行改革時,燕國仍處於保守狀態,默無聲息,政治、經濟發展緩慢。

齊國為了向北擴張,不斷進攻燕國,公元前380年,佔取了燕國的桑丘;公元前355年,又侵掠燕國易水之地。燕國在三晉的支援下,這才沒讓齊軍有更大的作為。

公元前323年,燕國參加了公孫衍發起的韓、魏、趙、燕、中山「五相國王」活動,燕國在此年稱王。

公元前321年,燕易王卒,兒子噲繼位。這一年,距魏國的李悝變法已有近七十年,眼看其他各國發展飛快,而燕國還停留在原有的貧弱狀態之中,而且周邊環境險惡,除了齊國不懷好意的覬覦之外,還有北面東胡人的虎視眈眈。

燕王噲是個理想主義者,他苦身憂民,殷殷望治。可惜燕國地處偏僻,文化發展落後,他面對中原各國各種新的思潮和變法革新之風茫然無措,自感難以承擔富國強兵的重任,陷入一片痛苦之中。恰巧,燕相子之精明強幹、做事果斷,頗有變法革新的才能。經過反覆考慮,並在子之的多番蠱惑,燕王噲決定效法神話里堯舜讓位的故事,實行禪讓,把君位讓賢給子之。

此舉,引起了太子平及其他許多舊貴族的極大不服。

公元前314年,將軍市被和太子平聚眾而起,引兵攻擊子之,失敗,死於亂軍之中。這次內亂長達數月之久,燕國民眾人心惶惶,國力遭到了嚴重削弱。

齊國趁火打劫,大舉伐燕,不到兩個月就佔領了燕都,燕王噲和子之被殺,燕國國滅。

燕國滅亡的速度明顯超出了齊國的意料,這就使得齊國出現了許多準備上的不足,尤其是思想上。驀然間就侵佔和征服了這樣一片廣袤的土地,齊國竟然不知道該怎麼樣開展管理工作,不知道該怎麼安撫燕地的民眾,不知道該怎麼制止燕國舊貴族的反抗,更不知道該怎麼應對來自齊燕外第三方、第四方甚至第五方勢力的干涉……這就註定了齊國在燕地的統治不會長久。

不久,燕人開始反抗,趙、韓、秦、楚等國也開始介入插手。

齊軍苦苦支撐了三年,最後不得不悻悻退兵。

在韓國為人質的公子職,在趙武靈王的國的護送下返回燕國,是為燕昭王,燕國宣告復國。

而燕齊兩國間不共戴天的仇恨已由此構成。

燕昭王以越王勾踐為榜樣,卧薪嘗膽、勵精圖治,一意興復燕國,報仇雪恥。很多英雄豪傑也紛紛投靠燕國,其中有魏人樂毅、齊人鄒衍、趙人劇辛,當然,還有蘇秦。

鄒衍是五行說和大九洲說的創造者。

戰國時期列國君主都急切要找到周代的滅亡的理論依據,並以之作為爭雄的輿論工具,這就使得總結出可以用陰陽消長、五行相勝來解釋王朝新舊交替規律的鄒衍成了炙手可熱的大人物。當他來到燕國朝堂之前,燕昭王激動得手腳都不知道怎麼擺放了,一衝動,拿起掃把,呼呼呼地掃地,一邊躬身掃著地,一邊倒退著迎鄒衍入門,把自己降身為臣妾奴僕,其敬賢愛賢之名更是轟動了整個中原。

蘇秦是洛邑人氏。

洛邑地處中原,四通八達,屬於南北轉運的樞紐,又是東周國都。所以,洛邑人最佳營生手段莫過於從事商業活動。

然而,蘇秦志不在此。

蘇秦自小喜歡研究兵家、縱橫家的學問,希望憑藉自己的一張嘴就可以縱橫天下,進而建功立業,名垂後世。

這麼說來,張儀、公孫衍、陳軫等布衣出身的縱橫家應該是他推崇和效仿的對象。

公元前310年,蘇秦二十歲出頭,鬢角青青,正對未來充滿了如花如海的痴迷夢想。而他的偶像張儀卻以魏相的身份病逝於魏國。

張儀雖然永遠地離開了人世,但他所留下來通三川、窺周室、臨寶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針還是被精力旺盛、勇武過人的秦武王有板有眼地付諸實行。

公元前307年,秦國攻陷韓國堅城宜陽,韓國舉國嘩然,韓宣王宣布投降,周天子惶惑不安。

秦武王急不可耐地進入洛陽觀看夢寐以求的九鼎,結果在試舉大鼎時被當場砸死了。

秦武王沒有兒子,他一死,他的那些兄弟們為了爭奪王位立即展開了一場場你死我活的血腥搏殺。最後勝出的是秦惠王的第二任王后羋八子所生的公子稷。

公子稷在秦國大將軍魏冉的支持下登上了王位,是為秦昭王。

魏冉是羋八子的異父長弟,秦昭王登位,羋八子被稱為宣太后,魏冉則被封為穰侯。宣太后和魏冉聯手掌握了秦國的軍政大權。

蘇秦仰慕張儀在秦國取得了這樣的功績,也把自己成功的起點定位在了秦國,在這種背景下西入咸陽,見到了秦昭王。

按照早已打好的腹稿,蘇秦眉飛色舞地對秦昭王說:「秦為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乃是天設地造的寶府。以秦地士民之眾、兵馬之強,足可以吞天下稱帝而治。」

蘇秦以為這麼一說,秦昭王一定大感興趣,既而向自己詢問具體的治秦良策,重用自己。可是,秦昭王只是抬了一下眼皮,不咸不淡地說了一句:「秦國的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飛,國家的政教尚未步入正軌,不可能兼并天下。」將他打發了事。

蘇秦失落極了。

其實蘇秦還是嫩了一點,入秦之前,他都沒認真考察過秦國的內部形勢,他根本就不知道秦國的軍政大權到底掌握在誰的手上。秦昭王生活在宣太后、穰侯兩人的陰影下,自顧不暇,哪有什麼資本「吞天下稱帝而治」?

蘇秦碰了一個大釘子,灰溜溜地返回了洛邑。

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取笑,說:「我們周人的特長是治理產業、致力於從事工商業,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你偏要丟掉本行而去干耍嘴皮子的事,這不是不務正業,自取其辱嗎?」

這些議論就象一把把白鹽,無情地撒在蘇秦那血淋淋的傷口上,蘇秦痛苦不堪,又自怨自艾、自傷自憐。

我是不是應該放棄自己的追求?我是不是應該背棄自己的理想?我是不是應該把長久以來的夢想打碎?

哦,不不不!絕不!

蘇秦大聲地對自己說:「我從少年時期就做出了這個選擇,並且已經從師受教,閱讀了這麼多書籍,我怎麼可以半途而廢呢?!」

蘇秦認真地進行了反思,總結出了這次行動失敗的原因:只注重國際形勢的發展,忽視了每一個國家內政的變幻。

他決定下更大的苦功,讀更多的書籍,開闊自己的視野,拓寬自己的思路。

為了對症下藥,他專門找到了兵家之祖姜太公所撰寫的千古奇書《陰符經》,一頭扎到書本里以苦心孤詣的精神研讀起來。

蘇秦的研讀可不是一般的研讀,他為了不讓自己打瞌睡,用長索把自己的頭髮綁起來,掛在房樑上,手邊還準備了一把利錐,每當睡意襲來,就用利錐猛戳自己的大腿。成語「懸樑刺股」就是從他這兒來的。

《陰符經》中所載多為奇謀異計,構思瑰偉,文辭艱深,蘇秦頭懸樑、錐刺股,以玩命的姿態進行研究,又參照和借鑒了鬼谷子關於此書的註解,終於悟出了書中真締,找到足以縱橫捭闔的門道。

蘇秦激動涕淚長流,仰天長嘯道:「此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蘇秦閉關修鍊了一年,自認為已有大成,正好從北方的燕國傳來消息,燕昭王設下黃金台,誠招天下賢能之士。蘇秦沒有半點猶豫,當即一路向北,風塵僕僕地投入燕國。

蘇秦見到了燕昭王,開口便說:「我是東周鄉野的一介小民,聽說大王有崇高的德義並且通情達理,鄙人愚昧無知,就放下鋤、耨前求見大王。來到燕廷,觀大王群下臣吏,知道大王果真是天下明主。」

燕昭王說:「先生所說的『天下明主』,到底應該怎麼做才算是?」

蘇秦回答說:「作為一個明君,必定非常喜歡探究自己的過錯而不喜歡誇耀自己的優點。讓我告訴大王的過錯。齊國是大王的敵國,楚國和魏國是大王的盟國。現在大王尊奉敵國而交惡盟國,這不是對燕國有利的辦法,大王自己考慮一下,就知道這是一項錯誤的決策。」

燕昭王說:「那麼,怎麼做才是正確的決策呢?」

蘇秦在秦國碰了一鼻子灰,就恨透了秦國,他站在燕國的立場上大談合縱抗秦的好處,對燕昭王說:「雖說有趙國在燕國的南面遮蔽,秦國對燕國不能構成威脅,可秦國野心不小,燕國現在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先與趙國合縱相親,再把其他各國聯成一體,燕國就可以集中精力發展經濟,以防將來秦國的入侵。」

實際上,燕昭王最想乾的事就是幹掉齊國、報仇雪恨。但燕國的實力太弱,現在只能夾著尾巴做人,甚至還得向當年的勾踐學習,示弱於齊,對齊國哈腰點頭、百依百順。於是,他不動聲色地說:「先生說的一點不錯,我的國家本來就貧窮弱小,最近又新遭受到齊國的打擊,您如果能用合縱相親的辦法使燕國安全無事,我願傾出國庫所有以支持。」

只用了寥寥數語便得到了燕昭王的鼎力支持,蘇秦信心百倍。他帶著燕昭王所贊助的車馬錢財開至趙國,興奮地對趙惠文王說:「我私下考察過天下的地圖,各諸侯國的土地加起來五倍於秦國的土地,各諸侯國的士兵加起來十倍於秦國的士兵。如若六國結為一體、并力西向,秦國一定會被打敗。與其等待被秦國打敗不如先打敗秦國,而要打敗秦國,就得先考慮使韓、魏、齊、楚、燕、趙結成一個相親的整體,讓天下的將相聚於洹水之上,殺白馬、歃血盟誓,則秦國一定不敢從函谷關出兵侵犯山東六國,大王您霸主的事業就成功了。」

趙惠文王點頭同意,說:「先生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使各諸侯國得以安定,我願傾出國庫所有以支持。」提供豪車一百輛,載上黃金一千鎰、白璧一百雙、綢緞一千匹,讓蘇秦用來遊說各諸侯國加盟。

蘇秦更加意氣風發,先後去遊說動了韓宣王、魏襄王、齊宣王和楚威王,六國合縱宣告成功,蘇秦做了合縱聯盟的盟長,擔任了六國的相國。

身掛六相國印的蘇秦在這一刻走上了他人生功名和事業的巔峰。

看著蘇秦在外交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燕昭王暗暗稱奇,認定了蘇秦是可以幫助自己復仇的最佳人選,於是徐徐啟動他的復仇計劃。

齊國入侵燕國,雖然在燕國人民和其他各國的武力干涉下狼狽撤出,但撤離得並不幹凈,齊軍還佔據著原屬燕國的十座邊城。

燕昭王對蘇秦說:「當年,是我提供了第一桶金給先生,先生才取得這麼大的成就。現在,六國的合縱聯盟已經結成,但齊國還牢牢地控制著我國的十座邊城,先生能幫我要回來嗎?」

蘇秦聽了,應聲答道:「義不容辭。」

蘇秦駕車到了齊國,見了齊宣王,先不說話,連著拜了兩拜,然後彎下腰去向齊宣王表示慶賀,口中連連高叫:「恭喜大王,賀喜大王!」齊宣王還來不及問他喜從何來,他又仰起頭來又向齊宣王表示哀悼,口中連連低呼:「節哀順變,節哀順變!」

齊宣王徹底被他弄暈了,問:「你什麼意思,到底是要恭喜我還是要哀悼我?」

蘇秦清了清嗓門,說:「烏頭是一種有毒的植物,食用它,可以填飽肚子,也可以毒爛腸子,食用得越多,死亡得越快。現在,大王您就在食用烏頭,我一方面要恭喜您可以填飽肚子,一方面又要哀悼你即將到來的死亡。」

這是什麼話?這張烏鴉嘴,我呸呸呸!

齊宣王強忍住不快,呵斥道:「真是滿嘴胡言,我哪有食用烏頭了?」

蘇秦撲哧的一聲,笑了,說:「燕國雖然弱小,卻是強秦的女婿之國。齊國佔了燕國的十座城池就等於長久地和強秦結成仇怨。在我看來,燕國的十座邊城可不就是有毒的烏頭?」

齊宣王一聽,臉色大變,道:「天啊,那該如何是好?」

蘇秦悠然答道:「古代善於處理事情的人能夠把災禍轉化為吉祥、通過失敗變為成功。大王如果把邊城還給燕國,則燕國白白地收回十城一定很高興。秦王知道因為他的關係而歸還燕國的十城也一定很高興。這就叫做放棄仇恨而得到牢不可破的友誼。大王若因為此事和燕、秦結成了盟友,則號令天下,誰敢不從?這等於是以十城的代價取得天下這是稱霸天下的功業啊。」

在蘇秦的勸說下,齊宣王最終同意了將十座邊城返還燕國。

蘇秦以一張利嘴就輕輕鬆鬆地收復了燕國十座連城,可謂千古罕有,奇功一件。

燕昭王愈發優厚地對待蘇秦。

燕昭王一直把自己對齊國的仇恨深深埋藏在心底,從來沒對任何人說起,但,隨著和蘇秦交往的加深,蘇秦慢慢就覺察到了。

蘇秦試探地問:「大王是不是想討伐齊國?」

燕昭王矍然一驚,說:「我對於齊國從來都沒存在過進攻的心思。」

蘇秦怫然說道:「沒有謀算別人的心思卻讓人懷疑到了自己頭上,這是自造的疑惑;有謀算別人的心思卻被別人覺察了,這是自己的笨拙;謀算還未開始,便已泄漏出去,這是自處於危險啊。」

燕昭王的臉一下子就紅到了脖子根,吱吱唔唔地說:「這事既然已經被您知道了,我也就不敢隱瞞了。是,我有深怨積怒於齊,日夜尋思著報仇雪恨。齊國是我的仇國,我一直想要討伐它,只是擔心國弊而力不足啊。您如果能率領燕國對抗齊國,我就把燕國委託給您。」

蘇秦點點頭,說:「大王如果捨得寵子、胞弟,派他們到齊國做人質,再拿寶、珠、玉、帛去討好齊王的近臣,齊主就會放鬆對燕國的警惕,輕易出師去繼續他的滅宋行為,那時,齊國更加疲憊,只要稍事進攻就可以滅掉它了。」

燕昭王恭恭敬敬地說:「我願意接受您的教導吧。」

蘇秦還禮答道:「內寇不除,外敵則不可拒。大王領兵從外面進攻齊,我在齊國做內應。這就是滅亡齊國的大勢。」

就這樣,蘇秦向燕昭王認真地制訂了出了一條滅齊大計:挑撥齊國滅宋,以引發韓、魏、趙、楚、秦等國的不滿,讓齊國引火燒身,最終走上自取滅亡的道路。

宋國位於韓、魏、齊、楚的交界處,工商業發達,是個繁榮富庶的金融寶地,但國小民弱,一直生存於諸大國力量的制衡之下。別國之所以不能吞併宋國,那是因為只要有國家對宋國不懷好意就會遭受到其他一連串國家的聯合制裁。

現在,蘇秦和燕昭王要做的,就是幫助齊國獨吞宋國而力阻韓、魏、趙、楚、秦等國的染指,讓宋國最終成為一個足以毀滅掉齊國的巨大炸藥包。

公元前289年,燕昭王鄭重其事地封蘇秦為武安君,並為他準備了大批車馬財物作入齊之用。入齊前夕,蘇秦特意給新繼位的齊愍王寫了一封信,稱:「尊敬齊王閣下,由於燕王的累次羈留,我一直不能南來,也就不能服務於大王。現在國際形勢正朝著不利於齊國的方向發展。原本已經制訂了合縱聯盟的韓、魏、楚三國,竟然圖謀勾結燕趙,以天下之師入秦進而與宋國一起謀取齊國,我曾為此事與燕王展開抗辯,燕王沒有聽從。我考慮到如果我離開了燕國,則燕國謀取齊國的士大夫就會懈怠,所以,拼著失去燕王的信任,我也要來齊國幫助大王排憂解難。」

因為這封信,蘇秦入齊那天,受到了齊國最高規格的禮遇,齊都臨淄城裡,萬人空巷,男女老少,列隊歡迎,爭相一睹蘇秦的風采。

在齊國,蘇秦還沒來得及挑撥齊愍王伐宋,秦國卻先來勾結齊國一起攻趙了。

韓、趙、魏三晉擋住了秦國東進的道路,曾幾何時,魏國是秦國的最大障礙,可是時過境遷,魏國飽經秦國的反覆打擊,國力已一落千丈,而趙國經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軍事力量堪可與秦國爭鋒。為了打擊趙國,秦國就運用了遠交近攻的策略,準備聯合齊國一起瓜分趙國。

為了促成此事,秦國的穰侯想出了一個點子:秦、齊攜手,並肩稱帝,秦為西帝,齊為東帝。兩帝並稱,從東西兩面合擊趙國。

穰侯這個想法極具誘惑力。

顯然,帝比王尊貴,一旦稱帝成功,那齊愍王就會比韓、趙、魏、楚的王遠高一頭。

聽說齊愍王準備和齊國一起稱帝分趙,蘇秦連呼不妙。

這個計劃一旦實現,則齊國將對燕國形成半包圍態勢,且趙國一滅,燕國就少了滅齊的最得力幫手,滅齊大計將化為泡影。

為了阻止齊愍王與秦國結盟,蘇秦不動聲色地對齊愍王說:「攻趙絕對是個錯誤的選擇,趙國是個軍國主義國家,佔領了趙國也撈不到什麼大的油水,而齊國也消耗不少國力。要我說,要打仗,就拿宋國開刀,宋國商業發達,地方富庶,而宋國國防力量弱小,攻宋可事半而功倍,失去很小,得到很多。齊國和秦國結盟,不過是為人作嫁衣。秦國是阻礙齊國攻宋的最大障礙,齊國要做的,不僅不是滅,而是要聯合趙國壓制秦國,以吞占宋國。再者說了,齊國拒絕稱帝,國際輿論就會站在齊國一邊,從而讓秦國的獨自稱帝行為陷於萬人的唾罵之中,齊國也正好利用這個機會聯合各國對秦國發動攻擊。」

齊愍王聽了,連聲贊妙,拒絕了稱帝行動,轉而聯絡趙國對抗秦國。

公元前288年,齊、趙兩國在阿地召開了聯誼活動,齊愍王和趙惠文王正式確立了聯合拒秦的戰略夥伴關係。

處理好了與趙國的盟友關係,齊愍王隨即發動了略宋大戰。

燕國為了表達出自己是齊國的忠實馬仔,派將軍張魁帶領兩萬士兵投入了戰場,助齊攻宋。

正如蘇秦所說,宋國國防力量弱小,不堪一擊,連接幾仗打下來,宋國連連告饒,請求割讓淮北地區向齊國乞和。

看見齊國伐宋得利,趙、魏等國哪裡坐得住?紛紛發兵加入戰場與齊國爭利。

山東諸國分贓之際,西面的秦國向齊國表達了強烈的抗議,揚言齊國如果不停止對宋戰爭,則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後果全部由齊國承擔。

這樣,齊愍王取得淮北之後便暫時停止了攻伐,著手處理各種影響到齊國攻宋的關係。

蘇秦建議,既然在攻宋、稱帝等問題上齊、秦關係已經鬧掰,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高舉合縱大旗,聯合各國攻秦。

伐宋的勝利,使蘇秦成功地獲取了齊愍王的信任,齊愍王讓他全權代表齊國出使聯合各國。

雖然蘇秦口口聲聲地鼓吹燕齊是兩位一體的親密盟國,而且這次燕國也主動發兵助齊攻宋了,齊愍王對燕國的誠意還是有所懷疑,為了檢驗燕國的誠意,他故意將燕國將軍張魁殺死,以觀察燕昭王的反應。

燕昭王效仿自己的偶像勾踐,不但對齊國毫無怨言,反而素衣素袍,以國君最高規格的認錯儀式到遠離國都的一間茅草屋裡閉門思過。

燕昭王的表現成功地騙過了齊愍王,燕國被齊國視為可以信任的盟友。

蘇秦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很快就鼓動起韓趙魏三晉和齊國結成了反秦聯盟,齊、燕、韓、魏、趙五國聯軍集結在中原的成皋一帶,大戰一觸即發。

秦國人看五國軍隊來勢兇猛,不敢硬碰,先示弱,求和,寫服字,把之前侵佔魏國的溫(河南溫縣)、軹(河南濟源地區)、高平(濟源地區)歸還魏人,此外,也把侵佔趙國的兩個地方歸還趙國。

尚未動一刀一槍,就得到這樣的成果,魏趙兩國國君心花怒放,鬥志更盛。特別是趙國國君,高興之餘,又加封蘇秦武安君封君號。

這樣,蘇秦除了得到燕國所賜的上卿爵位、武安君封君號、相國地位,也得到了齊國和趙國所封的武安君封君號,上卿爵位,蘇秦的名聲如日中天,達到了他事業的顛峰。

可以說,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決於蘇秦之策。正所謂賢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壯哉!威哉!盛哉!

不過,齊愍王的擊秦之心並不徹底,他擊秦的目的只是為了震懾秦國,使秦國不敢插手自己滅宋。

五國聯軍對秦大戰才開始不久,齊愍王就耍了一個滑頭,另派軍隊大肆攻宋。

齊愍王的行為惹起了三晉的強烈不滿,他們紛紛指責齊愍王不地道,要齊愍王立即放棄對宋的攻打。

三晉對齊不滿原本是蘇秦希望看到的,但蘇秦不願在這個時候就出現三晉和齊國的矛盾激化。因為,一旦三晉和齊國打起來,齊國還有可能和秦國聯合,為了徹底排除齊秦合作的可能性,就必須繼續催動由齊國所領導的五國攻秦行動,最大程度地打擊和傷害秦國的根本利益和秦國人的自尊心,使齊、秦關係到達一種難於修復的境地,這樣,當三晉攻齊時,不但秦國不可能和齊國聯合,還會義無反顧地加入到倒齊隊伍,跟著三晉一起擊齊,從而最終實現滅齊興燕的終極目標。因為,以齊國的強大,如果沒有秦國人的參與,單靠三晉和燕國的力量,恐怕還不足以對之形成致命一擊。

於是,身在前線的蘇秦趕緊寫信,勸齊愍王停止對宋國的攻伐。

愍王雖然答應了蘇秦的請求,可是,按下葫蘆起了瓢,齊國國內出現了這樣的輿論:齊國不應該和三晉聯合攻秦,因為,一旦攻秦成功,三晉的風頭就會蓋過齊國,既而宋國就會被三晉所得,齊國則只能靠邊站。

蘇秦急得直跳腳,又連夜地寫了一封長信來批駁這種論調,他說:「有我在,齊燕關係就牢不可怕,三晉就不足為患。蘇秦願以身家性命擔保,不超過三個月,大王就會成就『王天下』的大業。」

齊愍王讀了此信,堅定信心,繼續支持三晉攻秦。

這樣,五國合縱之勢既往如舊,秦國狼狽不堪,對齊國恨之入骨。

隨著時間的推移,蘇秦眼看齊秦之間的矛盾已難以調和,覺得該是挑唆三晉攻擊齊國的時候了。

怎麼才能讓三晉噁心齊國人呢?

蘇秦決定玩一個極其瘋狂的遊戲:鼓動齊愍王背叛三晉而與秦國議和。

試想想,五國聯軍現在正在攻秦,你齊愍王突然瞞著其他盟國去和秦國結交,夠不夠噁心?韓、趙、魏三國會是什麼樣的反應,不用動腦子,用腳趾頭都可以想得到。

當然,蘇秦並不在乎秦國能不能與齊國前嫌盡釋,這麼做的目的,只為分裂三晉與齊國的聯盟。

但這麼做的難度係數還是極大。

蘇秦對自己的辯才很自信。他身處五國聯軍對峙秦軍的前線,悄悄向齊愍王遞了一個假情報,聲稱三晉不願意看到齊國獨自吞併宋國,準備與秦國議和,以便回頭與齊國爭奪宋國的地盤。

齊愍王一聽,慌了神,就想停止對宋的軍事行動,著力搞好齊國與三晉的關係。

蘇秦卻不贊同,說,現在攻宋,已經是勢在必得了,怎麼能停呢?而齊國向三晉所做出的兩面三刀行為已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解釋得清楚的,當下之計,不如搶在三晉之前和秦國議和,這樣,齊國一方面可以消除了來自秦國方面的威脅,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秦國牽制三晉使自己可以從容佔領宋國。

這麼做,無論是蘇秦還是齊國,都是危險的玩火行為!

一旦齊愍王意識到蘇秦勸自己這麼做的目的,計劃不採納,蘇秦一定會死得極其難看。而一旦齊愍王沒有覺察到這麼做的危險,冒冒失失地採納了這個建議,則齊國將會徹底激怒三晉,而秦、宋也不能放過齊國,燕國也會選擇在這個時間上向齊國發起致命的一擊,則齊國將會眾叛親離、萬劫不復!

到底齊愍王會是哪一種態度,這就取決於蘇秦的能力和口才了。

不用說,蘇秦的辯才如潮,完全擁有了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的能力。他給齊愍王寫了一封長信。

齊愍王讀了信,被迷迷糊糊地繞了進來,完全聽從了蘇秦的建議。

齊愍王一方面派使者出訪楚國,通過楚國向秦國傳遞出和好的信號,不久,又親自入楚國約會了楚頃襄王,正式進入與秦人交好和合作的渠道。另一方面,又派甲士把趙國送到齊國為人質公子劫持起來,以防趙國對齊不利。要知道,三晉之中,趙的實力最強,防住了趙,魏、韓就不會有大的作為。

這樣,大爆炸來臨,齊國的末日開始進入倒計時了。

趙國的李兌果然噁心極了,他勃然大怒,心中暗罵,好你個齊國,說得好好的一起結盟攻秦,現在又要和秦國交好,這不是要賣我們給秦國人嗎?娘的,等你們齊秦聯合了,哪還有我們韓趙魏好日子!

於是,李兌入魏找孟嘗君謀劃著攻齊具體事宜。

韓國國小民弱,向來唯趙魏馬首是瞻,趙魏合謀齊國,韓國也就毫不猶豫地加入到密謀小組中來了。

行動這麼順利,蘇秦大喜。

然而,百密一疏,蘇秦還是算漏了一點,身負國讎家恨的燕昭王一聽三晉已經策劃攻齊大計了,再也沉不住氣,以為報仇時機已到,就急吼吼地高舉起伐齊大旗,昏頭昏腦地加入到列國聯合謀齊的隊伍中來了。

蘇秦唬得一身冷汗直冒。

燕昭王沒按之前設定的戲路演,這戲註定要砸了。

不但自己的腦袋不保,只怕滅齊興燕的計劃也要泡湯了,甚至,燕國還有可能招致二次滅亡的危險。

早就交待過了,在沒有策動秦國加入伐齊隊伍之前,燕國一定不要輕舉妄動,因為,單憑燕國和三晉的實力還不足以對強齊構成致命的威脅。

蘇秦叫苦不迭。

燕昭王的過速反應引起了齊愍王的警覺。

不過,齊愍王還不知道蘇秦是謀齊的罪魁禍首,仍然對蘇秦信任有加,偵知來自燕國方面的異動,他寫信給蘇秦商討對策,說:「寡人與先生謀攻宋國,倚仗的是背後的燕國和西北方向的趙國的支持。所以不遺餘力地與燕趙交好。現在事情有變,燕王在朝廷上跟群臣晝夜謀劃攻齊,情況緊急。看來,寡人必須從宋國撤軍以防燕人了,攻宋攻到八月為止,不管得不得到宋國土地,都必須八月從宋國撤兵了。」

聽齊愍王說要準備對付燕國,蘇秦的前胸後背嚇出了一身汗,火急火燎地給燕昭王寫信示警:「大王不要再在朝廷上整天叫嚷嚷著要攻打齊國了。齊國已經被驚動,並有攻燕的打算。不過大王現在也不必過多恐懼,齊國雖欲攻燕,但針對當前形勢,其尚未能,尚未敢。」信的結尾,蘇秦再三囑咐說:「足下雖怒於齊,請養之以便事。不然,臣之苦齊王也,不樂生矣。」

蘇秦好說歹說,燕昭王這才稍稍收斂了一點。

但這一耽擱,蘇秦根本來不及去拉秦國下水,三晉謀齊聯盟已被齊愍王成功化解了。

其實要化解這樣的聯盟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

齊愍王知道,三晉能聯合起來對付齊國,關鍵人就是李兌,李兌的工作做好了,就一切都好說了。

齊愍王先從宋國撤回了軍隊,然後大行拉攏趙國之能事,派人向李兌反覆解釋自己沒有謀趙的心思。

解釋完畢,齊愍王又再次強調了把攻佔宋國的所得土地封給李兌和孟嘗君。

李兌高興之餘,疑雲盡消,答應不再攻齊,並表示自己會率領三晉之兵繼續攻秦,以保障齊國順利攻宋。

李兌這一表態,孟嘗君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於是,三晉與齊國前嫌盡釋,重歸於好。

蘇秦離間齊與三晉的計劃就此擱淺。

這時候的蘇秦沒有時間遺憾,他還要幫燕昭王擦屁股。

三晉對齊國的威脅已經解除,你燕昭王之前喊打喊殺,齊國還能不找你算賬嗎?

蘇秦寫信給齊愍王,帶著萬分歉意地說:「我以燕臣的身份入齊,一再保證燕國終臣一生不可謀劃攻齊;同時也保證齊國終臣一生不攻燕國。這,既是我的意思,也是燕王的意思。如果燕齊結好,就沒有了後顧之憂,足以圖取天下。可偏偏有居心叵測的人造謠構陷,說燕王和群臣謀劃攻齊,大王又相信了這樣的謊話。仔細想想吧,燕國能把王子送到齊國,這是對齊國的信任,又派出兩萬人的軍隊自帶糧食隨大王攻宋,這是對齊國的忠誠;在合兵攻秦過程中,燕國又派兩萬人參戰。這樣的忠心大王視而不見,卻偏聽那些中傷燕王的言語。燕王百口莫辯,痛苦萬分。我希望大王能稍稍撫慰一下燕王事齊的苦心,若燕齊相親相愛,大王何患得不到天下?」

對齊愍王而言,他的當務之急不是伐燕,而是攻宋。他必須儘快攻克宋國才能兌現給李兌、孟嘗君的封邑,進而安撫好三晉,維持齊國與三晉的友愛合作關係。所以,齊愍王把燕昭王叫囂著向齊國喊打喊殺的那一頁輕輕地翻過去了。

燕國也因此躲過了一劫。

至此,蘇秦才長舒了一口氣。

但,死亡的陰影已悄然向蘇秦襲來了。

這個陰影,不是來自齊愍王,而是來自趙國的李兌。

李兌要從齊國那裡得到宋國的陶邑,一千個一萬個不願意有人離間齊趙關係,他已經注意上了蘇秦的行動,對蘇秦產生了懷疑。

這年十一月,李兌將蘇秦誘騙到邯鄲,拘禁起來了。

李兌聲色俱厲地對蘇秦說:「根據可靠情報,我已經知道了,一直以來在離間齊趙關係,搞破壞的,就是你蘇秦!勸齊王通過楚國與秦人結好,進而夾脅趙國的,就是你蘇秦,並且,勸齊王發甲士劫持了我趙國公子的,也是你蘇秦,你還有什麼話可說!」

鐵證如山,蘇秦確實沒什麼話可說了。

李兌派人向齊國揭發蘇秦的間諜行徑。

結秦防趙的策略的確是蘇秦向齊愍王進獻的,但齊愍王並沒因此認為蘇秦是在禍害齊國,反而認定蘇秦是在齊國在操勞,聽說蘇秦的人身自由遭到了限制,齊愍王很著急,苦苦思索著在不破壞齊趙友好合作前提下解救蘇秦的辦法。

蘇秦並不知道齊愍王對自己是這樣的不離不棄,只以為自己的間諜身份已經露餡,能拯救自己的就是燕國了。他把希望寄托在燕昭王身上,寫密信給燕昭王,請求燕國對自己施予援手。

蘇秦這信雖然主要是求救,卻在信中閉口不提搭救之事,仍是談形勢,讓燕昭王認識自己存在的價值。

然而,讓人寒心的是,燕昭王已經對蘇秦的忠心產生了懷疑。

儘管蘇秦為了興復燕國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到處操勞奔走,但由於長期離開了燕國,他和燕昭王的關係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疏遠,而燕國朝廷內的惡毒小人,看著蘇秦聲名鵲起,大紅大紫於天下,心生忌妒,就一天到晚在燕昭王耳邊說不利於蘇秦的話。他們說蘇秦已經被齊愍王所賞賜的金錢和地位所打動,已經一心向齊,還指證說上次蘇秦寫信回來阻燕國攻齊就是這件事的集中表現。

說起來,也不能一味怪燕昭王多疑,主要是這些小人說饞言太富有殺傷力了,聽了沒法讓人不相信。

試想想看,蘇秦既不燕國人,也不是齊國人,給誰打工不是打?這與道德、禮義廉恥之類沒有半毛錢關係。在有奶就是娘的原則下,當然是誰給的回報豐厚就給誰賣命了。顯而易見,和齊國這樣的上市大公司相比,燕國不過是一個皮包公司,在哪兒混更能取得成功?傻子都能看得出來。

所以,燕昭王沒有理由不懷疑。

而且,齊愍王對蘇秦實在是太好了,言聽計從、信任有加。蘇秦主動向燕昭王求救了,燕昭王還在遲疑,而人家齊愍王不等蘇秦開口,已經啟動營救措施了。

為了救出蘇秦,齊愍王又加大了交好李兌的籌碼,許諾攻破宋國後,在贈送陶邑的基礎上,再奉送上宋國的另一塊地——蒙邑(今河南商丘附近)。

齊愍王表現得太夠意思了。

說實話,以我們後人的眼光來看,我們都奇怪蘇秦為什麼要忠心耿耿給燕昭王賣命,跟齊愍王混,前途不是更加光輝燦爛嗎?

看不懂了,真是看不懂了。

也許,蘇秦的心中一直存在著一種「初戀情結」。他入秦向秦昭王求功名,慘遭拒絕,打擊巨大。而入燕則得到了燕昭王的盛情款待,從此產生了從一而終的心理,對燕國死心塌地、矢志不渝。就像一個人在生命中戀上了第一個人,不管以後他遇上的人比這第一個要好上一千一萬倍,他也始終忘不了第一個,原因很簡單,那是他的初、戀、情、人!

真是可憐復可嘆。

不管齊愍王為了營救蘇秦怎麼積極奔走,蘇秦仍把搭救自己的幻想寄托在燕昭王身上。在給燕昭王的第二封求救信里,蘇秦象個怨婦似的,哀怨萬分地說自己「智能免國,未能免身」,委婉地指責燕昭王不應該始亂終棄,見死不救。並透露了自己準備自救的一些策劃。

這次,燕昭王總算有反應了:回了一封信,告誡蘇秦萬不許逃離趙國,否則將不利於燕國。

自私,太自私了。

讀著燕昭王這封薄情寡義的回信,蘇秦無限哀傷地悲嘆道:「死亦大物已,不快於心而死,臣甚難之。」

不過,齊愍王準備加送蒙邑給李兌的事終於被燕昭王獲悉了。燕昭王坐立不安,感覺蘇秦不可或缺,則蘇秦存在的意義就驀然間重大起來了。

不,不不!寡人必須拯救出蘇秦!

燕昭王異常清楚,有了陶邑和蒙邑這兩塊地盤作為交易,齊、趙的關係必將更加緊密,燕國攻齊復仇的事業就會遙遙無期。

燕昭王下定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救出蘇秦。這樣,蘇秦才能回到齊國阻止齊人落實給李兌的封邑。

不日,燕昭王鄭重其事地派出了兩位使臣向趙國當局嚴正交涉,說「拘留蘇秦不放,猶如免寡人之冠也!」

「免寡人之冠」這話的措詞可謂嚴重,「寡人之冠」即是君主的王冠,「免寡人之冠」即是廢除燕昭王王位的意思。

燕昭王的話,明顯讓趙國的李兌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但與燕昭王方面所施加壓力相比起來,向趙國施加壓力更大的是齊愍王。

為了搭救蘇秦,齊愍王開始準備動武了。他派人叱責李兌,警告李兌,說如果李兌不儘快釋放蘇秦,他將與秦國結好,從東西兩面夾攻趙國。

燕昭王和齊愍王相比,誰對蘇秦更好,一目了然。

可惜蘇秦卻是個糊塗蛋,既然已抱定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決心,那就只能跟著燕昭王一條道走到黑了。

迫於燕、齊兩國的壓力,主要是來自齊國方面的壓力,還有那陶邑和蒙邑這兩塊地盤的誘惑,李兌沒有太多猶豫,宣布放人。

獲得了自由的蘇秦不是對齊愍王心存感激,而是馬不停蹄地奔回齊國,加快啟動他那足以葬送齊國和齊愍王生命的惡毒計劃。

蘇秦的思路一直都很清晰:先鼓動五國聯合攻秦,惡化齊秦間的關係;再離間齊趙,使齊與三晉之間鬧掰;其後,聯合秦國、三晉、燕國一起攻齊,最終滅齊興燕。

回到齊國,他說服了齊愍王,拒絕把蒙邑封給李兌。

這樣,齊、趙的友好關係迅速破滅。

失去了理智的李兌宣布與齊國斷交,並於公元前287年、286年,連續兩次發兵攻齊。

蘇秦離間齊趙的陰謀得逞了。

不過,隨著蘇秦在齊國的見寵和得勢,燕昭王對蘇秦的猜疑就更深了,於公元前286年派人傳召蘇秦回國,準備另派別人接替蘇秦的職務。

但蘇秦不能離開齊國,因為,齊秦關係已經交惡了,齊趙關係也已經鬧掰了,接下來,他還要挑逗天下諸侯一起攻齊。

這件事,只要讓齊國繼續攻打宋國就可以了。

公元前286年,齊國終於滅掉了宋國。

宋國被滅,各國間的平衡被打破了。

秦國人率先不幹了。

他們高呼「有齊無秦,有秦無齊,必伐之,必亡之」,發兵猛擊齊國的河東(漳河以東,河南省北部地區),連戰連捷,一口氣奪下九座城池。

不過,秦國人並未被勝利沖昏頭腦。

他們知道,這勝利,是因為吞宋成功的齊國實在太疲敝了,但凡齊國緩過了一口氣,單單秦國是奈何不了齊國的。於是,秦昭王「以齊餌天下」,盛情邀請三晉一起聯合攻佔齊地。

受盡齊國的欺詐和戲弄的韓、趙、魏三國毫無心理障礙地與秦國結成了同盟。

齊國的輓歌就此奏響。

公元前285年,各路大軍雲集,像驚濤怒潮一一樣向齊國席捲而來。

衝鋒在最前面的,竟是齊愍王認為最不可能背叛自己的燕國軍隊。

齊愍王感到一陣陣絕望。

事實上,這次擔任盟軍統帥的,就是在燕國效力的大將樂毅。

和兵聖吳起一樣,樂毅也是不世出的名將。他指揮盟軍從趙國東南面出擊,一下子就攻克了齊國邊境重鎮靈丘(今山東高唐南)。緊接著,在濟水之西擊破齊軍主力,盟軍順利渡河,兵鋒直逼齊都臨淄。

齊國已經危在旦夕,齊愍王到了這個時候,這才驀然清醒過來,原來,一切都是蘇秦搞的鬼。

那麼,在國破家亡之前,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將蘇秦這個罪魁禍首剁掉。

不,剁掉還算便宜了他,寡人要讓他五馬分屍,永世不得超生!

於是,在臨淄城內,最慘烈的一幕出現了,蘇秦的雙臂、雙腿和腦袋被分綁在五匹馬的後面,一聲令下,五匹馬同時受到鞭打,分別向五個方向狂奔,在巨大牽扯力的作用下,蘇秦面部扭曲,眼珠暴突,表情可怖。不過,這個表情沒能維持多久,在人們的驚呼中,雙臂、雙腿和腦袋共五個部件被拉斷,鮮血迸濺,觸目驚心!

蘇秦死了,但他沒等太久,齊愍王也緊隨他的腳步一起下到了陰間。

齊愍王是在逃亡的路上被楚國的將軍淖齒殺害的。

原本,楚國並不希望齊國就此告別歷史的舞台——齊國消失了,在楚國的身邊,代替齊國的將是一個更加強大的燕國。

淖齒是帶領楚軍前來幫齊愍王一把的,但身為驚弓之鳥的齊愍王已經失去了理智,他的粗暴和無禮讓他得罪了淖齒,淖齒忍無可忍,將他處死了。


推薦閱讀:

笑看風雲 | 次韻唐寅落花詩三十首
西涼風雲之反目成仇 | 《三國志》里被忽視的八卦(29)
男兒不展風雲志,空負天生八尺軀
憶邵逸夫傳奇一生:十里洋場少年怎叱吒影視風雲

TAG:人物 | 司馬遷 | 風雲 | 風雲人物 | 烏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