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長老】孩子,為什麼你不能勇敢地打一架?
借著空閑時間,我常到外面教樂器賺賺外快。我帶的學生是一個9歲的小男孩,非常乖巧的一個孩子。我每周到他家裡給他上一節竹笛課。
這周我過去,發現我這個學生出了點狀況,他白白胖胖的臉上貼著兩塊像是姨媽巾一樣的大型創可貼,讓我想起我小時候打架傷著臉之後,父親貼在我臉上的膏藥。
我問家長,孩子是怎麼回事?果然是打架。小孩母親跟我說,班裡有兩個小孩愛欺負她兒子,她兒子乖巧不敢跟人打架,經常被打了也不敢跟家裡說,若不是這次臉上有傷問起,不知道這孩子還要隱瞞到什麼時候!
這小朋友在他媽媽講述的過程中,站直著身體低著頭,像是自己犯了什麼錯誤在等待被饒恕似的。這小孩平時的乖巧讓我很喜歡,但我也知道這種乖巧的另一面很可能是性格的軟弱。
一個性格軟弱的人甚至連自我保護的勇氣都沒有,柿子是軟的好捏,人也是軟弱的好欺負,因為這帶來快感的同時,幾乎毫無風險。
我問我學生,是不是像媽媽講的那樣?小男孩眼含淚花得點了點頭。他家境好,皮膚白皙衣著光鮮,模樣像個小女孩一樣楚楚可人,不像我見過鄉下的那些小孩子那樣活得粗糙,長得也粗糙。
我又問,他們是不是經常欺負你?小男孩用重重的鼻音嗯了一聲。
我又問,他們是不是說如果你告訴爸爸媽媽,他們就不會放過你?小男孩驚訝地看著我,顯然我猜對了。這種小把戲我小時候也常用,這招欺負軟蛋往往有奇效。
我摸了摸他柔軟的頭髮,笑著說道,那老師給你一個建議,下次他們再欺負你,你就認認真真地跟他們打一架。小男孩驚奇地啊了一聲,顯然我的建議十分出乎他的意料。他轉過頭看看他的母親,又轉過頭看看我,再看看他母親,又看看我,顯得不知所措。
他母親說道,唐老師,你可別這麼說,這樣的事情讓我們家長來處理就行了,小孩子哪能打架。
我理解家長的苦心,但作為一個從幼兒園打架到高中的老手,我知道這種事情家長是很難處理得好的。因為要想虐一個人不被他家長發現,其實是有很多手段的。等家長真的發現時,孩子的身體肯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傷害。
再者,欺負一個人真未必就要讓其受身體的傷害,光是揮拳恐嚇,就可以讓被欺負的對象整天提心弔膽,這種精神上的痛苦未必就比肉體上挨揍差多少,但對方又確實沒有揍自己,小孩很多時候不會告訴家長,即使告訴家長,家長無憑無據也不容易找對方麻煩。
以我個人以及觀察到的經驗,解決這種一個小孩被另一個小孩欺負的問題,靠家長來解決真的是下下策,不妨鼓勵孩子以暴治暴,必要時敢於和對方打一場架。
打架無所謂輸贏,即使輸了也有很大意義,至少向對方表明你的態度,特么欺負我也是要付出代價的。余華說的,當你對生活狠起來,你會很意外地發現生活開始對你變得溫柔。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這樣的人,他們以虐別人為樂,對於這樣的人,固然不去主動招惹,但他們若欺負上你來,起碼要明白的一點是,在被別人欺負的時候,不但不能用身體來接他的拳頭,你還要狠狠地還回一拳給他。
荀子說人性本惡,依據之一是社會性不強的小孩子是最喜歡相互欺負的群體,即使是兩個還不會走路的孩子放在一起,很多時候會互掐起來,而不是如家長們所期待的那樣總是和和睦睦、卿卿我我。
可見人天生就有一定的攻擊性,能夠在必要時候把攻擊性展現出來顯然更加有利於生存。欺負一個沒攻擊性的軟球也許有一定的娛樂性,但欺負一個有攻擊性的人,你懂的!看看羅永浩的就知道了,誰沒事敢去招惹羅永浩?
打架是攻擊性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如果作為一種侵犯固然不可為,但如果作為必要時的自衛,也可以說是最簡單粗暴有效的方式。
尤其小學是最容易發生校園暴力的時期,這次被這個揍了,即使靠家長解決了,但這絕不是長久之計,因為孩子軟弱的性格沒有得到改變,下一次依然會成為別人欺負的對象。最好的辦法是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攻擊性展現出來,學會揮舞拳頭,口吐幾句粗口。
然而我們的家長經常告誡孩子不能打架,如果這孩子是個聽話的孩子,遇到校園暴力時就會成了打不還手的軟柿子,軟柿子捏一次爽了自然會來捏第二次。但如果柿子里藏了刺,他捏了一次被扎傷了手之後,很少會再來捏第二次。
像這位母親在兒子被欺負的時候,反應依然是告誡孩子不能跟別人打架,這種事情要讓家長來解決。企圖完全把孩子籠罩在自己保護之下的父母,固然是一種愛,但卻是一種有毒的愛,因為這反而會讓孩子從小養成一種不安全感,久而久之甚至喪失獨自面對這個複雜世界的勇氣。
小孩小時候被打不還手,長大了自然就容易成一個不敢爭取自己正當利益的人,那麼孩子長大之後碰壁的次數就一定比別人多,傷得也會比別人重。這是再淺顯不過的道理了。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我一向建議是家長引導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如果家長包攬了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的難題,那結果一定會使得孩子過分依賴於家長。尤其是涉及到人身安全這類性質的難題時,家長更加應該引導孩子自己去處理,家長則在一旁輔助。
家長不是也不應該是孩子的保鏢,所以必須得培養出孩子的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與其跟孩子說,「孩子,有媽在,你別怕」,真還不如說,「孩子,他先揍的你,你有什麼理由不揍回他呢?」。那種一被欺負就握起拳頭的孩子,顯然要比那種一被欺負就要喊爹告娘的孩子不好欺負。
我想起我在上小學時,發育滯後,又瘦又矮,便經常成為被欺負的對象,我哭著回家告訴我老爸,我老爸當時一臉不屑地說道,別人打你,你就不會打回去啊?難不成讓你老爸我這樣一個大人給你去報仇啊。
我當時的心情是複雜的,老爹靠不住,那就只有靠自己。當我再次在放學的路上被攔路欺負時,我豁出去打了一架,那人雖然比我高半個頭,力氣卻也沒比我大多少,本來拚命起來就不相上下,加上我小時候無賴透頂,什麼咬人,吐口水,龍抓手,撩陰腿的賤招都用上,最終對方落荒而逃。
我甚至為此總結出了一個套路,打架時如果壓在對方身上,則掐脖子扣鼻孔;如果對方壓在你身上,甩沙子撩陰腿;如果兩個人不相上下誰也摔倒不了誰,便亮牙齒,咬!我這「三板斧」當年可是打遍校園無敵手。
家長總是很忌諱暴力,認為暴力就是一個有害無益的東西。中國人對暴力的看法,就像對於色情,偏見實在是太深了。
暴力是一種形式,不能一概打上貶義標籤。暴力既可以是保護自己的自衛,也可以是保護他人的任俠。國家本質上是一個暴力機構,國家運行的最底層邏輯則是以暴治暴。
甚至台灣學者蔣勛先生在其《孤獨六講》之中,把暴力看成一種美學。一個人濫用暴力去侵犯他人,固然要受到I譴責和制裁,但如果把暴力建立在正確的價值觀之上,卻可以成為一種帶有美感的行為。人類不應該,也不可能把暴力完全排斥在生命之外。
像我這個學生這種情況,家長們與其告訴孩子不要打架,不如告訴他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打架,在必要時甚至可以鼓勵其打一架。
當然不是每個小孩都如我般天賦異稟,自創套路。家長可以適當讓孩子接受武術培訓,這能讓孩子更加自信,也更加不好欺負。
— 本期話題 —
講講你小時候打架那事兒!
推薦閱讀:
※孩子幾點出生,決定他一生的性格
※孩子,爸爸其實不想和媽媽離婚(轉)
※分離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小通識」系列:一套寫給中國孩子的社會啟蒙書
※別讓孩子單飛,父母也要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