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推手三腳平衡和妙腳應用

文/林漢國

傳統太極拳在訓練方法上分為文練和武練。

文練者,能強身健體,祛病延年,修身養性,培養毅力,以及表演娛樂、增進友誼、陶冶情操等,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武練者,除具文練者諸多優點外,還展現以下特點。技術方面:防身禦敵、矯健身手、敏感全身皮膚及聽覺。習練方法:快慢兼施、忽隱忽現、隱剛顯柔、剛柔相濟,動作螺旋、纏繞,下勢突出蓄氣避銳,起勢彈跳閉踢,蓄勁含意張弓,發勁神速似放箭,練就剛勁柔化、以柔克剛。武練者除文練者需要進行諸多徒手套路和兵器套路訓練外,還包括低架、快拳、排打、勢法、勁法、樁法、推手、擒拿、散手等訓練項目。太極拳推手,是武練太極拳從習練套路至散手應用的升級過渡的過程,也能夠使全身皮膚聽覺通過練習達到敏感之目的,更是訓練競技雙方在身體某一部位相互接觸(或互相搭手)時聽彼勁而動、黏走相隨、化解對方進逼、保持自身穩定、乘勢破壞對方平衡的主要途徑之一。

太極拳界的前賢能練就「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沾連黏隨不丟頂」之境界,皆由身法、手法、步法的巧妙而精密的配合所致,拳家除具備機靈敏捷的身法和妙手外,還必須有妙腳的支配。筆者閱拳書有年,視著作論「妙手」至多,述「妙腳」甚稀,可能是門戶秘傳保守之故吧。本文就武練中的推手步法平衡作一心得淺析,欲拋磚引玉,望有更多的明師和愛好者共同研習、雅正。

前賢曰:「其根在腳,發於腿。」可見前人已明確了腳的重要性,也已將腳與腿做出了明確的分工。身體的平衡是由妙腳為主來完成的,凌空發人需腿助之。觀高手較技(推手),常會使對方如履薄冰,稍加旋轉便可致人跌出,其動作甚微,未露「力由脊發」或「發於腿」之著。其實高手推手之時,多數未戰而先步威武,這顯然是未雨綢繆。筆者體會此技須在妙腳的作用下才能得以實現。

與人交手時,未來力前應是「無極」,步形隨便站立,待對方來力(或動手)時,我以太極步應之。拳論曰:「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我之步形應隨著對方變化而變化為虛實步,聽彼步法變化而相應調控。如彼為雙腳踏地,我則以獨腳虛撐,不丟不頂沾連,如同野外測量儀的三腳架之勢,根據彼此雙方接觸點的交叉位置,調整腳腿屈伸高低以適應平衡。在其變腳瞬間,我則虛腳先虛踏在優勢點,隨即轉為雙腳踏地,形成「我二其一」的三腳架,趁其調整平衡之際破壞其平衡。

太極拳推手或較技必須堅持「老二哲學」,「捨己從人」。盤架子時處處有陰陽成一太極,求己平衡。推手或較技時,彼此生成處處有陰陽,彼陽我陰、彼陰我陽、彼此合一為太極,借力而平衡,待到得機得勢時將彼順勢牽發而出。

筆者認為推手或較技時未必預先準備做成五弓之勢,要尊崇用意不用力。但重意者,過也。拳論曰:「無過不及,隨曲就伸。」授秘歌曰:「無形無象,全體透空,應物自然,西山懸磬。」在我獨腳支撐的虛實步中,實腳切忌五趾同時抓地,五趾、足跟和全腳掌分別控制人體重心八方平衡線;虛腳是八方平衡線的延展工具,非需不著。虛腳落腳必須走弧線,按需要延伸方位著地。虛腳還需承擔開襠、圓襠、裹襠、踢腳、蹬腳、分腳、絆腳以及下盤的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勁的完成。

推手或較技時,雙腳姿勢優選虛實步,忌選雙重步形。拳論曰:「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


推薦閱讀:

運動中不可少的8個平衡訓練
將動態平衡訴訟理念植入訴訟制度(1)
0 0《太極功法(3)平衡訓練》
人體攜帶靜電可破壞生理平衡
膳食營養全面又平衡 每日膳食安排表-

TAG:平衡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