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追求完美到接受次優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H. Thaler)獲得。瑞典皇家科學院認為,塞勒長期在經濟學與心理學的交叉領域進行研究,通過探索人類的有限理性、社會偏好和自我控制缺失等特徵,闡述人類心理因素對經濟活動、市場運行及行為選擇的影響,「在個人決策的經濟分析與心理分析之間搭建起橋樑」。
一、從經濟學到行為經濟學
20世紀前後當經濟學從古典經濟學走向新古典經濟學之後,經濟學家努力要使經濟學成為一門像物理學和化學等自然科學那樣高度形式化的精密科學。以「理性經濟人」作為基本假設的新古典經濟學,逐步演變成為一個用數學語言表達的、邏輯自洽的公理體系。不僅成為教科書和研討會的主流理論,而且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主要得主。儘管新古典經濟學極大地推進了人類對社會現象和經濟行為的認識,但是,在不斷走向形式化、數理化和工具化的同時,也極大地消弱了其解釋力和判斷力。從20世紀中後期起,理性預期學派和制度經濟學家相繼問鼎諾貝爾經濟學獎。21世紀初,行為經濟學家開始登上諾貝爾經濟學的領獎台。
2002年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內曼(DainelKahneman)和喬治·梅森大學的經濟學家弗農·史密斯(VernonSmith)分享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這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第一次頒給心理學家。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哈佛大學的實驗經濟學家埃爾文·羅斯(ElvinRoth),表彰他在市場研究方面的貢獻。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耶魯大學行為經濟學家羅伯特·希勒(RobertShiller)和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有尤金·法瑪(EugeneFama),儘管他們的觀點截然不同。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塞勒,肯定了他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從1969年瑞典皇家科學院第一次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以來,共有79位經濟學家獲此殊榮,塞勒是第一次單獨獲獎的行為經濟學家。
二、從理性經濟人到真實的人
在「理性經濟人」的假設下,傳統經濟學認為,行為主體總是理性的,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的,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化。正是由於行為主體的充分理性,使得市場供求達到均衡。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塞勒等經濟學家吸收了心理學和實驗經濟學對人類行為的分析,提出了「非理性經濟人」概念,極大地豐富了對人性和人類經濟行為的理解。
主要內容包括:一是用社會偏好解釋利他行為。傳統經濟學認為,人們在進行決策時主要考慮收益最大化。塞勒認為,在實際決策過程中,人們會受到許多心理因素影響,比如,對不公平的厭惡和對正義的嚮往。如果這些情緒足夠強烈,就可能導致人們改變自己的決策。泰勒通過實驗方法證明,人們在什麼情況下會產生不公平的感覺,以及這種感覺有多麼強烈時會使人們改變行為決策。塞勒通過多種實驗來檢測個人的利他合作傾向,以證明人類社會中除「個人偏好」還存在「社會偏好」,除「利己行為」還存在「利他行為」。二是用心理賬戶說明交易決策方法。塞勒舉例說,如果人們要購買價值5萬的奢侈品,對著工資卡會猶豫再三,對著中獎的彩票會馬上行動。同樣的5萬元,由於收入來源不同,消費決策也會不同。這是由於人們設定了不同的心理賬戶,使人們在以不同形式獲得收入時,消費決策或投資行為會出現較大差異。心理賬戶意味著人們內心存在著決策的參考點,這是一種簡化的交易決策方法。三是用過度反應解釋金融市場波動。塞勒運用實驗經濟學的方法證實,在股票市場上,當牛市來臨時,人們對投資更自信,直到股價偏離企業的投資價值。當熊市來臨時,人們對投資徹底失望,直到股價從另一個方向偏離企業的投資價值。過度反應心理使人們過於重視金融市場波動,從而忽略經濟基本面和市場趨勢。
三、 從追求完美到接受次優
塞勒提出的「非理性經濟人」是真實的人,是現實中的我們,會犯錯誤,存在偏見,可能做出非理性選擇。在「非理性經濟人」假設下,行為經濟學將心理學與經濟學融合在一起,承認人的多樣性、差異性和複雜性;直面人性的不足和缺陷。從傳統經濟學到行為經濟學,表明主流經濟理論正經歷著歷史性的變革,經濟決策正在從追求完美走向接受次優。
理解人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正視人性的不足和缺陷,是我們認識人類經濟行為和決策的前提。在經濟學研究方面,尤其是在經濟制度建立和經濟政策決策方面,應當充分理解人的複雜性,敬畏人的多樣性。從根本上講,一個良好的金融制度無論設計還是運行都需要包容人的複雜多樣,都需要接納人性的所有美好與不足。
總之,人類認識的能力是有限的,由我們個人做出的決策、由我們大家設計的經濟制度、制定的金融政策總會存在不足甚至缺陷,因此,我們需要接受次優:一種不完美和不完善、但願意正視不足,願意接受批評,願意不斷改進的個人決策、宏觀政策和制度安排
推薦閱讀:
※如何擺脫自己的負能量?找到自己喜愛的東西?
※【人物】張文顯教授:學術是我人生中永恆的追求
※追女孩之前總有配不上她的感覺而無法行動怎麼辦?
※戀愛追求基本法 (二)
※男人越迫切追求女人,女人越不信任男人
TAG:追求 |